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所有哲学 A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都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都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B项是关于哲学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
2、现有一个过程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中的两个人因为位置不同,做出的判断也不相同;主体不同,对客体的认识也有差别。这说明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故 C选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应该符合客观,故 D选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 下列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反复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追求
3、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占有真理比追求真理更有意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故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 两项是关于真理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说: “恰如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 ”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
4、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大航海时代航海家的探索导致了新世界的发现 ”、 “中国的太空探索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处 ”等表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 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物质的运动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要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尊重
5、规律 C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也不同 D自然界的发展是有限的,人类是无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指的是天地孕育财物皆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有其自身规律的。启示人们要克制欲望,要尊重自然,珍爱自然,尊重规律。由此可见, B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 A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C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自然界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2012年 10月 14日 11时 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
6、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 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C客观世界是人脑的主观反映 D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世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 将实践九号 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故C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世界,必须在尊重客观规
7、律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 D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本质、意识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联系观和发展观 B联系观和矛盾观 C发展观和否定观 D矛盾观和否定观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属于总特征。由此可见,答案:是 A 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 “网民 ”的联系更加密切、
8、迅速和便捷,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 “地球村 ”。这表明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建立新的联系 B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联系也是无能为力的 C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计算机网络使全球 网民 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 ”,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通过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由此可见,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故C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人
9、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 ”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流星与愿望 ”、 “愿望与实现愿望 ”之间的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的,故 A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材料中的观点是主观臆造的,并没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故 B项表 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并未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是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 C项不能入选;人们心愿
10、的实现需要一定客观条件,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钟表由各种零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因为任何一个零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这说明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是相等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钟表的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叫做钟表 ”、 “任何一个零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走时功能 ”强调的是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离开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它作为局部的原来意义,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
11、入选; A、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区别。 下列观点与下边漫画的寓意最贴切的是 A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要服从于整体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C要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D系统内部结构的变化会大于整体功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漫画中木桶容量、链条的强度和人的发展分别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最弱的一环和性格最差的一面,这都是在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甚至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搞好局部。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C两项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当部分以合
12、理有序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由此可见, B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 C、 D 三项均未揭示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故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
13、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 中国气象局国 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指出, “小冰河期 ”“全球最冷冬天 ”“全球变暖逆转 ”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会使人误解气候变化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2012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如果看北美的天气,恐怕人们只会想到全球气候变暖。上述气候变化说明 A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自然界 B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C人类不可能认识自然界 D自然界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本题材料中 “尽管 2012年欧洲寒气袭人,同属北半球、尚处冬季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却连日出现反常高温 ”可以看出, “小冰河
14、期 ”“全球最冷冬天 ”“全球变暖逆转 ”等颇为吸引眼球的词语,只是一面之词,都没有全面认识气候变化的真相。因此,要对气候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故 A、 C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自然界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故 D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具有能动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而不为。 ”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发展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
15、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试题分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指的是,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大事。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 “足以乱国家 ”。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量变是质 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故 A 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故 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国
16、载人航天工程涉及 110多个研究院所、 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名工作人员,这说明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涉及 110多个研究院所、 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名工作人员 ”,表明我国的载入航天工程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由此可见,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实践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特征,故 C项不能入选; B、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
17、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答案: C 试 题分析: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就不会产生意识,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B项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故不能入选;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强调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本质。 下列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和世界观是抽象的,方法论是具体的 B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C哲学是对世
18、界观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是抽象的,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B项是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关系的正确表述,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主要说明 A人要学会改变自然 界 B只有发挥人的智慧,才能改变自然界 C认识和改造世界
19、,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说明了哲学的产生于人们改变自然的活动中,即人类的实践活动,故 D项符合题意, A、 B、 C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产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主要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
20、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小题 2】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试题分析: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是结构和方法论的统一,故 D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强调哲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故 B 项符
21、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小题 2】试题分析: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表明离开哲学的指导,就不能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来审视实践,就会受狭隘的眼光所左右,就会多走弯路。该观点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揭示的规律都不同,故 B项表述有误,不能入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不能把哲学凌驾于哲具体科学之上,故 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考查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的两 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
22、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哲学史上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两个对子 ”,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由此可见,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两点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斗争性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对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
23、也就是意识与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 D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能题意,不能入选; C项属于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或诡辩论,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观点。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A可知
24、性 B客观实在性 C运动 D主观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众多属性里最根本的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才能去谈其它的属性。由此可见,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不具有主观性。由此可见,答案:是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 “客观实在 ”是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B从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D从意识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 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也包
25、括人的思维领域,也就是研究万事万物。故 “客观实在 ”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且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故 C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D 三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科学内涵。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
26、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而,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由此可见, 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项与题意无关,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毛泽东同志指出: “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动没有,静是不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静是动没有 ”,表明世界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题中材料“静是不动也没有 ”,表明世界是绝对运动的。由此可见,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动
27、没有,静是不动也没有 ”,表明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下列属于规律的有 水往低处流 牛顿经典力学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遗传与变异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国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项属于现象,不能入选; 项是主观的,不能入选; 两项符合规律的特征,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 荀子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蕴
28、涵的哲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指的是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 ,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由此可见,它表明了事物规律的客观性,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 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故 D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针对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气象服务的特殊性,北京市气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 “人工影响天气 ”不是 “人工控制天气 ”。这表
29、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不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B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造福于人类 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变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 “人工影响天气 ”不是 “人工控制天气 ”,体现了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项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不能入选; B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入选; C项中 “改变规律 ”的表述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 21世纪,南京市经济快速发展,但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蓝天
30、不蓝 ”。其主要原因有:机动车大量增多,尾气排放量加大;城市建设工程众多,工地扬尘严重;企业生产扩大,燃煤废气排放加剧,等等。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自 2002年,南京市政府作出决策,启动 “绿色南京工程 ”。 7年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进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严格新轻型机动车准入制度,实施绿色公交;加强工地环境管理,实行封闭施工,控制地面扬尘;严格控制燃煤废气排放,推广燃煤锅炉燃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等。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从唯 物论角度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12分) 答案: 南京市政府坚持从本市空气污染的实际出发,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
31、出启动 “绿色南京工程 ”的正确决策。( 4分) 南京市政府发挥了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启动 “绿色南京工程 ”,采取相关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空气质量转好。( 4分) 南京市政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 “绿色南京工程 ”中遵循了生态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使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南京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原因 。学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论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要带着这些知识点去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题中材料 “南京市政府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作出启动 绿色南京工程 的正确决策 ”,表明该市政
32、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材料 “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实现了蓝天目标 ”,表明该市政府坚持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题中材料 “南京市政府采取措施,启动 绿色南京工程 ,实现了蓝天目标 ”表明了该市政府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 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 35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运用实践和
33、认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8分) (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4分) 答案: (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 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4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 4分) ( 2)青年学生要解放思想,与时具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概括出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有关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学生要认
34、真分析材料以从中找出相关信息,完成本题的作答。题中材料 “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题中材料 “在改革开放 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材料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 ”,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2)本题要求学生答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启示。题中材料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35、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 ”,表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启示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及其表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神舟七号 ”航天员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十号 ”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都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努力的成果。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再次证明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人说,飞船变轨、航
36、天员出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随着 科技的不断创新,人类还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 1)试说明 “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的哲学依据。( 8分) (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不是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 为什么 ( 8分) 答案: (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4分)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4分) ( 2)不可以。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按客观规律 办事。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7、 “神州七号 ”的成功变轨,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 8分) 试题分析:( 1) “求真务实 ”的工作作风,学生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尊重客观规律的角度说明; “攻坚克难、勇于超越 ”学生可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展开说明; “创新精神 ”学生可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角度展开说明。 ( 2)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人类是否可以改变或创造规律及原因。从设问中看,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规律及其客观性原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的回答是否定的,至于原因,学生可从规律的含义、规 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等角度展开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