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 “大惑不解 ”是因为 “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 “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 是指秦朝的政治变革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不分封子弟为王,而分封制与宗
2、法制相结合,因此选 B。 A 不对,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巩固统一; C无从体现; D不对,秦朝以法家理论为理论基础。 考点: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体。这一部分知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因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根本所在,是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在于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政权属于人 民,是民主政体;政权属于少数人,是贵族政体;一个人按照法律并依靠贵族来统治国家,是君主政体;君主把自己看成一切,不要任何法律,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是暴君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作者理
3、想的政体是( ) A民主政体 B贵族政体 C君主政体 D暴君政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德斯鸠强调法律至上,根据 “一个人按照法律并依靠贵族来统治国家,是君主政体 ”说明作者赞赏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反对暴君政体,因此选 C。 考点:启蒙思想 点评:注意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在 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 “现在我
4、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对材料中 “日出 ”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赋予政府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 ,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 “日出 ”的理解: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巩固独立战争成果,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BC 符合史实,但是 1787 年宪法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D表述错误, 1787年宪法保留黑人奴隶制,因此选 A。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 2011年的全国文综大纲卷、海南单科卷结合材料考查美国的三权分
5、立,江苏卷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命题角度上看, 1787年美国宪法的 内容理解仍是高考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逐渐增多。考主观题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从政治结构来看,有人说德意志帝国是 “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 ”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B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 C帝国皇帝拥有行政、立法等国家权力 D宰相不对议会负责而对皇帝负责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经济巨人 ”说明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促进了; ”政治跛子 ”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改革不彻底,带有专制色彩,因此 ABD表述正
6、确, C 表述不正确,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议会掌握立法权,但是受皇帝的制约,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从高考命题方向看,主要借助材料或图画,特别是漫画材料等,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英法德美四国代议制确立的过程中的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四国代议制的异同及特点等,命题仍将以英美代议制为考查重点。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 ”。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
7、制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句: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一方面保留传统君主制,规定国王依然是国家元首,另一方面建立民主制,君主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AB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否定君主制, C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民主制度不健全,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命题形式选择题与非选 择题都有,重点考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确立过程、特点、法律文件及影响等。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
8、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可以换一个说法:真理需要验证,一步一步地推理出来。因此材料强调理性,考查的知识点是启蒙运动, C的表述与材料最接近。 A对应宗教改革, B对应古希腊智者运动, D与题干意思相反,因此选 C。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高考命题侧重于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1921年 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 “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 就在
9、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这里,列宁主要强调的途径是 A利用市场机制 B建立工农联盟 C生产资料公有 D按劳分配产品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从而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选 A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10、、罗斯福新政作比较。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苏联 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时的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排斥市场, B、 C两
11、项排除;经济危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国家遭到重大打击, A项错误。根据 “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点评:造成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深的原因之一是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加紧对市场的争夺,纷纷设置关税壁垒、提高关税,大打关税战、倾销战。因此,危机程度加深,形势恶化。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
12、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一直到剥光为止 ”,可见这一领导人把苏联领进了死胡同,这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相吻合。故答案:选 D. 考点:苏联改革 点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1指导思想 (1)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 思想是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 (2)相同点: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2结果: (1)不同点: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效甚微;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定
13、成果 ,后期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导致苏联解体。 (2)相同点:三者改革步履维艰,效果不大。 美国作家大卫 哈伯斯塔在创作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时参观了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图书 馆,结果发现书架上一共有 88本有关越南战争的书籍,而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却只有 4本,这一事实多多少少概括了朝鲜战争在美国人心中的记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朝鲜战争令许多美国人不堪回首 B冷战不同时期的战略态势有别 C受不同时期信息技术条件的制约 D越南战争比朝鲜战争影响深远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越南战争更令许多美国人不堪回首; B不对,两次战争美国都遭受失败; D也与题干不符
14、;与越南战争不同的是,当朝鲜战争发生时,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而电视新闻也刚刚出现。在当时的朝鲜,每晚 15分钟的电视新闻过于简短,不仅内容索然寡味,而且影响也微乎其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把从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胶片寄到纽约新闻中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美国人多是通过白纸黑字的新闻报道来了解朝鲜战争,因此这种黑与白的印象也一直延续至今。答案:为 C。 考点:近现代科技 点评: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从以下角度考查: 1.命题可能继续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考查对古今中外重大科技成就表现及影响的理解,特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近代物理学的成就
15、、达尔文进化论、近现代 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会重视中外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影响的命题,考查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1年 11月 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出席了某组织成员国第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 “该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 ”该组织应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出自温家宝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年的讲话, B是指联合国, C是指欧盟, D是指亚太经合组织,因此选 A。 考点:区域集团化 点评:近两年高考特别注重对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16、的考查,侧重于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与理解、应用 ;对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全球化趋势等高频考点关注。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 “崇尚丑陋 ”,他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表明作者主张面对现实,反映社会现实 生活,因此选 B. 考点:世界美术 点评: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在高考命题中常有涉及,就全国各地试卷来看,一般来讲,每年会出现
17、2 3道选择题。考查频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美术两个方面,对文学侧重考查文学流派的特点,对美术侧重考查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 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 “国王之友 ”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 A 排除;C表述绝对化;英国
18、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是君主为虚,立宪为实, D排除;题干表明权利法案后国王仍有相当的权力,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 2009年海南卷、广东卷、安徽卷、全国文综卷等主要从启蒙思想的角度考查英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江苏单科卷以主观题形式从 18世纪中期英国政坛危机的角度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曲 折。 2010年的全国文综卷 、江苏卷都从议会权力的变化角度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命题角度上看,英国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权力的变化及对英历史的影响仍是高考命题重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出现的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逐渐增多。考主观题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从内容上看,应该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和
19、这一制度的特点。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写道: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其中的社会与文明同义)。作者的主张是 ( ) A研究历史应使用全球史观 B研究历史应重视国别史 C研究历史应采用文明史观 D历史研究的单位应是各种文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 “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重视国别史; “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 ” 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使用全球史观,因此 AB可排除, 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因此选 D。 考点:多元史观 点评:从多元史观认识同一历史
20、现象在近年新高考试题的命制中,往往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因此备考复习应强化几个重要史学范式的基本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训练,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典 职官记载:(汉武帝) “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郡。 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 ”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是汉武帝用于巩固皇权,削弱地方诸侯力量的
21、一种手段。酎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由诸侯奉献的进贡。汉律对于酎金的数量、大小、颜色、成色等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和,即定为 “坐酎金 ”治罪。作为惩罚,诸侯国除,王削其县,打击地方诸侯势力。所以选 C,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要掌握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进程、影响,正确评价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 ,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 20年,博得 “乡邑称 ”的美名, “州郡数礼请之 ”,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 “诳时惑众,诬污鬼神 ”
22、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 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 B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 C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 D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汉朝实行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但从材料看,赵宣实际上品德并不好,所以说明汉朝察举制存在着消极影响,因此选 B。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经历了爵位 军功 才能 品第 才能 忠顺的变化,其,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如察举制在西汉和东汉时的不同情况;科举制由隋朝产生直到明清,其内容与作用都有很大的变化。 有学者指出: “中国存在两种宗教权威 天和祖先,一方面是天地组成的宇宙领域
23、,另一方面是人类关系构建的社会领域。皇帝为了取得绝对主权宣布两种权威均归他所有。 ”与古代中国皇帝的绝对主权和 “两种宗教权威 ”有关的是 西周的宗法传统 先秦的法家思想 汉朝的儒家学说 明清的思想批判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考查古代皇帝掌握两种宗教权威的具体措施,宗法制的实施,法家、儒家思想的完善发展,都有利于皇帝实现对两种权威的取得,因此正确答案:选 A 。明清的思想批判 反对君主专制,因此与题干不符。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贯穿于本专题的常考知识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皇权与相权之争及结果。还要注意和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国近现代政治的联系以及和
24、世界政治制度的比较。 周英杰在 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 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时代潮流; BD有一定道理,但从程度上看,国人思想守旧归根究底还是长期 落后的封建制制度所导致,因此选C。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点评:
2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在高考命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本单元的复习一定要高度注意。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中国近代思想的内容和人物上,试题形式主要呈现为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鲁迅在呐喊 自序中记述了与钱玄同的一段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 回答: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说明( ) 鲁迅先生对新文化运动仍心存疑虑 新文化运动在启导国民觉悟方面发挥了作用 鲁
26、迅先生拒绝加入新文化运动阵营 愚昧麻木的国民对新文化运动普遍反应冷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说明鲁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限;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说明钱玄同认为新文化运动在启导国民觉悟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题干中都有反映; 不对,鲁迅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之一,因此选 B。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点评:要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点、意义。新文化运动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它又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27、。要熟悉到新文化运动中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层次的提升: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提升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学习资本主义思想开 始转向学习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末,有人说: “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 ”这段话作者的国籍应是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中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 ”说明该国属于东亚国家,因此排除英国、俄国; “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
28、待之 ”说明作者主张对邻国进行侵略扩张,因此排除 中国,答案:为 A。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明治维新后,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公元 1912年 1月 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 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
29、废止阴历实行公历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清政府被推翻是在 1912年 2月; B不对,民国出现阴历和公历混用的情况; 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符合题意,孙中山当时面对内外压力,不得不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因此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 “近代化 ”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
30、。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推动中国 “近代化 ”的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反映洋务派 “中体西用 ”的思想; 反映维新派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反映义和团 “扶清灭洋 ”的思想,但是盲目排外,与题干不符了; 反映新文
31、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因此排除 后选 A。 考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密集区,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思想家思想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分析中国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过程 . 电视剧虎胆雄心描述的是以江波同志为代表的红色特工长期潜伏敌营,为我党、我军获取大量有价值情报的故事。 1939年国民党特务何昆在上海刺杀追随汪精卫的汉奸汪丕夫失败,走投无路,江波给了他一笔资金用于恢复其力量。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国共矛盾仍然存在,江波不应资助何昆 何昆做法尽管偏激,但仍属抗日的行为 汪丕夫已成为叛国投敌的大汉奸,该杀 江波贯彻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32、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国共矛盾虽然仍然存在,但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所以 说法错误,答案:为 D。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从考查频率来看,抗日战争这一考点在历年高考中的命题数量都较大。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基本上都有 5道选择题,并且还经常出现非选择题。 从考查内容和命题方式看,一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等;命题方式主要是通过史料提取战役的细节和特点,让考生判定是哪一次战役;二是中国军民抗日的特点和意义, 命题方式主要通过历史情境或者史论的呈现,让考生分析抗日
33、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 “ 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关于人的谜语的出现体现了对人的探讨,开 始探索人与人类社会,选 A。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近三年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从命题形式上看,
34、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呈现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把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考查。 约翰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 “它 ”的第一个职能是: “ 谴责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其后继人。 ”这里的 “它 ”是指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它 ”的职能是 “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 ”“就将他们撤职 ”,体现了政府和议会的关系。故 A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代议制 点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专题从高考命题
35、看,英、美、德意志代议制的确立、演变及特点和巴黎公社等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看,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政体特色;同时注重对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思想根源的命题,考查政治与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可能与雅 典民主政治链接考查材料题。复习时,要重点掌握英、美、法、德代议制确立颁布的法律文件、政体,掌握它们各自的确立过程及影响;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进步性及局限性;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各种政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同模式的特点,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综合题 【历史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孝文帝 “雅好 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 魏书 高祖记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商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 变法第七 请回答: ( 1)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
37、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6分) ( 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1分 )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举例说明。( 5分) ( 3)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 ( 1分)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其评价的主要理由。( 4分) 答案:( 1)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军事:奖励军功,确立二十等爵制。思想:燔诗书,明法令。 ( 6分) ( 2)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 ( 3)北魏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 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
38、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但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回答两个以上按第一个给分)( 4分) 试题分析:( 1)考查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列举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即可。 ( 2)看清题目要求,不是回答张之洞的评价,而是要学生对张之洞的评价发表看法,主要从是否客观公正的角度回答。 ( 3)问实际涉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 后来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
39、。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点评: 1.这部分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专题。 2随着高考选考试题命制技术逐步成熟,高考命题逐渐由考查单个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如:山东高考曾经梭伦改革与商 鞅变法的比较;宁夏卷曾经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综合起来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看,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
40、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审判查理一世开始了:独立派内部出现犹豫和动摇,但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指出 “要当机立断地了结这件大事;基督命令你们惩罚英国 压迫者。 ” 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暖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 阿 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峰巅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连年征战的巨大
41、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库空虚,国内民不聊生:保王党公开地仇视一种宗教狂热者的统治。国内宗教问题冲突不断发生:一切都仿佛在倒退,人们呼吁着和平。克伦威尔对人民安抚的政策又被议会推翻,各项改革政策,议会也不过问。军官们强迫议会改革,甚至不惜发 动武装政变。议会看到了危机,却内部纷争,意见不一,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企图 “保存他们自己永久挂权力的计划 ”方案,并要解除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 “取而代之 ”。 查尔斯 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三 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国三岛的专制圪治者。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这个军队具有它的严格纪律,并惧怕他的严酷残
42、忍。(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国内的繁荣。(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并富裕了英国的国库,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 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 此时确已变得极强 沉没了一支西班牙的军舰,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 卡尔顿 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 这一主张对英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 3 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开始策划 “取而代之 ”的主要原因。( 2分) ( 3)依据材料三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对英国的历史作用。( 3分) ( 4)综
43、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处时代,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 关系 ( 2分) 答案:( 1)主张:坚决要求处死查理一世。影响:处死查理一世(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分) ( 2)主要原因:国内外的严峻形势 (国内严重危机 )克伦威尔及领导的军队与议会矛盾尖锐。( 2分) ( 3)历史作用:稳定政局:促进资夺主义发展;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3分) ( 4)认识:在特定的条件下,个人独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是相容的。(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内容分析, “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 ”“他不顾法官们的暖昧
44、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克伦威尔的主张是处死查理一世,再指出影响。 ( 2)应从当时英国的国内形势分析,国内外的严峻形势 (国内严重危机 )克伦威尔及领导的军队与议会矛盾尖锐。 ( 3)应围绕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对巩固英国革命成果和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作答。 ( 4)注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分析。 考点:克伦威尔 点评:本题与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联系紧密, 1本模块高考命题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材料题为主。 2本模块重点考查的是 资产阶级革命家,如:华盛顿、拿破仑;重点考查中外科学家,如李时珍、牛顿、爱
45、因斯坦等。 3高考试题中也考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历史人物,要求考生运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新的历史人物,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 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
46、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语曰: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 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 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 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
47、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 2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 “最上之改革 ”指什么 并分析为什么说要从 “最上之改革着手 ”的原因。( 3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 “改进 ” 其理由是什么 (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 4分) 答案:( 1)方式:主张循序渐进的发展;进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 2分) ( 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维新思想已经被实践证明没有成功。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 3分) ( 3)改进:变革思想或宣扬民主、科学。 理由:只有不断变 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 4分) ( 4)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