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4.20KB ,
资源ID:33602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0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手工业的进步 B铁器牛耕的使用 C诸侯国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即这时土地属于个人所有,可以自由地买卖转让,这种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生产工具的进步有直接密切关系,即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最能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进,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才有

2、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即题干所述现象,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措施或目标体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严重脱离苏联实际的是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 “20年建成共产主义 ”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 A项是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执政者是列宁,排除 A。 C项所述也是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排除 C。 D项所述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项措施是针对斯大林时期农业管理过分集中,导致农业发展迟缓等弊端进行的改革,符合

3、当时实际情况,排除 D。 B项所提目标严重脱离了实际,共产主义只能是一个长远发展目标,答案:为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分析,提高进口关锐实际上是建立了关锐壁垒,提高了其它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是一种转嫁危机的做法

4、,所以答案:为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事件所反映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相关历史现象。 1933年 5月 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阐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 是为了减少供给,稳定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最终保障农民利益,以解决经济危机,所以答

5、案:为 D。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我国从 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的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首先要知道三大改造实际上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包括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A、 B、 C三项所述都不全面,实际上,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变成公有制是一种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所以答案:为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6、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准确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由现象分析其本质,要求学生学会用生产关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农业合作社的纷纷建立 C 50年代末 “大跃进 ”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这首民歌所表达的目标来看,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毕竟当时中国和英国生产力水平相差悬殊,这种浮夸和不切实际的做法只能是发生于 “大跃进 ”运动时期,这是一种严重的 “左倾 ”错误,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7、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再联系其时代背景。 1960年至 1962年我国三大产业间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 3 36.3 A.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 B.经济建设受到严重阻碍 C.“一五计划 ”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表格, 1960年重工业占重大比例,农业占比例最小,而到 1962年比例变化最大的是重工业,下降到 36.3%,其次是农业,上升到 33.8%,从

8、1962年农业所占比例看,不能说我国工业化基本实现,排除 A。此表只是反映了农轻重比例变化情况,无法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排除 B和 C。所以答案:为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比较两年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准确把握其变化趋势。 “松绑 ”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出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国家计划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 D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松绑 ”的意思是解除束缚,联系 80年代中国国企改革的主

9、要内容,是放松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加强企业经营自主权,但所有权仍归国家,分析各个选项, B项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造后建立了公有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典型表现,排除 B、 C。 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政府对国有企业仍然进行监管和宏观调控,并不是自由放任,排除 D。只有 A项正确体现了 “松绑 ”的特点,答案:为 A。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尤其是要把 “松绑 ”这一特点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结合。 “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0、济体制的是 A “八大 ”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四大 ” D “十五大 ”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所学,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中共 “十四大 ”,中共 “八大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2013年 5月 27日,一场名为 “追寻时光印记 ”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 30

11、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 20世纪 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A个人电脑 B长袍马褂 C粮票、布票 D移动电话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首先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都是改革开放后逐渐普遍被人们拥有和使用的,排除 A和 D。长袍马褂流行于清朝,清末和民国时期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装束。排除 B。粮票和布票是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特殊国情的典型反映,轻工业落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缺乏,国家对有限的生活用品进行统一调配。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20世纪

12、 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20%,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准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倡导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政府大量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是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典型体现,政府通过采购商品和支配劳务活动对市场和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而 “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同样是政府对经济的一种调控和干预行为,所以答案:为 A。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把题干主旨和选项密

13、切联系。 下图标志所代表的国际机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新体系 B推动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保证汇率稳定,加强国际货币 合作 D消除关税壁垒,以促进贸易自由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图片,根据所学,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维持成员国收支平衡,所以答案:为 C。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图片标志的含义,再根据所学史实进行判断,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67年欧共体成立,其成员国除了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三国外 ,还有 联邦德国 荷

14、兰 英国 比利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有关欧共体的基本史实,联系所学, 1967年欧共体成立是包括 6个成员国,除了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三国外 ,还有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史实,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在经历了漫长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中国加入 WTO 议定书签字仪式终于在 2001年 11月举行。这意味着 A中国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揭开了序幕 C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D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

15、题意, WTO 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它是一个协调全球性贸易的世界经济组织,其遵循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并不是区域性组织,所以 A 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早在新航路开辟时就已经开始,B不对。就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看,虽然一些新兴经济力量在快速崛起,但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霸主, C不对。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要从世贸组织的特点和宗旨入手, 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

16、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市场经济体制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所描述的现象是取消了商品货币关系,联系时间 1918年,应该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项与题干明显不符, C、 D两项所述是在20年代末开始的,与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其它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19世纪初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取得重大突破,其首先使用

17、的动力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力 D核动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给出的时间 19 世纪初,联系所学史实,首先使用的动力是蒸汽机。内燃机是在 19世纪末开始使用的,电力同样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19世纪 60、 70年代开始使用的,核动力是二战后开始使用,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5世纪末 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B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 资本主义

18、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形成垄断大企业 D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新航路开辟是世界真正走向一体的开端, A正确。 19世纪中后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世界大部分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继续大幅度增长,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标志着垄断形成, C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西斯势力的扩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等,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与

19、二战爆发没有关系,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本质上理解历史事件。 下列史料不能反映中国农业 “精耕细作 ”优良传统的是 A “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 B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 C “宗庙之牺(祭祀的牛),为畎亩(田地)之勤 ” D “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我国农业 “精耕细作 ”的特点, A项强调了为土地及时施肥, B项强调了耕种土地时要注意及时灌溉和施肥,这样庄稼才生长, C

20、项强调了耕牛是耕种土地的主要动力,体现了中国农业重视生产方式的改进,这都是 “精耕细作 ”的表现,而 D项所述的经营方式是 “刀耕火种 ”,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式经营,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 “精耕细作 ”,什么是粗放式经营,深刻理解这两国概念。 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 “瓷都 ” B夏商西周是古 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 D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

21、案: B 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 A错误,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 “瓷都 ”是在宋代。 C项错误,马王堆素纱禅衣是丝绸而非棉织品。 D错误,因为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农业的发展,农业为其提供了基本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不是 “家庭手工业 ”。 B项所述符合史实,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概况的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 “市 ”的空间

22、限制的是 A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A项阐述了夜市的繁荣景象,但并没有明确体现其打破空间限制,排除 A。 B项强调的是人们对利益的追逐,是一种生活观念,与题干无关,排除 B。 D项意思是命令商户只能朝专门的商业区 坊内开门,向街开门是不允许的,这体现了对 “市 ”的严格的空间限制,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D。 C项意思是商品交易场所分布广泛,连 “隐蔽去处 ”都有商铺,说明商品交易场所突破了空间限制,答案:为 C

23、。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认识和掌握,考查了学生的古文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这表明作者主张 A自由贸易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闭关锁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其实际含义是:现在背离农业而趋向工商业,白吃饭不种地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这说明作者对商业持一种抵制态度,商业被视为末业,农业被尊为本业, A和 C都不对。 D项与题干没有关系,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古文含义,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与西方近代工业发展进程相近似,

24、中国近代的工业化最初也主要表现在 A煤铁工业和纺织业 B矿业开采和电力工业 C交通运输和化工业 D机械制造和电报通讯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首先我们要知道西方近代工业发展进程是怎样的,联系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首先自纺织业开始,由于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煤铁工业的巨大发展。题干强调中国近代工业化与西方相似,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典型特点的整体理解,并与西方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进行深刻比较,考查了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上海有 “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25、 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 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商口岸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联系史实, A项所述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于上海, C项所述发昌机器厂同样设在上海,它们都是采用近代机器生产,深刻体现了近代化特点,即上海是 “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 D 项所述体现了上海的对外开放性,也说明上海是最早接触西方近代化科技文化的地方,而 B项所述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的地点是在中国台湾,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 对 “近代化 ”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

26、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 A外国传教士 B清政府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相关史实,联系所学, 19世纪 40年代,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创办近代报刊。 19世纪 70年代,中国人才开始自己创办报刊。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的掌握,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诗中涉及易服和不缠足等社会现

27、象 因为维新人士的倡导,断发和不缠足均得以实现 A 都正确 B 都不正确 C 正确, 不正确 D 不正确, 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涉及了戊戌变法期间服装的改进和不缠足现象的出现, 正确。但没有涉及 “断发 ”这一事 件,并且也不能因这首打油诗的内容而断定不缠足 “得以实现 ”,它是否得以实现应该有更多的史实方面的考证, 不正确,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 下图是民国时期火柴工业留下的商标 火花。火花中的信息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民族工业的动力之一是 A政府放宽

28、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 C列强放松侵略 D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两张图片,从文字 “中国兴 ”和 “还我河山 ”可知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赶走外国侵略者和渴望中国富强兴旺的爱国热情,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图片内涵。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加强 B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所给时间,此时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

29、形成,世界市场也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最终形成,列强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这促使他们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更多的原料,促使我国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量不断上升,同时也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题而不是进一步发展,所以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把中国经济情况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概况有机联系,从整体上分析和理解问题。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其中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所到达的地区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观察示意图, 是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

30、度群岛, 是南美洲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是印度半岛南端, 指的是菲律宾群岛,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麦哲伦实现环球航线才经过了 、 、 这些地点,所以答案:为 A。 考点:新航路开辟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建立 “日不落 ”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 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其中给出的时间 17 世纪。联系所学史实,这段时间英国击败的是荷兰。到 18世纪中期,才击败法国。 16世纪击败的是西

31、班牙海上无敌舰队,而葡萄牙从来没有掌握过海上霸权,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早期殖民霸权争夺概况的掌握和认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由此看出直接引发工业革命的因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需要 B蒸汽与机器的结合 C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 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强调了市场扩大引起需求增加,继而引发工业革命,实际是在强调市场需求引发了工业革命,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点评:此题

32、难度很小,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抓住题干主旨。 综合题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 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试验田 ”。 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 “黄金海岸 ”,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

33、东地区 上海浦东 (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 (或面对台湾 )、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分) ( 3) 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 20世纪止于 1989年,那么 21世纪则始于 1978 年的文章。

34、作者马丁 雅克提出 “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分) 答案: ( 1)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分) 烟台、青岛;( 1分) 沿海经济开放区;( 1分) 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分) (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4 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2分) ( 3)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 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2分) 试题分析: ( 1)分析表格,这一问实际主要考查史实

35、,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过程的了解和掌握。可联系所学解答,如: 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典型代表有烟台、青岛等。 也分别依据史实回答。 ( 2)分析材料,叙述了许多广东、福建两省作为对外开放首选地的优势,如:毗邻港澳 (或面对台湾 )、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等。第二小问可从我国开放进程和开放的地理布局分析,如:从经济特 区到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体现了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特点,既有经济特区,又有开放区和开放城市,体现了多层次、有重点等特点,从空间格局和开放程度来说是全方位的。 ( 3)分析材料,马丁 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

36、(中国的) 1978年 ”,实际上是在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解答此题时就应该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对世界的重大影响角度考虑。如: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以中国改革开放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史实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评价能力,解题时注意全面分析问题,准确运用史实。 近现代以来,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8分) 材料一 那时的纺织业可以说是技术最密集、最 “先进 ”的产业,而英国在这方面明显地不具有比较优势。直到 18 世纪初,印

37、度、伊朗和中国产的棉织品在价廉、美观和牢固上都还超过英国产品。但是英国绝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制造纺织品的努力,而是变本加厉地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来加快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688年的 “光荣革命 ”之后,英国完全停止进口法国和荷兰的毛织品。 1700年,英国议会禁止从印度、伊朗和中国进口棉织品。这个禁令是绝对的,毫无伸缩的余地,哪怕是印度制造的一根棉线,英国人也不准动用。一直到 1812年,英国还对从印度进口的花标布征收高达 71.7%的进口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下发生的。 摘自左大培对自由贸易的迷信 ( 1)(原创)根据材料一说明 1819 世纪初英国推行什么经济政策

38、,其目的是什么;( 4分)指出该经济政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二 棉花如果没有取 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

39、争。 摘 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殖民地与欧洲的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6分)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 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拼命地向中国推销。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 “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这个棉织品的祖国充满了英国的棉织品。 ” 中国手工纺织业被 破坏的过程也基本如此。 摘编自于素云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 ( 3)根据材料三并结

40、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 70年代英国棉织品大量倾销中国的原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0分) 材料四 棉花产量直接关系棉纺织业的生产,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解放前到建国以后我国的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变化如下表: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 100) 年份 产量 1949年 1952年 1983年 棉花 1936 84 9万吨 52 4 153 6 546 2 棉纱 1933 44 5万吨 73 5 147 4 734 8 棉布 1936 27 9亿米 67 7 137 3 533 3 依据马宇平等编中国昨天与今天: 18401987 国情手册 ( 4)依据所

41、学知识,分析 1952年和 1983年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时间 主要原因 1952年 1983年 答案: (1)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 (2分 )目的:加快本国传统的纺织业发展。 (2分 )影响 :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工业革命。 (2分 ) (2) 关系 :殖民地为英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 (2分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的生态环境保护或预示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2分 )但是造成了殖民地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殖民地经济发展落后。 (2分 ) (3)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棉织品产量大量增长 ;(2 分 )经济危机导致棉纱价格下降。(2分 )不平等条

42、约的签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 (2分 )影响 :破坏了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促使 “男耕女织 ”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分 )客观上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2分 ) ( 4)(共 6分) 时间 原因 1952年 国内的和平环境 (1分 );人民政 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分 ) 1983年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 (2分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亦可) (2分 )。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一,从英国对棉纺织技术具有优势的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锐甚至禁止其流入英国的做法,我们可

43、以明确判断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材料所给信息看,这种政策在英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分析材料二,阐述了棉花生产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及产棉区的环境破坏和获得棉花这一原料的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说明他们之间殖民地提供原料,殖民国家生产产品,殖民地环境遭到破坏,殖民国家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3)分析材料三,阐述了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英国大量向印度和中国倾销棉织品,严重冲击了这两个国家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导致其破产。第二小问可从传统自然经济的破坏客观上必然促进新兴经济方式的产生这一角度回答。 ( 4)观察表格, 1952 年的棉花和棉纺织品的产量远远高于 1949 年,联系史实,这主要依赖于稳定的政治环境 和政府的有力政策。 1983年的棉花和棉纺织品的产量又远远高于 1953年,联系所学史实分析其原因,可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良好氛围角度解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等。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点评:此题以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为核心,综合考查了近代以来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及其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发展的原因,实际考查了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客观分析和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