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2.11KB ,
资源ID:33644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4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带解析).doc

1、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带解析) 单选题 2006年 4月 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遗产( ) 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 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遗产, A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是一律平等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说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2、故 B观点符合题意, C、 D观点均与材料无关不选, 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文化遗产 点评:该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 到 “西天 ”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题干中讲到

3、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 “西天 ”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说明我国文化具有包容性, A、 C、 D观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中华文化包容性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考生要善于分析材料并理解题意,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 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在和睦的关

4、系中交流,各民族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加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不是照搬,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中华文化包容性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只要考生排除错误选项,答案:便可得出,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题干中讲到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

5、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说明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B、 C观点正确,但是无关, D观点错误,应该是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点评:该题考查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考生要注意理解题干的意思,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 一山之中。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答案: C 试

6、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观点错误,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题干中讲到的是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说明我国文化具有包容性,故 C观点符合题意, B观点没有体现, D观点错误,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是有区别的,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该题 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生要注意理解,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典籍之所以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是因为(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

7、要见证 B我国史书规模浩大、存留丰富 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世袭制度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史书典籍的作用,题干问的是史书典籍为什么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是讲我国史书的特点不是作用,排除, C、 D均不是讲史书典籍,与材料无关,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史书典籍 点评:该题考查史书典籍的作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在世界上最初几个文明的发祥地中,除了两河流域文化湮灭外,印度文明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

8、中断并沉睡千年。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 1】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化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 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的文明古国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小题 2】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 “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 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 ”。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 试题

9、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题干中讲到中华文化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 B 观点符合题意, A、 C 观点正确但是无关,D观点错误,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 A观点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观点错误,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 , C观点正确但无关,题干讲到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 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

10、懂,汉字可以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汉字的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注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2006 年 4 月 23 日,胡锦涛主席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协商会议发表演讲时讲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为人们提供了全面理解今天的启示,也为人们提供了正确开创未来的钥匙。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总能给人以教益,深化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这说明( ) A重视历史经验有益于创造光辉的未来 B了解了历史就能促进今天的发展 C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

11、书规模宏大 D史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题干中讲到回顾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总能给人以教益,深化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故说明重视历史经验有益于创造光辉的未来, A观点符合题意, B观点错误,了解了历史不一定就能促进今天的发展, C、 D观点均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字的作用,文 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观点正

12、确,秦朝的统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时期,史书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有重要作用,故 A、 C、 D观点都不是其标志,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文字的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文字的作用,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中华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使用竹木简牍作为文字的主要载体。 1907 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首次在敦煌等地挖掘到了大量汉代简牍,轰动了世界。这些简牍地出土成为中国 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之一。回答下题。 【小题 1】下列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

13、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 D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小题 2】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表明( ) 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地特征 D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题干要求选择关于汉字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A、 B、 D均正确,不选, C答案:错误,我国各民族各方言区并不是都使用汉字,有

14、些小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汉字 点评:该题考查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题干讲到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 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故讲到的是汉字的作用, A观点与题意符合, B、 C、D均正确,但都不是讲汉字的作用,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汉字 点评: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考生只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2006年 2月,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一份统计结果不能不让人对

15、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担忧: 2006年某电视台春节晚会,出现了 28处汉字使用错误,平均每十分钟就出现 1次差错。我们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 A汉字内涵丰富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C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D汉字使用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题干强调的是我们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的原因,因为汉字使用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A、 B、 C均正确,但都不是其原因,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汉字的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汉字的作用,考生要注意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16、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儒学在确立统治地位,到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主流思想是( ) A秦朝 法家思想 B汉代 理学思想 C秦朝 理学思想 D汉代 批判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儒家思想,题干要求是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主流思想,故秦朝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而是早期了,故 A、 C错误了,排除,汉代儒家思想主要是理学思想而不是批判思想,故排除 D,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该题考查儒家思想,该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苏轼曾说: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之于子美,文之于韩退之,书之于颜鲁公,画之于吴道子,古今之变,

17、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这句话说明( ) A中华文化止于唐代 B隋唐时期,古代中国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 C隋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顶峰 D隋唐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A观点错误,中华文化一直发展到现在,源远流长,苏轼曾说: “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说明隋唐时期,古代中国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 全盛时代,故 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不是中华文化的顶峰, D观点也错误,秦朝是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考生要注意中华历史上几个

18、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所起的作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综合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 “吾养吾之浩然正气 ”,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 “四大发明 ”,文 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 “取竹 ”,制造出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19、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 ( 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 的包容性。 答案:( 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2)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 “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 ”正体现了这

20、一点。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 “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中。 这种包容 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第一问:首先考生要联系书本知识得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后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说到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问: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21、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然后结合材料进 行分析。 考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相互吸收,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总揽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华文化还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深深融汇 于中华文化

22、的血脉之中,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胸怀,批判吸收。在中国古代,儒、释(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同时,还以宽厚的心态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 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古代思想家各有所尊,互不相害;在中国古代,各种宗教可以并行流传,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文化和谐相处并在求同存异中得以发展。 所谓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本土宗教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交融会通,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兼收并蓄中得以发展。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还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考生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切不可只空谈理论。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还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考生要与材料结合进行分析,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