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6.52KB ,
资源ID:33662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6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社会各阶层均可参加考试,以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机会,正如材料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所言。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古代的选官制度 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用国家的力量

2、来调节财富的分配。这其实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一种调整。这表明 “福利国家 ”制度 A使国家承担了社会救助的责任 B涉及范围是社会低收入人群 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其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分析选项, A符合题意; B表述不全面; C、 D明显错误。所以应选 A。 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福利国家的出现 斯

3、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 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 ”作者在这里所说的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 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依据所学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 25 年 ”应是 20 世纪 70 代,此时世界仍然存在美苏两极对峙,苏攻美守,矛盾并未趋向缓和,故 A、 B选项说法有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为保障自身利益开始走向联合;不结盟运

4、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所 以应选 C。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材料中 “某种暂时复辟 ”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东剧变。依据所学可知: “某种暂时复辟 ”指的是社会制度的

5、变化。结合材料时间 “1992年 ”,邓小平指的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夜之间社会主义政权垮台。 A、 B都未涉及到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C项是说的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世界银行的运行 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解答此题注意审题:“二战后初期 ”这一时间限制。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 “努力

6、”主要指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A、 B、 C三项都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而 D项从时间上来说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D。 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被称为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依据所学可知,两次世界

7、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所以应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诗歌、小说与戏剧 现代主义文学 1953年 1月 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 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 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 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

8、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平等精神。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 国的政治建设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 C到 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 ”计划的完成 B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文化大革命 ”的开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从 C到 D对应的时间应从 19621965 , A是在 1957年, B发生在 1958

9、年, C发生在19621965 年, D发生在 19661976 年。故 C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 “转折点 ”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注意题干的内容 “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应指的是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美国长期奉行的封锁孤立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 “反

10、西方国家(包括 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应选 A。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新中国外交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86年 7月 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此题注意对

11、材料的分析理解。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因此 D符合题意。 A表述不恰当,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 B与材料相反; C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 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认识与理解。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 “两个凡是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

12、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应选 B。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 “让步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的社会主

13、义建设。依据所学及材料 “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 “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可知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利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让步)发展生产力,以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所以应选 B。 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经济政策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各种救国救民的思潮。依据所学

14、可知, “推翻清朝统治 ”、 “发动民主革命 ”、 “推翻专制政体 ”均不是洋务思潮或维新思想的主张,故 A、 B、 C不合题意。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的过程。所以应选 D。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 洋务思潮;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 维新思潮;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下图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其中收录了 “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 ”、 “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 ”、 “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 ”等 多条标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五四运动推动了这次国货调查 洋货与国货之间

15、存在市场竞争 国货物美价廉,深受百姓 喜欢 工商界激发公众用国货的热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说的国难在当时指的应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再结合所学及选项, 表述错误,不合史实。故应排除含有此项的选项,即排除 A、 B、 D,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

16、会事实是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商业的发展。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从材料可知,清代盛泽镇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分析选项, 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 B不合史实; C符合题意,盛泽镇 “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清代商业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 “忠、孝、廉、节 ”,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

17、于 A黄老之学 B “天人感应 ”学说 C儒家思想 D “工商皆本 ”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孔子提出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时董仲舒提出 “三纲五常 ”;朱熹是宋明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还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中国古代的思想 儒家思想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 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18、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题干所阐述的是市民文化兴起的基本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总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伴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兴起,适应市民生活的通俗文学、戏剧等繁荣,作为绘画重要内容的风俗画同样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书法是一种高雅艺术,与商业和城市、市民关系不大,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汉字与书法 书法;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绘画 文人画与民间风情画;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诗歌与小说 小说的发展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双方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

19、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文化的渊源。依据所学可知,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中国文明,其基础亦在周朝时期。分析选项, A错误,希腊是民主政治,中国是奴隶主专制统治; B符合题意; C表述错误; D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 周朝的文化;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 理性时代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人文精神的起源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 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

20、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依据所学可知,托马斯 潘恩常识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制,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启蒙思想的天赋人权学说。所以应选 C。 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 “中西文化融会期 ”。促成这一 “文化融会期 ”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末西学东渐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应是15世纪末 16世纪初,这种交往的背景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其以后对殖民扩张。分析选项, A符合题

21、意; B不合史实; C不合史实,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在 18世纪末以后; D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交往 西学东渐 早期的西学东渐 在美国, “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制度不满时,我们可以搬到别的州去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用脚投票的权利 ”。所以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它也是一种“自由的保障 ”。上述材料提到的制度是 A总统制 B共和制 C分权制 D联邦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依据所学可知,根据 1787年宪法的规定,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但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以调动双方的积极性。题目 “当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制度不满时,我们可

22、以搬到别的州去 ”正反映了美国的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所以这一制度是联邦制。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联邦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不发达的资 本主义国家中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是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联合行动的理论,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3、。所以应选 B。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9世纪末和 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 “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 ”。打破这种认识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D电力的发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世界科技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 经典力学出现在 17世纪末;生物进化论形成于19世纪中期;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形成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电力的发明是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事情,只是科技革命的一项成果而已。所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分别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24、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果,从整体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深度,这与题中表述含义最为吻合,所以应选 C。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影响 从国民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在珠江流域;后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在长

25、江流域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也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了黄河流域。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红军长征 综合题 ( 16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

26、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 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 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有什么特点?( 2分) 材料二 1912年 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 “壬子癸丑学制 ”,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 “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 ”, “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 (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其各自目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 38岁,胡适 26岁,钱玄同 30岁,刘半

27、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 60岁,段被瑞 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4 分) 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 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 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 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 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 3年制高中和 3年或 4年制大学。

28、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 4)根据材料说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6分) 答案: ( 1)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2分) ( 2)蔡元培:反对专制统治思想,传播民主共和思想。袁世凯:尊孔崇儒复古,为专制统治服务。( 4分) ( 3)特点:年龄倾向年轻化,新旧思想共存。( 2分)原因: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2分) ( 4)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或普及小初教育。发展实业教育和高等 教育);重视科技教育。(答出 3点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29、对洋务运动内容 教育方面的特点的掌握。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回答。材料 “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可归纳出其特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变化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积极倡导进行教育改革,宣传学习西方的教育、科技文化,积极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以后,妄图称帝,为作舆论准备,在教育上大 做文章。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教育思想改革的掌握。从材料 “1917 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 38 岁,胡适 26

30、岁,钱玄同 30 岁,刘半农 28岁,鲁迅 36岁,李大别 29岁,蔡元培 41岁。同年,林料已经 65岁,严复已经 63岁,辜鸿铭 60岁,段被瑞 53岁。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可归纳出其特点。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与理解认识。从材料 “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 民教育机制 ”、 “ 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大学 ”、 “ 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可归纳出其特点。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日本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31、的内容 教育改革 ( 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此后,西方各国为促进商品生产和贸易发展,纷纷举办大型博览会。 材料二 从 1876年到 1984年,这 108年的时间,美国举办过 14届世博会, 14届世博会其实就是完成了整个国家 的现代化建设。其中, 1933年,芝加哥举办了世博会。 材料三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 1959年上海办世博。张闻天的建议在当时石沉大海,没有结果。而在 2010年,上海即将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这是中国比较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与邀请世界走向我们。上海世博会的中国

32、馆以古代中国帝王的王冠为造型,其展示的内容将帮助参观者短时间内遍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了解中国主流文化的深厚内涵。 以上均根据凤凰网整理 问题: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51年英国举办世博会的社会背景。(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1933年芝加哥举办世博会的经济环境。针对这一背景,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6分) (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张闻天的建议在当时没有结果,而举办世博会的愿望能在 2010年实现?( 8分) 答案: ( 1)日不落帝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工厂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完善。(任

33、意 2点 4分) ( 2)经济大萧条( 2分);新政( 2分);影响: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出现等。( 2分) ( 3)原因: 20世纪 50年代: 中国过分强调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外交上“一边倒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经济建设出现 “左 ”倾错误;( 4分) 70年代以来: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与美、日等西方国家建交,实行多边外交政策; 对外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 当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任意 2点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851年英国举办世博会背景的分析与掌握。回答

34、时要特别注意时间提示 “1851年 ”。结合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特点、政治进程及对外殖民等情况归纳总结。这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 完成、议会进行了改革、殖民势力达到最强时期,具备了政治、经济及外部条件。 ( 2)本题主要考查 1929年至 1933年经济危机及美国为应付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的掌握。解答时要注意时间 “1933年 ”,正是危机时期。为渡过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战后,这一政策进一步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的发展变化。解答时注意时间 “1958年 ”的提示,同时联系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及外部

35、环境分析当时没有举办世博会的原因。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政治、经济、外交的变化分析举办 2010年世博会的原因。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 18分) 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 1815一 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1 )、美元本位制( 1971一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l)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 为主导的资本主

36、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4分)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 “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 ”。戴高乐 1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 “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1971 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 ”和 “游戏筹码 ”竞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 2)美元获得 “超级霸权 ”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超级霸权 ”产生了什 么影响?( 2分)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 19

37、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2010年 4月 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 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 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从目前的 2 77提高到 4 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 15 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 4分) 答案: (

38、 1) 1945年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1947年成立了关贸总协定。( 4分) (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掌握了世界大多数黄金储备;美元取得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或答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答出 2点 4分) 影响: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造成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 2分) ( 3)原因: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20世纪 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 2分) 影响:欧元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将构成有力挑战。( 2分) ( 4)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世界经济多极化

39、趋势加强。(答出 2点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的掌握。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时间的限制 “二战后 ”及主导国家的变化:由欧洲国家转变为美国。然后联系二战后成立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归纳总结。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国在资 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确立原因的分析与掌握。联系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地位分析解答前一小问;联系在这一体制下,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回答后一小问。如材料 “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

40、提示 “危机提供了机遇 ”,每一次危机后所出现的机遇分析回答前一小问。然后联系欧洲一体化的影响分析对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所产生的影响归纳总结。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认识与理解。 从材料 “中国在世行的投票从目前的 2 77提高到 4 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 15 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可以看到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发生了变化,但美国仍保留了否决权,说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多极化趋势以不可阻挡。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国经济地位的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