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江西余江一中高一下期期中零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昔者,纣为象箸(筷子),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硎(盛羹器皿),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粗劣食物),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 (酒糟堆成的山丘 ),临酒池,纣遂以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的 “象箸 ”、 “玉杯 ”可能来自民营手工业 B当时农牧业落后, “酒池肉林 ”的记载不符号历史事实 C当时的官营手工业能织出多种精美的丝织品 D纣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活奢侈腐化 答案: C 试题分
2、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目 A项错误,民营手工业在唐代以后逐渐的发展起来; B项逻辑推理不成立, “酒池肉林 ”与商朝时期的农牧业落后没有必然的联系; D项错误,商纣王的生活奢侈腐化是否是败亡的根本原因材料并未体现; C项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 官营手工业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 化表明 ( )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3、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述表明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将对杰出女性的理解由贤妻、孝女转为了爱国、从政,反映了中国女报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这是在向国民传达一种全新的观念, D项正确;A、 B、 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1912年 6月 1日大公报载: “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4、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 ”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革命巨子 ”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 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D项符合题意; A、 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B理解片面化;故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2年夏上映的电影搜索反映了网络时代的 “人肉 ”技术,通常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但很不幸,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杀人工具。这表明 ( ) 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5、 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目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实,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的影响,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反映互联网具有负面影响,应该排除 项,故选 C项。 考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 1958年 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 “旅客意见簿 ”上写下的诗歌达 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6、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这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 A、 B;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 D项;故选 C项。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与文化艺术 文化建设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 “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 中国现代化问题 特辑专号,征文中 (26篇 文章 )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
7、要是因为当时 (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 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项是上述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 D项说法不够准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8、被广为接受发生在后来;故选 C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对中国所走道路的选择 资本主义道路的选择 罗斯福在 1933年 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 “我们金融体系调 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 。 ”其中人们的 “猜疑 ”主要是 (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所以排除 A; “猜疑 ”
9、应是针对 “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 ”,所以 B项也不符合题意, C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 D项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内容和措施 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 )。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造成工人失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与其它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都涉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会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造
10、成大量工人失业,都会激化社会矛盾,因此 A、 C、 D项是共同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所不同是,一些国家为了解决这次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B项符合题意,故选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应对措施 下图是 20世纪 20年代至 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1927 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 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 下跌 C 1930 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1、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A、 B、 C项符合题意; D项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 1932年罗斯福竞选当总统,罗斯福在总统竞选演说中阐明了新政的思想,而开始推行新政是在 1933年罗斯福就职总统后, D不正确,故选 D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新政背景 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12、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凯恩斯不主张把所有经济生活都控制在政府之下,也就是说他主张国家干预但也不认为国家可以把所有经济活动纳入自己的范畴,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排除自由经济, A项符合题意; B、 C、 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 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 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 B C D 答案: C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 正确;英国政府的上述做法体现了通过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符合题意;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科技革命的结果, 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应为 ,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着诗意地生存,有着尊严地离去。二战后,与同性恋合法化一样,安乐死,也日渐成为西方不少病患的愿望,它越来越成为沉重而严肃的公共话题,甚至影 响到政党政治。战后,安乐死在西方日益成为社会思潮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 )。 A 人文主义
14、进一步发展,对生命的理解有了升华 B 西方社会危机严重,厌世现象普遍 C 福利国家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健全 D 医疗资源紧缺,难解病患痛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战后,西方国家实行了高度的福利制度,建立了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人的死亡也成为了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的话题,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制度 1908年 5月 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 “礼拜 ”,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
15、民族工业进入 “短暂的春天 ”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 D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大公报这份报纸作为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了宗教、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C项正确; A项出现在 1914年一战爆发后; B、 D项观点无法直接从材料得出;故选 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 7种权利,提出 “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 ”的主张。这表明 ( ) 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将
16、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呼吁妇女应得 等 7种权利 ”、 “男女共和 ”及材料提供的时间 “1903年 ”可以判断 三项说法正确;依据所学知识中华民国成立是 1912 年,故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故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末社会习俗的变迁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 “贯 ”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
17、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唐朝赋税以实物赋税和货币赋税为主,南宋时期,则以货币赋税为主,这种表面赋税形式的变化,则反映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 A项符合史实;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曲解了题干原意,排除 B;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天工开物记载: “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指瓷器),皆饶郡浮梁 *之产也
18、”,当地商人群体大量转贩, “累资巨万 ”。材料中的 “*”和 “商人群体 ” 在当时分别是 A景德镇、江右帮 B越州、江左帮 C越州、江右帮 D景德镇、江左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景德镇的瓷器名扬天下,属于 “饶郡浮梁 ”,浮梁是景德镇的母县,因此材料中的产地是景德镇;当地的商人群体是江右帮(在长江以南),即为赣商,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A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古代的手工业 景德镇瓷器 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
19、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 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 早期殖民 资本输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再认史实的能力,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依据上述史实,C项
20、符合题意 ; A、 B、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C项。 考点: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 扩张 列强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 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 “货物无奇不有 ”之地。他问道, “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 ”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迁移运用能力。根据时间信息 “1631年 ”可知,反映的是 17世纪的欧洲状况,根据所学知识, 17
21、世纪荷兰攫取了海洋霸权,成 为 “海上马车夫 ”,成为世界各地物品的交流集散地, C项符合史实;此时,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沿岸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已经衰落,西班牙已丧失了殖民优势地位,英国殖民帝国地位还未确立,所以 A、 B、 D项排除;故选 C项。 考点: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 荷兰的殖民扩张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 “欧洲奇迹 ”,几乎完全是一种 “历史的偶然 ”, 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 “根本性的突破 ”,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航路开辟
22、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为新大陆的发现创造了条件, C项符合史实;其余 A、 B、 D三项都与 “煤的广泛使用 ”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故选 C项。 考点: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 “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 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 ”它表明当时 ( )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 B国家实行 “混合经济 ” 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
23、的发展 D政府成为 “总资本家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美国人对托拉斯的态度经历了从 “视为妖魔 ”到 “变为补救之政策 ”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托拉斯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促进生产力(表现为经济)发展, C项符合题意; A、 B、 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C项。 考点: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 它一 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
24、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 “新的社会组织 ”所带来的影响是 (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 “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 ”可判断是处于 “人民公社 ”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B 项符合 题意; A、 C、 D 项不符合史实;故选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5、 探索与失误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该 “不足 ”是指 (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 小 和不足 ”可以看出,不足主要在于规模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排除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在维护生产资料公有制
26、的前提下进行的,排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的统一经营和家庭的分散经营相结合,改变了原来的人民公社体制,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C;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有俄罗斯学 者认为,中国 20世纪 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中国改革开放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结
27、合史实不难发现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显然不同,“新经济政策 ”时期苏俄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也并未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所以 A、 C 、 D三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新经济政策 ”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实现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而中国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 B项。 考点: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的比较 1983年 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
28、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时间为 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贩运等措施,可以活跃商品市场,便利商品运输,C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商品流通领域,与生产率提高没有关系,故排除A;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改革开放后一直都存在,排除 B;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从 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的,排除 D;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
29、罗杰斯说: “现 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二战后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逐渐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模式相互借鉴 、创新的结果, B项符合史实; A、 C、 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 B项。
30、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
31、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从 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 成中国的工业化 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 “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32、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 “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3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4分) 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33、3分)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3分)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 (海外扩张 )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 );逐步实现工业化。( 3分) (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轻、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4分)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要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原因,注意从新
34、生的政权性质、新生政权所处的国际环境、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落后等方面说明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 的原因。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考查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加速工业化而采取的举措,回答时把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战略加以列举,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必须是 “打基础并找到资金 ”。如 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等。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要说明西方国家工业化之路的内容,但必须联系材料二、三的内容,并以英国为
35、典例。西方国 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 (海外扩张 )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 ),逐步实现工业化。 (4)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再现史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先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并与苏联工业化比较,说明其差异。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与苏联不同的是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轻、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 索 历史背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36、建设道路 途径与内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 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道路的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 与苏联工业化道路比较 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 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
37、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 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2年四川小
38、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4分)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5分) 答案: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 4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2)“文革 ”时期; 主要原因:在 “以阶级斗争为纲 ”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 “教育革命 ”“开门办学 ”,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
39、内容。( 4 分)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 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科教兴国 ”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5分) 试题分析: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中关于 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由 “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废止读经 ”“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可知,变化是从重
40、儒家经典向为共和国服务。所起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由图片信息可知教材为 “文革 ”时期的。其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指导思想、社会环境、政治气候、 “文革 ”对教育的冲击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解答。 (3) 问主 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信息能力,由 “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观。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
41、转变 ”体现了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密切了国际交流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体现了整体史观。“时代要求 ”应从我国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完善、经济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民国时期社会发展 民国时期的教育;现代中国社会发展 新中国社会发展 “文革 ”时期的教育;历史研究 历史史观 史观与史实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 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扬: “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 ”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
42、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 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获胜,当选为美国第 32任总统。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为摆 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 “敲富人竹杠 ”、是 “社会主义异端 ”,并在 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 (即罗斯福政府 )
43、挽救了它。 ”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获胜,连任总统。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 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4分 ) (2)罗斯福、胡佛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4分 ) (3)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4分 ) 答案: (1)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4分) (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44、。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4分) (3)否。 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它不是 “社会主义异端 ”。 ( 4分) 试题分析: (1)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问题能力,要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不同,抓住 “不同 ”是解题核心词,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2)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问题能力,罗斯福、胡佛不同政策反映二人 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也有所不
45、同,可以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归纳二人克服经济危机基本思想的不同,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美国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 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不成立,要说明理由必须着眼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罗斯福新政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所以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它
46、不是 “社会主义异端 ”。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胡佛应对危机措施 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新政措施;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新政实质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 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 “自然秩序 ”,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 ”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 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 他们要求让 “看不见的手 ”所造成的 “自然秩序 ”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
47、的就该让 “看不见的手 ”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 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 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里根当选之后 (1981 年 ),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 (干预 )、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 “引人注目的改变 ”。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意思? (2分 ) ( 2)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 20世纪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