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二 6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 ”乾元二年( 759年)又规定 “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 ”这些规定体现了 ( )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知,谏官开始的时候论事不必实现知会宰相,后来又规定每十日就要上一 “封事 ”。这体现了谏官权力的不断增大。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
2、朝君主专制的演进 “在共和国晚期 ,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 ,司法者 建立起一项原则 ,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原则 ”(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法律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本题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从材料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分析选项, 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原则
3、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 )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认识理解。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就战争结束、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宰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确立。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近三百年以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已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故 A正确,符合题意; B明显不合题意; C是 “冷战 ”开
4、始的标志; D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所以应选 A。 考点: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两极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 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 “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 ) A盐铁官营 B “贱商令 ” C闭关锁国 D “海禁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认识理解。自战国开始,中国历朝历代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工商业的发展加以限制。汉武帝时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等。到了明清时期,依然固守这一政策。尤其是由来已久的 “贱商令 ”,历代一脉
5、相承,反复颁行。这使中国自古以来商业的发展就受到严格的限 制。分析选项, A 只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B 符合题意;C、 D是明清以后才实行的政策,不够全面。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材料反映了 ( ) 主权在民的原则 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联邦制原则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6、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认识与理解。根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规定,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但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国会、总统、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相互制约,彼此均衡。分析选项, 符合题意, 表述不够准确。故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的政治体制 西方的各种节日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颇大,例如 “圣诞节 ”在中国各大城市成为狂欢节,商家抓住时机促销,也成为购物节。对这种现象到底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直接冲击,还是异化,专家众说不
7、一。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文化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 B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欧人宗教信仰是一致的 C圣诞文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D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给世人带来平安和好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理解。解 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圣诞节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诞生,故名圣诞节;复活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以色列人信仰的犹太教。故 A、 B、D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西方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西方思想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
8、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 “强大的稳定因素 ”主要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能力。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两极格局为特点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尽管美苏长期冷战,双方有时甚至剑拔弩张,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分析选项, A、 B都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C符合题意;冷战是雅尔塔体制下国际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亦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
9、“冷战 ”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 “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 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 )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C、 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 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
10、王者配天 ,谓其道。天有四时 ,王有四政 ,四政若四时 ,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 ,赏为夏 ,罚为秋 ,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 ,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 “无为而治 ”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认识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大力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等主张,认为天与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天子受命于天,统治人民,地位不可动摇。上述思想为汉武帝所接受。所以应选 C。
11、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规定:帝国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材料表明 ( ) A皇帝并不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皇帝权力受到联邦议会限制 C联邦议会权力高于帝国国会 D帝国皇帝具有专制独裁权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这一体制下,德皇享有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很小,通过对法案
12、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分析选项, A表述错误; B符合题意,材料 “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体现了这一点; 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D表述错误,与材料 “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不符。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以下是 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 “(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 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 ( 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 ( 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 ”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13、 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状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从题干的材料可知,命题者只是要求考生分析中国实行两院制的原因,并无 “质疑 ”之意,排除 A项;民国 12年宪法并不是临时约法,排除 C项;北洋政府名义上依然打着民国的旗号,排除 D项。试题着重于分析与评论,意在考查考生的整体素质,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14、 )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法改革的正确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不能以改革的成败与改革者的个人命运来评判改革和改革者。商鞅、王安石的命运说明改革者要有敢于牺牲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当然,为减轻 改革的阻力,协调好各方利益关对改革及改革者的命运有重要影响。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商鞅、王安石的结局只是个例。分析选项, C项表述最为恰当,所以应选 C。 考点: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 商鞅之死;王安石变法 王安
15、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变法的命运 麦迪逊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联邦制原则指导的政府保障了人民的权力 B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权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C美国两种政府机构的运行均采用分权制度 D三权分立原则可用于处理两种政府间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认识与理解。根据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规定,联邦政府享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但各州政府享有
16、一定的自治权,以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在中央,国会、总统、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相互制约,彼此均衡。地方上,各州权力的运作也如中央。分析选项, C项表述符合题意,故应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的政治体制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 “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 ) 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
17、大的进步 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与理解。本题实际上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积极的就是指 “它做到了什么 ”;局限就是 “它没能做到什么 ”。以此分析,第 项不合题意,故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 C、 D三项。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
18、失败: ( ) A莫斯科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西斯侵略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 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终以德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之后,苏军易守为攻,转入反攻;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直至最后灭亡。所以应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 :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 ,但对于哲学家来说 ,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
19、问题 ,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有 ( ) A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 B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D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理解。从材料 “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 ,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 ”可知,这为哲学家应是苏格拉底,因其主张 “知德合一 ”。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对伯利克里时期民主制的繁荣不以为然。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 “黄金时代 ” 丘吉尔说: “我们不要把这次救援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
20、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 ”此句话中 “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 ”的含义是 ( )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 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敦刻尔克大撤退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所反映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 5月,德军出其不意将 40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英法联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经过艰苦的努力,将 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次撤退所有损失,但保存了主力,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故丘吉尔说 “这次救援中孕
21、育着胜利 ”。 A是莫斯科保卫战; B、 D与题意无关;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敦刻尔克大撤退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 ,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 )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秦朝的时候,中央设立宰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皇帝的辅佐,号称三公;汉承秦制,基本上延续了这一制度;隋唐时候,逐渐形成
22、了三省制,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明太祖废 丞相后,军国大事都有自己亲自处理,深感力不从心,便设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军机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内阁的出现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 297万人,增加了 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 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23、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材料 “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 ” 可知,应是战争的发生使男子大量应征入伍,造成劳动力短缺,妇女不得不出来参加工作以顶替男子。依据所学, A时期时并没有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时期只是在一些个别部门为了减少成本而出现国雇佣妇女、儿童的现象,也不合题意; C时期时,由于长期战争和大量伤亡,男子大批应征,妇女大量进入到各个部门,符合题意; D时期恰恰 相反,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4、旧唐书 薛登传载: “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 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李谔认为,曹魏以来,由于三祖喜欢诗词,造成人们也喜好诗词,并且政府以此来选拔人才,出现 “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的现象。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选官、
25、用官制度的变化 1920 年 9 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 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西方还不照常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打的昏天昏地,血流成河。这促使人们对西方的文明进行深刻的反思:只发展经济是
26、不行的,还要进行深刻的社会改造。所以应选 D。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 ,司马迁认为是 “烽火戏诸侯 ”。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 ,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 ,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 本统治结构决定的 ,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 ,符合历史事实 B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 ,真实可靠 C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 ,均为一家之言 D由于年代久远 ,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 ,均不足为
27、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反映的西周时候诸侯勤王的故事。之所以出现诸侯勤王的现象,恰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结果,即材料所言 “是 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 ”,这时内因。其外因是由于犬戎的进攻。分析选项, A错误, C表述不准确,后者符合史实; D表述错误,后者以大量 “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 ”为依据。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下列关于 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德国利用布
28、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布列斯特和约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布列斯特和约是列宁为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实际上,苏俄也达到了这一目的。德国虽暂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失败已成定局。所以应选 B。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 “亲臣重臣 ”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29、 ”或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材料可知, A、 B 符合题意,从军机处的位置及达成的任用可以看出; D 也符合题意,材料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或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是明证;而 C项选拔官员的标准,材料并未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 20世纪 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 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
30、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理解。 1920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提出调整计划的要求。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组进行会商,决定调整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和方式。该计划未睇过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1925年,英、法、德、比、意等国与德国签订了洛伽诺公约。公约为帝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不久,德国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此后,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也逐步被打破。所以应选 A。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维护和平的尝试 洛伽诺公约的签署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
31、9 条规定, “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 )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纠纷 B通过法律维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市容市貌 D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法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在于说明罗马法为调整公民之间的纠纷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为处理这类事件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
32、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作用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 9月 18日,日本 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之后日本步步紧逼,最终发动全面
33、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由此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发动世界大战的起点。分析选项, A、 B不够充分; C 符合题意; D 表述有误,中国战场只是主战场之一。所以应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恩格斯曾说, “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 ”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 观点提供佐证( )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
34、是全体国民的民主 D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从本质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普通民众不可能享有与奴隶主同样的权力;罗马法律也是维护罗马奴隶主利益的,从法律上确立奴隶主统治的合法地位和更好地维护其统治。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本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实质 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相比,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通过对外战争发展法西斯势力而建立 C通
35、过议会的合法道路而掌权 D通过发动政变而上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通过军事政变而建立起来的;而德国则是通过合法的议会道路掌权的,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 第一大党, 1933年 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德国建立。所以应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 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古代罗马人关于 “法 ”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了 “法治 ”
36、原则的是( ) A一切法律都和人或财产有关 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 C我因为感觉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 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理解。依据所学可知, A体现的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B项符合题意; C与题意无关; D项体现的是法律至上的原则。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原则 综合题 ( 12分) “富国强兵 ”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37、 4分) (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 4分) (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答案: ( 1)确认了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军功授爵。( 2分)保障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激发了秦人的作战能力,强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使秦国成为 “七雄 ”中的强国,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分) (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等。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2分)商鞅变法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王安石变法由于触动
38、大地主的利益而被终止。( 2分) 注: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依之有据,均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4分。 ( 3)向西方学习。政治民主化,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化,军事西洋化。结果失败。( 2分 )内因是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加之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根深蒂固的控制;外因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措施的掌握及分析评价。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审题,只是回答富国强兵的措施及对这一措施的作用加以分析评价。学联系所学的有关商鞅变法 的内容回答第一问。结合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
39、特点即商鞅变法的背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考察王安石变法的富国强兵的内容的掌握及其与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之法的比较。学生联系所学回答第一小问。将二者变法的内容(富国强兵)做一对比分析,从变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变法的效果、变法的最终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回答第二小问。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富国强兵之法的掌握及分析理解。学生回答时一定要注意是戊戌变法,而不是商鞅变法或王安石变法。联系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分析富国强兵之法的时代特点。依据 所学可知,变法最终失败。分析失败原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大的方面解答。 考点: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的秦国 富国强兵的秦国;王安石
40、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积贫积弱局面的改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 1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 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 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 材料二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 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
41、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 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 ( 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 6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 “一战 ”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4分) 答案: ( 1)布罗赫的语言实现了。( 2分) 第一次世
42、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 4年之久;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联系的加强,第一次世界大战蔓延至整个欧洲并波及亚洲、美洲等一些地区,演变为具有世界性规模的大战( 2分);战争过程中远程大炮、飞机、坦克等高科技武器投入使用,大批士兵惨死战场( 2分)。 ( 2) 一战中交战国彼此在对方国家寻找代理人或制造动乱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2分) 认识:这是战争策略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战争伦理沦丧的表现,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与分析理解。解答时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从材料可知,布洛赫认为,未来的战争会因为经济和
43、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持久和残酷。联系一战的时间、范围、结果归纳解答。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以往战争不同的分析与认识。解答时,学生首先要阅读材 料,提炼材料的中心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的以往的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分析归纳。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较量,也是战场之外的较量。材料 “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 ”说明了这一点。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
44、回答问题。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 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 ,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 4分) 话题
45、二 英法两 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和 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
46、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以 353对 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 2)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 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 4分) 答案: ( 1) 中国: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雅典:贵族操纵国家权力。( 2分) 西汉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
47、。( 2分) ( 2) 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 1 分)法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 1 分) 权利法案强调 “议会至上 ”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 1分) 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丰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类型。(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西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掌握情况。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如材料 “当时宰相权力很大 ,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说明西汉时,宰相的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为此,西汉逐渐形成了内外朝制度。材料 “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