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200.81KB ,
资源ID:33766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76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福建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福建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1、2013届福建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是马星驰创作于 1919年的时政漫画,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漫画,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出伟大力量 B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 C北洋政府被民众推翻 D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该漫画创作于 1919年,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 A、 D符合五四运动的史实;五四运动期间并未推翻北洋政府, C项错误。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

2、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爱国主义是 “五四 ”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 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 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898

3、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的口号,其中 “灭洋 ”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鲁迅先生的描述 “和洋气为仇、和洋气唱反调 ”,是 “盲目排外 ”思想的典型体现,与义和团运动相符合,故 C 选项正确。A、 B、 D都主张学习西方。 考点:义和团的 “盲目排外 ”思想 点评:这种思想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的农业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抵制。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

4、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隐性考查对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局限性这一概念的认识。太平天国本质上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它建立的仍然是封建性质的政权。材料 “在耶稣之下 ”、 “按照各自的行序 ”等信息反映了太平天国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故选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本题易错选 A项或 C项。错选 A项主要是没有从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错选 C项的原因在于只看到了材料所体现的表面

5、现象,而未认识其本质。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 “协定关税 ”,甲午战后,日本提出 “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 “协定关税 ”,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需求;甲午战后,日本提出 “在华设厂 ”,反映了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无论是商品输出还是资本输出,列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故选 D。 考点: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

6、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 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 “领事裁判权 ”,中国开始丧失司法主权,这种情况开始出现是由于鸦片战争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A项条

7、约错误; B、 C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故选 D。 考点:领事裁判权 点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 2名组成 C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英美德法的代议制度有

8、关知识点。 A 项 1721 年以后,英国内阁需下院支持成为惯例; B 项美国参议员由每州两名组成; C 项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前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D项正确。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英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美国 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 ”,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

9、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 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德国代议制的差异。德国统一以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而维护国家统一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法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共和派与保皇派的斗争,以议会和内阁牵制总统可以有效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故 A正确。 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

10、和制 点评: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不同点 法国 德意志 政体 议会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政体确立标志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 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皇帝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七年一届,可连选连任 终身制 国家元首的权力 掌握实权 掌握实权 行政权 总统 皇帝、宰相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特点 议会共和制 军事封建、皇帝权重 相同点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518000 2004-20

11、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近代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代议制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者形式, A项错误; B项不能体现其核心; D项是其实质。故选 C。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 点评:关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

12、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自由引导人民于 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 “太革命了 ”。从 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到 1875 年共和派稍占上风,建立了共和政体。自由引导人民体现

13、了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它可以在卢浮官长久展出,说明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故选 C。 考点: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点评:从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法国政权频繁更迭。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 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 “他们 ”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说明主张向传统挑战,学习西方。故可以

14、排除 B项。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含义是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从材料 “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 ”可以判断该派没有改变旧的制度,而 C、 D两个派别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由此可以判断是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故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 1)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 2)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冲

15、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3)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 4)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首先,洋务运动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给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派及其委派的官

16、僚操纵,经 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 “中国 ”,要求只写 “大清国 ”。清朝代表力拒: “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对中日关于 “中国 ”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 “中国 ”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 “大清 国 ”和 “中国 ”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

17、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从材料的叙述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一直使用 “中国 ”这一名称,因此 错误,可排除。 C项正确。 考点:中日关系 点评: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日本获得了与中国 “比肩同等 ”的地位,为打开朝鲜大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时日本刚开始明治维新,对外要 开疆拓土 ,海上向南扩张的目标就是琉球和台湾。中日修好条规只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幌子。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 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 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出现由旧民主

18、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政治上,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维护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经济上, 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一个 “短暂的春天 ”;思想上,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革命性质上,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均正确,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点评: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阶段特征,是当前历史学科高考问答题考查的一个

19、趋向。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赋予历史的深刻烙印,它提示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民族运动)、对外关系(国际关系)、文化等方面 发展的共性内容,是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向的集中反映。明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是阶段和单元复习的核心内容。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

20、续保持下去 ”和 “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民族的危亡。故选 D。 A、 B、 C都发生在 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 点评:辛亥革命的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社会: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人们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和政党的建立;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指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 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仅是在器物层次,辛亥革命不仅由器物到制度,而且创立中华民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故

22、选 B。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某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23、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甲乙丙 丁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戊的观点有误。故选 C。 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点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

24、输出为 主转变 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分析能力。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已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错误;在八国联军侵华前后,侵华国家呈逐渐增多趋势,没有形成一国独霸局面, 错误,由此判断 D项正确。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加深了人民的矛盾。政治上: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深了民族矛盾。思想上:使思想冲击。使民众迫切要求改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完全确

25、立,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镇江等十处通商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项。 考点: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要求学生熟记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如辛丑条约的内容可以用 “赔

26、、拆、惩、划、改 ”记忆;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用口诀 “割香港、赔银两、五口通商、关税协商 ”记忆。 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 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该战争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 “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可判断该战争与义和团有关,并强调对中国仍要采取 “以华治华 ”的策略侵略。究其原因是义和团运动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实力,这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 考点:义和团运动的意

27、义 点评:为了瓜分中国, 1900年,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本考点还 可以设计以下命题考查: 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此言论针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 “别有

28、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 ”,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用拜上帝教组织和发动群众。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抨击太平天国推崇圣经而非孔孟,用泊来的宗教取代过去数千年的儒教,毁坏孔孟文化,破坏儒家的伦理道德。故选 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作为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的近代历史涂上了浓重的一笔。然而,作为小生产的代表,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 “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 己 ”观点的正确,也只能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

29、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理解。法国大革命之后,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法国的政治制度不是随时改变的,选项 C的观点错误;选项 A、 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本题说明了法国政体

30、确立过程的曲折。选项 B正确。 考点: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点评: 1719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打击,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英、美、法、德四国近代 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其中的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政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权力 ”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

31、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 正确。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 正确。参众两院可各自反对对方的法案, 正确。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对峙、轮流执政。 正确。故选 A。 考点: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 点评: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具体体现: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

32、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 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 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 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

33、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材料记载,北宋设立转运使一职,管理一道的财政。地方赋税除了留一少部分供地方使用外,大部分由转运使收归中央。这样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 B、 C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选 D。 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点评: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 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这样就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

34、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科举制强调以文笔(文采)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忽视了品行,这容易导致官员因品行差以致危害民生。可见唐太宗实际上强调选官要注重品行,故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 点评: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高考重点考查科举制度,对后世的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35、。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解答时需要看清地图、抓住有效信息。读图可知,信息有 “涿郡 ”、 “广阳国 ”、 “上谷郡 ”等,便可知道 “郡国并存 ”,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A西周实行分封,诸国并立; B秦朝实行郡县制; D唐朝前期是道 府(州) 县,后期是道 节度使 府(州) 县制。本题选 C。 考点: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初统治者鉴于 “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的教训,认为秦王朝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因而使天子孤立无助。因此除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

36、立诸侯国。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 “四方古印文 ”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 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 项正确;第 项与史实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使用的字体是小篆,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为社会

37、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 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 “大惑不解 ”是因为 “巨变 ” (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对材料分析, “巨变 ”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38、因此,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儒家学派的学者 “大惑不解 ”的原因应是 D项; A项秦亡于暴政而非制度; B项说法本身不成立; C项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秦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对于秦朝的政治制度,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考查: 秦朝建立了不同于周代 “王制 ”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与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 ) 废除了周代嫡长子继位制度 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沿用周代的 “家天下 ”的统治观念 确立 “君权神授 ”制度 A B C D 下图是湖南省博物馆 “凤舞九天 ”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 “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青铜器

39、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 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信息 “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 ”,可知王子午铸鼎的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先。这种尊宗敬祖的宗族观念和情结都源于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故选 B。 考点:宗法制的影响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关系的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正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表现。 有人将 “分封制 ”称为 “封建制 ”,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

40、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概念。根据材料,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等人,建立诸侯国。 A、 B、C受封的对象都拥有封地,属于分封制; D没有封地,故不属于分封制。 考点:分封制 点评:与本题相关的知识有:西周在山东境内,分封了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所以今天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其他如河北称燕赵之地,湖北有楚地之称,江浙一带有吴越之地。这都与西周分封制有关。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

41、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 ) A琶琶行 “元和十年 ” B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C梅花岭记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 D五人墓碑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纪年法。 A“元和十年 ”和 C“顺治二年 ”属于年号纪年法;B“赵文王十六年 ”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丁卯 ”是干支纪年法。 考点:历史纪年法 点评:注意掌握各种纪年法的换算方法: 中国古代用 12种动物与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与 “甲、乙、丙、

42、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天干共组以纪年,成为中国重要的纪年方法。根据干支纪年法的特点,你认为 1921年当属 A庚子年 B戊戌年 C辛亥年 D辛酉年 明太祖实录载: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明太祖认为:元代的灭亡主要因为权臣揽权,皇帝被蒙蔽皇权被削弱。如果皇帝不能亲自处理国家事务,就容易使大臣专权。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要清除

43、权臣,加强皇权。故选 B。 考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点 评:本题还可以从君主专制制度演进的角度命题。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伯利克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代雅典( ) A保护雅典人合法权利 B尊重雅典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伯利克里时期 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他认为在

44、处理国家事务时,必须遵循法律至上的原则。故选 C。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点评:公元前 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通过改革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所有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并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十将军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由公民抽签组成。他的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 “私法 ”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 ”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罗马法中的 “私法 ”是为了保

45、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 ”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公民的私有财产,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以缓和社会矛盾。故选 B。 考点:罗马法的作用 点评: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 ”(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 70多个议

46、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 “新政 ”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 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材料反映了 “新政 ”和越南战争中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合作,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是以统治集团与民族国家的利益为先决条件的。 考点:美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美国政府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于 1787年、 1871年、 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所确立政体的相同点主要有( ) 政权组织实行责任内阁制 标志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 议会一般实行两院制 促进了 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