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3.86KB ,
资源ID:337645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76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 9月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人将 “分封制 ”称为 “封建制 ”,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 ”, ABC 三者受封都有领地,以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如 A导致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B导致西汉发生 “七国之乱 ”; C导致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 ”夺取帝位, D项正确,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

2、王,虽有封号,但无封地。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皇帝通过分封兄弟,儿子为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与明清的又有所不同。西周是分封的诸侯建立的王国有极大的自主权,只须臣服中央,按期朝拜。明清时期的分封则权利受限,封为王,但地方官的任免由中央决定(清朝三藩例外)。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 “到民间去 ”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 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且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AB不对,资产阶级领导的变

3、法或革命没有深入到群众中; D不对,这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但不符合题干中 “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 ”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发表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北京)

4、、 “俄罗斯研究会 ”(湖南)等 1920年 3月李大钊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 、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与革命等,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 (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瞿秋白和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在各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成立于 1920年夏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对各地共产主义运动影响很大,促

5、进了各地党组织的建立。 ( 4)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 克思主义: 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各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都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 1923年 6月至 1937年 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 时间 1921 7 1923 6 1927 4 1927 8 1934 9 1937 1 1945 4 1949 10 人数 57 432 5 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6、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923年 6月至 1937年 1月 ”,国民革命运动是 1924-1927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在 1927-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是指 1934-1936年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 1937年 9月,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因此 D与时间不符,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

7、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1892 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 “张裕酿酒公司 ”,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 7月 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 1915年 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 “中国制造 ”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

8、 ”时期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915年 ”, A不对,这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且洋务运动在 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已经破产; B不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不对,与题干意思完全相反;联系 1915年是民国初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地点是:东南沿海地

9、区 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特点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 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以后( 19世纪末)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春天 (进一步发展)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 1912-1919) 1辛亥革命推

10、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 “实业救国 ”的影响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著名实业家:张謇)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为什么是 “短暂 ”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 发展 相关试题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

11、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胡适评价 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这对应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的主张。 B不对,这对应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人的主张。 C不对,这对应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主张。因此用排除法, D符合题意。 考

12、点: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点评:维新变法中,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1942年 3月 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答案: 试题分析: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的 “总司令,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 为五四运动培育出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和精神领袖,

13、在很多问题上具体指导了运动的进行。 B不对,这从属于新文化运动; C不对,陈独秀主要是指导学生运动;D不对,这是在五四运动后。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 ) 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 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一五 ”计划期间 答案: 试题分析: AB不对,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三年国内战争期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实行国有化; D不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体

14、制逐步确立起来; C符合题意,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考点: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是将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 制度。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

15、经济发展问题 ,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 20世纪 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 “滞涨 ”危机,面对这种情况,西方国家调整政策,反思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财政支出等,因此 表述错误,排除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点评: 1973 年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 滞胀(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存)。解决滞胀办法:(西方国家普遍抛弃 “凯恩斯主义 ”但不是完全抛弃,而是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 “混合经济 ”。 关于

16、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 “三极论 ”(美国、欧洲、东亚)、 “五极论 ”(美、日、欧、俄、中)和 “六极论 ”( 美、日 、欧、俄、中、印)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实力的衰弱 D “一超多强 ”局面的基本瓦解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只是多极化力量的一支; C不对,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不对,无论 “三极论 ”“五极论 ”“六极论 ”都反映出 “一超多强 ”局面而非瓦解,因此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这种最佳选择题主要担负考查 “历史

17、阐释 ”能力的任务,试题设计的理论含量普遍比较高,因而考生对备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时,还必须运用相应的史学理论或基本观点。例如鉴别一场社会革命或变革的根本原因,就要运用生产务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对具体的革命运动的根源作出分析;而鉴别一项重大措施的主要目的,则要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并联系具体措施的内容及其出台的背景,分析施政者企图达到的主要目标或结果。 下列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的是( )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列夫 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 梵 高的向日葵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最为恰当。 属于现

18、实主义文学; 属于印象画派。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属于现代主义美术,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文学艺术。 点评:所谓现代主义,实际上指思想和艺术方面与传统文艺迥然不同的许多思潮和流派的总称。 20世纪 20 30年代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繁盛时期,当时主要有后期象征主义等。后来,又出现了荒诞派、美国的黑色幽默派和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 。 “就在 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一国两制 ”的提出 B “九二共识 ”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

19、国国力的强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这是反映澳门回归; B不对,这是关于台湾问题; AC 属于澳门回归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本保证;一国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根本保证还是在综合国力强大,这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考点:本题考查 “一国两制 ”。 点评: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属于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一国两制 ”是解决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指导方针,而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 雅克的文章指出: “那一年( 1978 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

20、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B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 D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B不对, 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不对,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点评:审题的钥匙 正确解读

21、“命题用语 ” ( 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 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 ( 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 “不正确 ”、 “不包括 ”、 “无关 ”、 “都属于 ”、 “共同点 ”、“相同之处 ”等。 ( 5)注意区别题目中的比较固定的各种用语。 2012年 2月,习近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 ”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 ”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 席位铺平了道路 B打破了中美的

22、外交僵局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表述错误的即为正确选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因此 A表述错误, BCD都是正确表述。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 点评: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 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 2)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近代 “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

23、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 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 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 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 ”,可知反映了近代以来妇女逐步解放,进而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自由、平等观念传播。 ABD都属于条件或原因,而不是发展趋势的表现,只有 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 点评: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这类

24、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2011年 10月 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 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 “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 C “文革 ”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 试题分析: “双百 ”方针是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全国掀起 “大跃进 ”的高潮是在 958年, “文革 ”是 1966-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 1978年,因此

25、时间上都靠后, BCD都可排除,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 “双百 ”方针的提出 点评: “双百 ”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 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 1956年 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

26、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 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

27、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和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限定词 “20 世纪中国 ”,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是在 1895 年,义和团运动兴起于 1898年,戊戌变法是在 1898年,因此都是在 19世纪末而非20世纪, ABC都不对; D符合题意,辛丑条约是在 1901年,辛亥革命 是在 1911年。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 点评: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史实的考查。而史实总是与一定的时间、空间相关联的。因此命题者为

28、了提高能力考查力度,常在时空的定位上进行干扰,或颠倒因果,或移花接木。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 1787年、 1871年、 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 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 不对,如德国不是责任内阁制,君主掌握大权; 不对,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彻底不完善,带有专制色彩; 正确,美法议会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德国议会分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三国宪法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

29、议制。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 国别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立法机关 上下议院 参众两院 参众两院 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 行政机关 首相及其内阁 总统及其内阁 总统及其内阁 宰相及其内阁 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相关试题 2013届福建省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 9月联考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

30、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有学者认为: “与欧洲文化相比,美国文化完全是山寨(仿造)起家的。 ”其 “山寨 ”性表现在( ) A效法英国的政党政治 B仿照法国的共和制 C依据德国的联邦制 D受惠于伏尔泰的 “开明君主制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最为恰当, B不对,法国的共和制是在 1875年确立,而美国政体确立于 1787年限法; C不对,德国 1871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确立联邦制,时间也靠后; D不对,因美国实行共和制而非 “开明君主制 ”。因此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代议制。 点评:排除法。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 1-3个干扰

31、选项。排除的依据有以下三类: 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 。 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 C不对,上述机构并非都是专职监察机构; D不对,与题干无关,对农民的控制属于统治者的目的之一而非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

32、古 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其认识 1历程 (1)秦朝确立:秦统一 l全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这使皇帝既加强了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2)两汉加强: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重用身边的近臣,使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管理体制,这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4)北宋强化:宋初统治者为了 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收主要将领的兵权于中央,又从地方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

33、禁军;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又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财政权由中央掌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5)元朝发展: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深远。 (6)明清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色。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等措施的核心就是强 化君权。清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两对基本矛盾及趋势 (1)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2)趋势:

34、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3历史作用 (1)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2)消极: 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

35、,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 “不悉其行 ”的 “行 ”指的的是品行,用了品行不好的官,就算得到应用的惩罚,但老百姓已经受苦了。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其说是历史题,不如说是一个打着历史幡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题目与课标教材似乎无关,其实隐性考查学生对科举考试的理解和认识。 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点评:本题可用题干材料参照法,也可以理解为排除法,以题干材料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得出答案:。题干材料的信息主要包

36、括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 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汉高祖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 ”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汉高祖抑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宋代 “榜下捉婿 ”的现象则说明商人地位提高。 综合分析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重农抑商 政策出现了松动。 B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AC 符合史实,但与题干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因果型选择题着重考查学生对

37、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描述和解释能力。因果型选择题常用标志性词语为 “原因是 ”“目的是 ”“是为了 ”“结果是 ”“影响是 ” “背景是 ”等,其考查原因时原因又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客观原因等多种。大多是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等。 这种题型多变且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解答此类型题要把题干与题肢结合起来分析,题干为果,题肢就因该为因,反之亦然。时间交久远的一般为因,出现时间于今较近的一般为果。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38、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是墨子的话,语出墨子 兼爱。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A不对,儒家 “仁爱 ”思想具有等级性; C不对,儒家 “礼治 ”思想旨在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 D不对,墨家 “非攻 ”思想主要反对不义战争。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 考纲 背景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井田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候重士 私学兴起 儒 孔子 “六经 ” 核心是 “仁 ” 政治:以德治民、

39、克已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 孟子 孟子 仁政和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荀子 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性本恶 道 老子 道德经 万物本原是 “道 ”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 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韩非子 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 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 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和节俭 中国有许多关于 “天 ”的俗语,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天意不可违 ”、“人在做,天在看 ”,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 “天 ”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 A道

40、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道家主张无为; B不对,法家强调法治; D不对,墨家强调兼爱; C符合题意,汉代儒者董仲舒提出 “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 1)针对中央

41、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认为大 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君权神授 ”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 者受命

42、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 他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

43、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 “三纲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 “三纲 ”“五常 ”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 “天意 ”、 “天志 ”的表现,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为此,他提出了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 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

44、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词为 “自然本性 ”。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王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良。 ABD三项中人 物都强调伦理道德,但没有强调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 宋明理学 佛道冲击 三教合一 道德沦丧 宋阶民矛盾 儒 二程 颢颐 万物本原是天理 “父子君臣 ”、 “人伦 ”即天理 格物致知 朱熹

45、 四书章句集注 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之善 陆九渊 心本原,心即理,万物在心中 内心反省得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 “民本 ”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A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关注民生; C表述正确,如顾炎武提出了 “经世致用 ”的主张; D表述正确,如黄宗羲提出 “工商皆本 ”; B表述不对,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政治上并没

46、有超出开明君主的范畴。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用表格法归纳 明清之际 儒学思想 专制空前强化 资本主义萌芽 理学僵化 儒 13 李贽 焚书 藏书 否定孔、儒权威, 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 否定 “存天理,灭人欲 ”, 个性自由,私欲自然,人不能脱离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尖锐地揭露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 , 以百姓忧乐判断治乱, 主张 “天下之法 ” 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提出 “工商皆本 ”,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顾炎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区别亡国与亡天下,提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人概括) 王夫之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世界是物质的,其发展有规律(唯物论) 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认识论)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辩证法) 如图,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书体特色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可知是指行书, B是篆书, C是草书, D是楷书。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书法。 点评:书法的三种形体: 发展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