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分封制,有人说: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这个评价 A正确,因为分封制加剧了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B不正确, “争 ”、 “乱 ”原因有很多,归结于分封制本身是不确切的 C正确,因为从分封制开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割据称雄的局面 D不正确,因为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不可能引起 “争、乱 ”局面 答案: B 试题分析: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是指封土地、建诸侯 ,这是争端和混乱的开始 .ACD表述都不正确,没有客观、辩证的分析分封制,西周时期它有利于维护统治,春秋战国时期造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因此选
2、B。 考点:分封制 点评:注意分封制的演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拓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是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各国推行变法,分封制开始被废除;秦朝统一后即全面被郡县制所代替。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 “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
3、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 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选 D。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积极作用:( 1)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文化教育,
4、极大地发挥了公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2)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一种 集体 管理的新形式,所创造出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法治、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多数人决策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 少数男性 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 抽签 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5、(最 大的弊端)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 “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 “最高民主阶段 ”到来 B在雅典 “最高民主阶段 ”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 “最高民主阶段 ”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 “最高民主阶段 ”,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这应是伯利克里时期; B不对,十将军除外; D不对,公民大会为雅典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符合题意,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 参政:制定 “公职津贴 ”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考点:
6、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征,古希腊民主形成的条件及历史意义。复习时可适当链接必修 1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和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必修 3中的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等。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 “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 “do”最有可 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遵守法律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When in Rome, d
7、o as Romans do ”联系罗马法。罗马人创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乃至推动世界政治文明进程。 因此选 D. 考点:罗马法 点评: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人类政治文明的成长历程中可谓是承上启下,又独树一帜,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继承性、多样性,向我们昭示了任何民主政治范式的确立、发展都离不开当
8、时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更与各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政治力量的对比、自然地理因素息息相关。 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 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 “选举 ”说法正确的是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 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 “海选 ”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重大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 1832 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不对,在普选基础上召开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表述正确,因此选 D。 考点:中外民主政治 点评:学
9、 习中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苏维埃制度的比较,认识民主集中制是两者最大的相似之处;将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与古代、近代政治制度同西方的代议制进行联系比较,突出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的特色。 下图是纪念十月革命中的一个镜头,老人和孩子的脸上流露出对十月革命的深切崇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思想认识达成统一 B俄罗斯要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 C俄罗斯要向社会主义国家表示友好关系 D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不对,并非所有俄罗斯人都认同十月革命,表述绝对化; B与当今俄罗斯的发展不符; 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D符合题意,表明十月革命历史影响巨大。 考点
10、:十月革命 点评: “社会主义理论到制度 ”部分不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考查较少,但复习不能忽略冷点。本部分命题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地位和意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等。 乔治 凯南说: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 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北风的直接威胁 ”喻指战争方式 B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 “北风的直接威胁 ” D马歇尔计划属于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11、 ” 答案: C 试题分析: ”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 ” 喻指苏联最终解体, “北风的直接威胁 ”喻指热战 ,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喻指冷战, ABD表述正确, C表述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冷战即 “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因此选 C。 考点:美苏冷战 点评:雅尔体制及其作用下的 “冷战 ”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重要的切人点如从雅尔塔体制形成到表现 “冷战 ”、美苏争霸,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等。从命题的形式上看与当今重大时政问题相联系是命题的重要方式。 201
12、1年 1月 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 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 “一超多强 ”的政治格局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说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A项只讲到政治一个方面,不全面; CD说法错误。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点评:多极化趋
13、势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都比较受高考的青睐。 要注意世界眼光,从整体世界的宏大背景中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力避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从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突出成就。图中两件展品存放的展台应属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右图反映铁农具出现,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左图反映国家实现统一,不符合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因此联系秦汉开创大一统的局面,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 点评: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
14、厚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 “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 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 币(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从材料看毅庵祖 “家业大饶 ”的原因有 适时改行易业 丝织品品种多 丝织品质量高 注重扩大再生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因罢酤
15、酒业,购机一张 ”说明 正确; “织诸色 币(帛),备极精工。 ”说明 正确; “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说明 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
16、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 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年以前每年以 1700万亩( 3 5%)的速度增加。到 1980年达到7 33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 ”说明 A正确。 B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大力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工
17、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后来政府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制订 “一五 ”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施;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工业化的实施开辟了道路。在中共 “八大 ”方针政策指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但由于 “左 ”倾错误的发展,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接着发动了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中央虽然对此进行过调整,但由于十年 “文革 ”使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许多挫折,总的来说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
18、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 D项。 A项是 1992年十四大的贡献; B不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意义; C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无直接关系。 考点:新中国经济 点评:本专题重点问题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教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互联网的普及等。难点
19、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 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 “为了和平去北京 ”,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 “冷战 ”思 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愿望; B不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 D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主流民意; 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
20、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 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 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 “左 ”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 “依法治国 ”方针写入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21、: A不对,第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不对,195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对, 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 “文革 ”时期,是 “左 ”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 C项符合题意。,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建设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 “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 这个
22、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 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最能说明 “始皇 ”称号是 “当之无愧 ”的一项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的雏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 C从属于; D从属于巩固统一的措施; B符合题意,直至今天,仍是代表时代的主流方向。 考点:秦的统一 点评: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体。这一部分知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因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本所在 ,是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23、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 虚君政治 说明明朝内阁 并没有削弱皇帝的权力,相反成为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因此选 A。 BCD三项都无从体现。 考点:明朝内阁制 点评: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内阁制是明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代
24、的内阁既无法定的相权与职责,也不可能像宰相那样真正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虽然在某些时候阁臣权势膨胀,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既不统辖六部,也不能直接干政。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 “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说明外国在华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即治外
25、法权,外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中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A不对,在南京条约附件签订后开始出现; BC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背景、签订的条约及所产生的影响是历年高考 的重点区域。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的命题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 “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
26、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文出自徐中约先生的总结: “日本当时已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民族主义意识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因此是指中国民族意识尚未觉醒,与后来八年抗日战争形成鲜明对比,答案:为 B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 点评:本单元的命题围绕主干知识:列强侵华影响与评价、辛亥革命、
27、国共 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斗争等。预计明年高考命题形式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突出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历程中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认识、探究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封建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行联俄联共扶
28、助农工三大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可知是指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不对,不符合材料的核心意思; B不对,题干没有涉及明确反帝; D不对,这是后来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情况,因此选 C。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变,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 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
29、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答案: B 试题分析: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可知是指 1935 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因此选 B.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本专题是高考命题密集区之一,高考考查的比重相当大,列强侵华的影响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高考考查的主题内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
30、四运动、中共民主革命的历程、抗日战争等是命题的重点。本专题的命题将会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查。命题多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设计考查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 民抗争与探索中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 “八年抗战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 “十四年抗战 ”;在日本则被称为 “日中战争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 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
31、称作 “八年抗战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 “十四年抗战 ”说明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 “ 在日本则被称为 “日中战争 ” 研究者立足点不同, BC无从体现, A表述片面化,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从考查频率来看,抗日战争考点在历年高考中的命题数量都较大。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基本上都有 5道选择题,并且还经常出现非选择题。 从考查内容和命题方式看,一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等;命题方式主要是通过史料提取战役的细节和特点,让考生判定是哪一次战役;二是中国军民抗日的特点和意义,命题方式主要通过历史情境或者史论的呈现,让考生分析
32、抗日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 “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 ”,和苏联并为 “民主世界的双璧 ”。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 C是在 1972年, D是在 1978年,此时中苏关系仍然恶化,直到 20世纪八十年代中苏关系改善,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可能既赞美美国又赞美苏联;A与题干也无直接关系; B符合题意,二战期间,中美苏三国有着共同的敌人和利益,因此选 B.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关于抗战试题量和分值明显增加 ,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其中
33、 1937年以后敌后战场抗战是高考考查重点 ,但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我们仍然不可忽视 ,因为在 2008年、 2009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而且也符合史学界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新方向。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 24个部长中的 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 “民主人士 ”, “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 ”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新政府 2
34、4个部长中的 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 “民主人士 ”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A 不对,与题干不符;B不对,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诞生; D不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选 C。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复习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大基石,掌握三大制度形成的过程,认识其源头和发展演变。 2011年 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年的讲话中指出, “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
35、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C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D 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聚居地区都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内蒙古自治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 B不对,这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 点评: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是中国历史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考查的重点是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及与三大制度相关的内容。 2012年 6月 6日至 7日
36、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全球瞩目,峰会发表的宣言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准备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地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上合组织成员国将在中亚地区建设一个 “稳定之岛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加强了中国同其他成员国的多领域合作 主要同世界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 在区域安全与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中亚地区和平发展的一面旗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上合组织( SCO),前身是 “上海五国 ”会晤机制,其成员国除中国、俄罗斯外,还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因此不是突出主要
37、同世界大国改善和发展关系, 表述错误,排除后选 B.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 2013年命题趋势。 从命题角度上看,主要是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从题型上看,在题型上可能仍会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和开放探究题也大有可能。 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 外延。 综合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
38、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 “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 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 “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
39、,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 制衡 民主化进程 (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 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8分) ( 2)材料二中 “猜疑 ”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 ”,以避免总统 “胡作非为或盲动 ”的?( 7分) 答案:( 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
40、民主 政治。( 2分)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经历朝发展、完善不断强化。( 4分) 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 (2分) ( 2)实质:权力制衡。( 2分)办法: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5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分析:( 1)本问实际考察古希腊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注意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改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1、制度注意秦朝正式确立,此后历代发展、强化。 ( 2)注意材料信息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再结合美国三权 分立体制说明 考点:中外政治文明 点评:中外政治文明是新课改地区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从 2010、 2011年高考命题看,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了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察举制、科举制等,还考查了围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矛盾的斗争和调整等。 2011年高考命题有 9道选择题及 4道非选择题; 2010年有 13道选择题及 2 道非选择题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42、治制度。 2011年有 3道选择题及 2道非选择题; 2010年有 4道选择题及 1道非选择题。 3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 立和发展。如 2011年有 4道选择题及 2 道非选择题; 2010年有 9道选择题及 1道非选择题。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从以下角度考查: 1继续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概念内涵、特点及评价的考查。如对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代议制等制度概念的理解认识。 2重视对中外政治制度形成演变历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 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 1933年): 成 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
43、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 资 动 力 机械修配 营 缮 消耗品 包 装 薪 金 职工保护费 运 输 营 业 捐税及利息 保 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10 50 5 50 1 80 0 40 1 70 1 50 1 20 0 20 0 20 2 50 15 00 0 20 3 00 5 80 4 80 0 60 0 40 0 50 1 20 0 60 0 50 0 20 2 00 2 70 0 10 1 00 4 70 0 70 1 20 - 1 20 0 30 0 60 -0 30 - 0 50 12 30 0 10 2 00 81 15 200 - 240 25 100 -60 - 25 4
44、46 100 200 总成本 43 70 20 40 23 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3分) ( 2) 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分) (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5分) 答案: (11 分) ( 1)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 3分) ( 2)有利:国家基本统一;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世界性经济危机客观上有利于引进资金和设备
45、;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等。( 3分) (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轻赋税,制订利于企业发展政策方针。( 2分) 企业:操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工人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从表格可直接归纳,如捐税沉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费大;机械 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工资成本高等。 ( 2)抓住时间 1933 年,结合此时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政治经济状况即可,如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世界性经济危机客观上有利于引进资金和设备;实业救国思潮、反
46、帝爱国运动推动等。 ( 3)是开放性题目,根据表格中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即可。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工业革命后,在西方国家经济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经济格局开始了变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产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即外商企业 、洋务运动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影响近代社会发展走向的主干,是本专题乃至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内容。本专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尤其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在近年各地高考命题中更是频频出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 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
47、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 18世纪下半叶到 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 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 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 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 尤 内夫曾说: “我们发觉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 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大工业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 “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 ”,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