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9.86KB ,
资源ID:33672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67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政制 )达臻 文明 一途 ,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 ,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 ”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 “贵族色彩 ” C “共主 ”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 ”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两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度基础上实行的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控制不严格,地方享有较大自主权,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秦以后的一统的君主对地方的严密控制是不相同的。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各国国家统治的制度。分析选项, 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所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 “新的真正民主国家 ”。在巴 黎公社的措施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 公社委员由选举产生 废除旧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选民对公社委员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

3、公社的掌握。在马克思看来, “新的真正民主国家 ”是由人民选举出来并且享有监督权和罢免权,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不能体现这一观点, 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世界通史载: “(俄国 )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 。 ”这里的 “新情况 ”包括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俄国的政治特点。 1917年二月革命后

4、,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人阶级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与面包,反对战争。 在二月革命前就已出现这种情况; 表述不准确,布尔什维克当时掌握的不是军队只是武装; 这时还没出现。所以应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背景 阅读欧美 18 19 世纪大事年表 (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5、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认识与理解。从表格的史实可知,资本主义在 17851871 年这一时期,无论在生产力水平还是阶级力量上都比较强大,说明资本主义仍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分析选项, A、 B、D说法错误,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

6、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 ”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 “个个都是大恶棍 ”,美国公使承认 “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 “庇护 ”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依据所学可知,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一系列特权,其中领事裁判权是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中国法律,由外国政府根据其本国法律惩办,正如题干材料所描述的那样,实际上外国侵略者保护本国国民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应选 D。 考点

7、: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鸦片战争 第一批不等统一的签订及影响 反帝爱国 ”运动和 “封建蒙昧主义 ”运动,是新中国对义和团一百年来评价中的两种基本结论。形成这两种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观点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左右 C政治运 动的影响不同 D掌握史实的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从反对外国侵略、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实力这一角度去认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从其所采取的方式来看,则表现为 “封建蒙昧主义 ”运动。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如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 (川、滇、

8、黔、陕、甘、湘、桂 )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在此期间,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结合图示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

9、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抗日 以 “中国革命 ”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 “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遵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依据所学可知, 分别指的是南

10、昌、井冈山、瑞金, A项错误,因在 1927 年南昌起义诞生了第一支人民军队; B项正确,毛泽东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项是遵义会议; D 项错误,分别是南昌、井冈山、瑞金。所以应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与井冈山道路;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中日甲午战争前 ,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 :“倭不度德量力 ,敢与上国抗衡 ,实以螳臂当车 ,以中国临之 ,直如摧枯拉朽。 ”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说明中国的知识

11、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这种认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倭 ”指的是日本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正确揭示了材料中的现象产生原因;从材料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可知 正确;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知 正确; 依据所学, “倭 ”指的是日本。故以上各项均符合 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 ,网民取谐音 ,戏称为 “围脖 ”。如今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 “围脖 ”出席 “两会 ”,成为 2010年全国 “两会 ”的一道风景。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

12、步 ,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D正确揭示 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题干结论是错误的,认为是 “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 ,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没有看到人们参政的积极性是由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而只认为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故应选 D。 A、 B、 C的表述君不准确,如 “只有 ”、

13、 “唯一途径 ”等。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同强盗握手 ,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 !”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 ,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文化大革命 ”极 “左 ”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依据所学可知,题

14、干反映了 20世纪 70年代中国的两个重大外交历史事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分析选项, A、 B、 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应排除; D项 “权宜之计 ”说法错误,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 ” B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

15、钱主义,独自开张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题干要求的是选择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的对联。 B项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围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能反映出归还了青岛,罢黜了曹、章、陆三人,释放了被捕学生,这正是五四运动的成果。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意义 2011年 4月 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16、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 ,注重实效 ,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新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并结合图示可知,中国援外主要针对亚非拉地区,仅非洲就占了将近一半,这反映了对外援助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说法虽正确,但不合题意 。所以应选 D。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新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对外援助 约瑟夫 奈教授 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 (恐怖分子、黑客等 ),力量非常分

17、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和 “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 “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 ”是指美国建立的是超级军事大国无人能够抗衡,所以 A项说法错误;同时, “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 ”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遭遇其他力量的冲击和挑战,如中国、欧盟等,故 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尚处于

18、形成之中,故 C项说法错误;总之,单从军事看来当今世界是单极世界,从经济角度看 “多极世界 ”已经出现,所以 D项说法正确。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 “撼动 ”和 “挑战 ”的具体因素有 欧洲走向联合 日本崛起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中国力量增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战以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

19、,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 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逐渐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 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不符合史实。故 符合题意, 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 各种政治力量的崛起 下列图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20、 A 1688年英国发生了 “光荣革命 ”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 美国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1787年宪法实行 “分权制衡 ”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依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 1832年议会改革后;法国于 178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完

21、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 自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历任首相须率其全体僚属向国会负责,若国会不支持政府决策,可能造成政府官员总辞,届时国会需解散重选或改由反对党执政 。英国此种政治运作方式,实为近代何种制度之先声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 C三权分立 D君权神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依据所学可知, 18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在这一体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

22、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渐进的制度创新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 4位皇帝穿越 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 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议论 A都符合史实 B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C只有明成祖

23、说法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秦始皇的说法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分割,君权独尊,故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设内阁,故明成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自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就开始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故雍正帝的说法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制皇权的发展历程 2010年 2月 15日东方卫视报道,中国虎年第一天中国国旗与希腊国旗在 希腊首都雅典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一起升起

24、,雅典民众盼 “中国虎 ”给希腊经济助威。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下列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里克利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郡县制 C “元老院 ”与 “三公九卿 ” D “政事共商 ”与 “皇权至上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政治制度的区别。依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实行的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雅典公民 “共商国是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中国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 郡县制。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央集权的确

25、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特点 1904年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曾称誉美国是 “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 ”。他认为 “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中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 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 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 ”梁启超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1787年宪法 A分权制衡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联邦主义原则 D政党政治原则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政府权力高于

26、各州权力。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原则下制定地方法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样,就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和积极性。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联邦制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 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 ”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情况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 “民国七年 ”,正是

27、1918 年。分析选项, A 是 1919 年; B是 1921 年;C是 1936年; D正是发生在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以应选 D。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乔治 凯南说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 ,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 ,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 ,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巴导弹危机属于 “北风的直接威胁 ” B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喻指冷战 C “北风的直接威胁 ”喻

28、指苏联的威胁 D越南战争属于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 “北风 ”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指的是西方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 “冷战 ”政策。故 A、 C、 D表述错误, 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政策 公元 116 年的一天 ,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 (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 ,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承认自由民

29、的私有财产不可侵 犯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被称为公民法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维护的是罗马公民的利益。公元 116年已是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调整的是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故第 项错误,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所以应选 D。 考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 罗马的法律制度 2011年 7月 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 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周年。 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

30、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正确的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分析选项, 错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表述错误; 与 正确,符合史实。

31、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 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 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 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 “新政 ”的推行 B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 A明显错误; B符合题意,临时约法规定公民享有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提高了公民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C与 D不是主要原因,因

32、这些组织并不都是资产阶级所组成的。所以应选 B。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A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 B贼情汇篡记载 :“凡掳之人 ,每视其人之手 ,如掌心红润 ,十指无茧者 ,恒指为妖 ,或一见即杀。 ” C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 :“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 ,宣传 “皇上帝是唯一真神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解

33、答此题要注意对选项的分析。 A 体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不合题意; B 表现的是盲目的乱杀,错误;C指的是对中国旧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符合题意; D表现的是一种宗教思想,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中幅画面印 “农民利益的拥护者 ”孙 (中山 )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 :“农友们 !快快组织起来啊 !”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 ,但五条肥硕的害虫 (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却在无情地啃噬穗子 ,题词 :“我们辛辛苦苦 ,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 ,不把他们除掉 ,我们

34、何以安生 ”这一 组漫画指明了 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B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C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D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和廖仲恺坚决主张实行新三民主义,推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右副画表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途径是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左副画明确表明农民运动的对象是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从 1979年开始,祖国 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 “重大发展 ”的含义是 A提出了 “一国两制 ”

35、的构想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呼吁尽快实现统一 D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的和平统一。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 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

36、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C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和分析选项。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仅仅用追求功名利禄是无法解释“九十高龄仍参加科 举考试 ”这一现象的,唯一可作解释的是 “忍耐的禀赋 ”,即个人的人生态度。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科举制度 淮海战役,解放军官兵 60余万,支前民工 230万。陈毅在记淮海战役前

37、线见闻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几十万,民夫走不动。 疼痛可减退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 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 “淮海战役 ”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时期,故 A、 B、 C均不合题意。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所以应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综合题 发生于 120年前

38、的甲午中日战争和 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 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梁启超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从准确意义讲,不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大败才是中国 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 制度 战略 信仰 国运 刘亚洲空军

39、上将谈甲午战争 材料二 徐国琦认真考察梳理了这一时期政府的外交文件后得出结论 :对于大战,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着主动姿态。从大战伊始,段祺瑞政府就责令对外人员每日收集大量情报,掌握欧战最新动态,以备随时调整外交政策。以梁启超、陈独秀、张君劢为代表的文化领袖们更是密切关注战事,积极撰文鼓吹,探讨大战为中国带来改变的可能性。尤其随着德国在大战中日渐颓势,美国的态度逐渐倾向协约国,精英们更坚定了参战的信心,希望在欧战中大显身手,获得战后平等 地位。 中国与大战:铭记中国的 1918 材料三 中国渴望加入世界,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和强大的国家,这种国家主义的观念催生了中国的革命、内部革新以及国家转型。中

40、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活力就在于她在处理国际事物过程中融合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 political nationalism)、文化上的破坏偶像( cultural iconoclasm)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 diplomatic internationalism)。 徐国琦: “没有一战,何来五四? ” 徐国琦教授访谈录 ( 1)阅读材料一, 按照 “甲午之败是国家之败 ”的思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4分)如何理解 “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 ”。( 4分)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积极参战的目的。( 3分)从材料二看,哪些因素为中国参战提供

41、了条件?( 3分) ( 3)从 “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 ”两个角度分析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6分) 答案: ( 1)原因:此前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变革,( 2分)而君主专制制度、封建文化传统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腐败的封建国家( 2分) ; 理解: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 君主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意义; “实业救国 ”,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4分)(两个即给分) ( 2)目的:收回山东主权( 1分);获得国际平等地位。( 2分) 条件:北洋军阀政府积极运作;文化精英积极鼓吹,出谋划策;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42、( 3分) ( 3)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爱国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分) 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巴黎和会,拒绝在不合理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之后加入国联,在华盛顿会议 期间收回山东的主权和部分权利。(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及影响的的分析与归纳总结能力。分析时要结合材料,从材料的内容区分析解答。如材料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中国则恰恰相反。结合甲午战后中国社会的变

43、化解答 “理解 ”。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与一战之间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 “对于大战,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着主动姿态。 尤其随着德 国在大战中日渐颓势,美国的态度逐渐倾向协约国,精英们更坚定了参战的信心,希望在欧战中大显身手,获得战后平等地位。 ”可知其目的。由材料 “ 对于大战,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着主动姿态。 以梁启超、陈独秀、张君劢为代表的文化领袖们更是密切关注战事,积极撰文鼓吹,探讨大战为中国带来改变的可能性。尤其随着德国在大战中日渐颓势,美国的态度逐渐倾向协约国 ” 可归纳出中国参战的条件。 ( 3)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

44、求从 “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 两个角度分析一 战对中国的影响 ”,然后结合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地位及和会对中国国内局势的影响分析回答。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 朝政治危机的逐渐

45、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宪政 ”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 “中国色彩 ” (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 “宪政核心 理念与价值 ”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 “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 ”的原因。( 6分) ( 2)简

46、述近代前期( 18401919 )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概述不利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 10分) ( 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4分) 答案: ( 1)文件: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1787年宪法( 2分,每点 1分,错别字不给分)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 的程度不一。(任答 2点, 4分) ( 2)尝试: 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 1901 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 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 2点,给 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 1分) 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任答 2点,给 4分) ( 3)文献: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2分,每点 1分) 认识:宪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