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哈四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五 ”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 “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一五 ”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其中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陆续在东北建立了一系列重工业基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显然与建国初
2、期的工业建设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如果我们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强化,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答案:选 A,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
3、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地位并不平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两大阵营的建立不利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增多是经济联系紧密 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的关系,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张 “道法自然 ”,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一致,这与今天人们所倡导的和谐思想, “
4、可持续发展 ”具有一致性,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代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上述思想时期是其的典型代表,所以答案:选 A, B C两项是儒家学派的代表, D项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学派的主张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的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 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5、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秦统治者的暴政引发了农民起义,所以材料中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是指统治者要施行 “仁政 ”,这些内容正是孟子 “民贵君轻 ”, “仁政 ”思想的重要体现,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材料含义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6、朴 ” B “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 “君权神授 ”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 “君权神授 ”, “春秋大一统 ”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答案:选 C, A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 B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 D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出现在宋代,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7、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其言论反映出朱熹 主张 “格物致知 ” 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 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 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说明朱熹主张通过 “格物致知 ”的方式寻求天理,所以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含义,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所以排除 项答案: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8、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 “异端 ”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中国发生在近代甲午战争之后,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明清之际明显不符,故应直接排除,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A项,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背景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
9、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 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 ”不难推断出统治者修建孔庙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兴建文庙应该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所以答案:选 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官方儒学教育兴起与汉代;文庙的兴修与程朱理学的产生并无直接关系;文庙的修建
10、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创立 “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所学不难直接判断出 两项说法正确,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在 A D两项中选择确定,对比 A D两项可以看出其差异是 项是否正确,仔细辨识可以断定 项表述正确,故答
11、案:选 A, B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仁者爱仁 存天理,灭人欲 天人感应 民贵君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是孔子的思想主张, 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 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故答案:选 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 “
12、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创立儒学的初衷即是为了恢复礼崩乐坏的西周社会秩序,后世儒家均继承了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即儒学的发展以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为目标,为此要从多个方面提高儒士的个人修养,如材料中所提及的 “存理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 ”的境界论, “齐家平天下 ”的功名论等内容,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只是
13、实现儒家建立有序社会的途径和手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的本质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四民异业而同道 ”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 “有益生人(民) 之道 ”即为民
14、的生存而服务,从 “道 ”(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的主张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
15、动! ”其实是将客观的物质运动刻意转换成主观的唯心运动,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特征,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内涵正与陆王心学思想相一致,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强调的是程朱理学的世界观,是世界统一于天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陆王心学的特征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 “经世致用 ”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 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是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即
16、差异性,结合所学不难判断 项是明清之际新儒学的特征; 项是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的共有特征,而非宋明理学的突出特征; 两项是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经济快速发展是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直接原
17、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高能耗低效率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导致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这正式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的重要体现,当然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衡地位也造成了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所以 说法均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18、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执行固定汇率,所以当欧洲出现黄金热潮是美国必须大量提供黄金,否则黄金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美元价格的上涨,所以美国此举的目的是维持美元价格的稳定,故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煤钢共同体建立,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威胁咄咄逼人 D英、法、德三驾马车促进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洲的联合最先起步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而这一共同体的建立直接来源于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 “舒曼计划 ”,当然 “舒曼计划 ”的出现客观上是为了重振欧洲经济以摆脱美苏两极对峙争霸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压力,所以从后来欧洲联合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看法德政治家的目标基本实现,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合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 A推动 “双百 ”方针的实行 B 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 “大跃进 ”和
20、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材料中时间特征 “1960年 ”联系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可知此时正值国民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时期( 1959-1961年),造成当时中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在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左倾 ”错误,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纠正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
21、于 A打破了 “一大二公 ”的局面 B消灭了 “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现象 C打破了 “吃大锅饭 ”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以个体经营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来的以集体劳动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形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所以答案:选 D, A B C 三项的进步性与 D项相比较弱。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 30年
22、的光辉历程, 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 133.6元,如今增加到 4140元; 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 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 2500万 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不难得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可以明显判断出 项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属性, 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所以排除 项答案
23、: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 30年,分成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88 年的黄金十年 第二阶段: 19882002 年的曲折十五年 第三阶段: 20032007 年的历史跨越五年 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 “粮票布票 ”、 “信用卡 ”、 “互联网 ” B “合作社 ”、 “包产到户 ”、 “三下乡 ” C “乡镇企业 ”、 “民工潮 ”、 “新农村建设 ” D “国企改革 ”、 “现代企业 ”、 “股份制改造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24、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 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 19781988 年的十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初期阶段,即 “乡镇企业 ”迅猛发展; 19882002 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32007 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 ”开始实施,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组合与上述时间特征并不完全符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进程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 “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
25、”。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 A当时大多数农民衷心拥护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 B担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C没有认识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属于集体 D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仍旧根深蒂固,束缚人们的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 农也要回来啦 ”说明民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本质认识不清楚,由此而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感忧虑,所以答案:选 B,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材料之中无存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
26、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到: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 私营企业有所发展 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改革开 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 “1988年 ”和所学内容不难判断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此时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1992年之后中国市场
27、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公有制经济仍旧占据主体地位,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 私营企业有所发展 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说明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答案: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 ”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
28、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 。 ”描述的内容应归属美国推行的 “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所以这一内容当然也归属于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 特里芬指出: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的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
29、须是 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理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主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对比材料中文字 “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能够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将会直接产生贸易悖论,这实际上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缺陷和崩溃的必然性,所以答案:选 D,A B C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
30、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 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权主义 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 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也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对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关贸总协定作出的决定不具有强制性,未能消除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所以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当然这一体系是以美元的霸主地位为前提的,一定时期
31、内维护了美国霸权主义,因此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 2011 年 1 月 26 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 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和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 “一超多强 ”的世界政治格局 B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
32、能力,材料中 “地缘政治权势和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是指目前广大 发展中国家或集团势力正在崛起,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强化,所以答案:选 B, A项与材料含义无关, C 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都在深化,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 70年代既已解体。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二季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继续领跑 “金砖四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中国已摆脱了发展中
33、国家的地位 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 显著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判断出 两项说法错误,中国目前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因素;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成就显著,这也表明中国正在日益崛起,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中国的崛起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说明了 A世界经济中心与政治格局直接相关 B美国拥有雄
34、厚的经济实力 C苏联和美国形成了争霸局面 D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是因为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战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所以答案:选 B, 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政治格局对世界经济中心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直接原因,一战后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开始动摇, 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有 组织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
35、中心地位 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对成员国提供生产性贷款 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制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组建北约,对抗苏联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的是美国称霸全球所采用的经济举措,而 项是军事举措与题意明显不符,所以直接排除 ,结合史实不难判断出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
36、天下也。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躯兽以食人矣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也,乃所以为乱也。 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扶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故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
37、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4分) (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5分) (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 分) (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4分) (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 能得到什么认识?( 4分) 答案: (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 2)主张: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
38、君权,巩固统治。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 5)共同之处:以民为本 (或关注民生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 (或与时俱进 )。 试题分析:( 1)该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 言概括能力,从材料一文字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可以概括出孟子认为民心向背是王朝能否存续的关键因素;结合所学史实不难想到孟子在战国时代所提出
39、的 “仁政 ”和 “保民而王 ”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文字描述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天象的变化是对统治者统治好坏的警示,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其由此主张的目的在于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材料三中文字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 民饥以死,则无异于躯兽以食人矣 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说明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薄敛节俭;朱熹之后儒学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该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从材料四文字 “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
40、乐。 ”说明黄宗羲主张以百姓的忧乐作为天下是否安定和社会好坏的标准;为此,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对后世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革命思想激发了后来者。( 5)综合上述材料, 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在于以民为本 (或关注民生 );从儒学发展进程中不难得出启示: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 (或与时俱进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
41、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 “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 )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 英 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 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
42、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国际互联网年 ” (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 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6分 )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的。 结合材料三说
43、明这一观点。 (4分 ) 答案: (1)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 (4分 ) (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 (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 (8分 ) (3)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 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 (6分 )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44、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6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 “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 (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 )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可以直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 流向分别是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 2)解读材料二图片含义可以发现如下信息: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
45、 (资本主要流向欧美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依据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 “19世纪末 ”联系所学知识不难找出近代中国人的救国举措,即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 3)紧扣问题中的时间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对照材料三表格数据中时间特征即可得出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是指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变化发生的原因在于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 4)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是: 20世纪 9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材料三中事例进行论证即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 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