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50.74KB ,
资源ID:33831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83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东北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元前 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 “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 ”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汉武帝兴办太学,正式弟子和旁听 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体现了汉武帝把用人选官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故选 C。

2、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重儒措施 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 “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 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 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 ”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关联词“只有 ”“假使 ”“那么 ”所表达

3、的意义即可判断 D项符合题意。 考点: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判断(课标外) 2009年 7月 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阅读及分析能力。依据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

4、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并结合所学知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说: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 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 ”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A发挥宏观调控对经济调节作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其丧失统治地位 C促进西方社会垄断时代的到来 D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将其彻底废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

5、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是强调传统社会内部自由主义推动了工业化,故 C项符合题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背景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 “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最早努力 “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的是 A但丁 B马丁 路德 C加尔文 D达 芬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及史实再现和再认能力。 “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是指人与上帝直接对话,据所学知是马丁 路德的宗

6、教改革思想。故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体物,铁提肯定这物是他的,而占有人主张他是所有人。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 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 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倍受保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民法大全 1978年 5月 2日到 6月

7、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 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 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C出访否定了 “两个凡是 ”错误方针 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能力。 A错误我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初九已经打破意识 形态的限制了, C错误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在 1978年底, D错误欧盟是 1993年才成立的,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向发达资本主

8、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伟大的转折 20世纪 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 ”,这 “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处强调的是 A土地政 策的重要性 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 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 “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 ”这表明中国内

9、战的本质在于土地私有的存废,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 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

10、族的致命伤。 ”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 者做过如下评价 “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 ”材料中梁启超褒奖的学者是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进行史实再现的能力。梁启超强调该学者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的理由是做学问的方法及种类,据此可知是顾炎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了一代朴素学风的先河,故选 D。

11、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顾炎武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 西移动 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迎合了统治者 “天朝上国 ”的心理 B打破了中国传统 “天圆地方 ”观念 C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 D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利玛窦为意大利传教士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 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完全是为了迎合中国 “天朝上国 ”的心理,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

12、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夫农劳于作,剧于病,爱其谷甚于生也,不得已而粜者,则有由焉:小则具服器,大则营婚丧;公有赋役之令,私有称贷之责。故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 ”。这表明宋代 A农民生活贫困 B土地兼并严重 C赋税负担沉重 D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阅读及史实再现能力。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人们出售谷物的理由及益处, ABC三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综合 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下图是 1945年以

13、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9分) (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 6分) 答案: ( 1)二战后,德国战败,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英美法四国分区占领;( 3分)冷战中,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 3分)东欧剧变,民主德国合并到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3分) ( 2)德国的分裂是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2分)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统一 符合德国人民的意愿,有利于德国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和再现的能力。三幅地图展示的是德国三

14、个时期的版图,依据所学知图一 “1945年 1949年 ”是由于德国战败,德国及首都柏林被苏英美法四国分区占领,图二 “1949年 1989年 ”是由于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图三 “1990年至今 ”是由于东欧剧变,民主德国合并到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回答时需要结合德国从战后的分析到后来实现统一的背景上,着重阐述 德国的分裂是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符合德国人民的意愿,有利于德国的发展等即可。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

1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 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不是民主 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

16、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 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与 17、 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发展有何不同。( 11分) ( 2)依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4分) 答案: ( 1)进程不同

17、:欧洲: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 2分)中国: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 2分)内容不同: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 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 2分)中国: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 2分)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2分)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1分) ( 2)原因: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 2分)进化论思想影响。( 2分) 试题分析: ( 1)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 ”可归纳中国近代

18、与 17、 18世纪欧洲相比在民主进程上:欧洲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 。而中国则是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依据 “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 ”“。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可归纳中国近代与 17、 18世纪欧洲相比在民主内容上 : 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而中国则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强调公民为国家服务,弱化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 2)依据 “因为

19、,他认 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 ”可概括归纳出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是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以及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朱元璋政权自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动北伐,迅速取得胜利,不足两年时间,中原、华北、西北等大片地区,均为明军占据。但是随着明军战线不断延伸,补给线日益拉长。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都指挥使上书称: “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

20、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 ”,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山西行省提出采用开中法。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这里的 “中 ”有着认购的含意,政府开示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 “开中 ”;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 “报中 ”。 表 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 时间 奏请单位 纳粮仓 中纳则例 洪武三年 山西行省 大同 每引米 l石 洪武四年 中书省 延安、宁夏等 每引米 7斗 洪武八年 产西砖耀 桂林 每引米 2石 3斗 洪武十九年 云南布政使 金齿 每引米 1斗 洪武二十年 户部 毕节

21、(贵州) 每引米 3斗 洪武二十二年 北平行都指挥使 大宁 每引米 5斗 洪武二十九年 户部 桂林 每引米 1石 摘编自孙晋浩开中法的实施及其影响等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和特点。(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开中法的作用。( 6分)。 答案: ( 1)背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事斗争需要( 4分)特点:主要 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统一战争和充实边储,巩固国防需要);中纳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 5分) ( 2)作用: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

22、商群体的壮大等(五取三, 6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材料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依据 “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 ”可知开中法实施的背景是边疆地区战事频繁以及当地经济凋敝不能满足军 事斗争需要。依据 “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 ”并结合 “表 3 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 ”分析可知开中法的特点是主要在边疆地区;以军事需要为主;中纳实物(米)为主;盐商为主体。 ( 2)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依据材料并兵据所学开中

23、法的作用可归纳为:保证边疆地区的军需供给,巩固边防;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商业、农业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盐商群体的壮大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初开中法的实施 背景特点及作用(课标外) ( 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 ”,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略矮小。 材料二 图 1为北京四合院平面结构图,四合院始于 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

24、典范。图 2为 2012年开盘的深圳某楼盘户型结构图。 图 1 图 2 提取 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户型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古今中国人住宅观进行比较。 答案: 提取信息准确:( 8分)古今户型及住宅观念变化符合史实(古代四合院强调主次尊卑,大小有别,容纳家族,内敛性强,人口众多,占地面积较大;今天户型强调实用性,方便性,平等性,开放性,节约空间及用地)。(古今各 4分)概括综合:( 4分)住宅结构变化体现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封闭观念,宗法观念,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有效的提炼信息以及综合分析比 较的

25、能力。依据材料中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 ”再比较两幅平面图可得出:古代四合院强调主次尊卑,大小有别,容纳家族,内敛性强,人口众多,占地面积较大;今天户型强调实用性,方便性,平等性,开放性,节约空间及用地。这种变化体现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综合所学进行分析可知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是由于等级观念,封闭观念,宗法观念,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住宅的变迁 ( 25分)美国在中国的形象,是指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精英阶层和 社会公众对美国的整体印象,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 材料一 人物 出处 观点 张之洞 劝学篇 正权 考外洋民权之说所由来,其意不过曰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公论、达众情而已,但欲民申其情,非欲民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曰 “民权 ”,误矣。 “美国人来华者,自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深考之谈耳 ”。近日摭拾西说者甚至谓人人有自主之权,益为怪妄。 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 美国是新世界之老共和国,吾为旧世界之新共和国 但美国为先进文明国,事事 皆为我国之典范。 毛泽东 别了,司徒雷登 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 “民主政治 ”,可惜只

27、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 材料二 1993年夏季,美国根据莫须有的情报,在公海上拦截中国的 “银河 ”号商船,并进行检查,从而引起中国公众的极大愤慨。随后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以中国人权状况恶化为由,阻挠中国申办 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再次点燃了中国人的反美情绪。这两起事件导 致了中国公众心目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直到海湾战争后,中国人还认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是一个主持正义和敢于负责任的国家。但美国现在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国家。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

28、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 “师生情节 ”,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 “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13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12分) 答案: ( 1)洋务运动时期:看到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弊端,抵制美国的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并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放战争时期:抨击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90年代: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每点 2分,共 8分)

29、因素:国家利益的变化;( 2分)国情的变化;( 2分)对美国了解程度变化等( 2分) ( 2)认识观点:美国是中国人追寻现代化进程中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因国家利益不同,中美之间也存在 着一定的矛盾。( 3分)(如果只答 “我同意材料三的观点 ”,或“我认为材料三的观点是合理的 ”,只赋 1分) 史实论证:中国以美国为师的史实:近代学习美国的民主思想(徐继 瀛环志略)与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取一, 2分)美国 “欺负 ”中国史实: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三条约取一即可);扶蒋反共控制中国;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政策(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

30、遏制)。(三点取两点,共 4分)逻辑: 1分(从辩证角度用史实论证)延展: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 ,中美之间应发展合作,走双赢之路。(2分 ) 试题分析: ( 1)第一小问可根据 “表 2中张之洞、孙中山、毛泽东的观点 ”以及材料二中的 “但美国现在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国家。 ”并结合所学可归纳洋务运动时期:看到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弊端,抵制美国的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并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放战争时期:抨击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90年代: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二小问可根据影响国家对政策的因素从国家利益的变化、国情的变化、对美国了解程度变化等角度回

31、答即可。 ( 2)本题是观 点性试题在回答时需要史论结合。分析材料三可知其观点是美国是中国人追寻现代化进程中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因国家利益不同,中美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表达观点时不能绝对化。在史料的论证上可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程举例论证即可,比如近代学习美国的民主思想(徐继 瀛环志略)与三权分立共和制度;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三条约取一即可);扶蒋反共控制中国;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政策等。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历程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 琦善( 1790年 1854

32、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 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 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

33、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 “国际积势 ”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 “积势 ”,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 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 8分) (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 7分) 答案: ( 1)肯定( 2分):琦

34、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 2分)否定( 2分):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 2分) ( 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 3分)因素: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 4分) 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 “在外交方面 ,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 ”“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 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 ”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 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课标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