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湖南省株洲市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模块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13年 4月,随着中高考临近,拜 “考试必过神 ”、选用 “祈福笔 ”等一些另类的考前 “讨彩头 ”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拜 “考试必过神 ”、选用 “祈福笔 ”,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把取得好成绩归结于客观精神的力量,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正确;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看出是本原的东西, A与题意不符; CD与题意不符。 考点
2、: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我国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规律按照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D规律既能被发现,也能被创造 答案: A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和消灭规律, D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 错误;人们根据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认识,生产反季节蔬菜,这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 “人生就像牙缸,
3、你可以把它看成杯 (悲 )具,也可以看成洗 (喜 )具 ”。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 对立统一的思想 对任何事物的判断都没有标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真理作为意识范畴的东西是不可信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悲喜是对立的,但人生既可以被看成悲剧,也可以被看成喜剧,说明悲喜是统一 的,故 正确;人生是客观存在的,对人生的不同反映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正确;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有一定的标准, 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真理对人们实践有指导意义, 错误。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4、。 2013年 3月 26日,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以一场别开生面、极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艺演出拉开帷幕。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有广泛共同利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非洲崛起对金砖国家是机遇,金砖国家发展对非洲也是机遇。上述材料中的两个 “机遇 ”,说明( )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面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矛盾双方总是相反相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金砖国家和非洲国家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但他们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二者之间展开合作,对双方都是机遇,说明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 D正确; ABC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对于金
5、砖国家来说,非洲大陆蕴藏了无限的潜力,为金砖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我们就要( )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重视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C坚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起来 D善于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金砖国家和非洲国家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二者有不同的利益,但是非洲大陆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对金砖国家而言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故金砖国家应该同非洲国家展开合作,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赢得机遇, A正确; B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12年 12月 15日至 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按
6、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与意识的统一 B发展与变化的统一 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答案: C 试题分析: “稳 ”指的是稳定不变,是相对静止, “进 ”是前进、是发展,强调的是绝对运动,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012年 11月 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要高度重视海洋的环境保护,强调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
7、位置。这告诉我们( ) A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B要把握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发展海洋经济要重视海洋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全面的发展;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A正确; BCD与材料内容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抓重点。 我们知道: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价值也不是不变的,商品价值量又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运动具有绝对性 C规
8、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无条件的 D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价值规律, D正确; AB与题意不符;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是客观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 2013年,新兴国家在全球 GDP 的比重将达到50.2。但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却远远落后于 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说明( ) A矛盾具有客观性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
9、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兴国家在全球 GDP 的比重增加,说明新兴国家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但新兴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需要提升新兴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主动权,这是一个漫长复杂充满坎坷的道路,故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当前,中国对外出口仍以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战略产业,不断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主要体现出 ( ) A发展的实质是事
10、物的前进和上升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不断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为了提升我国的对外出口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A正确;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错误;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C 说法错误; D 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实质。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
11、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在世界观引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方法论。材料中的观念、思想属于世界观;行为、习惯是方法论,故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正确; A本身说法错误; BD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上帝决定人类的命运 D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12、,唯 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 D认为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一切,是主观唯心主义; C认为上帝主导一切,是客观唯心主义; B认为精神依附于形体,是唯物主义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李同学在日记里写道: “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 ”与这一观点包含相同的哲理的有 ( )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满招损,谦受益 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铃声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铃声的反映和感觉不同,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不同的读者对哈姆雷特有不同的认识,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月
13、亮是客观存在的,对故乡的思念让诗人感觉故乡的月亮是明亮的,体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符合题干中的观点; 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 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 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没有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 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盐遇水融化,减
14、轻了重量,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的,棉花遇上水时就会加重重量,故驴子错把个性当成共性,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策略, 正确; 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观点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 ) A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和中国实际紧
15、密结合,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 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_。( ) A不可知论 机械唯物主义 B诡辩论 二元论 C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D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正确; ABD错误。 考点:
16、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 ,哲学两大阵营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该题选 C;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是根据思维和存在是否具体同一性划分的,与题意不符; D是唯心主义的两个 基本形态,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
17、立。 这两大派别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是唯心主义,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 中南大学 2008级本科生刘路成功破解了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 90年代提出的 “西塔潘猜想 ”,从而让这个沉寂了十余年、曾经难倒过许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著名
18、数学家的数学难题彻底解决。这说明( ) A真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发展 B物质决定意识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答案: C 试题分析: “西塔潘猜想 ”从提出到破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说明追求真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复杂漫长的探索和不懈努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正确; 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 “大包干 ”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
19、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本身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过于绝对,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的认识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故 说法错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展历程说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正确。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
20、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 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每次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事物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形式,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 A说法错误; B正确,人们认识了规律,利用规律,兴建都江堰为人类谋福利; C认识要适应变化了新情况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选项说法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 客观性。 近年,京沪高铁投资 600亿元,这将带动 200
21、万吨钢材和 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 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京沪高铁的投资可以带动钢材、水泥的需求,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沿线地方的各种消费,这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错误, 正确;事物的联系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 说法错误。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
22、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 A坚持了一切 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把竿子从中间锯断进入城门,目的倒是达到了,但竿子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竿子,从中间锯断,把竿子分成了部分,部分和整体的地位、功能是不同的,故该方式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012年 5月 25日,联合国首轮气候变化
23、谈判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经过近两周的艰难痛苦谈判,去年德班气候大会确立的 “加强行动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 ”最终达成谈判议程,并确定了主席团成员。这说明 (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过程一直都是曲折的 C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一直都是前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进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 “经过近两周的艰难痛苦谈判 ”是形容谈判过程艰难复杂,经历坎坷,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终达成谈判议程,并确定了主席团成员 ”是谈判的结果令人满意,取得应有的效果,说 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故 A正确; BC “一直 ”的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
24、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体现的哲学要求是( ) A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质变的发生 B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可而止 D凡事过犹不及,要坚持适度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本项羽有优势可以灭掉刘邦 ,但是却选择了分地而治 ,分天下而管 ,导致后来刘邦的发展 ,并最后将项羽逼到乌江自刎 ,含恨而死 ! 毛主席的这首诗就是为鼓励当时的革命部队所创作,意思就是不能和反动派妥协 ,不能给予以喘息 ,应迅速将其歼灭 !这首诗体现了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A正确; BCD与诗句意思不符。 考点:本
25、题考查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 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 )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鲁、梁等国只看到了眼前蚕丝价格上涨纷纷停止种粮
26、而改中桑树,忽视了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蚕丝价格会出现波动,故他们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忽视了绝对运动, 与材料不符;齐国的做法是不仅重视量变而且重视质变,而鲁、梁等国只注重量变忽视了 质变, 错误;鲁、梁等国只看到了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只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看到双方的同一, 正确;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着眼调整种植策略, 正确。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综合题 材料 从 1999年到 2011年, “神舟 ”系列的 8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 8个扎实的脚印: 宇宙探索过程 发 射 目 的 “神舟一号 ” 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
27、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神舟二号 ” 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项实验 “神舟三号 ” 载人: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 ” 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大空辐射问题 “神舟五号 ” 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神舟六号 ” 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 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 “神舟八号 ” 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 1)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 9分) ( 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宇宙探索历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 6
28、分) 答案: ( 1)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每一次的飞船发射都从我国太空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 3分)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客观规律,我国在探索宇宙的不同阶段,都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结合在一起。( 3分)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从 “神舟一号 ”到 “神舟八号 ”的每一次发射实践活动都是按既定的目的和计划进行的。( 3分) (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宇宙探索实践,我国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
29、( 3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水平在探索宇宙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 3分) 试题分析:( 1)该题运用的原理是辩证唯物论知识,需要学生准确区分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知识的范围,不要混淆二者。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我国飞船发射取得成功的原因,明确我国宇宙探索历程所蕴含的道理。我国每一次飞船发射都有既定的目的和计划,都是从实际 出发的,都尊重了客观规律,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2)该题原理的指向性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即需要学生准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的过程,结合我国宇宙探索历程加以阐释。
30、考点: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党的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并把协调发展列为当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请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2分) 答案: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
31、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 4分) (2)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 。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 4分) (3)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
32、( 4分) 试题分析:该题回答的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唯物辩证法原理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需要全面、熟练的掌握和理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 “统筹兼顾协调 发展 ”是需要分析的原因。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统筹兼顾需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立足整体,统筹局部;统筹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又要把握重点。在回答时,遵循原理、方法论、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能满足人们的自驾游愿望,其在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生活品位的同时却也使交通拥堵、
33、交通事故增多。在大中城市, “堵车 ”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 上下班的高峰期。道路交通致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车多: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 路差:路口多、道路狭窄、路况不佳; 灯少:信号灯等交通指挥系统不健全、不完善; 技差: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及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多。堵车影响了自己、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不少人在考虑现在是否该圆自己的车梦。 (1) 请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政府应怎样 “治堵 ”,并举例说明。( 12分) (2) 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当前汽车消费提出你的建议。( 9分) 答案: (1) 要着眼于道路交通的整体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车
34、、路、灯、人等。如:国家可制定道路发展规划,引导交通管理部门加快道路修建等。( 3分) 要遵循道路交通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因时因地确定治理车、路、灯、人的层次和重点。如:完善交通指挥系统等改善行车环境、限制单双号、减少高峰期车辆出行、公布单向行车路段、发布堵车信息等。( 3分) 要注重道路交通内部的优化趋向,优化组合道路交通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如:要求交管部门进一步严格驾照考试制度、严格执行交通法规、严打酒后驾车等。( 3分) 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道路交通治堵 这件事,治堵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车、路、灯、人等情况。( 3分) (2)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汽车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生
35、产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3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对汽车消费要根据家庭自身情况做具体分析。( 3分) 矛盾有主次两个方面,消费者可以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分)购车的好处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则应当考虑购车;( 1分)如果属于经济条件欠佳或用车实际需求不大、用车环境不理想等情况则可不购或暂缓购车。( 1分) 试题分析:( 1)该题以城市道路拥堵现状 为材料,从政府如何治理拥堵角度考查学生对系统优化方法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材料中造成拥堵的原因大致从车、路、灯、人等角度提出,要治理拥堵,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和治理。回答的不同原理和采取的具体策略要对应回答。从整体性、有序性、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等方面回答。( 2)该题运用的原理是矛盾分析法,需要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包含的具体原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对我国的汽车消费,要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和认识,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对汽车消费不可盲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从汽车消费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选择,具体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采取不同的策略。 考点: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