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 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 以灌稻田 ”的信息可知,这种提水工具是筒车,筒车最早出现于唐代,因此本题答案:是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 古代水利工程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
2、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农村吹哨上工 ”,可知,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的现象,实质上是农村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B项和 C项不符和史实; D项是大跃进反应的实质问题。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民公社化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
3、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项、 C项和 D项不能成为题目的原因;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种论断是基于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被基本消灭的史实作出的, 所以本题答案:是 B项。 考点: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共八大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 B农村劳动力流失 C “大跃进 ”中的大炼钢铁运动 D农村生产力水平下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可知,这是 “大跃进中大炼钢铁运动带来的后果,所以本题答案:是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大跃进 右表为安徽凤阳县的粮食
5、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 究其政策方面的原因,关键在于实行了 年份 产量(亿千克) 1980年 5.02 1981年 6.70 1982年 7.15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对外开放政策 D.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材料型选择题,也是计量史学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1980-1982年间。由此时间信息可排除 D项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 C项对外开放政策和凤阳县的粮食产量提高没有关系,由此排除 C 项;新时期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公有制,因此 B项排除;安徽凤阳之所以粮食产量三年垮了三大步,关键
6、是因为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 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 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 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 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住材料中的 “1984年 3月、国有骨干企业、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
7、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等信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 1993年提出,因此 B项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 C项不符和材料中的 “国有骨干企业 ”,可排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 1992年确定的,因此 D项也可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是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 “转折 ”主要是指 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答案: B
8、试题分析:本题是史学范式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 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从封闭到开放发展转变的过程。指 1500年地理大发现后 ,人类历史发展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因此 B项符合替目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 B项; C项属于文明史观, A项和 D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 假如你是 16 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 “物以稀为贵 ”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
9、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亚洲的丝绸 B非洲的黄金 C美洲的烟草 D澳洲的瓷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16世纪初。由此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亚洲得丝绸在新航路开辟前就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了,因此 A项可排除; B 项不符合史实,新航路开辟时期,黄金来自美洲; C 项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答案:是 C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 “海上霸主 ”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
10、国、葡萄 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确立 “海上霸主 ”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西班牙( 1588年)、荷兰( 16521674 年)、法国( 17561763 年)所以本题答案:是 D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扩张 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
11、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是:最大影响。四个选项都是欧洲殖民帝国的掠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但是, B项是客观的影响; A项 “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和 C项 “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都为 D项准备了条件,所以本题答案:是 D项。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 近代外来服饰的传入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饰有 A中山装和旗袍 B列宁装和连衣裙 C长袍和马褂 D中山装和连衣裙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和旗袍时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装,
12、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人力 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 车 汽车 公共 汽车 有轨 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 1889年数字系 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 2天平均所得 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片材料型选择题
13、,又称计量史学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表格中交通工具的变化可知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了,因此 争取;由表格中 “摩托车 ”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 “马车 ”等旧式交通工具,可知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因此 正确;由表格中 “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的数量可知 正确;而表格中并未反映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情况,因此 错误;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交通工具的进步 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 青少年上网成瘾 互联网欺诈贸易 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 B C D 答案: B
14、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设问关键词:属于弊的方面。 和 属于互联网 “利 ”的作用,因此 和 正确,所以本题答案:是 B项。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互联网技术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B中国民众主动学习西方 C政府的提倡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是最佳式的,设问关键词是:主要因素。四个选项合题目都有关系,但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相比其他三个选项更主要,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15、。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三大改造的措施不包括 A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是 “不包括 ”,由所学知识,三大改造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走的是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走的是公私合营的道路,因此 A项、 B项和 C项都是三大改造的措施;而 D项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是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措施,所以本题答案:是 D项。 考点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 从下表可以看出 1952-1957年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轻工业 重工业 1952年 63% 37% 1957年 54% 46% 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B.“一五计划 ”的实施 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D “大跃进 ”运动的推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 1952-1957年间。由此时间信息可排除A 项和 D 项,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是在 1952 年底, “大跃进
17、 ”运动是在 1958 年;社会主义改造是改造的生产关系,而材料的信息是轻重工业的比例变化,这是“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是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五计划 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性质 B中外关系 C政局和政策 D群众觉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注意审问关键词:最根本因素。 四个选项都是影响近 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所
18、以本题答案:是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一工具的是 A战国 李冰 B战国 郑国 C东汉 杜诗 D东汉 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这种提水工具是用于鼓风冶铁的水排,水排发明者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因此本题答案:是 C项。其他三个选项很容易排除, A项李冰建造了都江堰, B项郑国建造了郑国渠, D项崔 著有农书四民月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冶炼技术 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 “ 是宋代以前
19、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 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 ”的信息可知,这种新事物是草市;街市出现在城市中, A 项可排除;坊市是宋以前城市布局的特点,B项也可排除; C项的夜市出现于唐朝,但是在城市
20、中,不符合材料信息,也可排除;因此本题答案:是 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 古代城市 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 “七个范子,八个障子 ”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 “七上八下 ”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云
21、锦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因为只有官营手工业是专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而且技艺水平最高;民营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A 项可排除;工场手工业是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形式,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也可排除; D项的家庭手工业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和缴纳赋税,也可排除;因此本题答案:是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形式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 种原料开始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排序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麻出现的时间最早,丝,绵布成为主要衣料是在元朝;因此本
22、题答案:是 D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纺织业 明万历年间 “镇 (景德镇 )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 “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可知流动人口众多, 正确;由材料中 “景德镇 ”可知制瓷业发达, 正确;由 “明万历年间 ”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所以 错误;由 “佣工 ”可知,此时出现了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 正
23、确;因此本题答案:是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 “会馆的发展变迁 ”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 你认为正确的是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式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 “会馆 ”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产物,特别是与商帮的兴盛有关,因此 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可能会孕育资本主义萌芽,因此 错误
24、。所以本题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 明清商业 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下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题目的设问:大兴土木对 “社会进步 ”起到的消极作用。A项 “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不符合史实, “乔家大院 ”等建筑丰富了晋商文化的内涵,所以 A项可排除; B项表述错误; D项 “影响
25、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 ”和题目没有关系,也可排除;晋商发财后大兴土木,使资金不能流向生产领域,从而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所以本题答案:为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甲午战争后 )“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引 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
26、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题目的设问关键词: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 ”,选项不能选现象。由材料中 “(甲午战争后 ) 农户,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的信息可知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正在解体,实质上反映了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自然经济正在解体,所以本题答案:为 A项; B项 “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和 C项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反映的都是现象,不是本质,可以排除; D 项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和题目中的 “农户 ”不符,也可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 下图是我
27、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 在 2、 3、 5、 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处是民族工业艰难起步, 2处是初步发展, 3处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阶段(黄金时期), 4处是形势逆转, 5处是曲折发展(迅猛发展), 6处是萎缩阶段(陷入绝境), 7处是改造时期
28、 ,所以对应 2、 3、 5、 6阶段的是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 “私设磨坊 ”、 “哄闹官署 ”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 ”。面
29、粉厂被迫关闭 ”信息可知,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所以本题答案:是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与 “民主共和 ”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体西用 ” C “实业救国 ” D “民主科学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是识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 “民主国共和 ”和 “实业救国 ”是两大爱国进步思潮,所以本题答案:是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 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
30、,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 10%集中在武汉, 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 “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 10%集中在武汉, 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可知,此时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所以本题答案:是 A项。 B项是民族工业的行业分布,不符合材料
31、信息; C项和 D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 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 购买原料 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半开工状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式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国民党统治后期。 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民族资本家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加上国名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大多处于半开工状态。所以本题答案:是 D
32、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资本主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12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 1)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图二是什么生产工具?相对于图一它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三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分 ) 材料四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
33、产值( 1920 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 1936年 平均增长( %) 产值 比重( %) 产值 比重( %)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五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 1920 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 1936年 平均增长( %) 产值 比重( %) 产值 比重( %)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34、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 3)据材料四、五回答,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哪几种资本形态?哪一种产生得最早?根据材料四、五指出哪一种资本发展最快?这种资本在当时发展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分) 答案: (1)图一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1分)图二是:曲辕犁( 1) 进步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1分) ( 2)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分) ( 3)三种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3分) 最早:外国资本。( 1分)最快:民族资本。( 1分)
35、 主要原因: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等)。( 2分) 试题分析: (1)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图一可判断出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有图二可判断出生产工具是曲辕犁, “进步性 ”可由所学知识中曲辕犁的特点得出: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 2)问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二中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和人口的增加可得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特点;由材料三中的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的信息可得出当时存在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 3)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36、力。 “资本形态 ”可由两幅图表综合得出, “产生最早 ”可由所学知识得出, “发展最快 ”可由两图表中的数据比较得出, “主要原因 ”一问,只要把握住材料的时间信息不难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萌芽;近代中国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存在着一个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的趋势。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也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17分) 材料一: “天宝十载,广陵郡 (今江苏扬州 )大风,驾海潮,沦江口大小船只数千艘。 ” 旧唐书卷三七五志行 材料 二:唐文宗曾下诏: “南
37、海蕃舶本以慕华而来,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悦。 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税率。 ” 董浩全唐文卷七五病后德音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 雍正帝 (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扬州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材料二体现了唐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清政府与唐政府形成鲜明对比,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清政府的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8分) 材料三:民国初年沪杭宁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38、,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是什么?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 6分) 材料四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 ”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 3)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有利因素。( 3分) 答案:( 1)表现:水运发达;商船贸易繁荣。( 1 分,答出其中 1 点即可) 唐政策:鼓励对外贸易。( 1分) 清政策: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 2分) 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分) (
39、2)纺织业和面粉业。( 2分)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战争的需求,给中国的粮棉商品出口提供了机会;江浙一带纺织和粮食加工的原料资源丰富。(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地理优势:近海和交通便利;经济条件优越,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全国的金融中心;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经济腹地;政策优势 :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人才资源优势:是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历史积淀:有着丰富的长期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 3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允许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试题分析: (1)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材料
40、一交通和贸易两个方面可归纳出表现;唐代经济政策可由材料中提取出来;清代的经济政策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判断; “危害 ”应从海外贸易、资本主义萌芽、科技、生产力、中国落伍等方面考虑。 ( 2)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示 意图中不难判断出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面粉业,此问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稍不注意就会答成集中在什么地区; “原因 ”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等角度即可答出。 ( 3)问是开放性的问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根据时间信息,从政策、地理、历史等角度阐述,作答时注意层次化,点尽量要多。同学们在回答原因、影响
41、类的设问时,角度一定要多,平时多培养发散性思维。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唐朝商业和明清经济政策; 近代中国经济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浦东的开放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 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 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
42、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 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引起了欧洲社会的 价格革命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中的 “价格革命 ”有何重要意义?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涉及的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 5分) 材料三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和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兹为增加本国船运和鼓励航海,本届国会及其权力机关规定 :自公元 1651年 12月 1日起及从这以后,亚洲、非洲或美洲,或该三
43、角洲的任何部分 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共和国,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 引自英国航海条例 1851年 ( 2)材料三表明英国航海条例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由此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结果如何 有何重 大影响 ( 6分) 答案: 试题分析: (1)问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现象 ”不难从材料中得出; “意义 ”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理解 ”类的题目重点是答 “是什么 ”, “理解材料二中所涉及的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 ”就是答出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即可。 ( 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问比较容易,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殖民扩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