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一中高二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中的 “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 ”即可判断出,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毛泽东曾说 “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 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都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
2、回事 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是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虑 ”当时毛泽东主张与蒋介石谈判主要是为了 A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民主 B停止内战,国共携手抗日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D结束内战,建立新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都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 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是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虑 ”说明当时毛泽东在深知蒋介石阴谋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仍然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中国要避免十年 “文革 ”的悲剧重演就是要 A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完善
3、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D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治被 肆意践踏,同时其发生也是由于缺乏全面的民主法治。所以在中国要避免 “文革 ”那样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 ”的经验教训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这里 “中美关系的改善 ”的含义是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72
4、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 1972年 2月 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上海公报 ”)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中美关系改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20世纪 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念封(下图)。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涵义,请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 A海峡两岸盼通邮 B和平统一,反对台独 C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20世纪 80年代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
5、日益频繁,其原因主要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再结合图片反映的 “通邮 ”主题即可回答。 考点: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 “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 5000到 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 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 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
6、大的局限 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 ”可见 A正确;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 ”可见 B正确; “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可见 D正确; C表述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 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
7、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制定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它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权益不受贵族的损害,所以 D说法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 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1762年 ”说明该案件发生在英国 “光荣革命 ”
8、之后,此时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即议员言论自由不受行政干预,由此 B说法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西方国家的 “三权分立 ”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 “石头、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三权分立 ”的三种权力相互的进行制约和平衡,而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对抗关系,由此,和中国
9、儿童游戏中的 “石头、剪刀、布 ”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三权分立政治的特征 美国 1787 年宪法第六条规定: “本宪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 、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 ”该条款体现了 宪法至上 主权在民 中央集权 三权分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本宪宪法及依本宪
10、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 .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 ”即可判断出主要体现了宪法至上、中央集权的思想。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 “议会之母 ”、 “驴象之争 ”、 “一票共和 ”、 “国家干预 ”、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经济制度透视 C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D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思想,材料中的
11、“议会之母 ”是指英国议会制度; “驴象之争 ”是指美国两党制; “一票共和 ”是指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国家干预 ”指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 制度 ”是指古罗马法律,据此本题应选 D项说法最全面。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巴黎公社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表明的含
12、义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情适时调整,根据所学, 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均是根据国情的正确实践。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28年中共井冈山土地法规定: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用 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而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则提出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 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井冈山土地法对推动中共革命的发展没有起到作用 B土地革命是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中心内容 C没有土地
13、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D当时中国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用 分配农民个别耕种 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本质上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梁启超曾在一封家书中提到, “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 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
14、工人也全部失业。 ”这主要表明梁启超 A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表示疑惧 B认为国共合作未必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C支持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D反对孙中山通过暴力革命改造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 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 ”表明梁启超对当时时局的忧虑。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梁启超的主张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兄终弟及制 C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
15、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 卿大夫 诸侯一士 B周王 大夫一士 诸侯 C周王 卿 诸侯一士 D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由血统关系的
16、亲疏,形成了 “周天子诸侯 卿大夫 士 ”这样的宗法等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创建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六国,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皇帝由此而来,由此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创建于秦朝。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A助理万机 B管理军事 C主管教育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
17、,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 。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这是汉初的主要职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B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世袭统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秦创立
18、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可以有效地防止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C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 D造成君主独裁, 导致政治黑暗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秦创立并推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 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 C门下省 中书省
19、尚书省 工部 D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礼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 “封驳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 掌官员的升迁和任免。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国家军事,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由此 B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
20、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行省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
21、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废除宰相制度 诗人徐志摩之父徐申如, 1897年与他人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 裕通钱庄; 1913年与沈佐宸、沈叔英等集资创办硖石电灯公司,为浙江省最早兴建的火力发电厂之一; 1917年创办捷利电话公司; 1924年与李伯禄等合资兴建硖石双山丝厂, 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他的经商之路暗合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裕通钱庄的创办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B硖石双山丝厂的创办说明北洋军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 C电话公司的创办说明当时中
22、国电话已经普及 D电灯公司的创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1924年与李伯禄等合资兴建硖石双山丝厂,振兴和发展了海宁的丝绸工业 ”不难判断出该时期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1923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 “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其)他像英国、美国、日本,国家虽然富强,但是还没有行到民生主义。 ”他说社会上的财富不平均便免不了革命,“世界上起了这项革命,现在已经成功的,只有俄国 ” ,所以必须像俄国一样实行民生
23、主义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土地主张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 B决定发动土地革命直接没收地主的土地 C已经确立了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D决定走俄国人 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 .社会上的财富不平均便免不了革命, “世界上起了这项革命,现在已经成功的,只有俄国 ”说明孙中山意图进行民生主义的措施改革。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例如,到 17
24、世纪初,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已经减少了 90,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甚至遭到了种族灭绝。在圣多明各岛,土著居民几乎被殖民者屠杀殆尽。抢劫和掠夺更是(早期)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 以印度为例,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每年从印度掠走高达 1.5亿英镑的财富;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 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 20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移植到殖民地,其目的是为了或取最大利益。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使后者的经济结构受到结构性破 坏,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
25、客观条件和可能。 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 4 分) ( 2)结合中国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的有关史实,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述。( 8分) 答案: ( 1)材料一的观点: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标准:道德情感标准。材料二的观点:殖民主义客观上向殖民地传播了先进文明,推动殖民地的社会进步(近现代化进程)。标准:生产力标准。( 4分) ( 2)角度一:肯定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角度二:否定殖民主义的
26、作用: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角度三:一分为二的看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 8分,任答其中一种角度均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试题分析: ( 1)首先根据材料 “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 .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 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 2000多万人死亡 .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 .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即可说明观点的不同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 ( 2)建议学生做这一类题型首先应该把观点概括
27、准确。然后找到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观点来写。注意史论结合。比如:否定殖民主义的作用: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掠夺中国的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马关 条约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 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 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
28、国解下监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 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
29、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 国民党 “一大 ”宣言 请回答: ( 1) 材料一、二中的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4分) (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 5分) ( 3)材料三中的 “中国 ”与材料一、二中的 “中国 ”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 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 4分) 答案: ( 1)满清对汉人实行民族压迫( 2分)。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如答排满复仇情绪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亦可得分)。( 2分) (
30、2)进步之处:把反清与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合起来。( 2分) 社会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分) ( 3)材料一、二中的 “中国 ”主要是指汉族政权,材料三中的 “中国 ”指中华民族。( 2分)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作为奋斗目标。(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二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 .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 .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监之苦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 权
31、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即可概括出反清理由的共同之处。根据所学不难分析出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 ( 2)结合材料一的共同点相比,根据材料二 “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即可概括出其反清思想的何进步之处。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线索即可概括出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 3)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即可归 纳出 “中国 ”的含义。再根据( 1)( 2)问即可概括出区别。根据 “国民党之民族
32、主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即可说明质的飞跃的含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 ( 25分) “议会 ”,英文 Parliament,来自法文的 Parlement,是 “讨论 ”的意思。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 “先例 ”,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 “王在法下 ”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 “贵族请愿书 ”即牛津条例,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
33、费召集了 “模范议会 ”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年 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材料二 “光荣革命 ”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1690年 34 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 “国王靠自己生活 ”转变为 “国王靠议会生活 ”; 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
34、脑。 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这样,随着议会、内阁 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 “统而不治 ”的 “虚君 ”,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许多地区和城镇衰落,人口锐减,变成 “衰败市镇 ”,但仍保持一律选派两名议会代表的传统权利,而新兴工业城市却无权选派代表。18世纪 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
35、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 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 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 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 22万人。 19世纪中叶 ,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 , 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 l 35 9万人扩大到了 245 5万人。 1884年自由党格莱斯顿内阁使 选民人数从 255万增加到 450万。 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36、13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4分) ( 2) 1649年英王查 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 16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造成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 4分)并据此判断,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 2分) (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3分) (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 3分) ( 5)根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及原因。( 3 分) 答案: ( 1)王权受
37、到限制(或 “王在法下 ”);议会在 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4分) ( 2)背景:前者因为内战中王党的失败,议会获胜;后者因为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妨碍了社会进步。( 4分) 出发点:维护秩序稳定,确保自身利益。( 2分) ( 3)国王的行政权力逐渐被剥夺,成为 “虚君 ”;议会逐步成为国家大权的完全主宰:内阁对议会负责制逐步形成。( 3分) ( 4) 1912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1912年 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3分) ( 5)内容:降低选 民资格,增加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 较多的郡的选民人数;工业
38、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选民资格;选民人数由按地区分配变为比例代表制。( 6分) 原因:一是由于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二是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压力。( 3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 “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 “王在法下 ”的原则 .1327年 议会通过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1343 年在议会内部逐渐区分上、下两院,即贵族院和平民院。 ”即可概括 13世纪初到 14世 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基本特点。 ( 2) 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宣判死刑,推上断头台; 16
39、60年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被同意回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结合上述事件提供的时间线索,即可分析出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不同命运的背景。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英国议会处理与国王关系的出发点是国家政治结构的不同。 ( 3)根据材料二 “光荣革命 ”后的国王仍掌控行政大权,议会成为完全主宰尚需时日 .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 .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 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变革,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 “统而不治 ”的 “虚君 ”,议会君主制逐步形成。 ”即可说明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
40、议会、内阁权力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向。 ( 4)根据所学知识,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的制度设计方面,主要是 1912 年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1912 年 8 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希望组建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 5)根据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 .而新兴工业城市 却无权选派代表。 18世纪 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 .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即可概括 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原因。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