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国语 齐语载: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制造业发达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畜牧业发达 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答案: B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A图 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 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C图 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 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答案: B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
2、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答案: D 从 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 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 于 (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 D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 3艘,后来发展到 30多艘,
3、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答案: D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 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 13家,1940 年为 159 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 答案: C 李鸿章认为: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4、,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 ”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 “言利 ”的表现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汉阳铁厂 D创办京师同文馆 答案: B 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 “荣华富贵好心酸 ”的主要原因是 ( )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答案: C 191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创的三喜牌香烟大
5、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由此,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嫉妒,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昌牌,将对南洋兄弟公司提起诉讼。南洋公司自知势力不敌,遂将 “三喜 ”改名为 “喜鹊 ”牌,并将原因公之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 “喜鹊牌 ”香烟的销路反而更好,从上诉材料可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 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C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答案: D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 “洋务 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
6、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C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为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阶段奠定基础 答案: D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 “殖民扩张与掠夺 ”、 “两次工业革命 ”、 “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 ”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 C城市化
7、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 B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这段话中两次提到的 “革命 ”的含义是 A将印度完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 B 18571859 年印度民族起义 C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D初步构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答案: C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8、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答案: C 中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 A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B珐琅彩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唐朝,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D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答案: B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的诗句。以
9、下对材料中 “商人 ”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 “会馆 ”中 C经商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会地位 D “海禁 ”政策影响了他的茶叶出口 答案: A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 “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 ”该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B科举制度阻碍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 D商业活动改变着人们观念 答案: D 被誉为 “山西紫禁城 ”和 “华
10、夏第一宅 ”的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 123座,房屋 1118间,面积共 45000平方米。类似王家 “以商贾兴 ”的商人群体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大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最著名的商帮 B商帮主要指相同行业商人结成的商人群体 C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D商帮以会馆、公所为联络、计议之所 答案: B 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 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11、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遭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遭遇,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发现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遭遇 D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遭遇 答案: D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促进的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答案: C 下表反映 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12、 A 16世纪后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 “海上的马车夫 ” B 17到 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 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 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答案: D 全球通史中写道: “l7 世纪和 l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 “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综合题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 “明代江南地区的 士大
13、夫 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 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 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
14、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 而好讼致穷。 清 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分 ) (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6分 ) (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 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6分 ) 答案:( 1)科举 (免役 );发展工商业。 (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 (道德沦丧 );好诉讼。 (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
15、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成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 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有人在描述 20世纪初世纪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的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
16、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 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 2分)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2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4分) (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二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 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 4分)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 4分) ( 4)这些变化在经济上给中国带来了何种影响?( 6分)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 2分) ( 2)主张:从政治的角
17、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 2分) 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2分) ( 3)角度:材料 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 2 分) 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 2分) (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善于将世界先进文化(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可采取妄自菲薄的态度,也不可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中国当代的改革既要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答对 2点即得 2分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 ,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 “中体西用 ”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 “本 ”或 “体 ”而不愿加以改变的 才是应该先变、 大变的。 吴一泉 “中体西用 ”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
19、体西用 ”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 “中体西用 ”模式下的 “中体 ”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 另一方面, “中体 ”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 “西用 ”之后,并没有实现 “中体 ”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 “多元一体 ”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 “中体西用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 “中体西用 ”思想的直接 目的。( 2分) (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材料一中的 “中学为内学 ”主张的含义。( 4分) (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 “中体西用 ”思想的?( 4分) (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 “中体西用 ”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分) 答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