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19.13KB ,
资源ID:33784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78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 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措施,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影响深远。注重宗族关系、血缘关系、祭祖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点评:关于宗 法制,其命题主要集中在:( 1)理解宗法法制的概念,认识大、小宗之间的关系;( 2)认识宗法

2、制的特点,并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正确的解读;( 3)结合社会热点材料理解宗法制的历史影响。 司马光奏议载,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 “重农抑商 ”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 “农本商末 ”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 关键信息 ,理解材料的本质含义 .据题干材料分析理解 .“舍其细而取其大 ,散诸近而取诸远 ,则商贾流通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 ”,反映了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B

3、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谁重谁轻、社会稳定等问题 ,排除 A、 C、 D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点评:解答本题时不要先入为主,乱贴标签,看到司马光就想到他 “反对改革,保守顽固 ”,进而给他扣上 “反对社会进步、反对商品经济 ”的帽子,这是历史学习的大忌。命题专家出这一试题的意图也在于此。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 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 “东王公 ”“西王母 ”“山公 ”“土公 ”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答案: C 试

4、题分析: A、 D项明显错误,土地私有是在战国时期确立,材料明确指出可以开垦荒地; B项土地买卖材料中并未反映,业主开垦的是荒地。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土地制度涉及生产关系问题,命题时 多会与社会热点相联系,比如与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的演变相结合进行纵向考查。 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标题 “先声夺人称大国 ”、 “手伸五大洲 ”、 “亚洲诸国的梦魇 ”、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

5、,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首先称霸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在 18世纪成为头号殖民帝国,故说是 “手伸五大洲 ”; “亚洲诸国的梦魇 ”容易判 断是日本;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逐渐称霸世界,故 “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的是美国。故答案:选择B项。 考点: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点评:关于殖民扩张,高考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正确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给亚、非、拉等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6、展决定了西欧国家采取殖民扩张政策;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 李鸿章曾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 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材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中国 “积弱 ”的根源 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 “自强 ” 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D主张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 “求富 ” 答案:

7、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 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可以看出,李鸿章认为如果要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强的话必须发展民用行业。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点评:关于洋务运动,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在其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另外,洋务运动所创办企业的性质也多以选择题的进行考查。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 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 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

8、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特别是马关条约签订以来,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运动的高潮。资产阶级实业家掀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主张兴办产业,挽救民族危亡。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多以非选择题的综合试题,从纵向上看,要求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等阶段特征;从横向上看,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社会进步思想、社会生活的变迁联系起来,考查经济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民国时期,在社

9、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 “先生 ”、 “同志 ”取代 “老爷 ”、 “大人 ”,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大人 ”反映的是封建等级思想, “先生 ”体现的是平等精神。礼仪革新反映的本质是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中 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高考试题往往从纵向上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特征,重点关注鸦片战争、辛亥

10、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五个历史阶段。同时,高考非选择题往往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强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复习备考应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在重视专题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史意识。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 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国有化 ”、 “强行征收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须的剩余农产品 ”,即计划、余粮收集制等,因此,这一政策

11、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的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故 B项不正确;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生产资 料公有制,故 C项不正确;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变革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点评:近年本考点涉及到的真题从内容上考查多集中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对比,斯大林模式的经济特点与改革。命题形式多以文字、图片史料命制新情境,只有准确利用史料中的细节信息才能有效得分。这种现象对识记能力、学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般难度较大。故复习本考

12、点知识应重对主干知识的识记,重对阶段特征、重要概念的把握理解,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 “美国是当代资本 主义的集大成者 ”。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 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 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科研实力,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引领着 “新经济 ”的发展潮流,引领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故答案:选择 C项。 A、 B两项应该是英国。 D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近代化。 点评:美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

13、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考点不仅仅是重点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角度很多:( 1)从大国的崛起的角度看,认识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和巩固对于美国崛起的重要意义,理解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从中美关系的角度看,将美国 1787年宪法与中国辛亥革命联系起来,认识美国政治体制建设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3)从模块综合的角度看,启蒙思想对美国政治影响很大,要求学生认识启蒙运动的观点是如何在美国政体中体现的。( 4)从全球史观来看,美国建立共和政体时,君主制在整个世界占有绝对的优势,由此,理解美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的世界 意义。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

14、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 发动了 “人尽其职 ”的 “蓝鹰运动 ”,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 “蓝鹰运动 ”表述准确的是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只有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一法律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可见 “蓝鹰运动 ”的目的是为了推行公平竞争法规,这一行动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 考查罗斯福新政。 点评:关于罗斯福新政,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 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15、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联系自由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史。( 2)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高考试题重视考查其本质的不同点和形式上的相似点。( 3)近几年高考试题大多从现代史观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认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模式,较过去的观点更加正面地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 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 ”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人民公社化 C社会

16、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一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 ” ,为此,新中国领导集体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故答案:选拔 C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 1921年实施的,人民公社化虽是集体经营,但片面强调 “一大二公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家庭个体经营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故 A、 B、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点评: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中共八大到 “八字 ”方针,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就与失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

17、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启迪,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系列探索措施的内容、特征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1946年 9月 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 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 ”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题干中的时间 “1946年 ”和 “欧洲 联合起来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确定 B项符合题意。北约不仅仅是欧洲国家,排除 A项;欧共体成立于 1967年,欧盟成立于 1993年,欧洲煤钢共

18、同体成立于 1952年,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点评:关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高度命题的角度主要集中在:( 1) 区域合作是区域内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高考试题一般以此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2)虽然各种区域合作集团差别很大,但也有很多共性的特征,高考试题一般要求考生认识推动区域合作的原因和影响。( 3)很多区域合作集团的成立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认识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对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祈盼 “五谷丰登 ”、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

19、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牛 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采用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 D 试题分析:回忆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反映的是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故答案:选择 D项。 A项表述不全面, B、 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点评:中国自古就以农业立国,至今仍是农业大国。针对本考点,高考一般从小农经济、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改进等角度命题。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耕作制度和 小

20、农经济,且生活气息浓郁,是一道结合现实生活的好题。 “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 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 ”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冷战时代的结束 D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故答案:选择 A项。 B项是在 1971年,在美国总统访华之前; C项冷战结束是在 1991年; D项是 在 1954年,故 B、 C、 D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美关系。 点评:中美关系是各种

21、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同时中美关系也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本题以中美关系缓和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了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 钱穆认为: “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 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

22、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点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命题角度主要有:( 1)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前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高考命题一般采用综合的形式,联系各个朝代,要求学生认识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 2)从综合的角度看,高考命题将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与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联系起来,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要求学生认识明清时期中国衰落的原因。 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

23、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 D基础:农业和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希腊 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是专制制度,希腊是民主制度。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点评: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比较角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罗马 形成的必然性 区域辽阔 -农业文明(农业经济) -分散的自然经济;农民需要强有力的政府保护,抵御自然灾害;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地处地中海沿岸,山多地少、港湾、岛屿众多 -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发达-有公民的法则及自由、宽松、民主的政治氛围 -小国林立、

24、民主发达、封建土地所有制 -形成强大的皇权。 法律体系完善 发展趋向 趋向 专制 走向民主 政治改革、法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工具 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贵族特权;后是独裁,把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文明延续与否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使文明代代延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易摧毁文明,破坏文明的发展历程。 认识 人和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 局限性。 斯塔夫

25、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对 “理性 ”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崇尚自由平等 D罗马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现实服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说法错误,在罗马法制定后,习惯法依然存在; 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 C项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无法做到人人平等自由。罗马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发展理性指人的思考和判断,有材料可知罗 马法注重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故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故答案:选择 D项。

26、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 点评:罗马法在高考中的考查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题型上看,有从选择题向非选择题发展的趋势;从内容上看,罗马法形成的过程、内容、实质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上看,注意以下视角:一是对罗马法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二是与近代西方法系相联系,分析罗马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及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如果把 1688年前后的 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

27、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国家权力中心自国王转至议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自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开始,故排除 A; B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是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与题意不符。 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英国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 1688年光荣革命影响的理解。 点评:英国政治体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考命题经常以历史材料、时政热点材料为载体,从以

28、下两个角度考查:( 1)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英国政治体制与美、德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2)从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考查英国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世界地位之间的关系,选择题和非选 择题的形式均有可能出现。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 “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17

29、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实行分权的原则,联邦政府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没有规定的权力归各州政府掌握托克维尔的观点是 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保证民主政治,涉及到如何在中央和地方间分权, B项最全面; C、 D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 A项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点评: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命题是:( 1)以选择题的形式,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对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以及中美两国政权组织形式进行比较,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30、均有可能出现。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 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反帝反封作为奋斗目标的,其性质上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故 不正确,答案: 选择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点评:关于新民主主义

31、革命,着重理解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第一,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第三,都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同点:第一,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第二,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在,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第四,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历史学家费

32、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两种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各阶级平等,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战争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且人民翻身做主。因此 D项离这两个目标最近。 考点:本题考查解放战争。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主干知识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命题多采用图片、地图、文字材料

33、等形式进行考查。同时要注意大规模的解放战争虽然是从 1946年 6月开始的,但是,解放战争时期是指从1945年 8月到 1949年 9月。 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 “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 运动 D戊戌变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反满 ”、 “传统民变 ”、 “中西碰撞 ”等信息可以看出此运动时太平天国运动 ,故答案:选择 B项。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不反对满清的统治,故 A、 C项不正确;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 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关于太平

34、天国运动,( 1)从命题角度看因为涉及史实较多,对本部分考查多是历史的关键点或与现实有密切联系的史实;( 2)从考查题型上看,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3)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 对图中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反封建革命纲领 都没有真正的实施 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 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者都是反封建革命纲领,但是其经济主张一个主张公有,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完全相反;因为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并未真正的实施。因此 正确,故答案:选择 A项。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公有违背了社会

35、发展规律,故 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施政纲领 天朝田亩 制度和资政新篇。 点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1853 1859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群众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特点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的迫

36、切愿望。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 ”可以看出此次战役是以破坏敌方交通线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只有 D项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主 要集中在:( 1)对全民族抗战的考查,即重视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的考查,如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对百团大战的考查,也有很多考查国民党领

37、导的正面战场,如 2011年安徽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考查,相对而言,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考查也在逐渐减少。( 2)高考试题重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高度,认识抗日战争的地位和意义。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 ”由此可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责。在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

38、立后,政协转变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故答案:选择D项。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故 B项不正确; 1954年以前,政协代行人大职能,是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的机关, 1954年后,政协成为各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故 A、 C项不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首先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制度的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其次,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苏联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人

39、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制度,高考重视对两国政治制度比较能力的考查,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 综合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 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结合史实说明 “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 (5分 )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 “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

40、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 (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分) 材料三 (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6分) 答案: ( 1)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西德与东德等( 3分) 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分) ( 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激励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 “冷战 ”。 ( 3分) ( 3)特点: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 2分) 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 力量对比

41、平衡,被 “冷战 ”掩盖的民族或宗教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暴露出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霸权主义和恐怖括动的威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4分) 试题分析:第( 1)小问从 “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说明美苏争霸在欧洲实行 “冷战 ”,在亚洲则实行 “热战 ”,结合教材知识史实说明即可。第( 2)小问从材料二中可知作者的观点:冷战产生的根源在于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的原因是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激励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 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 “冷战 ”,故材料观点不正确。第( 3)小

42、问中的第一问从材料三中图片可知当今世界的特点是在总体缓和的趋势中存在着动荡的因素;第二问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关于美苏争霸期间的多极化趋势,高考主要考查其表现,主要包括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的法席位等。( 2)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高考试题一方面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 表现,另一方面重视考查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认识 “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础是世界

43、经济的多极化,世界主要政治力量无不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高考试题重视对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考查。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 1929至 1933年 “大萧条 ”以来华尔街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试说明 1929年 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4分)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 材料一 2008年 11月 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此次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 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新华网 ( 2)依据

44、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 2分) 材料二 2008年 11月 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 2010年底约需投资 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 ,会议决定 ,2008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 1000亿元 。纵观 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新浪网 (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2分) 答案: ( 1)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

45、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4分,答出其中 3点即可。) 措施:加强了社会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 2分) ( 2)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 贸易的原则。( 2分) ( 3)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 2分) 试题分析:第( 1)小问中的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面对危机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加强了社会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第( 2)小问从材料中 “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 ”、 “ 重

46、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总结概括出国际社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举措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第( 3)小问从材料中 “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 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 ”、 “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概括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措施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点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掌握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混合经济政策的含义,并理清发展线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 )八大报告所

47、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 “一五 ”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2分)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 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 ( 2)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 “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社会主义建设遭到 “严重挫折 ”。指出 20世纪 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 “严重挫折 ”具体表现及原因。( 6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 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 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 3)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2分) 答案: ( 1) “一五 ”计划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分) ( 2)具体表现:掀起了 “大跃进 ”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