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5.63KB ,
资源ID:33636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拓跋部建立代国时,我国南方正处于 A西晋 B东晋 C曹魏 D南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拓跋部建立代国时间为公元 386 年,为拓跋 所建。A项西晋存在的时间为 265年 316 年,时间不符合; B项东晋存在时间为 316年 -420年,时间符合; C项曹魏存在时间为 220年 -266年,时间不符合;南朝存在时间为公元 420年 公元 589年;故此题选 B项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点评:三国 (220280 年 )、两晋 (265420 年 )包括西晋(公元 265年 -公元 316年)和东晋 (3

2、17年 -420年 ),、南北朝 (420589 年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 ; 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包含了封建化的色彩,具体表现在 继续坚持武力征服 提倡农耕,发展农业生产 任用汉人汉制 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理解 封建化 的内涵。封建化一般是指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确 立过程,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其基本内容是土地占有制的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两个对立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形成。 提倡农耕,发展农业生产 任用汉人汉制 吸收

3、汉族先进文化均属于封建化措施; 继续坚持武力征服不属于,故此题选 B项 考点:北魏封建化的表现 点评:要区分封建化与汉化的异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有相同之处,但不能说如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否就是少数民族的汉化。 它们都属于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其过程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历程,其实质都是落后民族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所同化。但两者又不能等同,主要表现在 1.从两者的含义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而少数民族的汉化是一般指少数民族汉族化,即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某一民族受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4、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自然地、逐渐地改变本民族某一部分或全部而与汉族相似或被汉族同化的现象。 2.从两者存在时间来看,中国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起源于战国,终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现已终结;而少数民族的汉化早在汉族形成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应追溯到 奴隶社会,而且到现在仍在进行着,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仍然继续下去。 3.从两者学习的对象来看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对象既可能是汉族 ,也可能是当时已经处于封建统治时期的较文明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和满族统治下的清朝这两个时期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就属于后者。 4.从两者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少数民族不断汲取以汉族为主体的先进的封建文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发

5、展,成为中华民族内的一支支奇葩;同时它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少数民族的汉化,则在汲取汉族优秀文化的同时,自身 的民族特点逐渐改变或者消失,有的变得与汉族接近,但仍保留本民族的一些特征;而有的被汉族所同化,最终融入到汉族当中,原来的民族消失。 拓跋 在位期间 改变原有部落组织,实行编户制度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采用汉制汉官 重新统一黄河流域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拓跋硅在位期间,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6、。同时,崔浩等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北魏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统一黄河流域的是拓跋焘。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拓跋 采取的措施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 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

7、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北魏建立代国后,曾经被哪个少数民族政权吞并? A东晋 B前秦 C西晋 D南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魏晋之际,拓跋部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以后,强大一时的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拓跋部趁势再度崛起,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跬重建代国。故此题选 B项 考点:北魏的崛起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北魏政权最早崛起

8、于今天的 A东北 B北方 C西北 D西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魏晋之际,拓跋部游牧于今天的山西和内蒙古一带。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以后,强大一时的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拓跋部趁势再度崛起。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跬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故此题选 A项 考点:北魏的崛起地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 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 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9、 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 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 北魏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是孝文帝改革的前提,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成为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民族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改革成为必然的选择。 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产,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阶级建议 为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 北魏统治面临全面危机都符合史实,故应选 D项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可以分为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社会矛盾

10、加剧,统治者要挽救统治危机被迫改革;可能性: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北魏初期的汉化措施;冯太后掌握实权推行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是 A恢复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 C改革鲜卑旧俗 D巩固鲜卑贵族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是要抓住 “主观目的 ”四个字,统治者在实施每一种 政策时是先要考虑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孝文帝改革是在各种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观目的是巩固统治。 A项恢复北方经济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B项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与 C项改革鲜卑旧俗是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故此题选 D项 考点: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

11、 点评: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因为各少数民族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落后与汉族政权,所以在融合过程中其实就是自身封建化的过程。 A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

12、程是含义; B项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是在社会生化方面的表现; D项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也是表现而非实质,故此题选 C项 考点: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 点评:对于民族融合这一考点,除知道其实质外,民族融合的方式也是常考点, 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

13、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 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统一北方的主要方式是 A民族融合 B征伐战争 C经济交流 D采用汉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从事征服兼并的同时,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民族融合,经济交流也是一些重要的措施,但这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却是军事,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北魏统一北方的主要方式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

14、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后,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有 重视农业,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 继续强化对外战争 重视汉人汉制 强化编户制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前后,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中,重视农业,从游牧转向定居生活;继续强化对外战争;重视汉人汉制这些措施都是前后一致的,但是强化编户制度这是在统一 后,尤其是在孝文帝改革之后才采取的措施,故本题应选 A项 考点:北魏统一前后的措施比较 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

15、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放弃武力兼并战争 仿照汉族的一些统治方式,按人口分配土地,发展农业生产 重用汉族儒生,完善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从事征服兼并的同时,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例如,拓跋硅在位期间,解散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同时,崔浩等汉族儒生在

16、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北魏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故此题选 B项 考点: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措施 点评:道武帝拓跋 的统治政策和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 1)道武帝拓跋 的统治政策: 实行编户, 定居生产: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 ”,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重用汉族地主,仿汉制设官; 设立太学,培养人才。 ( 2)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随着学校的建立,教育的

17、发展,儒家经典的整理刊行,提高了拓跋部的汉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部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 础。 劝课农桑,提倡节俭。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作用在于 形成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生产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强 民族矛盾相对缓和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形成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生产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强,但是因为北魏依靠武力统一黄河流域,加之北魏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所以是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社会矛

18、盾更加激化,后导致改革运动兴起。故此题选 A项。 考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组合性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 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是 A变游牧生活为定居生活

19、B劝课农桑 C仿汉制设官 D拓跋 迁都平城,后称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淝水之战以后,强大一时的前秦很快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拓跋部趁势再度崛起。 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跬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拓跋硅迁都平城,次 年,正式称帝,是为道武帝,北魏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故此题选 D项 考点:北魏建国的意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

20、识。 北魏开国帝王是 A道武帝 B太武帝 C冯太后 D孝文帝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项北魏道武帝( 371年 409 年),又名又名拓跋,是北魏开国皇帝; B项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08 452年)。北魏第三任皇帝( 423-452年), 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统一北方; C项冯太后和 D.孝文帝主持了变法,是北魏强盛。故此题选 A项 考点:北魏开国帝王 点评:北魏重要帝王 庙号 谥号 姓名 政绩 北魏太祖 道武皇帝 拓拔 建国,汉化改革(实行编户、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儒生)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焘 统一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略) 北

21、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支持孝文帝改革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拓跋宏 实行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 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

22、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北魏皇帝亲自统率大军镇压,几经周折,才平息了这场起义。但是,此后各地起义仍时有发生。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叙述的内容中蕴涵着哪几种社会矛盾?北魏统治者采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经济对之后的孝文帝改革有何作用? (2)材料一、二表明,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认为其改革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 根本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 试题分析:第( 1)问,从 “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

23、地保留下来 ”“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 ”可见,其中存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这些都是封建化的措施,为后来孝文帝改革提供了前提。第( 2)问,综合材料一、二可见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尖锐,因此孝文帝之所以改革是因为统治危机所造成的,故其目的是维护统治。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可以分为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统治者要挽救统治危机被迫改革;可能性: 北魏统一北方,社会安定,

24、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北魏初期的汉化措施;冯太后掌握实权推行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85年孝文帝下诏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 (屋舍 ),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 (官职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 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490年 )主畿 (京师平城 )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 正光 (521年 )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 (西晋 )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 (正光

25、以后 )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 (预先折算 )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注:北魏分裂于 534年。 ) 摘自魏书 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 “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 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 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实施均田制的原因:解决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百姓贫困饥饿问题,稳定北魏统治秩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提倡发展农业。 结果:北魏农业发展,人口大增,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 北魏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剥削,阶级矛盾尖锐。 北魏孝文帝实

26、行均田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北魏后期,自然灾害严重,统治者加重对农民剥削,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北魏走向衰落;衰落的原因不是统治者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的结果。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材料分析孝文帝为何颁布均田令,有何作用;二是分析北魏统治后期为何走向衰落,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从材料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 (屋舍 ),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 (官职 )均给天下之田 ”可知均田的目的在于:解决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百姓贫困饥饿问题。由材料二、三中 “,关

27、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 )之太康,倍而已矣 ”可知结果为:北魏农业发展,人口大增,国家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概括材料四 “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 (预先折算 )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 ”可知到后期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剥削,阶级矛盾尖锐。综上所述可知:均田制,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北魏后期,自然灾害严重,统治者加重对农民剥削,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北魏走向衰落,因此材料中所给的观点是错误的。 考点:均田制的原因、作用和后期北魏社会状况 点评:对于均田制可以与商鞅变法作比较以加强对均田制的认识。( 1)背景:商:是战 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 2)内容: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