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1960年尼克松曾说: “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 ”。 1971年尼克松又说: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可以说明 A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B美国开始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答案: C(得 3分 ), BD(得 1分), A(得 0分
2、) 下列战争电影宣传画报所反映的史实,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南京大屠杀 ” “八月一日 ” “挺进大别山 ” “甲午风云 ” A B C D 答案: C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 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中的 “它 ”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宗教改革 答案: B “美利坚,独立和自由植根于它灵魂深处,为此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经历战火洗礼之后,步伐更加坚定 ”。文中的 “母邦 ”当指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德国 答案: A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 18世纪 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
3、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 52家, 1809年 64家, 1830年 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 B棉纺织品的大量需求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答案: D 马克思曾说: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 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 将取而代之。 ”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观察社会变迁的视角是 A环境变化 B技术革新 C民众感受 D观念更新 答案: B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相抗衡
4、 ” 。这位 “巨人 ”当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马克思 答案: A 美国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 “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 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惟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 。鲍德温在此 A批评极端民族主义 B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C强调维护世界和平 D关注弱势民族的呼声 答案: A 1921年 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
5、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答案: C 1991年底,克里姆林宫上空的镰刀锤子红旗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旗。这标志着 A欧盟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华约解散 答案: C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 “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 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历史研究要 A注重探究事实真相 B关注古今之间联系 C努力发现全新材料 D重视最新史学观点 答案: B 20 世纪 90 年代,有评论国际局
6、势: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 人 ”。这说明当今世界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B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 答案: C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 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雅典的这一制度 A有不足但体现了其民主运作方式 B对证据的重视程度不够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不出任何差错 D为后世司法提供了借鉴 答案: A(得 3分 ), BD(得 1分),
7、 C(得 0分)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旨在说明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局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答案: D(得 3分 ), AB(得 1分), C(得 0分)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作者称许华盛顿主要是因为他 A反
8、对君主制,不搞世袭 B创立了民主共和的体制 C建立了统一的联邦国家 D是军事奇才有赫赫战功 答案: B(得 3分 ), AC(得 1分), D(得 0分) 右图为 20世纪初期西方人笔下的中国形象,其主旨是 A破碎的巨人不堪一击 B腐朽落后导致了挨打 C西方的盛宴中国的悲剧 D巨人虽倒却实力犹存 答案: C(得 3分 ), AB(得 1分), D(得 0分)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歌中的 “喜 事 ”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回归 答案: D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到: “我出生在那一
9、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 ” 。歌词中的 “大会 ”是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 答案: B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 “天方教之事天,同于儒之事上帝,而袭取释教礼拜斋戒、持诵施舍、因果浅近之说以佐之,大旨亦无恶于世教 ”。其中的 “天方教 ”是指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儒教 D基 督 教 答案: B 下列遗物中可作为研究商史的第一手材料的是 A B C D 答案: A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10、。这次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科举制代替察举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答案: B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这段话描述的是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B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 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 答案: D 某著作中写道: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 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
11、地方政权只选择 ”。文中的 “制 ”当指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军功制 D科举制 答案: D 某朝一皇帝立下祖训: “臣下有敢奏请设立宰相者,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该皇帝当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答案: C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 ”。这表明他认为中国历史具有 A艺术性 B延续性 C多变性 D神秘性 答案: B 下列反映古代阿拉伯文明成就的图片是 A B C D 答案: C 某书中写道: “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 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
12、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的 “Polis”是指 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 答案: C “高粱叶子青又青, 9月 18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这首东北民谣起源于 20世纪 A 20年代 B 30年代 C 70年代 D 90年代 答案: B 某历史教科书中写道: “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八大 D八七会议 答案: A 曹汝霖在回忆录中有: “宴到中间,承宣宫人告,吴总监来电话,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
13、,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不要出府回家,因学生将要游行 ”。这段回忆讲述的是 A五四运动 B西安事变 C五卅惨案 D华北事变 答案: A 洋务运动时期, “掌管各国外交、派出使臣、通商、关税、筹办海防、长江水师、北洋海军、购制船炮及制造、矿务、电线、铁路、学堂等事 ”的机构是 A北洋大臣 B军机处 C总理衙门 D外交部 答案: C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该条款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
14、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 ”。文中 的情景当出现于 A希腊 “古典时代 ” B中国夏商时期 C吠陀时期的印度 D中世纪的西欧 答案: D 希罗多德历史中经常有 “以上所述都是我个人亲自观 察、判断和探索的结果 ”、 “我是按照我自己所相信的来讲的 ”、 “但是我以为 还 有另外的原因 ”、“我说不确实了 ”。据此推测他的治史原则是 A大胆假设 B追求真实 C凭空想象 D重视直觉 答案: B 综合题 ( 12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 8分 ) ( 1)分别写出图 1和图 2所示的文字名称。( 2分) ( 2)图 1所示的文物有哪些史料价值?( 4分) ( 3)
15、图 1和图 2文物中的文字有何异同?( 2分) 答案:( 1)甲骨文和楔形文字。( 2分) ( 2) 图 1甲骨文记载的多为卜辞,对研究商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等有很高的价值,( 2分)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材料。( 2分) ( 3)同:都属于象形文字。( 1分)异:书写载体不同。( 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0分)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 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 “海南诸国 ”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
16、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 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 在繁华中沉没 (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 2分) ( 2)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4分) ( 3)简要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4分) 答案:( 1)汉代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呈海路并行之局。( 2分) ( 2)集中在海路进行;规模空前;经济效益明显;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4 分) ( 3)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鼓励民间海外贸易;( 2 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工商业发达,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2分)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 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
17、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 “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民主 ”与 “科学 ”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 1)辛亥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大意 正确即可,2分) ( 2)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末
18、新政。(任选两组,每组 2分,言之成理即可) ( 3)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2 分)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外力刺激下被迫进行的,属于典型的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2分) 观察下列油画,回答问题。(共 12分) ( 1)按上述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对其重新排序。( 4分) ( 2)图 3和图 4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作为对其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 ( 3)图 5和图 6油画的创作者对其笔下的中心人物分别持何种态度?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4分) 答案:( 1)图 5 图 4 图 6 图 3。( 4分) ( 2)明治
19、天皇领导日本学习西方文明,推行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分)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大革命影响。( 2分) ( 3) 图 5作者持较为中立的态度;理由是画面中的人物对处死查理一世反映各异,作者并无明显的倾向性。( 2分)图 6作者对俾斯麦持赞美态度;理由是作者将俾斯麦置于油画中心位置,且穿着醒目的白色制服。( 2分)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共 12分) ( 1)漫画 7中的人物和漫画 8中的熊分别指代哪个国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4分) ( 2)分别给两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依据。( 4分) ( 3)漫画反映历史事件有何
20、特点?这些特点对漫画的史料价值有什么影响?( 4分) 答案:( 1)前者指日本;理由是人物形象酷似二战时 的日军士兵,二战中日本陷入侵华战争,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大意正确即可, 2分)后者指俄国;理由是从地理位置上看与苏联基本吻合,从战争形势来看 1943年的苏联展开了反攻。(大意正确即可, 2分) ( 2)本题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如:前者标题为 “无法自拔 ”,依据是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日本 ;( 2分)后者可用 “腹背受敌 ”,依据是当时的德国受到英美和苏联的夹攻,已成强弩之末。( 2分) ( 3)历史漫画能较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采用夸张手法,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2分 )此
21、类历史题材的漫画只能作为了解该历史事件的参考资料,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 1分)但可以作为研究作者对该事件看法的第一手材料。( 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3分) 法国思想家托 克维尔在 19世纪 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 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 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 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 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
22、的黄金 ”。 ( 1)材料中的 “奴隶 ”和 “ 老爷 ”分别喻指什么?( 4分) ( 2)从材料看,托克维尔运用了哪些视角来观察 英国工业革命的?( 6分) (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13分) 答案:( 1)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4分,写富人与穷人可得 2分) ( 2)从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分化以及环境问题等视角。( 6分) ( 3)本小题采用 SOLO 评分法。( 13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 “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 “其他答案: ”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 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
23、 1113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 视角,如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文明的 面貌,但并非是直线上升,而是进步与倒退并存;工业革命是一次文明的转型,孕育着希望,也伴随着痛苦。 论述:观点清晰;论述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 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 810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工业革命的作用与弊端;工业革命对社会和人性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中的文明与野蛮。 论述:观点较清晰;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 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 37 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 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加速了环境的恶化。 叙述:观点不清晰;仅能列举史实。 答案: 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 12 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 0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