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重庆市二外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 1到图 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图 1到图 2的变化是从耦犁到曲辕犁,反映的耕犁技术的成熟, B项正确;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图 1应是汉代出现,排除 A项; C项 “开始 ”说法错误; D项无法从图片获取这一信息。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的进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 ” 请判断这样的生
2、活最早应出现在 A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注意题干中的 “最早 ”限定词。关键信息: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 B项正确; BD项相较而言, B项要早于 D项,故排除 ACD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下图是 20世纪 20年代至 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其中 1933年 1937 年股市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凯恩斯主义理论 D货币学派理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方经济指导思想发展经历了重
3、商主义、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 1929 至 1933 年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适应经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开始盛行,故 C项正确。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道德经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 ”有利于 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CD项分别工业、扩大内需和农业的相
4、关措施,调节生产过剩,恢复生产,解决就业和刺激消费,不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经济危机首先是从金融开始,导致当时挤兑的现象,金融上整顿银行的措施就是要重建银行的信用,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 56个国家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C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 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后掀起货币战的经济现象,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货币体系崩溃, ABCD
5、四个选项中只有 A项是二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 A项正确。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下列说法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新经济 ”出现 福利国家制度的逐步建立 A 正确, 错误 B 正确, 错误 C 正确, 错误 D 正确, 错误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选项应符合这一特征,由此可知, 项符合, 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不具有国家干预经济特点,排除 ABD项, C项正
6、确。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 “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的措施应被视为 “后退一步的有 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的特点。 中的 “所有 ”说法错误, 是市场经济的反映,符合题干, 一般认为是属
7、于社会主义的,故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 析:本题考查的古今经济政策。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主要是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因斯大林而中断,不符合题干特征要求, 都在前、后期分别起以积极、消极作用为主。故正确选项为 D项
8、。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农主抑商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背景 20世纪 70年代,发达国家面对经济 “滞胀 ”现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股票分散化 B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经济 “滞胀 ”的原因。经济 “滞胀 ”的根源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故 C项正确; ABD项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但并不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
9、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世界银行、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中 “妨碍 ”说法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 说法正确; “畸形 ”说法错误。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统计表明:在世界贸易组织 144个成员中,有 90%以上的成
10、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为适应世界发展 潮流,中国和东盟做出了在 10年内建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市场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知识点,题干强调的是 “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 ”, “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也属于区域经济集团,故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东盟 2000 年 10 月 10 日,克林顿总统签署的参众两院通过的议案成为美国法律,这为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所经过的 14年的谈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
11、句号。有评论说:中美达成 “中国入世 ”的协议,双方都是 “赢家 ”。这样评论的原因是: 中国入世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利 中国入世对美国的出口和就业有利 中国入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中国入世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题干问题中隐含的限定词,即要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角度分析原因,关键信息:中 美达成 “中国入世 ”的协议,双方都是 “赢家 ”。 都中国入世的影响,但 分别是从中国、美国两个角度分析,而 是对世界的影响,故 A项正确。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
1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切入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话语权小甚至没有,故 D项正确。 ABC项无法从题干中的现象反映出来。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
13、的人士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而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 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全球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采用排除法。本题考查全球化带来的危害,关键信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由 “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 ”可知 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A项正确。 考点: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
14、”这里的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 19世纪后期 ”的 “现代增长模式 ”是指( ) 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 依靠殖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19世纪后期大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特征,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 A项。 考点: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517 世纪在欧洲被称为 “扩张的时代 ”。用全球史观审视 “扩张 ”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
15、题干的 “用全球史观 ”限定词。 ABCD 项都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但只有 B项符合 “全球史观 ”的要求,故 B项正确。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价格越高 ,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
16、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是了解价格指数变化趋势、理解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特别是 “价格超高,价格指数越大 ”,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主要原因。价格指数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英国当时物价上涨,结合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 A项; BCD项说法都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可获取信息是:治铁鼓风工具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故 C项正确,排除 ABD项
17、。 考点:手工业的发展 冶金业 陕西民谣: “我有一只小毛驴, 我骑着去赶集。 ”这个 “集 ”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 “民谣 ”、 “小毛驴 ”等信息可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而 “集 ”是指商品交易聚焦地,由此排除 ABD项, C项正确。 考点: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 “近代的前夜 ”了。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解答本题一要注意答题方向,即是从经济角度,二中要理解 “近代的前夜 ”的含义。 “近代的前夜 ”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 A项是传统经营方式,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 B项说明的是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不符合题意; C项中的 “计日受值 ”最能反映苏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符合题意; D项反映的是明清时期金融上的状况,不符合题意。 考点: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 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 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
19、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变化,从图中反映了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呈现下降的趋势;其次是要从 “1843 1852”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根本原因。中国农民购买力低下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A项; 1843 1852年间,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经济使得人民对英国商品需求不足,对西方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御作用,其为根本原因,故 B项正确;从年平均数来看, C项并不是原因之一,排除 C项;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侵华力量主要集中于沿海开放的通商口岸地区,排除 D项。 考点:晚
20、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其中 1为动力, 2为阻力, 2 1的情况最可能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脉络。 F2F1的含义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由此可知, ABC 项排除,因为这三个阶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发展,而 D项符合题意,因解放战争期间因战争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而呈现委缩。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2013四川卷)美国银行家杨
21、格在 1927于 1937年 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 “困苦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实 行 “币制改革 ”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美国银行家杨格的书名 1927于 1937年 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以及 “有意识地抬高银价。解答本题快捷方式从美国这一措施所属的行业来入手,即抬高银价是属于金融方面的手段, ABCD四项中只有A项是金融方面的措施,故选项 A项。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党的十七届
22、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 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剥削制度 个体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合作社 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B封建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互助组 个体小农经济 社会主义合作生产 人民公社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的时间跨度,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干的时间跨度是从 1949年直至当今,与土地革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
23、开放等相关史实联系,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故 C项正确,排除 ABD项。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 20世纪 A 4050 年代 B 5080 年代 C 8090 年代 D 90年代以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 “1966”字样,结合题干中的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 ”分析可排除 ACD项,图
24、片信息反映的是新中国物资奇缺限量供应的现象,图为 1966年发行的粮票,结合时代背景特征分析, B项正确。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文革 ”时期经济建设的曲折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 1957 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
25、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中的数反映了工业总产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上升较快,而轻工业仅是重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农林牧渔总产值总体现呈下降趋势,而且不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这说明 1957年至 1960年我国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重心,出现农、轻、重的比例失调的问题,其因是指导思想错误,故 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于一五计划时期开始,排除 C项; D项 “好转 ”说法错误。 考点: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
26、跃进与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假 如你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互联网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晚清时期的一名维新派 ”分析可大致确定时间大致是 19世纪末。电影在中国大致是 20世纪初, A项排除;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是在 1958年, B项排除; 19世纪末中国报纸事业已兴起与发展,而且是当时主流大众传媒, C项正确;互联网是现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D项排除。 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刊事业的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是 旗袍 中山装 四合院
27、 里弄住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中西合璧 ”。 是传统的旗袍改进,袖短等特点说明中西合璧特征, 有西服的特点,但有四个口袋等,具有中西合璧特征, 传统的建筑, 里弄住宅具有传统建筑特点,但从建筑风格来看,又具有西方建筑特点,具有中西合璧性质。故 C项正确。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与建筑的变迁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 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 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了当时的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28、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是在辛亥革命, A项排除;古代中国社会没有离婚一说,只有休妻,做为末代皇帝与妃子经法院调解后解除婚约说明落后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变化, B项正确; C项 “已经 ”说法错误; D项 “已经确立 ”说法错误。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丧习俗的变迁 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 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地区在 15世纪末就出现过一个著名的 “海盗 ”,他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 伽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29、知识点。关键信息: 15世纪末、非洲索马里沿海。从时间和地理位置,首先可排除 BC 项,而迪亚士仅是到达好望角,故排除 A项, D项正确。 考点: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综合题 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分)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
30、之中,等待着 “万国来仪 ”。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 1)材料一中 “另一场梦的破碎 ”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 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 2)结合材料二说
31、明,在 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 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分) (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 “中国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6分) (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2分) 答案:( 1)事件:鸦片战争 (1分 ) 影响: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6分) ( 2)事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根源: “左 ”倾错误( 2分) (
32、 3)表现: 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6分) ( 4)启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作出政策的决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言之成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1)抓住材料一中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信息分析可知,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生开始于鸦片战争,而 “另一场梦的破碎 ”是指天朝上国的迷梦;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从鸦片战争后中国主要经济成分角度分析归纳。 ( 2)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第一小问应结合时间信
33、息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错误探索的主要历史事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 50年末错误的根源是 “左 ”的错误。 ( 3)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主要列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4)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的曲折性,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
34、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1)材料一反映了 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 4分)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 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8分 ) 材料三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35、 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 利的环境。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 “东南亚国家联盟 ”,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 3)依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分) 答案:( 1)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影响: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分) ( 2)措施 : 1944年 1945 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36、世 界银行; 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 4分 ) 评价 : 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 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分) ( 3)表现: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 3分) 挑战: 经济主权受到威胁; 产业面临激烈竞争;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每点 2分,共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考查新航路开辟知识点,由 “哥伦布 ”、 “美洲的发现 ”等信息可确定事件为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注意答题的角度限定: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 2) 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列举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主要史实,第二小问则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影响角度解答。 ( 3)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点, 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分析归纳的依据: “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 ”、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 “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 ”;挑战主要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从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归纳。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入世 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