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8.61KB ,
资源ID:33596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5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浙江舟山二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末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浙江舟山二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末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浙江舟山二中等三校高二上期期末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 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这是其能够实现统一的前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候国数目减少为秦国实现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这是秦国能够实现统一的历史根源,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是秦国能够实现统一的主观原因,所以 说法均正确答案:选 A。 考点:秦统一六国的原

2、因 点评:秦朝能统一六国有着积极负责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客观条件同时秦皇个人能力也得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持辩证的眼光看待此问题,要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图所示:统一条件: ( 1)春秋战国,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加强。 客观条件 ( 2)人民苦于长期战乱,渴望统一。(人民需要) ( 3)秦国变法彻底,实力最强。(秦的实力) 主观条件:( 4)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广泛吸引各国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略。(个人适应潮流) 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

3、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失败从根本上反映了欧洲封建势力的强大和资本主义力量的相对弱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前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完全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所以答案:选 C, A B两项说法正确但只是表象,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 展和启

4、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1905年前后,孙中山提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应 “取那善果、避那恶果 ”。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孙中山认为应该坚决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由此他主张实行民生主义避免两极分化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答案:选 C, A项强调民族革命, B项主张民主政治, D项出现在 1924年与题意不符。 考点:三民主 义 点评:高考对孙中山 “三民主义 ”革命理论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 ”

5、形成的时代背景; “三民主义 ”的具体内容; “三民主义 ”的影响和局限性; 新旧 “三民主义 ”的异同比较以及 “三民主义 ”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比较,这些知识点须要学生牢记。 1922年,孙中山说: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被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实现国共合作 领导北伐战争 提出 “新三民主义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说明孙中山已经深刻觉察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为此孙中

6、山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努力进行新理论探索,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积极展开与共产党的合作,效仿俄国革命,所以 两项符合题意要求, 发生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 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成果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答案:选 A。 考点:新 “三民主义 ” 点评:新旧 “三民主义 ”的异同比较是高考中的常考点,新旧 “三民主义 ”的明 显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新 “三民主义 ”中的民族主义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二,新 “三民主义 ”中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这两点必须牢记。同时还应注意新 “三民主义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7、主要是因为 A是孙中山提倡的 B有了共同的阶段斗争目标 C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了反帝要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三民主义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理论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相同 的革命目标和相似的主张,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所以答案:选B, A C D三项不符合题意特征。 考点:国共合作 点评: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一次是 1924年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宣布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先是共产党发表 “八一宣言 ”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

8、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合作,接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总结其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二者经历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从合作和分裂产 生的效果可以看出两党合则民族振兴,两党分则民族遭遇险境,因此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两党有必要进行长远的第三次合作。 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出现于 A “食盐进军 ”时期 B “文明不服从 ”运动时期 C二战期间 D二战结束后不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二战期间甘地明确提出 “英国退出印度 ”的主张,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当然这也是甘地第一次没有公开谴责人民

9、使用暴力驱逐殖民者,所以答案:选 C,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亚洲革命的先驱 甘地 点评:甘地是亚洲革命的先驱,印度的民族解放的领袖和精神导师,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侧重于 “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然还应该多关注的是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 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 A抵制英国商品 B食盐进军 C回到纺车去 D英国退出印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是回到纺车时代,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通过不合作的方式成功抵制英国商品和实现英国殖民倾销的破产,答案:选 C,

10、A项是其产生的客观作用, B项是直接抗议英国的殖民侵略, D项是政治主张。 考点:近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甘地 点评:高考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甘地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其独特的 “非暴力不合作 ”的思想方面,学生对此疑惑众多,其实 “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中 “非暴力 ”和 “不合作 ”是平行关系, “非暴力 ”和 “不合作 ”也是斗争方式体现出的 特点,这一思想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减少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损失。 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 “国父 ”,主要是因为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1、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三人被称为 “国父 ”的主要原因是三人都为国家的发展和实现民族的独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考点:近代世界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对外以商

12、品输出为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阶段,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所以 两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说法错误,垄断出现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选 B项。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材料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对其爆发的原因应该作出仔细区分: 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 具体原因; 列强间矛盾的激 化 主要原因;

1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B 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C 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 D 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三国同盟的形成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 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

14、、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 1904年和 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 1915年 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 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大利本是三国同盟的重要成员,但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

15、战,表明上看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但实际上各国均是从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利益集团,所以 A项符合题意, C D两项也与题意要求的实质问题不符。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其的考查进入了选修层面,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次重要战争对 世界造成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旧就在,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有必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 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 “决定性意义 ”主要在于 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 B发生在主要战线 西线 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 D宣告德国 “速战速

16、决 ”战略计划的破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最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这种决定性表现在它打破了德国 “速战速决 ”战略计划,使战争进入长期化状态,这对协约国集团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答案:选 D, A项是一战中尼德兰海战的特征, B C两项是马恩河战役的特点不具有 “决定性意义 ”。 考点:一战中的著名战役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具体涉及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一战中战役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 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

17、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一战 ”对欧洲带来的影响有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 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尽管欧洲实力有所下降但其依旧是世界格局的中心,所以 两项说法错误,一战之后美国实力增强快速崛起,极大挑战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 B。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

18、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 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一战期间,美国对一战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保持 “中立 ”到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 “无限制的潜艇战 ”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 美国爱好和平 谋取战后霸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

19、战,其目的并 非是为了谋求和平而是战争利益和战后霸权,当然其参战的直接原因是 “无限制的潜艇战 ”给美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 项说法错误, 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 1814年写 道: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

20、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具有侵略性一面 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 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外征服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对外征服具有侵略性,所以 项

21、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无体现且是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答案:选 D。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 结合道德评判标准。 德国诗人海涅在拿破仑打败某次反法同盟后写道: “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指的是 A第三次反法同盟 B第四次反法同盟 C第五次反法同盟 D第七次反法同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06年拿破仑打败第四

22、次反法同盟军,重创了普鲁士,故海涅对此评价道 “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所以答案:选 B, A发生在 1805年,也称 “三皇会战 ”, C 出现在 1810 年,拿破仑登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 D 项发生在 1815 年,拿破仑与英、俄、普、奥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战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华盛顿担任总统时 ,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下列是其在职期间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属于

23、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有 创总统连任不可超过两届的范例 建立国家银行 ,活跃国民经济 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改善与英国的关系 创立总统否 决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华盛顿维护民主制度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两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明显属于推动经济发展的举措, 两项属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也不符合题意要求,所以答案:选 A项。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华盛顿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

24、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 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公元前 221年秦国灭掉了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齐国统一了天下,公元前 221年按公元时段表述应该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或晚期,答案:选 B, A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秦统一六国的背景和过程 点评:公元历史纪年法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用的历史纪年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近代传人中国,而

25、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最为常用的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如康熙六年,天宝六年,开元四年等。对于公元纪年尤其是要注意公元前纪年的表述模式,如公元前 221年发生在公元前 299年,公元前 259年之后所以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而非初期,这与公元后纪年方法相反。 下 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B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 C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 D “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26、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备选项材料文字含义中不难判断出 A否定了秦筑长城的举动, B C 两项高度肯定了秦筑长城的, D项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秦筑长城的功与过,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秦代历史评价 点评:秦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为秦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无疑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极高的个人价值,这也正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对秦始皇一直津津乐道的原因所在,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结合秦朝社会的时代特征来进行。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 ”。(贞观政要卷一),上述材料主要描述了 A唐

27、律颁布实施的效果 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 C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推行的影响 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内容描述了唐律颁布后对维护社会稳定所起到的积极效果和影响, A项表述符合题意, B C D三项材料文字无法直接体现。 考点:唐代的社会特征 点评:唐太宗因 “贞观之治 ”而彪炳史册,在以往的史料中对唐太宗的评价往往过于夸大,而忽略了其本质属性,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正确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前提条件。 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 ,正确的有 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 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 纳户税 有利于唐

28、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 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唐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羁縻府州政策,依靠少数民族实行自治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 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唐代的民族政策 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了

29、殖民势力 B加强了边疆管理 C维护了国家主权 D巩固了清朝海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地区的统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所以二者在维护了国家主权方面所起作用相同,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清代国家的统一 点评:清代是古代中国继元朝之后疆域最为广阔的一个王朝,这与其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行为紧密相关,尤其是得益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的政治行为和举措。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王朝一次次的丧失国土。中国的领土完整遭遇极大的破坏。 中国是多

30、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番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A唐代与吐番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秦汉时期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元代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清代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所以答案: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关系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

31、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8世纪 “康乾盛世 ”被称为 “落日的辉煌 ”,造成这种 “落日 ”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统 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这是导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壮大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同时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使西方国家实力急速提升,中西方实力差异逐步拉

32、大,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并未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所以 B项说法错误,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要求不符,答案:选 B。 考点:明清时期中国落后的原因 点评: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答要注意思路和方法。一般而言,否定式选择题的设问是体现其题型特征的场所,设问中往往会有诸如 “不正确的 ”“错误的 ”“不可能发生的 ”等字样,但也会出现比较隐蔽的设问方式如 “违背了上述观点 ”“不会出现 ”“不包括 ”等。解题时一般采用排除法最为快捷有效,当然也可以采用直选法,即根据自己对史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毛泽东 1960年曾对老舍说,

33、“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 ”毛泽东如此评价康熙帝的主要理由是 A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B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东南海防 C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领土完整 D建立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 ”是指康熙帝建立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是 D项的具体表现之一,不是对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概括。 考点: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 点评:康

34、熙帝本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考察了康熙皇帝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维护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也最能代表康熙皇帝的政治作为,因 此必须牢记康熙帝的这几次巩固统一的整治行动:康熙帝在亲政后不久便着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并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紧接着任命施琅打败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接着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北地方的边患问题,最后打败了新疆地区噶尔丹的叛乱部队,维护巩固了西北地区的安全。 孔子曾经说: “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犹言要礼何用,行什么礼)? ”这说明孔子以为 A仁为礼之本 B礼为仁之本 C礼与仁相互对立 D先仁而后礼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35、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人而不仁,如礼何 ”含义是如果不施行仁义遵守礼制还有何用,这说明仁是礼的目的和核心,即仁为礼之本,这正如孔子所言 “克己复礼视为仁 ”,答案:选 A, 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含义和史实。 考点: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他创立了儒家学说,长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他强调要恢复和整顿社会秩序,为挽救奴隶制的衰败而积极奔走呼号;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汉武帝 “独尊儒术 ”、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 “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

36、动中 “打倒孔家店 ”、 “文革 ”中的 “批林批孔 ”、当前的 “孔子热 ”,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 解释孔子 “命运 ”比较科学的观点 A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B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答案:选 D, A 项强调

37、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B项强调历史的客观性, C项强调只有进入人们视野的过去客观历史进程才能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是要经过 人的理性思维和判断。 考点:史学常识 史学客观性 点评:历史学科与自然学科在追求客观性上具有相同的目标,但由于史学研究主观性的存在使人们对史学具有客观性认识不足,其实史学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也就是历史进程的客观性原则是不容置疑的,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目标就是要还原历史的真相,目的在于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经验总结和借鉴,更好地探究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

38、、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反映了他 A是一位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B中庸之道的观点 C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运动太多和太少 饮食过多与过少 唯有适度可以 ”说明亚里士多德在强调适度原则即中庸之道的观点,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西方文化的先哲 亚里士多德 点评: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一样积极倡导中庸之道的观点,如下名言最能体现其中庸之道的思想特征即: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谦谨 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文雅是滑稽和呆板的中庸;高

39、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娇柔是坚韧和病态的中庸。 在亚里斯多德看来,三段论是一种近乎万能的推理形式。亚里斯多德三段论的举例: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大前提) 王夫之认为物质先于意识存在。(小前提) 王夫之是唯物主义者 (结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段论运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方式来确定答案:和结论,即三段论的原则是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那么结论就是正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

40、论也是正确的,结合史实可知王夫之确实是唯物主义者,答案:选 B, A C 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亚里斯多德三段论 点评: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 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称道。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

41、和制,反对君主制 B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C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徐继畲是鸦片战争后自强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与林则徐,魏源等人共同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政体以及华盛顿的高度赞美之词,这表明徐继畲在了解世界形势和对君主制的反思方面走在时代前列,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鸦片战争后自强派的特征。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

42、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 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综合题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 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 (儒生 ),诸生传相告引 (互相揭

43、发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是岁 (贞观 4年 )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 (民不犯法,刑无作用 ),东至于海,南至于岭 (岭南 ),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 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 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 198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分 ) (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

44、具体表现。 (5分 ) (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 (4分 ) (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3分 ) (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6分 ) 答案:( 1)主张:为政以德 (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 )。 (2分 ) ( 2)主要原因:暴政。 (2分 )表现:严刑 峻法;赋役沉重;思想专制 (坑儒 )。 (3分 ) ( 3)治国思想:存百姓 (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 )。 (2分 )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或仁的思想 )的继承和发展。 (2分 ) ( 4)政绩:政治清

45、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 (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 )。 (任答三点得 3分 ) ( 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 (任答三点得 6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可以直接概括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即 “为政以德 ”。( 2)由材料二中文字 可以看出秦始皇实行暴政是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其具体表现是严刑峻法;赋役沉重;思想专制 (坑儒 )。( 3)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以民为本,这是对孔子仁和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从材料三、四中可以直接归纳出唐太宗的政绩的具体表现

46、即: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 5)结合秦朝和唐朝存在的历史可以得出实行仁政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 考点: “仁政 ”思想的影响 点评:中国古代的 民本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时期,首先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为后世孟子创立民本思想奠定了基础,孟子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正式形成时期,到荀子时期提出 “君舟民水 ”的思想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完善,但随着百家争鸣的结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该思想日益淡化。而唐太宗能接受此思

47、想体现了其作为封建君主难能可贵的一面。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 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 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 1796年 9月) 材料二 下列材料摘自拿破仑法典 第 8条 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 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