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 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 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家蚕茧的被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 C项正确;单个的材料不能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不能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排除 A、 B两项;材料虽是孤证,但作为文物,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
2、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反映了 联合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维和行动是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最主要途径 当今世界各地仍有许多威胁人类和平的因素存在 2006年联合国、区域组织和联盟以及临时联盟实施的和平行动数量(按地区分类) 实施的组织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中东 世界 联合国 8 1 4 3 4 20 区域组织或联盟 6 2 4 19 4 33 非固定联盟 1 3 3 7 总计 15 3 9 22 11 60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联合国组织了多次和平行动,因此 正确;如此多的和平行动,正好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局
3、部冲突等仍时有发生,因此 正确;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夸大了维和行动的作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毕加索曾在法兰西文学报上发表文章说:艺术家也是个政治人物。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远离这么丰富的生活呢?不!绘画不是住宅的装饰,而是抵抗和击败敌人的武装力量。下列艺术作品,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亚威农少女 B格尔尼卡 C星月夜 D向日葵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绘画不是住宅的装饰,而是抵抗和击败敌人的武装力量 ”。毕加索创作的格尔尼卡表现的是 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
4、情景,谴责德国法西斯暴行。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出这一观点。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代派绘画。 面对独立后的美国境况,汉密尔顿忧心忡忡的说: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美国采取的 “更换栋梁 ”的措施是 A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 B进行总统选举,推举华盛顿为美国总统 C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 D改善同英国的关系, 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5、 ”是指美国建国之初实行邦联制,松散无力,不能适应美国的发展,为此有识之士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因此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1787年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 BCD 都与题干不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尼尔 弗格森在其著作文明中指出: “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 新教带来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是至关重要的。 ”下列宗教改革的各项主张中,最有利于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的是 A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B反对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限定词
6、,最有利于 “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 ”的是。 A是在思想领域, B是在经济领域, D是在政治领域, C符合题意,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让西方人学会了识字。 考点:西方人文精 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罗马法大全中,对罗马法进行了分类: ius civile 它表现了一个特定共同体的利益; ius gentium 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而制定的法律; ius naturale 它相当于 “永远的善与公正的事物 ”。对这段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ius civile是世界古代成文法的起点 B ius gentium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C ius naturale继承了古希腊理
7、性主义的传统 D以上三者是仅适用于奴隶制的法律条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 世界 上 第一部成文法 是汉莫拉比法典; B不对,没有前后对比,不能体现出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不对,罗马法的某些原则和内容如追求公平公正等具有永恒的价值,而非是仅适用于奴隶制的法律条文; “永远的善与公正的事物 ”说明 C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学时说: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从强加给它的不可忍受的重压下生存下来了。它反映了新社会缔造者的许多梦想,如今,在它走向现代主义世界的缓慢进程中,将会开始关注现实的更大部 分。
8、 ”对于这段论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革时期中国文学发展受到了摧残 B对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C与中国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一致 D其评价带有意识形态和个人主观的色彩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从强加给它的不可忍受的重压下生存下来了 ”说明 A理解正确; “它反映了新社会缔造者的许多梦想 ”说明 B理解正确; C理解不正确,一个美国人随便的一句话,而且还只是评价文学的话,怎么能够概括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呢?总方向是:【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费正清并没有提及这一点。 D也在 他的话里可以直接体现出来。 因此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9、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1930年,台湾高山族同胞几百人在雾社起义,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他们使用简陋的原始武器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斗争。雾社起义 A属于反割台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配合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C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政府的统治 D谱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光辉一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反割台斗争发生在 1895年甲午战后初期; B不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始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C不对,日本法西斯政府的统治是 1936年广田宏毅上台后; D 符合题意,雾社起义反映了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精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
10、争。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 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 定是要求英商可在通商口岸自由贸易,清政府不得横加干涉,实际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A不对,这不是协定关税的规定; C与此规定没有直接关系; D在题干更无法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1、 康熙三十年( 1691年), “多伦会盟 ”举行。康熙帝在会上答应了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除保留其原来汗号外,对旧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一律改为清王朝的亲王、郡王、贝勒等封爵。其目的包括 解决平定三藩之乱的后顾之忧 政治上进一步孤立噶尔丹势力 加强内外蒙古和清中央政府联系 防止俄军入侵尼布楚和雅克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三藩之乱是在 1673年 1681 年,此时早已平定; D不对,雅克萨之战是在 16851688 年,时间也不符;题干明显可以看出涉及清中央政府与蒙古的关系,因此选 B.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康熙帝。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
12、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 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 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这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A项正确。 BC与题干不符;坊市制度被打破早在宋朝已经出现,时间不符,不能说明这种变化。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读秦王朝郡的设置图。图中 “0”为咸阳, “1”为内史,其它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郡。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该图反映了秦王嬴政灭六国时的情况 “1”地不设郡可能与该地为秦国
13、都管辖有关 秦朝疆域 “西至 ”的临洮为图中 “46”郡管辖 图中设郡密集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秦王朝是在秦灭六国后建立,图片不能反映灭六国时的情况; 秦朝疆域 “西至 ”的临洮为陇西郡管辖,应是图片中 “3”郡的位置; 正确,“1”地靠近国都咸阳; 正确,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区集中于北方黄河流域。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综合题 ( 26 分)报刊、电视和互联网是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传播媒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林乐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
14、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等 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胡汉民近年来中国革命报之发达( 1909年) 材料二 1987年,由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规模宏大的“首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截至 1987年 7月,中国电视观众人数已达 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56%。 1978年中国还只有 8千万电视观众,此后平均每年增加 6.1千万。 1987 年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超过 1亿台。拥有电视机的家
15、庭占全国总户数的 47.8%,而在 1978年仅为 2%。经常看电视的观众约占 78%,电视观众接触电视的频率也高于广播和报纸。 郭镇之新时期中国电视的十年 材料三 下图:通过使用互联网可以起到的政治作用 郭良 2005年中国 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 说明:该报告于 2005年 7月 7日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发布,五 个调查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 ( 1)根据材料一,概括 20世纪初以前中国报业的变化情况。进入 20世纪,中国通俗性报刊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10分) ( 2)最早提出 “电视 ”名称和发明机械扫描电视的分别是哪国人?结合材料二
16、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角度分析这十年间中国电视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6分) ( 3)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互联网这一媒介和报刊、电视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互联网在当今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10分) 答案: ( 1)情况:从报刊创办者看,经历了从在华传教士兴办 到国人参与创办的过程;从报刊内容看,先是以基督教思想和西方自然、社会科学为主,到 19世纪末出现宣扬维新变法和民主思想的高潮;从影响看,早期报刊主要有利于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到 19世纪进一步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6 分)原因:通俗性报刊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休闲娱乐,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
17、要;它根据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分门别类,方便了读者按兴趣购买。( 4分) ( 2)法国人和英国人。( 2分)原因:政治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对电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科技 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中国自身科学技术的进步。( 4分) ( 3)特点:拥有更高的科技含量;信息传播更及时,速度更快;具有互动性,不易受到控制。( 6分)作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改进工作,服务于人民;( 2分)有利于民意的表达,形成有力的舆论监督;( 1分)促进民众的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增强。( 1分) 试题分析: ( 1)注意突出 “变化 ”,之前 ”自林乐知(美国
18、监理会传教士)、李提摩太(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诸人创万国公报 ”“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 ”;之后 “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 ” “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 再结合中国通俗性报刊的优点回答。 (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前面一问,再根据材料信息 “1987年 ”可知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和政府对电视事业的重视和支持; ”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中国自身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回答后面一问。 ( 3) 结合所学知识,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科技含量更高。另外,人们上网除了观
19、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政府工作,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有利于民意的表达,有利于促进民众的参政议政(民主)意识的增强。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 26 分) 20 世纪,法德和解之光照亮了欧洲和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 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20 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鉴于 70年
20、中,法国三次(即 1870年、 1914年和 1940年)遭到德国的入侵,又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即需要鲁尔地区和萨尔地区的煤铁资源),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 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与此同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垄断资本开始相互渗透,从而 使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 吴国庆法国 材料三 为了与德国建立永久和平,法国希望把复苏的德国遏制在一个强大的框架内,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成员国将得到平等发展,德国的力量不会被削弱,因而也能使其满意。德国人感到,首先要恢复他们战后失去的平等地位,然后
21、才能在西方建立稳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展开东方政策,而不至危及自己的繁荣与和平。出于这样的动机,法德两国在 50年代建立了共同体,1969年再次发起推动经货联盟工程和导致签订关于欧盟的 “马约 ”的政治联盟。 (英)约翰 平德联盟的大厦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 “领土 ”为例,说明法国是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 “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的?结合 20世纪 30年代德国的史实,简述法国 “追逐的目标 ”是否得以实现。( 8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法国对德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 3)概括材料三中法、德对两国关系期望的相同点。结合材料和
22、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后半期,法、德两国在 “一个强大的框架内 ”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意义。( 12分) 答案: ( 1)领土: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 15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 15年;划出一部分领土给波兰,并在东普鲁士同德国本部之间划出一条 “波兰走廊 ”。( 3分) 没有实现。( 1分) 20世纪 30年代,德国纳粹党利用社会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建立法西斯专政;( 2分)最终撕毁凡尔赛和约,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分) ( 2)原因:美国和苏联反对法国原先肢解德国的主张;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法国和德国经济依赖性加强;欧洲(法、德)政治家汲
23、取历史上法德冲突的教训,积极推动法德和解。( 6分) ( 3)相同点:平等与和平。 ( 4分)重大事件: 1951年,两国发起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两国发起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69年再次发起推动经货联盟工程; 1993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正式建立欧盟; 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6分)意义:维护了法、德的持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欧洲的整体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置回答前面一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一问,法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德国建立法西斯 专政,撕毁凡尔赛和约,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方面回答。 ( 2)首先判断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法国对德主张变为和解,根据材料信息 “担心战后德国东山再起,重新构成对法国的威胁 ”“在战后初期法国主张肢解德国, 但是,法国的对德主张遭到决定德国民族命运和前途的美国和苏联的冷淡、抵制和反对 “”两国经济逐渐加深了相互间的依赖 ”归纳。 ( 3)根据材料信息 “在这个框架内所有的成员国将得到平等发展 ”回答前一问,再根据欧洲一体化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回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 趋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