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记载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 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说明宗族在西周政治中占有主导地位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族权与王权相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明史载: “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2、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 “参预机务 ”“备顾问而已 ”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特点,答案:选
3、C,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与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实际职能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清统治者入关前,曾有 “议政王大臣会议 ”,由八旗的诸王和总理旗务大臣组成,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讨论和决策。清王朝统 一中国后,皇帝通过允许蒙、汉大臣参加议政和设立内阁、军机处等办法,最终将其裁撤。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B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军机处职权相当 C清朝部分沿用明代的官僚制度 D乾隆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凡军国大政都要由它(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和决策 ”说明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抑制了君权,
4、A解释正确;清王朝统一中国后设立内阁,说明 C解释正确;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正式裁撤,皇权继续得到加强,说明 D解释正确。因此排除 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 “陶片放逐法 ”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里克利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 答案: B 试题分析: “陶片放逐法 ”是指雅典公民可以
5、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不是追求司法公正, B对应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独立存在的 “公民 ”。在梭伦改革中,有利于巩固这一基础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保证了公民群体的数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
6、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 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 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 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
7、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 ”说明是考察希腊城邦制度,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绝对独立。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 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8、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说明成文法较之习惯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 B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C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民法大全的出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其体现的司法原则是 A没有证据不能定罪 B案件的裁决要有文字记录 C维护共和制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
9、本题是材料选择题,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给一个人定罪关键是看证据,而不应该看思想。体现了古罗马法律重视证据的原则。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 满足需要 ”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
10、了外邦人的法规。它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而能够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 “审讯案件 ”,而他们被揭穿在 “这个 ”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 ”,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 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的 “审判官或仲裁官
11、 ”,在罗马习惯法汇编十二铜表法中,是罗马贵族才能担任的职务,他们因受贿而司法舞弊要处死刑,实际上是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A、 C两项只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则并且在题中不能体现; B项的 “充分保护 ”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 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始终维护平民利益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保护私有财产,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 考点:古
12、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 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所说的 “国际法 ”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 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答案: A
13、 试题分析:材料将法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适用于某一民族的 民事法律 ;一部分是适用于全人类的 国际法 。依据所学,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这说明罗马法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 B政出多门,错误百出 C皇帝不断制订和颁布法律 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随着罗马统治范围扩大,外来人口的增多,新的社会矛盾凸显,于是需要适用于各个地区不同状况的法
14、律,使得罗马法不断充实、繁杂,新条例、律法增加,远远超出了法官们原有的知识框架和理解范围。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 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的内阁制度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表明君主还是有实权的,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
15、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 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 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 “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 ”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 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运用所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成员角色的改变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大批社会底层中小地主和乡绅通过举考试进入政坛,成为封建社会的实际管理者 官员
16、,但由于科举选官不能世袭,因此官员在退休或辞职后即回归故里成为当地影响较大的乡绅,其社会角色再次改变,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是中国古代改变社会成员角色的重要因素而非主要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曹操说: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反映的曹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A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B打破门第,德才兼备 C孝廉与才能并重 D品德与军功兼顾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等信息,大意是
17、说有的人背负着不仁不孝,但是有治国保家御敌 的才能,也要起用他们。因此 A符合题意, BCD都强调品德,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墨子 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末王室衰微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内容是关于诸侯如果不能如期述职的惩罚措施,可见是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时期,没有谈及诸侯争霸活动和兼并战争,当时王室权力还很大,没有衰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8、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教信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迁徙的时候,对族谱、家谱敬若神明,把族谱当作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承 ”说明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宗崇拜意识,这与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重视亲族的影响有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
19、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能力。注意题目上的要求 “从政治角度看 ”,题干中 “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属于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结合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其余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 ,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 ,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 “仁政 ”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春秋时期还没有中央集权的思想和制度,所以材料中的 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是
20、分封制下的一种心理;而到战国时期 攻灭对方 则是能反映分封制在春秋基础上的进一步崩溃。宗法制是反映血缘关系的制度,与题意无关,故 B排除; C项中的 仁政思想 在战国时期 刚刚出现,与史实不符,故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应该强调的是服从,所以 D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秦汉至宋元,是地方的行政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比如郡县、道、路到行省。 A项不
21、对,国家权力不存在转移的问题,只能是君主权利不断地加强; c项不对,宰相退出权力中心是明以后的事,而且元代还涉及一个宰相权力反弹的问题; D项不对,世卿世禄被打破早在春秋战国就开始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 “方国联盟 ”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 分封制,即 “封邦建国,以藩凭周
22、”。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故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 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B认为郡县制比 “封建 ”制进步 C揭露藩镇割据威胁国家统一 D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朝中期设置许多节度使,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局
23、面,柳宗元肯定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现实意义主要在于揭露藩镇割据威胁国家统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设置节度使。 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 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 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中,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积极作用在于分工明确,彼此协调,提高行政效率。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读图,判断下列各
24、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 颁布推恩令 B 是周公旦的封地 C 和 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成祖在 设立内阁 答案: D 试题分析: 分别是西安、开封、北京、临安(杭州)。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在西安、周公旦的封地为鲁国(今山东)、两宋的都城先后是开封与杭州、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北平),因此只有 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张传玺教授曾以 “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 “公天下 ”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 “现代行政
25、”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 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 “公天下 ”的因素,二是 “现代行政 ”的特点。 A明显不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又是专制主义制度; B是错误解读; C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 ”以 “行中书省 ”得名,巡抚则以 “巡
26、行天下,抚军安民 ”而名 ,“刺史 ”有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 “刺史 ”应是 A封疆大吏 B朝廷重臣 C宫廷内侍 D监察官员 答案: D 试题分析: “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的意思是察看地方治状、考察官吏的升降、断理冤狱,因此刺史具有监察职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 “淳化中 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 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 B频换丞相 C分化事权 D废除宰相 答案: C 试题分析: “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27、”、 “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 ”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 C项正确; 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 B项材料未体现; D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 宋朝二府三司制。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掌握行政权,三司掌握财政权,枢密院掌管军政权。图片信息反映唐末这一组织主要是一个军事组织,用它控制将军的军事权故类似于宋代的枢密院。兵部在唐初已
28、建立, 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综合题 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 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来源于什么时期?( 4分) 材料二 “汉高祖 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 并跨州连邑 ,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 “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 “自
29、置吏 ”,二是 “得赋敛 ”。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 “矫秦县之失策 ”的措施及具体内容,(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分) 材料 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6分)并分析其意义
30、。( 2分) 材料四 ( 4)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 A、 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4分) 答 案: (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 4) A地设岭北行省(或行省), B地设宣政院。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 “接受了皇帝的称号 ”可知反映了皇帝制度、 “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
31、可知反映了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 、里。郡有郡守、郡尉等 ” 可知反映了郡县制。这是承袭秦制。 ( 2)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期错误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分封子弟为王,因此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 郡县 、 封国 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后来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3) 根据材料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可知反映了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 可知反映了 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又颁
32、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可知反映了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在于解决了王国问题,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 4)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 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
33、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分)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4分)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 2)据材料二,古代雅典公职人
34、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 (8分 ) 材料三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而在中国帝王体制之下,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如前 135年,汉武帝将盐、铁、酒等重要行业强行收归官营,同时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 3)材料表明,在私有 财产观念上,古代罗马与中国有明显差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差异的政治、经济根源。( 4分) 答案: ( 1)制度:古希腊 民主制度,古代中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希腊 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奠定了经济基础。
35、( 2)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 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弊:选拔不具有广泛性;忽视了公职人员的能力与品德(个人素质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 3)政治: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专制 )制度,而古罗马 实行贵族共和制;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体,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而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4分 ) 试题分析: ( 1)根据所学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古希腊人、罗马人创立了较为完备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西方社会民主制度的最早代表,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再从政治、经济方面简析
36、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 2)根据表中信息 “陪审、审判人员的产生方式(抽签) ”,结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下享有民主权利的为男性公民,分析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的 特点。再一分为二的分析,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弊: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等。 ( 3)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政治上处于共和国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帝王体制之下,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政治上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专制 )制度,容易滋生暴政和腐败,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体,有重农抑商的传统。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