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0.58KB ,
资源ID:33663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年江苏无锡江阴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年江苏无锡江阴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年江苏无锡江阴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周襄王元年 (公元前 651年 )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 “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 ”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 ”,这其中的嫡庶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联系所学可知,他与宗法制分封制关系密切,盟约中的规定 “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 ”的规定是维护宗法制,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

2、度的特点 宗法制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 “参考文献 ”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 (书籍 )。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知 “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制度是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题干中 是关于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 是关于城邦制度与古希腊文

3、明的关系, 是关于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的关系,因此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选项 A、 B、 C的理解片面化,因此最佳答案:是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下列措施能体现他的这一改革理念的是: A颁布 “解负令 ”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成立五百人会议 D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教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梭伦解决 “不能支持农民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不

4、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的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故选 A项。 B项 “实行陶片放逐法 ”“成立五百人会议 ”是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 D项 “向低等级公民发放津贴 ”是伯里克利的改革内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 “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 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这段话: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答案: C

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 ”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有一定的缺陷,可以看出,这位将军用嘲讽的语言表达了对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满。 C项正确。 A、 B、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 早期罗 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 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 “十人委员会 ”,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

6、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贵族不再拥有随意的法律解释权), A、 C两项排除;它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排除 B项; D项符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说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 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了罗

7、马共和国中人人参政、保护公民利益的政治观念 B材料表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的法治观念 C材料反映了 “城邦至上,政治为本 ”的民主特点 D材料表明罗马法强调公正至上、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分析能力,材料中 “国家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 ”说明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 ”表明罗马法追求公正至上;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能够说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 D表述符合材料含义。 A、 B、 C项说法材料中并未

8、体现,故答案: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罗马法内容、体现精神、影响 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 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 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题中 “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 ”反映的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选 C。选项 A、 B、 D不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法学家盖

9、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内容理解的能力,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而不 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 “树木 ”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根据所学知

10、识,知晓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故本题选 B。 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把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造成原告败诉,从情理上很容易让人误认为这不公正,但是,这是法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造成原告败诉,并没因为法官个人意志故意偏向被告,这并不是不公正,故 C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的 “葡萄树 ”说成了 “葡萄 ”造成原告失败,很容易误认为是法律解释,其实不然,这不是法官 对法律的解释,而是法律原本就是这样规定的, D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公民法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11、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提供的图表是关于习惯法到成文法及成文法的典型代表(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知 A、 B、 D是正确的。 C项中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正确的,但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不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而是罗马的不断对外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增多

12、,原有公民法已不太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右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 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和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内容主要涉及到雅典和先秦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二者有专制与民主的区别。故答案:为 C。 A、 B、D选项都没有能表达出题中信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先秦与古希腊的政治比较 梁启超

13、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考查历史线索、规律的总结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依据材料可知本题是考查的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材料信息 “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每年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4、度就为完善。所以 C项正确; A项说法君主专制对应的是君臣关系,指君主独揽大权。“统一 ”是指地方由中央集中管理,对应的应该是中央集权,排除; 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 ”; D项 “专制制度的基础 ”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的演进与强化 下面是在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搜集资料做的一张表。对表中 “大臣 ”的职能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 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 开面 谕旨以年月 日为序抄录备案 2. 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 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 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 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 述旨 将

15、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 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 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 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 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D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章京 ”即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笔录旨

16、意,上传下达,体现了是皇权的强化,由此分析可以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所以 C 符合题意;而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A排除; B与题干无关, D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而 “文化日渐繁荣 ”与题干无关。 考点:古 代中国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 “士无定主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B贵族

17、政治衰落 C “家天下 ”取代 “公天下 ” D宗族势力上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材料描述了春秋末年天子、诸侯不能维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诸侯出 ”的局面。 A选项表述的史实错误,中央集权建立的时间是秦朝; C、 D不符合时间信息,都不是春秋末年。只有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破坏 公元前 202年 , 刘邦击败项羽一统 “天下 ”,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 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选项 姓名 性别 年龄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诸子中的特点 A 刘肥 男 20岁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

18、的情妇 最年长 B 刘元 女 12岁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 , 现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 C 刘盈 男 10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刘如意 男 3岁 戚姬,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由材料可知,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帝王位继承问题,它继承了西周的宗法制度,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以母亲的身份和儿子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儿子(女儿不在其中)划分为 “嫡 ”和 “庶 ”两类。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根据宗法制,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的精神,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

19、爵位的唯一合法者。依据上述标准,只有C项的刘盈符合标准。 A、 D为庶子不符合标准, B为女子不在其中。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宗法制 宗法制的继承 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 “原理 ”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 “原理 ” C作者对 “原理 ”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 “后世 ”官制持否定态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

20、官员的职权分为治理百姓、管理军队、监察官吏三部分, A项错误; “秦之定制 ”指的是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权和监察,故 B项正确。“非漫然而设 ”,体现出作者的赞赏态度, C、 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的演进 后汉书 左雄传记载: “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改变单凭 “德 ”选拔人才的标准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 上 辅以考试来甄别察

21、举对象的能力 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题中材料讲述了左雄对东汉察举制完善的建议,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表明 ” 改变单凭 “德 ”选拔人才的标准 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的理解是正解的。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表明如有人有异行,不要拘于年齿(通龄),即不要一定达到四十岁以上 , “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理解不正确 ”, “ 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史实表述不正确,科举制要到隋唐才出

22、现。综合上述分析, A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中央选官制度 察举制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 “大变动 ”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汉、唐政治制度的 “大变动 ”指秦汉实行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因此选 B;选项 A、 C、 D不正确,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行

23、省制 是在元朝时期,内阁制是在明朝时期。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 中央官制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度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是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 是 A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是片面的 C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描述是有问题的。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是有问题的,只看到了它的消极

24、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 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 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 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 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 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材料中提到唐代皇帝要破格提拔某位官员,其诏书遭到门下省官员

25、的驳回,皇帝只好再向门下省官员解释破格提拔刘士泾的理由,诏书才得以通过执行。这首先说明门下省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这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因此 都对。但毕竟唐朝是封建王朝,实行的是皇帝制度,最终结果表明,只要皇帝坚持,一般还是会颁布执行,门下省对皇帝诏书没有否决权,且最终事情还是取决于皇帝, 错 对。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 三省 六部制 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宣慰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 “行省 ”可以看出应是指元朝时期

26、,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A 位于元朝首都大都一带,属于京畿地区,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等京畿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 行省制度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

27、不言王矣;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

28、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 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 2009年第 3期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 “封建子弟之制 ”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3分) (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 “诸侯更相诛伐 ”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6分) (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 谈你对官僚体制

29、的认识。( 2分) 答案: ( 1)指分封制( 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分) (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 (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3分) (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注意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封建子

30、弟之制 ”应是之分封制,封建即古代的封邦建国意思,再结合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 周王与诸侯以 “土地 ”和 “义务 ”为联系纽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分封的对象多元化,同姓为多而且都在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 说明王室的衰落; “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 ” 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 “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 ” 说明礼崩乐坏;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反映

31、了血缘关系逐渐疏远。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秦朝破解困局的方法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 “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所反映出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 4)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材料四中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 ”的关键句得出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认识;“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

32、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三、四也能得出负面影响,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考点: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的特

33、点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欧洲 )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 )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

34、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权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四 雅典人创立的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排斥 “精英 ”或者 “英雄 ”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 “主权在民 ”在后期演化为 “暴民政治 ”,德才之人遭排斥,这种制约 “强人 ”的有力武器中,也集中体 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 世界历史 请

35、回答: (1)依据材料一,伯利克里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积极作用。 (3分 ) (3)依据材料三、四,苏格拉底所评论的是雅典怎样的民主方式?他的态度如何?理由是什么? (4分 )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 “克里斯提尼改革 ”“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 ”“断层 ”四个词语,以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 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 90字以内)( 4分) 答案: (1)特点:人民主权 (或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权 )。 (2分 ) (2) 为人类提供了

36、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深远; 多数人参政,减少决策失误; 群众监督,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推动了雅典哲学、史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希腊成为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之一。(任答三点, 3分) (3)直接民主形式;批判态度; (2分 ) 理由:抽签选 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分 ) (4)通过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而雅典民主政治一方面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另一方面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但雅典民主政

37、治也隐含着社会动乱,使希腊文明形成断层。(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由伯利克里的言论 “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 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即可回答主制的特点,人民主权 (或主权在民、人人平等地参与国家政权 )。注意材料中并未体现轮番而治; (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的 “(欧洲 )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

38、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可从雅典民主制对雅典现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后世的积极作用回答。 (3)材料三中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缺陷 “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 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 ”,以及材料四的 “集中体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 ”都反映了直接原始的民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民主的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材料三,苏格拉底态度是批判态度。 ( 4)考查学生对对史实的综合、理解、分析、概

39、括能力,有一定语言表达方面的难度;注意对这四个词语串联要有层次性,明确主题是 “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而对这影响要展开一分为二 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积极影响不仅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也促进了希腊文明的繁荣发展;但雅典民主政治也隐含着社会动乱,使希腊文明形成断层。 考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 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

40、片 材料二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 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J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2分) (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6分) ( 3)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 在联系。( 3分) 答案: ( 1)史实:春秋战国

41、时期已经使用铁农具、牛耕;( 1分)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 1分) ( 2)措施: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任答四点, 4分) 作用:废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关系,确立了新兴地主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 2分) ( 3)联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1分)材料二商鞅变法是在材料一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和新剥削方式 产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变法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

42、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材料一中的图片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提供了一条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耕作方式上出现了牛耕,土地兼并开始出现,出现了租佃制的经营方式。所反映的史实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铁农具、牛耕;征收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已出现。 ( 2)商鞅变法的措施比较多,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涉及到的有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等。商鞅变法逐渐确立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 3)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则

43、要从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实质或领域等方面入手,材料一历史事件反映的生产方式方面的内容;材料二历史事件反映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材料二历史事件发生正是由于材料一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进步;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措 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在 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

44、说 “不加税而国用足 ”,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青苗钱 ”以常平籴本 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 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

45、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 “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的措施有哪些?( 2分)取得了什么成效?( 2分) ( 2)根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1分) ( 4)自 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肯定王安石变法?( 2分) 答案: ( 1)措施: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分

46、)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政府财 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2分) ( 2)问题: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 3 分) ( 3)根源: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 1 分) ( 4)角度:限制统治集团特权;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为国为民勇于担责;强烈的变革精神。(任答两点得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王安石变法中 “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的措施,联系王 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47、可知,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符合这一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通过王安石变法,取得一定的成效,如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 2)要注意提取信息的全面性。材料的 “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 ”反映的问题是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 “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 ”反映的问题是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 “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 向农民一体索息。 ”反映的问题是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 ( 3)从材料四的中心语句 “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分析,可以得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的结论: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