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充在论衡 效力篇中认为: “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内容, BD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位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即可判断出士在当时的重要性。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
2、期 威廉 C 沃尔弗斯发表的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他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对当今国际政治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 D忽略了 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的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战后的两极格
3、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有学者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据此判断,该材料中 “革命 ”的目的是 A改变经济结构完善福利制度 B保障经济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C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减少公共开支压缩福利规模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西方国家在战后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调整,意图建成福利国家,其注意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缓和
4、阶级矛盾以维护社会秩序。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恩格斯在 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 A推动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B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C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D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 的大联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说明共产党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可以侧面反映该国的工人运动的活动程度,共产党宣言
5、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工人活动越活跃发行份数越高。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 “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 ,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 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作者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
6、 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即可判断出材料认为美国宪法有较强的稳定性。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的 “大兴土木 ”主要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展开猛烈抨击, 对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
7、文化解放运动,提出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政治文化范式 ”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 “一国两制 ”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常
8、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革命的推动 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根据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说明白话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年到 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 19
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 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 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 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 A正确。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写道: “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
10、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造成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的原因是 A经济建设的需要 B侵略战争的破坏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近代法国 .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即可判断出作者评价的是一战的影响,一战汇集了当时的许多的文明成果,但一战对欧洲带来了严重灾害。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 “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 ”的想法,神仙
11、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末工商并没有濒临破产,道教主张无为,不主张积极入世, D选项的说法不是逻辑矛盾, ABD给予排除。宋代科举制盛行,庶民阶层扩大,道教借此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朝道教的发展 诗经 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
12、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 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我国的气候分别特点,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气候整体在变温暖。 考点:史学研究 史料分析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 (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 )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 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 5月 2日正
14、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 “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 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 (
15、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 答案: (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4分) (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6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 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1分) 试题分析: (1)结合二战后的国际背景即可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根据材料 “.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
16、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 .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即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规则、二战结果、二战性质的角度说明,中国的抗争是爱国行为,对其的简要评价主要从爱国的角度分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京大审判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独立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爆发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 然而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又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
17、素的革除最为彻底 实际上惟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惟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 “革命 ”。法国革命之所以常常被称作 “大革命 ”,也许就是因为需要突出它和英国革命及美国革命的这种差异 的缘故。 由于法国革命具有这种特殊的经典性,它在现在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贡献自然也非同一般。事实上它历来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块划时代的里程碑,是全球性的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摘自马克 编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说明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 “如出一辙 ”,及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 “更经典 ”。 (11分 ) (2)如何理解法国大革命
18、“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 (4分 ) 答案: ( 1)英国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政体的主要形式之一;使法治取 代人治;开创两党制传统保障了议会政治。( 2分) 法国大革命高扬卢梭的人民主权旗帜,使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摧毁了欧洲大陆上最顽固的封建堡垒,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建立了共和制的民主政体形式;拿破仑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影响;法国大革命成为许多现代政治思潮的总源头,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或法国革命对世界其他各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9分) ( 2)独立宣言对人权宣言的影响,美国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被法国
19、借鉴等。(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的史实,即可说明两者的相似点和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 “更经典 ”的依据,实际上要求的是法国革命比英国革命的进步性。 (2)法国大革命 “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的含义是美国革命促进了法国革命,结合法国革命的史实回答即可。 考点: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法国大革命;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 )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 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 (注:雇运之费
20、),乃 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 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 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 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 (发运使 )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 匮矣。 宋会要辑稿 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
21、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8分) 答案: ( 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使赋输之物贬值。( 6分) 方式:不受地域限制,依据市场价格变动采购或抛售货物。( 1分) ( 2)作用: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节省购物资金和运费 (节省开支 );减轻人民负担;抑制 (防止 )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8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 料 “(汉武帝 )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 .置均输盐铁官 .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 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 .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
22、 .”,再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其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 “.使 (发运使 )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即可归纳出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 法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尔 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他指出,西方资本家正不断将其剩余资金投向殖民地,而在那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社会主义者一样,马克思认为这些投资将持续下去,并且这些殖民地将成为像其西欧母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工业
23、化国家 马克思也曾预期,随着各殖民地走向工业化和繁荣昌盛,原先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 西方爆发 今天,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原先西方的殖民地,即现在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整个颠倒了过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材料中关于革命爆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1)马观点: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西方各工业化国家爆发。阿观点 :革命的爆
24、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原先西方的殖民地,即现在的第三世界。( 3分) (2)对这一观点赞成与否,都要有充分论据。 论证: 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缓和社会矛盾。如西方工人阶级通过议会、工会组织等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 等,从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政治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中国等。 马克思是以工业革命兴起时期的历史得出观点,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从今天历史发展的角度得出观点。( 9分) 试题分析: 本类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
25、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 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同时建议学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还是教材的信息作为说明的依据。最后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应该根据材料概括出要求的观点具体是什么,根据材料 “卡尔 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 .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 即可概括出有两个观点,然后找到各自的论据即可,一定要 “自圆其说 ”,论证和观点不能自相矛盾。学生 做此类题一定要将史实和观点结合紧密,不可简单一笔带过
26、,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考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 25分) 19世纪中期,不论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对于世界历史,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杉原薰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 1945年,经济 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 至少是在西方 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27、(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 “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 ”观点的主要理由( 7分)。 ( 2)写出 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 “西方 ”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 9分)。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认为:到 19世纪中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全都卷入整体世界,人类到此才真正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舞台。这一时期,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 新技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都有可能为其他民族所利用。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时期任何文化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 “由于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任何新技
28、术、新思想、新理论等,都有可能在国际广泛传播, 这一时期任何文化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 9分) 答案: ( 1)支持:( 1分)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 发展水平并不高。( 6分)或反对( 1分):尽管农耕经济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度的基础。( 6分) (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
29、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了人类进步。( 9分) ( 3)工业革命随着交往传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促进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并传播到世界,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9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 “.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 .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再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即可说明材料观点的主要理由。 ( 2)考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实际上
30、考查了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崛起和发展的政治、经济与科技原因,结合该时期的史实回答即可。 题目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在全球性传播,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结合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文明传播的史实回答即可。 考点: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 (明袭暗杀 ) 朕践祚 (即位
31、 )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 父母 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 198 材料二 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 v康熙政要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6分) (2)材料二是康熙帝 晚年在总结
32、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3分) 答案: ( 1)经验: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平等的民族政策。( 6分) ( 2)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 6分) ( 3)原则: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一 “.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朕践祚 (即位 )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即可归纳唐太宗成功的经验。 (2)依据材料二 “.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 .”即可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 (3)其实根据材料 “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也可归纳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唐太宗、康熙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