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31.92KB ,
资源ID:33702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70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宁海外语校高一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汉皇祖陵(如右图所示,位于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是以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姓大始祖刘清墓为中心扩展而成的一座陵园陈列馆, 2000多年来一直是当地汉里堂刘氏祭祀祖先的场所,近年来又成为海内外、全天下刘姓寻根问祖的圣地。从古代政治制度来看体现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了祭祀祖先,寻根问祖的情节,而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是宗法观念,宗庙祭祀就是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故本题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

2、制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诸侯稍微 ”的原因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极大消弱了地方王国实力,将大的王国分割成小的候国,无法同中央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达到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效果,主要反映了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3、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推恩令 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 “宗 ”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宗 ”的本义是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体现浓厚的血缘亲情,这是宗法观念影响的结果,说明总法制是一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A、 C、 D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

4、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 “与士大夫治天下 ”,这里的士大夫指的是读书人,文官,说明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故选 B。 A、 C、 D三项表述材料均未反映这样的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的特点 “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 ”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意大致为:刚生下来头发没还没干,就已经是诸侯,还是婴儿的时候,已经做官。 材料反映了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已垄断官位,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

5、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九品中正制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 “金榜题名 ”,有的人回答 “功成名就 ”,有的人回答 “子孙满堂 ”。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 “畏法度者快活 ”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皇权专制下对君主来说,臣

6、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君主的专制统治,封建皇帝们都特别强调法度的重要性,所以当明太祖听到 “畏法度者快活 ”的回答时,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专制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皇权势力开始于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开始确立,此后君主权力逐渐增强,至清代发展到顶峰, A、 C、 D三图中均有皇权衰落之势,明显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的演进趋势 图为 “司母戊鼎 ”。 2011年 3月,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展厅

7、,将其首次定名为 “后母戊鼎 ”,该鼎是周天子国家权力的象征。 答案:对 试题分析:从图中文字来看,是周代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鼎在当时是周天子国家权力的象征,传说禹铸九鼎,代表当时天下的九州,鼎逐渐成为代表国 家权力标志,象征君权的至高无上。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司母戊鼎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段材料说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 ) 答案:错 试题分析:这段话意思是该官职有宰相的职务,承担宰相的责任,却无宰相的官名,宰相的权力,符合对明代内阁的表述。秦朝三公下的丞相是有相名、相权、相职和相责的。故本题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

8、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与内阁 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5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 见,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还不够完善。 ( ) 答案:对 试题分析:图中可看出唐朝进士中士族、寒族、小姓子弟各占不同的比例,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士族子弟超过百分之七十,占绝对主体,寒族和小姓子弟各占百分之十几,说明进士来源不够完善。故本题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 格局泾

9、渭分明。 ”这里的 “西周的创制 ”指实行宗法制。 ( ) 答案:错 试题分析:抓住 “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的表述,符合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西周是一个分权的国家,西周形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诸侯可以世袭,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央不得干涉,并未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这与秦统一后高度的中央集权是不一样的。故本题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唐太宗说: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 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这表明他主张君主与宰相实行共治。 ( ) 答案:错

10、试题分析:唐太宗认为国事繁多,需要委以百官商量,设立宰相的目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减轻负担,同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因一人独断带来的决策失误给国家带来危害。并非是要与宰相共治,封建社会的皇权是高度集中,不可动摇的,不可威胁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皇权与相权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 -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 “右在 ”后面的 ” -“应是 (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始皇

11、掌握全国最高军权,虎符是调兵之信物,分为两半,皇帝掌握一半,将帅一半,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这是皇权至上的体现。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虎符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 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隋唐政治制度的 “突破性进展 ”指的是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的集中,同时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各司

12、其职,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 C。 A中相权不是独立施政,而是相互牵制与配合;三省六部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 行政制度, B错;皇权顶峰是在清朝设立军机处, D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重视的是考试成绩,而不再是门第的高低,社会下层平民子弟一样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所以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同时朝廷通过科举制将人才选拔大权集中央,加强中央集

13、权,所以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孟子中记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记集

14、解中记载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朝以前,百姓皆以金玉为印,秦统一后,始皇为显示自己的独一无二和至高无上,只准皇帝用金玉为印,称为玺,百姓事不同用玉的。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下的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始皇说 “天下共苦 ,战斗不休 ,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

15、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 ”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始皇认为造成天下战乱不断的原因是分封,建诸侯国,引起诸侯之间战斗不休,而今统一后,就绝不能再封邦建国,为求国家的安定,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结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这里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最有可能是指 ( ) A郡县制 B

16、郡国并行制 C分封 制 D行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 ”,指的是不能完全实行郡县制,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指的是封国与郡县并行,好似斑马的皮肤纹路,郡国相间并行,应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下列能够说明唐代 “委员制 ”的有 ( ) 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 诏书需三省六部长官共同议决 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委员制 ”指的是宰相不是一相制,

17、而是多相制,不是一人,而是多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诏令需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拟诏、审核和执行机构共掌国事。 讲的是宰相职能,与宰相数量多少无关, 中六部长官不参与议决诏书。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 “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 ”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 ) A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开始于秦朝,隋炀帝

18、设进士科,唐朝以后逐渐完善。 A项的表述符合科举制。 B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 C说的是商周时期的世官制; D说的是汉朝的察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 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来看,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是地方上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

19、县的行政区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行省并不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A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不但掌有军权,还掌握财权和行政大权, C错; 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 “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 ”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 ) 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

20、、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 “提刑官 ”有监察之职, 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副相,掌行政之权,无监察之责。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监察制度 古代有位帝王写过这样 的诗句: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拥被。 ”下列叙述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大权都要总揽 B唐太宗健全三省制,实行群相制 C

21、宋太祖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加强集权 D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 答案: D 试题分析: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说的是皇帝负担重,原因在于明太祖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失去宰相的辅助必然政务负担很重。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 除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 A与皇帝 “共治国事 ”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诗描述了

22、军机大臣的工作特点是依样画葫芦,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故选B。军机大臣不参与决策,也无行政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 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 交

23、他每(们)从便区处 ”,说明行省对紧急事务可暂行处理,无需向中央汇报,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A未反映。 C、 D明 显错误,行省长官朝廷任命,受中央节制,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简答题 问答题( 15分)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4分) ( 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 1分) ( 3)有人说,唐初政治是 “皇权下的民主 ”,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4分) ( 4)专制主义中

24、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4分) ( 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 2分) 答案: ( 1)三公九卿制( 1分)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3分) ( 2)中外朝(内朝、外朝)( 1分) (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 4分) ( 4)两个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 2分) 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 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

25、( 2分) ( 5)康熙时期设立南书房,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分) 试题分析:( 1)本问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秦朝中央在皇帝以下设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行政,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相权。 ( 2)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设立中朝和外朝制度,任命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和侍中,参与决策,形成内朝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外朝逐渐演化成执 行机构,从而大大消弱外朝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 3)原因即要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同为

26、宰相,互相牵制监督,体现民主的特点,但这种民主最终是为保证皇权的集中,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最终加强了皇权,本质特点是分权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君权,所以称为是 “皇权下的民主 ”。 (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 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 ( 5)清朝前期中枢机构中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极大地消弱了皇权。康熙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内阁和南书房消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了皇

27、权,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三公九卿、中外朝、三省六部制、南书房、军机处、行省制度。 综合题 材料分析题( 15分) 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 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 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

28、 “朋党用私,背实趋华 ”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东汉时 “选士而论族姓阀阋 ”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 学 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 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 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

29、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 四: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4分 )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 认识? (2分

30、) 答案: ( 1)汉:察举制。以品德和才能为主,后来发展到注重门第。( 2分) 唐: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 2分) (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 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3分) ( 3)变化:科举制规格更为严格;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 影响: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阻碍了科技与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4分) ( 4)认识: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试题分析:( 1)汉朝和唐朝实行不同的人才选拔制度,汉朝实行的是察举制,材料中 “察举的对象

31、,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 ”说明选拔的标准是以以品德和才能为主,但后来因政治腐败,出现察举不实的现象,逐渐发展到注重门第,也即材料中 “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唐朝实行的是科举制,标准时考试成绩,比较著名的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 2)材料中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说明当时形成了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的社会风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说明读书能改变命运,能改善生活 ,读书能跻身上流社会的观念根深蒂固。 ( 3)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规格更为严格。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八股取士逼迫读书人读无用书,做无用之学问,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同时严重阻碍了科技与文化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被动落后的局面。 ( 4)结合几段材料来看,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用人制度,直接影响到能否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兴旺。同时告诉我们人才选拔必须要根据社会需要,选择德才兼 备的人才治理国家,要选拔有用之人,不能空谈义理,要经世致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