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2.20KB ,
资源ID:338231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82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五)(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五)(带解析).doc

1、2013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调研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五)(带解析) 选择题 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大权后,标榜要替鲁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春秋后期的这个事例说明 A分封制对等级隶属有严格的规定 B士的力量当时已经超过卿大夫 C分封确立的礼制在当时保持良好 D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分封制的瓦解时期,但是其一整套的原则还是存在着,因此材料中家臣掌握大权并且代替鲁国国君处理政事引起了广泛的不满。故选 A。 B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士这一阶层; C 项错误,明显不符合事实;D项材料并未交代。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分封制 它 “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 ”“它 ”指的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牛顿的经典力学解决了物体在低速运动时的宏观运动规律,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而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别状态。这种认识的变化与题干说法一致,故 C项正确 A项错误。 B项属于生物学领域; D项研究的是微观领域。 考点:近现代科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凯末尔曾说过: “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

3、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 ”下列反映其理论的措施包括 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 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 效仿德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制 改革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凯末尔决心向西方学习,把土耳其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凯末尔废除土耳其政教合一的政体,革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改革废止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因此 正确,故选 B。 项说的是日本,效仿德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考点:凯末尔改革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973年欧共体 9国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 人口 (百万人)国

4、民生产总值 ( 1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欧共体 256.69 1065 4140 2100 606.2 美国 210.11 1307 6210 702 116.6 苏联 249.75 675 2700 215 转引自:伍贻康等欧洲经济共同体,人民出版社, 1983年 共体各项经济指标都已超过苏联和美国 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开始成为能与美苏两极相抗衡的经济力量 欧共体各成员国的合作,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明显错误,但就国民生产总值的情况欧共体就未超

5、过美国;从表格可以看出, 1973年欧共体与美国的势力对比差距进一步缩小,这说明欧共体总体经济实力开始成为能与美苏两极相抗衡的经济力量,欧共体各成员国的合作,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苏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转变。因此 正确,故选 D。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据统计,英国毛织品 1788年生产 7.5万匹, 1817年达到 49万匹,增长 5.53倍。煤年产量, 1700年为 500万吨, 1795年增至 1000万吨,增长 1倍。生铁产量, 1740年为 17350吨, 1806年猛增至 258000吨,增长 13.87倍。导致英国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6、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B大肆进行海外殖民掠夺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黑奴贸易积攒大量资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英国的煤炭的消费量不断的增加,这是蒸汽机广泛使用的结果。纺织品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因为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的劳动。故选 A。 BD项无法体现煤炭使用量不断地增加的情况; C 项属于政治方面,与材料无关。 考点 :工业革命 机器工业的发展 某同学整理了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的表格,在相同点的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相同点 两国君主立宪政体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国家元首,都是世袭制。 不同点 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德国君主掌握多项国家大权,专

7、制主义色彩浓厚。 英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内阁对议会负责;德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英国议会拥有限制王权等多项大权;德国议会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 A在工业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建立的 B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时建立起来 C导致国内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盛行 D符合本国国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不符合英国的情况,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期尚未发生工业革命; B项不符合德国的情况,德国君主立宪制并未在革命的条件下建立,而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统一后建立的; D项错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民主制不断地发展; D项是二者的共同点,虽然二者民主程度不一样,但是都

8、符合本国的国情,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下图是我国曾经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票证,这些票证 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物 反映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退出流通 表明当时物质生产和供应比较匮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的表述是正确的,票证是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的表述不正确,造成票证一统天下局面,主要是由于生产不足,物质供应匮乏。 和 的表述符合中国的国情,票证的使用是由于我国物质匮乏造成的,而取消票证这是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票证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

9、 “他们每天 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 阶级斗争 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 ” 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 B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C消除了政治腐败现象 D严重践踏了民主和法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 “文化大革命 ”时期, “文革 ”中, “阶级斗争 ”口号下践踏和破坏社会秩序的现象。民主和法制破坏殆尽,所以正确选项是 D。A项时期并未出现阶级斗争口号下的混乱局面; B项明显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

10、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 ,是 家族 ,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人从传统家族观念到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是 抗日战争的爆发,抗日战争第一次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民族意识大大加强。故选 C。 A项并未形成全民族的抗战; BD项与材料 “亡国灭种的危机 ”无关。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

11、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 ”林则徐的主张是 A学习西方军事制度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练兵方法 C中西差距巨大,不应调兵作战 D广泛了解外国的历史地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林则徐分析了在战争中我方武器不如人的情况,体现了林则徐寻求学习西方的科技思想,故选 B。 A项错误,林则徐时期尚未上升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高度; C 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不能与西方作战的情况; D 项材料未交待。 考点:

12、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科举被古人称为最公平的制度,这是因为科举制度 A考试只在儒家经典范围内命题 B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D官员、人才的选拔 不再受血统、门第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举制实行科举考试的方式择优录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世族门阀势力对政治的控制,因此说是最公平的制度。 A项错误,考试范围无法保证录取的公平; C项说的 科举制实行的影响; D项错误,虽然实行了科举制,但是选官制度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依据血缘和门第做官的现象。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魏书

13、 食货志记载: “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北魏孝文帝时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土地政策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 D废除宗主督护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的情况,未解决这一问题,孝文帝实行了均田制,故选 A。BD项是赋税征收的制度,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 C项是孝文帝进行的吏治改革。 考点:土地制度 均田制 综合题 ( 26分)文明是流动的,其进程和影响因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在举世所有的宗

14、教中,基督教徒是 “全人类中最不容异己的人 ”。中国儒学虽为国家宗教,但它博大而无 所不容,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他将儒家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道德规范作为崇尚自由、维护理性和科学的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张丽艳、苗威伏尔泰与中国儒家思想 材料二 据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中统计,到 1895年,共翻译西学书籍 354种(不包括宗教类),其中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也有少量史地、政法类书籍。 据译书经眼录记录,在 20世纪初年翻译的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 19.6%;社会科学类 327部,占 60.9%。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 文化概论

15、材料三 1927年 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颂扬儒学 “博大而无所不容 ”的根本目的。( 2 分

16、)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 “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 ”的理解。( 2分)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儒家文化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 ( 2)根据材料二, 20世纪初同 1895年之前相比,翻译著作种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2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 “农村包围城市 ”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6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 4分) 答案:( 1)目的:用儒家思想来批判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 2分) 理解:历史上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佛教、

17、道教融合儒学思想, “三教合一 ”,调和并行。( 2分) 影响:中国儒学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思想基础。( 2分,或答启蒙思想家将儒学作为反对天主教会专制神权的武器。) ( 2)变化: 1895年之前,翻译著作以科技著作为主;( 2分) 20世纪初,翻译著作以社会科学著作为主。( 2分) 原因: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务派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需要 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 2分)随着 1895年维新改良运动的兴起,尤其是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成为时代主流,国内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因此掀起了一个译介西方政治学术

18、著作的热潮。( 2分) ( 3)特点: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进行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2分) 因素:中国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2 分)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 2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2分) ( 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按照以下三个递进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给 0分; 第二层次:提出了正确的措施或态度,但没有进行分析、深化,给 2分。如答“要积极地学习、引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 第三层次:提出了正确的措施或态度,并能就此作出进一步的说

19、明、深化,给4分。如答 “既要积极地学习、引进、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2分)又要根据社会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文明进行选择和改造,不能照搬照抄。( 2分) ”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的宽容精神 ”可以看出伏尔泰赞扬中国儒家文化的原因是在于用中国的儒家文化来反对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 “多种宗教教派在中国和平共存 ”最明显的例子是唐宋之际的三教合一,相互吸收,和平共处。中国的文化成为了西方思想家反对本国君主专制和教权的有力的武器。( 2)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分析的出,甲午战争之前,向西方学习主要是侧重在科技领域,而甲午战争之后重点转向了人文社会

20、科学和制度方面。原因主要从甲午战争使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 3)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中心路线,攻打大城市最终夺去了政权。从材料 “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进行分析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 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近代中西文明的交流 ( 26分)对外贸易状况,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和对外关系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21、一 正德九年( 1514 年 ),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 “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先后窥探、染指中国市场,争相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遍销其本土和殖民地,以牟取暴利。 世界市场对江南丝、丝织品和布匹等商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镇商业化的进程。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 40年代,英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 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 认为一个国 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 美、德在

22、 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贸易保护对两国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族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 1930 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 1929 年至 1931年间,日本对外贸易减少了近 50%。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 1929年为 23.41亿美元, 1932年下降为7.84亿美元。 日本军界人士说, 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 英国可 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将被打败。 最后,我

23、们将一无所获。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编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6世纪初明朝时期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8分) ( 2)材料二表明,英国和美、德分别实行了什么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的原因。( 8分) (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反映出日本提出了怎 样的对外政策目标?为此,日本在 30年代采取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10分) 答案:( 1)原因和影响:官府实行抽分制,放宽了海禁政策;( 2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 2分,或答 “殖民者冲破明政府的海禁,竞相与中国

24、商人进行贸易。 ”)极大地刺激了江南地区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分)导致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分) ( 2)政策: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美、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4分) 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对英国发展经济更为有利;美、德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相对落后的本国工业。( 4分) ( 3)影响:各国的贸易保护,恶化了外贸环境,贸易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国际局势不断紧张。( 4分) 目标:不应只希望发展贸易,更要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即征服中

25、国。( 2分) 军事行动: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每点 2分,共 4分。其它符合题意的史实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此题也是材料比较长,需要认真的多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完整的信息。从 材料 “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分析明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此外,外部世界的因素如新航路在这一时期已经开辟,西欧国家通向东方的道路更加畅通。中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一时期出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而美、德在 19世纪中后期都实行了较高的关税政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原因要从二者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工业能力等及哦啊多进行分析。( 3) 2933 年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在很大程 度上恶化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使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从材料 “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它地区的帝国 ”可以看出日本的对外政策。日本三十年代的对外行动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朝对外政策;工业革命 英德等对外贸易政策;明治维新 日本对外贸易政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