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福建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B国家管理权由不同素养的人共享 C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D第四等级不能参加五百人会议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的信息说明民主范围十分狭窄,雅典奴隶数量明显多于自由民,说明题干论断正确性,故选择 A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制度 民主政治局限性。 “宰相有
2、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宰相有权能割地,回首河山意黯然 ”说明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造成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情绪,故选择 A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1900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该观点 A基本否定太
3、平天国 B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地评价太平天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 据题干中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说明孙中山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王朝意义,而又否定太平天国没有建立民主的政权,客观地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故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意义与评价。 辛亥革命 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4、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说明作者是从民族和民主两个方面来评价辛亥革命对国人的影响的,故选择 A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意义。 下图再现的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城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中国
5、战区日本投降仪式的举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 23,星期六 ”的时间是 1912+38-1=1949年, 4月 23日,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信息,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的意义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故选择 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渡江战役。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
6、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时间 1937年以及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 ”信息说明说明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故选择 D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表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 党派 中央人民委员会 政务院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部长 中国共产党 1 3 29 1 2 6 19 民主学派及无学派人士 0 3 27 0 2 9 15 从中
7、可以获悉 A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 C. 建国初期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 政府中中国共产党不处于领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表格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 ”中的人员由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成,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故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979年 1月 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粉碎
8、了 “四人帮 ”,结束文革 B主张 “一国两制 ”,解决统一问题 C赞成 “两个凡是 ”,纠正文革错误 D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以及文字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79年 1月 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说明与中国当时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有关系,故选择 D 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1961年 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 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 容许
9、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B和平统一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 “一国两制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以及材料中“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 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明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故选择 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52
10、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 1953至 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 12477 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建国初期的高校调整政策中减少了英语,法 语和德语的设置科目,而俄语设置急速增加,这深受当时的 “冷战 ”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即积极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 “一边倒外交政策 ”,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
11、与上述题意特征无直接关系。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边倒)。 帕维尔 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 “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 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 ”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另一种温和的选择 ”是指上海合作组织互惠互利不结盟新
12、型国家关系的宗旨,故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新时期外交成就 上海合作组织。 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中国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中中国支持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 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故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系的突破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B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C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 ”说明是当时英国利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在南京条约中体现是降低中国海关的关税,故选择 A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1900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甲午战争后 )“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
14、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说明传统家庭纺织业消失,实质上反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选择 A项。 考点: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资本主义产生 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小农经济解体。 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 “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
15、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这实际上是说明雅典民主 A有利于正确决策 B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 C有利于修正错误 D有利于 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说明雅典民主制政治由于实行多人集中决策,说明决策相对正确性,故选择 A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希腊民主制度 民主政治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16、 ”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信息说明中国统治社会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政治制度,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含义的史实
17、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专制,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的信息说明当初皇帝专制没有现在恐怖和疯狂,显然说是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应该是清 朝的军机处,故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清朝军机处。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 (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 梁惠王上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18、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小农经济的兴起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 ”以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的信息说明小农经济积极性得以体现,故选择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农业发展 小农经济。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 基
19、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 ”主要是小农经济的积极性的提高所致,故本题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农业发展 小农经济。 某班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不要穿与你身份及地位不符的衣服。 ”乙生说: “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丙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 ”丁生说: “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 不挺好吗? ”他们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诸子百家某些学派的思想
20、,分别是 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B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C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D法家、墨家、道家、儒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 ”说明是儒家主张; “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说明和组长节俭,属于墨家思想;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说明是道家思想;“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 ”是一种统一强制措施,属于法家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主要派别思想主张。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主张礼法并
21、施 B重视礼仪教化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意思是 “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显然强调礼法并施 ,故选择 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荀子思想主张。 有学者指出: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
22、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不再对市场进行直接监管,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业的发展 北宋城市的繁荣。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 “结合 ”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D意大利
23、经济地位提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说明与意大利有关,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化,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选择 B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实质。 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 “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表明作者认为 A人类天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 B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 C反对以任何形式遏制人类天性 D只有头破血流才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
24、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薄伽丘和材料内容 “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说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有关,表明作者对人类天性崇尚,故选择 A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 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C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D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25、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 “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说明从人类文明角度思考十月革命意义的,故选择 B项。 考点: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影响。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
26、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所谓寓 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
27、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 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四 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 “拟注 ”,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 “自除 ”。二品以上则 “选自特旨 ”,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 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 “封建子弟之制 ”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
28、出材料二中 “封建之失 ”、 “郡县之失 ”的主要表现。对此,顾炎武在材料二中提出了怎样的改良策略?其实质是什么?( 4分) (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 “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 ”(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3分) 答案:( 1)指:分封制 (1分 ) 特征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答两点即可得 2分) ( 2) “封建之失 ”:诸候在地方享有世袭统治权。 “郡县之失 ”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分) 策略: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1 分)实质: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
29、( 1分) ( 3)采用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可防止地方利用地理环境割据自重;中央掌握人事权,从而控制了地方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皇帝掌握行省军队的调动权,可抑制地方军阀势力。( 6分) ( 4)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或从世袭到任命 );( 1分)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 1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的信息不难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
30、系以及分封的等级视角分析作答。第( 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材料二中 “市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等信息从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错 hi就爱哦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 “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的关键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三小问实质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视角分析作答。第( 3)问对应材料三和四,依据材料三 “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 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以及材料四中 “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 “自除 ”。二品以上则 “选自特旨 ”,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 在军事方面,行省是
31、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 ”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 4)问结合四则材料信息,从每个材料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可以从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等方面去综合分析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元朝行省制。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 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 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 100种,迅速
32、增加至 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 1912年底到 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 、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33、。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材料三 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 “违法 ”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
34、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5分 ) (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5分) ( 3)阅读材料三,针对当时 “法 ”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简述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成就。( 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分 ) 答案:)表现:组建政党、社团 ;创办报刊 ,评说时政 ;公开的政治性演说 ;各省议员选举。(答三点即可得 3分) 原因: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临时约法让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众参
35、政意识增强 。(言之成理、答两点即可得 2分) (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2分) 设计: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 3分) ( 3)主张: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通过民主程序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依法治国。( 2分) 成就: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定并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基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3分,) ( 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 (2分 ) 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36、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 100种,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 ”等信息不难判读出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从民国初年社会发展、临时约法颁布以及民主意识增强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 2)问中依据材料二中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等信息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接受群众的监督, 一 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 ”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 3)问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 “必须使
37、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宪法典修订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等角度作答。第( 4)问属于开放题型,接待此类试题要结合所学,本题从上述所给材料围绕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等方面去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民国初期政治;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 宪法修改。 阅读下列材料:( 17分)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38、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 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 。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 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恩格斯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
39、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域,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 秦策 材料四及神宗朝,荆人秉政 国事 日非,膏盲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摘自日知录 宋民风俗 材料五以下是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
40、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信条对上帝的态度是什么?( 1分)为什么说加尔文的主张(与路德教相比)更适应资产阶 级激进派的要求( 2分) (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变法中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 请说明
41、理由。( 6) (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4分) 答案: (1) 原因: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民族国家的统一;欺诈和掠夺人民群众;阻 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 (答对 4点即可 ) ( 2)态度:信仰上帝 (信仰得救 ) ( 1分)依据:建立民主教会;教会民主化、共和化。( 2分) ( 3)都 认为变法改变了祖宗之法,败坏了世道人心( 1分)。 本质不同。( 1分)。商鞅变法中的顽固派是旧的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是新旧阶级、新旧制度之间的矛盾。王安石变法中的顽固派是封建的
42、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与改革派的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4分)。 ( 4)雷颐:传统文化的影响。萧功秦: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李喜所:整体社会环境。( 3分) 雷颐: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萧功秦: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李喜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薄弱。(任意回答一例史实,( 1分。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从材料一中 “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为封建统治辩护;教会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的障碍。 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
43、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等信息归纳出答案:。第( 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 “;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 ”等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从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 ”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 3)问对应材料三和四,依据材料三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域,而弱者丧稷 ”以及材料四中 “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44、 ”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先从阶级属性说明的不同,结合所学联系各自变法历史背景从顽固派代表的阶级利益角度综合归纳答案:。第( 4)问对应材料五,第一小问从文字 “祖宗崇拜和华夏 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来概括雷颐的观点;从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 ”来归纳萧功秦的观点;从 “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 ”的角度思考李喜所的观点;第二小问任选一例结合材料进行论证即可, 雷颐从 “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角度阐述;。萧功秦从 “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 ”的视角分析;而李喜所则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的角度概括答案:。 考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评价;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评价;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评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