1、2012-2013学年宁夏灵武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 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 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根据表中信息分析,从材料所反映的从业比例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重占据 60%,从事商品经济活动的人口较多,占据 40%,这充分说明了工商业的发展程度比较高,另外从 “工场主 ”占 30这一信
2、息也可判断出此时该地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体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因此应是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苏杭地。因此这些信息均可判断出正确答案:应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012年在香港拍卖到两亿多港币的中国宋代葵花洗。这件瓷器盘口状如六瓣葵花,胎质细洁,釉呈天青色。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瓷器可能是北 宋汝窑出品 B拍卖到天价,定为民窑烧制 C釉色为天青,是白瓷的成熟代表 D该瓷器采用了典型的青花瓷工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官窑技
3、艺高于民窑,从材料中高价拍卖可知,这件瓷器应是官窑烧制;釉色为天青,不是白瓷的代表;青花瓷是元代的出现的。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瓷器 2011年 3月,日本发生的地震和海啸造成日本多家著名电器和汽车配件厂大面积停产,与其合作的中国企业也大受影响,生产部分停滞。这一现象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 ( ) A多极化 B多元化 C全球化 D贸易壁垒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日本发生海啸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停产,从而影响中国,说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
4、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以下是 20世纪 70年代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该数据表明 ( )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 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A.美国一直垄断着世界经济 B.欧共体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日本已经取得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D.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中我们可得的信息: 20 世纪 70 年代,无论在工业
5、产值和出口贸易,还是黄金外汇储备等方面,美国都没有占据垄断地位;日本和西欧各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0世纪 70年代世界经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土地改革 B组织人民公社 C实施 “一五 ”计划 D发动 “大跃进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
6、材料可知,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落后,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1953年开始实施 “一五 ”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A是对农村进行生产关系变革; BD两项是 20世纪 50年代末的实行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 “共计 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7、”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 “近代的前夜 ”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体现雇佣劳动关系,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下面的情况,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是 ( )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是清中期以前的; CD是
8、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民国时期的服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垄
9、断资本主义 2012年 10月 8日,美国纽约举行第 68届哥伦布日游行,下图是一名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参加游行庆祝。一边是兴高采烈的庆祝,一边是土著 印第安人后代的抗议,对于哥伦布到达美洲,有着基于不同立场和观点的种种解释和评价。下列说法中,反映了欧洲殖民主义者立场、观点的是( ) A发现了 “新大陆 ” B开辟了 “新航路 ” C证实了 “地圆学说 ” D找到了 “无主地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欧洲殖民者而言,美洲是 “无主 ”土地,他们最先 “发现 ”了美洲,他们自然成为这块所谓新土地的主人,故本题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
10、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010年美国历史学家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 ) A “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 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 ” C “浪费性支出严重 ” 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罗斯福新政强调对经济的干预,而且有很多解决劳资关系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因此 B项不可能支持作者的观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进入 “蒸汽时代 ”后,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但不能选择 ( )
11、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工业革命的考查,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 “蒸汽时代 ”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汽轮和马匹都是当时交通工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发明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 ( ) A冶金业 B化学工业 C铁路业 D航运事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工业革命的考查,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2、1842年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通商贸易的买办阶层兴起。右为美国学者郝延平统计的买办在近代民族工业投资表,从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买办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重化工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主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 买办阶层的理解能力和对表格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买办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买办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 )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答案: C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 ”可以看出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地广泛开展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 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
14、提。 A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BC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 ”“与日间无异 ”“其有趁买早市者 ”等可知,夜市的繁华,坊
15、市界限打破,根据所学知识,该现象最早在宋时出现。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市的发展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评价, 不正确是( ) A促进历朝经济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目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作用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 A是错误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认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18世纪末叶 , 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
16、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 “18世纪末叶 ”“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使得他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 根本的转变。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政府的承认是在( ) A 19世纪 70年代 B甲午战争前 C甲午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答案:
17、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增加赋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民族工业首次获得政府的承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2年 12月 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顺利闭幕。会议最终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方案,坚持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但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等问题是
18、全球造成的,必须由各国共同承担 B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主要障碍 C联合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大 D国际合作解决世界性问题成为时代潮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气候大会是以联合国为平台展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方面,因为利益不同而有分歧,但不能因此否定联合国在期间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
19、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的目的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 “名片 ”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20、。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即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 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 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 错误。 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家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家 ) 资本 (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 687 9.6% 103 28 00
21、0 57.3% 18951913 463 90 810 41% 136 103 153 46%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的历史素养。该表格把两个时期的商办、外国人办的厂数、资本、资本所占比重进行列表比较,属于史料整理。故选 C。A项问题形成是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的问题需要研究;史料搜集是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为进一步的整理做准备,往往是杂乱无章的; D项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阶段。 考点: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环节 史料整理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 A始于纺织业
22、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以电力作为能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也开始并拓展到其他行业部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行业部门同时出现, A 项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蒸汽机为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动机和内燃机均可作为动力机械使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带来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所以 B想是二者的共同点, C D两项只是二者各自的特点,因此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23、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下表反映了 1912-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 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玉阶兄弟 化工 永利化学公司 范旭东 A.轻工业发展较快 B.地区分布失衡 C.重工业发展较慢 D.工业结构比例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格正可知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是面粉,卷烟,化工等轻工业,而重工业在这一时期,由表格可知无
24、从发展,体现了工业结构比例的不协调,并不能说明发展缓慢和地区分布的问题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 (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A反映了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 ;B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农村的贫困生活 ;D反映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以答案:
25、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罗斯福提名了 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 ,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 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 ,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 ”这个 “罗斯福 法院 ”( ) A是罗斯福总统违反宪法的产物 B是罗斯福总统操纵司法权的结果 C有利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虽违宪 ,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 1787年宪法的理解。根据 1787年宪法内容可知,“罗斯福法院 ”符合 1787年宪法,没有违宪;行政权、立法权
26、和司法权三权相互独立并相互制约。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恭亲王奕 曾说: “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 ”。这里,奕 可能会( ) A主张 “全盘西化 ”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 D提出 “政治革命 ”和 “社会革命 ”目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的关键信息 “全由不西化之故 ”可知,奕 主张中体西用,仅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近代化; A项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故 A项错误; B项 “否定 ”的说法与洋务运动的主张不同,故
27、 B项错误; D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主义,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9世纪 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 19世纪 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两大新动力是电力和石油,导致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8、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至 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这场 “历史性的变革 ”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掌握程度。解题的关键信息 “18世纪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 ”,这个时期是工 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可以做火车外出;汽车、电灯、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2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20世纪初 ,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业牧垦企业 据北洋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至 1912年共有农牧垦殖公司 59家 ,资本总额 286万元 ;1919年已发展到 100家 ,资本总额1 245万元 到 20世纪 20年代之后 许多农牧垦殖公司相继破产 ,而且相当普遍。 中国通史 近代前编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 1937年 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 ,而后又被日本 “三岛制纸株式会社 ”强占。抗战胜利后
30、 ,禾丰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 ,但一直奄奄一息 ;1948年 ,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 480亿元 ,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请回答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世纪中国农牧垦殖公司的发展状况 ,简要分析其原因。 ( 2)材料二中 “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 480亿元 ”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禾丰造纸厂 “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的原 因有哪些 ( 3)从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中 ,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 ( 1) 1912年至 1919年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发展迅速。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31、。 20世纪 20年代后相继破产。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加剧了侵略。 ( 2)实质是恶性通货膨胀。原因 :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从材料 中可以看出,从 1912年到 1919年间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发展迅速。根据所学知识,从 1912年到 1919年间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发展迅速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0世纪 20年代后相继破产。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加剧了侵略。 ( 2
3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48年 ,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 480亿元 ”实质上是当时中国经济恶性膨胀导致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中国经济恶性膨胀的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政府的苛捐 杂税。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两段材料可知,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和禾丰造纸厂的相似命运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认识,必须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才能得到发展。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 每一个时代的婚姻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
33、文化的变迁 ,成为人们了解整个社会的一个独特视角。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 诗经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世。 ” 礼记 “三纲为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矣。 ” 礼纬 材料二宋代婚姻观念有二 :一是择偶标准变化 ,人们不像前代那样重门阀世族 ,而改为重金榜题名之人 ;二是婚姻关系中资财的成分很重 ,在很多情况下 ,人们特别计较婚姻关系中的物质财富。 朱汉民主编中国思想学说史 宋元卷 材料三英吉利之俗 ,男女婚配 ,皆自择定 ,然后告父母。至婚配之日 ,耶稣教士诫以善言 ,为之祈福。男以戒指约于
34、女指 ,亲宾送之入房 ,欢宴而散。其俗男女皆分父母之产 ,男不得娶妾 ,犯者流之七年。 徐继 瀛环志略 材料四 1922-1923年中国社会婚姻状况调查表 类别 人数 自订婚人数及占比 人数 比 已婚者 395 21 5% 已订未婚者 130 20 15% 陈蕴茜、叶青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材料五 1950年婚姻法颁布 1955 年 ,国务院又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 ,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事宜 ,同时也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保护了中国人的婚姻自由。更多的 “父母之命 ”于此后宣告作废 ,当代中国的第一次离婚热潮也随之达到顶峰 ,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女
35、人是有权 “休夫 ”的。 黄薇一场观念与制度的革命 ( 1)据材料一 ,概括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影响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 ( 2)与中国传统婚姻相比 ,材料三中的英国婚俗有何特点 ( 3)材料四反映了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发生怎样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 4)材料五中 ,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有何发展 分析这一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 1)特点 :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重视传宗接代 ,具有宗法色 彩 ;强调纲常伦理 ;男主女从。原因 :科举制度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达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
36、 ( 2)婚姻自由 ;有宗教色彩 ;男女平等 (一夫一妻 )。 ( 3)变化 :以包办婚姻为主 ,自订婚姻增多。背景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推进 ;民族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近代教育的发展 );西方文明的传播。 ( 4)发展 :婚姻自由得到制度 (法律 )保障 ;妇女的婚姻观念得到解放 ,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 :否定了封建家长制和纲常伦理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加快了法制化进程 ;推动了社会进步 (社会转型 )。 试题分析:( 1)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 “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娶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 “下以继后世 ”、 “夫
37、为妻纲 ”中可以概括出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从材料二 “人们不像前代那样重门阀世族 ,而改为重金榜题名之人 ”、 “人们特别计较婚姻关系中的物质财富 ”和所学知识可知,响宋代婚姻观念变化的原因。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比较能力。从材料三 “英吉利之俗 ,男女婚配 ,皆自择定 ”“男女皆分父母之产 ,男不得娶妾 ”并结合第一问中国传统婚姻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得出英国婚俗的特点。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表 格信息的能力和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表格可知, 20世纪 20年代中国社会的婚姻状况:自订婚姻增多,但以包办婚姻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8、: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推进 ;民族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近代教育的发展 );西方文明的传播。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 “1950年婚姻法颁布, 1955年 ,国务院又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 ”“当代中国的第一次离婚热潮也随之达到顶峰 ,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女人是有权 “休夫 ”的 ”可以概括出 ,当代中国 社会的婚姻状况。根据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否定了封建家长制和纲常伦理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加快了法制化进程 ;推动了社会进步 (社会转型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
39、变化 中外婚姻变化 (2012 日照高三模拟考试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 “劳动福利政策 ”,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 、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
40、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7分 )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 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 “从摇篮到坟墓 ”的 “福利国家 ”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 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 71.49%。 201
4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所占比例高达 41.6%。截至2011年 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 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 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 剧。 20世纪 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 (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 20世纪 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8分 )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 (如右图 ),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
42、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5分 ) 答案: (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 1929 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2) 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43、 (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国家提供 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 ”等可以归纳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44、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 70年代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20世纪 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 “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 ”“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 ”和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 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样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考点:罗斯福新
45、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 4批共 120人 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 4次共 80余人 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 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算当在 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 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 20世纪 20年代末: 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
46、生群 推算人数达 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 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 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 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 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 2000年: 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 457700人 陈竺(现任卫生部长) 万钢(现任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材料二 从 1896至 1945年的五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
47、数以万计,堪称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运动。革命者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变卖嫁妆首饰一同赴日;钱恂任日本外交官时,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和一个女婿去留学 留日经历,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衡量国是的新标准,解放了中国儒生禁锢的灵魂,掀起了一股一浪高过一浪的民主革命运动,所以“没有留日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 ”,孙中山如是说。 材料三 百年留美几涨几落。自 1872年开始,清政府共派出四批留美幼童。清末北洋的留美学生,在自然科学与人丈领域成果斐然。待到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开始后,又培养了钱学森、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其中相当多的人,在朝鲜战争前后回到新中国效力。 ( 1)材料一表格中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 2)根据 材料一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