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78.42KB ,
资源ID:33792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7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 C。材料中 “秩宗 ”是一官名 ,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 “卜、巫、史 ”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

2、ABD均错误。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 (中国 )新政府 24个部长中的 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 “民主人士 ”,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 ,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

3、了执政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政府刚成立时期的情况。 A项错误,人大制度是在1954年确立,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项错误,民主党派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纷纷成立的; 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场景,体现了政协制度已经成立; D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 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考点:政协制度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各个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

4、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 可以看出,邓小平十分重视法制建设,认为法治是确保制度稳定的关键,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故选 B。 ACD三项均未体现出法治的内容,均排除。 考点:依法治国 点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大力进行法制建设,通过了 1982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建立做到了

5、有法可依;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1992年 8月 1日,台湾 “国家统一委员会 ”发布的文件中写道: “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 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 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 “一国两制 ”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 “九二共识 ”的达成 D两岸 “三通 ”的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均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有利于 “九二共识 ”的达成。故选 C。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都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两岸 “三通

6、 ”的真正实 现是在 2008年。因此 ABD均错误。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 “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55年召开了万隆

7、会议,周恩来率团参加。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团结了大多数的国家,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故选 A。 B项明显错误; C 项并非是万隆会议中国地位提高的依据; D 项明显与事实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 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图是美国 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 9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 “为了和平去北京 ”,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

8、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 “冷战 ”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中美结束对抗,苏联的压力增大; B项说美国放弃冷战思维是错误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结束; C项正确,舆论的反映体现了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 70年代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缓和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迎来

9、了一个建的高潮;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1979年 4月 3日,新华社发电指出, “鉴于国际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 ”。这反映出 A中苏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B中国已转向与美国正式建交 C中国外交走上独立自主 D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国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为其 30年。 1979年条约即将到期,中国宣布期满后不再延期,体现了中国的外交方针由结盟转变为不结盟,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故选 D。中苏关系完全破裂是在 20世纪 50、 60年代, A错误; B项不是中国不结盟

10、的主要原因; C项错误,中国外交一直以来都是独立自主的,并未改变。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不管是建国初期的与苏联的结盟还是后 来不结盟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7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都需要掌握。 图是 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域反映了 A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B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 C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D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对西欧实行马歇尔

11、计划,以经济手段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故选 C。 A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B 项中的 “经济互助 ”与史实不符; D 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 “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 ”他所评论的是 A苏联成立 “华约 ”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锋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答案: D

12、试题分析:从材料 “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 ”、 “ 赫鲁晓夫的退让 ”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赫鲁晓夫 1962年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从古巴撤走了自己建立的中程导弹。故选 D。 A项是在 1955年成立; B项与材料无关; C项是明显在材料表明的时间之前。 考点: 点评:因为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遭到了美国的反对,引起了严重的海上对峙,核战争一触即发。最终赫鲁晓夫的退让了一步,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平息了该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战略冒险。 1983年 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演讲中称: “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 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

13、本的发言权。 ”这反映了 A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 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 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 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可以看出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也在谋求自己政治上的大国地位。故选 C。 A项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日本战后始终未摆脱对美国的以来特别是军事实力的依赖; D 项说法正确,但是只是经济格局中的一极,材料反应的正是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 考点: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依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极化

14、趋势。日本在经济实力增强后,逐渐地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欧共体在外交上也逐渐的倾向独立自主,这些都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 20世纪 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 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不结盟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时间 “20世纪 60年代 ”和主张 “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 ”可以看出这是不结盟运动。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

15、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主张反对不结盟、非集团;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故选 D。 AB项本身就是军事政治集团; C项是区域集团化组织。 考点:不结盟运动 点评: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 成立,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到第二届不结盟运动时,就把主要任务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世界多极化趋势等需要掌握。 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结束美苏 “冷战

16、 ”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 ”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 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答 案: C 试题分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项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 “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故选 C。 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 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7、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 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专制、愚昧、黑暗、落后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可以看出十月革

18、命的意义在于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选 D。 A项不是材料中说的最主要的意义; B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马克思说: “现在, (巴黎公社 )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材料中的 “真正目的 ”是指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力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 “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 ”可以看出他们的真正的目的是人民真正的掌握国家权力。故选 C。 A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B项是在客观上的作用或影响; D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途径,通过发动群众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真正当家作主。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基本史实。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虽然失败了,但是却为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此外,巴黎公社的背景、措施、失败的原因也需要掌握。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

20、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 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故选 A。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 BC错误; D项说法本身错误。 考点:明朝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建立后,明太祖吸取前朝丞相专权的弊端,废除丞相,自己直接管辖六部。为了提高效率,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官员无实权,只

21、备顾问,但是却往往成为官员指责的对象。内阁的出现,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有人将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的关系制成如下图片,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体制直接发展为现代美国民主体制 B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没有本质区别 C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一脉相传 D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项明显错误,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与美国的民主制有质的不同; C项错误,雅典民主制是代表的奴隶主的利益,而西方民主制是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二者并非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西方民主制确实是从雅典民主制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故选 D。 考 点:雅典民主制与美国民主制

2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和美国民主制的主要的特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制的主要体现,初步的体现了分权的原则;美国的民主制是间接民主,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质的不同。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 “法律圣经 ”。 “法律圣经 ”的说法 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 “政教合一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罗马法确实影响了整个世

23、界; BD项是对材料的误解,把二者糅合到一块了; C项正确,说的是罗马法的影响。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一些原则到现在依然采用:如陪审制度、被保护人制度、审级制度、重视证据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也需要掌握。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 2012年 1月 4日任命俄 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 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 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利在国会 B

24、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 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可以任命政府官员,但是需经参议院的批准,奥巴马绕过这一程序,显然违宪。故选 C。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总统手中,因此 AD错误;前任州级官员可以在联邦任职,并不违宪故 B项错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英国、法国、德国确立的政体和通过的法律性文件也需要掌握。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

25、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便于传播,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 AD项错误,根据歌谣此时尚未进行太平天国运动; B项正确,此种歌谣易于记忆传播,并且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背景; C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

26、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 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 1 “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 ”, “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 2 “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 ”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 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 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割台湾后,必然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清政府想着通过割让台湾已保存内地的想法必然会适得其反,加速分崩离析的过程。历史证明了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

27、了瓜分中国的高潮,也加速了清政府分崩离析的进程。故选 B。 A项错误,该言论并未夸张; C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点评: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民众掀起了顽强的保台运动,虽失败告终,却反映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近代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需要掌握。 1900年 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 “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 ”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 “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

28、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是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排除 A和 C, D在材料看不出。清政府抗议外国侵略者的做法体现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所以答案:是 B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的主权意识也逐步的觉醒。但是由于中国国力弱,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无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反对外国的官员和民众,体现了清政府此刻

29、已经成了外国侵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5年 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 誓,订立章程,宣称 “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 ”。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 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05 年陈独秀等人成立的岳王会其目的主要是像岳飞抗金那样反清,反映了当时国内的反清的形式,故选 C。 A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B 项说法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反帝; D项错误,同盟会主要的目标也是反清建立民国。 考点:清

30、末反清运动 点评:清末特别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上的民主,各种反清的团体建立。这些团体大都是狭隘的排满作为口号,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起到团结民众的作用,但是其消极作用也需要了解。 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 “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说法

31、不准确,无法体现出材料的主要的 “支援红军打胜仗 ”意思;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正是积极地农业生产,支援革命的思想; C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苏区经济建设 点评: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入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也提到相应的高度。通过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的革命积极性,通过武装斗争保卫革命成果,通过根据地建设发展壮大根据地。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 “八年抗战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 “十四年抗战 ”;在日本则被称为 “日中战争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史学观和立足点不同 B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的看法不同 C

32、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称谓的不同是由于对这场战争的始发时间和立足点不同导致的。八年抗战是从 1937年算起,十四年抗战是从 1931年算起,而日本称谓的日中战争则是站在日本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故选 B。其它各项表述均与材料不符,要么没 有从时间的角度分析,要么没有从立足点的角度分析。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 10月 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

33、说,他说: “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 A “独立、自由、民主 ”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 “统一、富强 ”是当时要解决的 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希望建立一个独裁的政府; B项错误,首要的问题是彻底的和平、民主;从材料 “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主张,故选 C; D项错误,国共两党抗战后逐渐走向分裂。 考点:抗战后的国家局势 点评

34、: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中国走向何方成为全体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1945年 8月以后,国共两党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国民党很快的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公选制 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 “乡举里选 ”之说。我称此制为 “公选 ”。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 制的

35、 “公天下 ”因素 材料二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 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 “乡贡 ”,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 ”,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 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 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1)依据材

36、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材料一作者为什么称察举制为 “公选 ”制 (4分 ) (2)依据材料二说明,相对于察举制,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 以察举制发展的事实说明这一变化的作用。 (6分 )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3分 ) 答案: (1)原因;国家建设需要对选拔新的官员提出了要求,武力功臣的凋零也为新的选官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2分 ) 原因;察举人才来自民间,察举的人才都是有德行、才 能或专长的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有被举的机会,与出身没有关系。 (2分 ) (2)变化;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中央。 (

37、2 分 )作用 : 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使得真正有才能,但出身低微的人,难以到中央和地方充任官职,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出此看出,察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分 ) (3)人才选拔制度,首先,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这样才能给所有的人以平等的机会;其次,选拔人才的标准不能过于单一,要从多个角度确定选拔标准,通过综合指标确定人才的 取舍;第三,选拔人才的方式应多样化,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更多机会,以弥补单一选拔方式所产生的弊端;第四,应当尽量避免人才选拔制度对教育造成消极影响。 (3分,答出三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 “尤其是建

38、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 ”等信息可以看出实行察举制的原因。因为察举官员来自民间,因而作者成为 “公选制 ”。( 2)科举制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地方的人才选拔的权力,通过统一的考试,从而使中央掌握了人才选拔的权力。科举制实行的作用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作答。 ( 3)此问主要是考查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从人才选拔要求的公平、公正、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等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方面,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

39、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 为议员。 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 1969 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三 直 到

40、 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 1928 年议会通过 “国民参政 (男女选举平等 )法 ”,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 1944年,意大利是 1945年,美国则是 1976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 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

41、政体是否真的 “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并指出其实质。 (4分 ) (2)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依据材料二概述代议制的作用。 (4分 )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3分 ) 答案: (1)说明:不是。 (1分 )因为只有公民才享有是主权利,而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少数,广大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被排 除在外。 (2分 )实质;是奴隶制民主 (少数人的民主 )。 (1分 ) (2)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有利于扩大民主范围,推进民主

42、化进程。(4分 ) (3)变化;财产、种族、性别等歧视政策逐渐被取消,逐步实现普选。 (2分 )原因:政治上,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3分 ) 试题分析:( 1)雅典民主制是考试的重点。雅典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从范围上来讲,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其实质是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2)英国君主立 宪制确立后不断地进行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代议制完善。代议制的作用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解答此问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二三可以看出,英美等国的民主制逐渐地发展,实现了普选。欧

43、美国家民主制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 点评:雅典民主制是西方民主的源头,为近代民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和民主运作的新方式。近代的民主政体英国最先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制也在不断地完善,逐渐地取消了财产、性别等限制,真正实现了普选。但是必须看到,虽然西方民主制 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毕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广泛的民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67年 8月 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4、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 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 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 话当做 “法 ”,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 q做 “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 ”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

45、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5分 ) (2)材料 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分 )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4分 ) 答案: (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分 ) 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法律保证。 (2分 ) (2)背景; “变革 ”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 (1分 ) 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

46、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分 (3)史实:颁布 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 (2分 ) 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2分,言之有理即可 )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片很容易看出反映的我国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宪法的颁布的情况。其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革时期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破坏,这从反面说明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改革开放后民主法治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颁布了宪法,做到有法可依。大量法律的颁布,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为依法治国创

47、造 了条件。 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法制建设方面,在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后,与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8年普利策奖获奖漫画今天的和平 (示意图 )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 1958 年奉

48、行独立自主政策的戴高乐重新执政后 1964年 1月 18日,中法两国正式达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使中国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重大突破,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顽固坚持的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理性看待法国:中法建交始末 材料三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 “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 ”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 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 “法国的命运交在别人手里 ”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 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欧洲由对抗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