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6抗日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 ”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应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中共呼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关键信息:西北小山村、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共内战, A项排除; BD项是全面抗日时期,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已初步建立, C项
2、正确。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最恰当、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须细致的区分与排除。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描绘地点: “晋西、东海海岸、黄河畔、长城边 ”可以判断是在华北地带,百团大战发生地点是在华北, D项正确; AB是正面战场战役,分别是在平津、上海地区,与题意不符,而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ABC项排除。 考
3、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的准确理解。 毛泽东在 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在此,毛泽东( ) A认为政府的错 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时间 1938年判定 D错误;材料不能表明 A项中的毛泽东的观点;材料主要讲的是正面战场的状况, C错误;从材料 “都做了英勇的奋战 ”“实现
4、了伟大的团结 ”可以看出毛泽东是持肯定态度的。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的过程及阶段特征的把握与准确理解。 “晚上 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 断传出。 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 ”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描述的历史现象的人物、地点和结果,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这应九一八事变,而 ACD项不符题意所描述特征, B项正确。 考点:九一八事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重
5、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难度小。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人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抗日战争期国共对中国文物的重视,迁移成吉思汗棱柩的举动,由战区迁至后方,因此, D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须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及注意题干的限制词: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考点:日军侵华的罪行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源于教材主干知识,但又高于教材,是新高考特点的典型体现,解答时不能受教
6、材知识的束缚。其着看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中国革命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中共的中心任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在两个阶段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性质没有变化, 不属于变化,可排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原来以阶级矛盾 为主,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原来是工农武装割据,到抗日战争时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的中心任务也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故 D项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背景 点评
7、:以中共的转变巧妙的考查抗日战争的背景,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代理人 “满洲国 ” 1932年 8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 1939年 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 1940年 3月 南京 汪精卫 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使中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很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带有 的选项;其余从表格所述史实可以推断出其余三项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8、 点评:考查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与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 ”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 析:依据题干中的 “持久抗战、实寄于全这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
9、 ”等分析, 项都能从题干中反映,而 无从反映,故 A项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抗战之初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到相持阶级以后,敌后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 1945年 8月)中这样欢呼的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反列强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彻底实现和平民主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突破点是诗创作于 1945年 8月,联系时代背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联系各选项,本题选 B项, ACD三项说法错误。
10、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点评:考查对抗日战争的性质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准确理解。 下图是 1942年 7月 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 “国父 ”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 “扶蒋反共 ”的对华政策 答案 :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42年 ”予以判断。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 1787年,美国 “国父 ”是华盛顿,孙中山是主张国共合作,故 A、 B、 D错误。 1942年还处于反法西斯时期,故 C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地位 点评:本题考查图片
11、信息的获取,分析事物的共性,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的准确理解。中国对日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战场。 图所表达的思想是 A厌恶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 B宣扬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C肯定日本艺术的进步 D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 答案: D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反映的抗日地点和战斗的方式分析,应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日
12、, C项正确; ABD项分别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与 19世纪 40年代,题干无从反映。 考点:抗日战争的概况 点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有两个战场,即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 B贺南京陷落 C救民于水火 D欢呼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都日本侵华的史料, ABD项与史实相符,并没有歪曲史实,排除 ABD项;日本侵华是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性,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痛苦与灾难,因此, C项严重与事实相悖,但与题意相符, C项正确。 考点:抗
13、日战争的性质 点评 :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并对其本质的准确理解的能力,对日本近代两次侵华战争的性质和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而台儿庄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期,因此, CD项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林则徐与台儿庄战役都不能反映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抵制, A项排除;林则徐曾主持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
14、,台儿庄战役是反抗日本侵略, B项是两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B项正确。 考点:比较林则徐与台儿庄战役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图片的形式呈现材料,创立新情景,考查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 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 ”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民族 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红军 ”称呼,可以判断 A不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领导军队该名为八路军;即使国共合作时期,国民
15、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消失,故 B不正确; D不符合材料内容,材料反映的是红军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说明主张共同对抗日军,这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关。故 C项正确。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原因 点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主次地位随着国家的发展变化不断变化的。随着日本加紧侵华,由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变化为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则降为次要地位。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 “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
16、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本题选 D项, A项说法错误; B项与材料不符; C项说法完全错误。 考点:日本侵华的罪行 点评:本题把日本侵华的罪行知识点与史料运用的能力考查结合在一起。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
17、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 B革命根据地 的反围剿斗筝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歌曲中的 “打东洋、太行山上 ”中反映的斗争的对象与地点可知,歌曲反映的应是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 C项正确; ABD项说法未能从题干反映。 考点:抗日战争的概况 点评:本题通过歌曲这种新情景材料考查对抗日战争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以及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依据教材知识解答问题、历史重大事件的再现能力。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1937年 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
18、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国共产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他不知道该材料的真伪。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作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依据教材知识,从阶级特征入手分析,此为真,排除 CD项,而 B项 “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说法是错误的,故 A项正 确。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点评:本题是对历史发展脉络与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的考查。 1938年 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
19、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先从选项入手,缩小排除的范围,由选项特点可抛开 ,只须分析 即可。分析时须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两个飞行员的身份与家人的态度,由时间信息可排除 , 项能够从题中体现,故 C项正确。 考点:综合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本题角度新颖,考
20、查了对历史现象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根据三巨头开罗会议的决定,日本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一概归还给中国。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复中国的主权。全中国 20多个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地的租界全部归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涉及外国人在华的诉讼由外国领事裁决),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也被取消。1931年 “九一八事变 ”被日本占领的东三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归还中国。这是中国百姓绝没有想到的事。 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 1945年 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21、时中国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战后对日关系的安排是在 1943年 11月底的开罗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参加开罗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才有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1940至 1941年间,英美亦宣布,战后将与中国商谈取消在华特权,尚不肯立时废止。中国要求改善在同盟国的地位不遂。 1942年 5月,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 6月,熊改向白官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有限,正应取消不平等条约,给以精神鼓励。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惠而不费之举,经与英国交换意见后, 10月 9日,国务卿赫尔通知中国驻
22、美大使魏道明,准备与中国谈判 放弃在华特权及有关问题的条约,另订新约。 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 “大西洋宪章 ”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 1919年苏俄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且将 1924年中俄协定中的苏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主权概由中国处理的条款置诸脑后。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43年 12月的英、美、中开罗宣言保证把所有被日本占去的领土归还中国,并且罗斯福在德黑兰 会议上坚决主张中国在将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应享有大国的地
23、位。然而,这种把大国地位给予国民党政府的举动是美国完成的,并非中国、更绝非英国或苏联的成就。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站起来了。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此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 答案: ( 1)观点( 3分):表明观点, 1分;阐述观点, 2分。 ( 2)史论结合( 6分):至少有三个角度的阐述;有史实,有论述。 ( 3)表达明晰( 3分):分段。表述完整;有逻辑,语言具有严谨性;没有互相矛盾的表达。 提示一:同意此观点。依据:中国人民经过抗战,收回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华获得的不平等权益。侵占领土的归还说明了
24、国家主权的完整性。中国可以自主决定命运了。尤其是经过抗战,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对认为 “新中国成立后站起来 ”的观点予以反驳。( 3个以上角度) 提示二:不同意此观点。依据: 抗战时期,只是部分收回了国家权益。抗战后期,中国的主权仍然遭到践踏。战后美英等还在中国有很大的势力。 此时中国的大国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英等国作用的结果(或美 国全球战略的产物)。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是出于调动中国作战的积极性,为美英等抗击法西斯势力。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的权利没有真正实现,谈不上 “站起来 ”。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要到新中国成立后。(不能少于其中的二个角度) 提示
25、三:对此观点要具体分析。 通过抗战,中国国际地位虽空前提高,但中国仍未实现独立自主。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赢得胜利,扬眉吐气,确实 “站立 ”了。但中国人民伤亡巨大,损失严重,改变命运依然举步维艰。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把握着问题中的观 点,无论同意与否,只有言之有理,并符答题要求,特别是史论相结合,不能有原则性错误。本题观点在于一个 “站 ”字,如果你同意此观点,则须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来说明;如果你不同意,则须阐述抗日战争胜后的中国仍有帝国主义势力在华,以及主权仍未完整和人民未获取真正的公民权力等。 考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点评:新高考这种类型的试题是命题人
26、比较偏爱,因这有利于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往往这类型试题解答时须注意分析观点的角度并做到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 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 1938年开通的滇 公路运到中国。威廉 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 “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 材料二 1942年 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 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 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27、1942年 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 驼峰航线 。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1943年 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3分) ( 2
28、)分析 驼峰航线的作用。( 3分) (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分 )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2分 ) (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4分 ) 答案: ( 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 4分)。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 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 4分)。 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 2分) ( 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 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
29、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分) (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试题分析:第( 1)问,从抗日战争阶段的特征等角度分析,并由材料反映出外援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分析归纳。第( 2)问,在第( 1)问基础上,进一步考查驼峰航线的作用,从物资、士气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分析。第( 3)问,考查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会议,答案:源自于材料,对材 料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 4)问,与现实对接,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问,须了解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考点:综合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本题是从全球史观角度来考查抗日战争,理解抗击日本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