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62KB ,
资源ID:33845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8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五河高辅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五河高辅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安徽省蚌埠市五河高辅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 “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 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你离,由材料中的 “由是而生宗法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可知王国维主要强调的是宗法与分封制的关系,联系 已学知识可知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而 A的表述只是表面现象,CD与材料无关

2、。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与宗法制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请根据下列条件推断出该宪法的名称是 是一部近代颁布的成文宪法 它以保护私有财产为神圣职责 他规定国家元首是军队最高统帅 经过长期斗争,它从法律上确立了不同于英国的政体 A美国 1787年宪法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及归纳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由 “经过长期斗争 ”可以直接排除 A,因为美国 1787年宪法不符合经过长期斗争;由 “不同于英国的政体

3、”可以排除 C,因为德意志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与英国一样;由 “国家元首是军队最高统帅 ”等信息可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民 众,平静地观看自己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B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 D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

4、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引文 “(珠 )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 (英 )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说明了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视态度,反映出清政府统治下民众的民族意识淡薄,民族 观念不强, D的表述符合题意, A表述有误,当时民族矛盾尖锐, B C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有制为 “天下人同耕 ”的公有制 C与 “

5、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 “耕者有其田 ”的理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的能力,解题时注意 “经济学的视角 ”,因此可直接排除 A, “政治体制变革 ”不符合 “经济学的视角 ”的要求; B“公有制 ”表述不合史实,因为其要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而非公有制经济; C与题干无关,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与 “师夷长技 ”与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无关。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天下田由天下人同耕,是为了实现中国古代以来农民的 “均贫富 ”理想,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6、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天朝田亩制度 有 “中国第一商业街 ”美誉的上海南京 东路,初名花园弄(派克弄),俗名大马路,1865年被英租界当局更名为南京路。英租界更名南京路的主要原因应是 A租界源于南京条约之规定 B寓意征服中国,南京是中国的首都 C英国殖民者为了纪念南京开埠 D南京是英国人最早到达的省会城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 “租界 ”制度的开始,因此英租界更名为南京路的主要原因是租界源于南京条约之规定。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

7、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场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 B战争引起列强对华的新一轮侵略 C西学东渐将转到制度层面 D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解题时注意 “不正确 ”,由材料中的 “19世纪末 “日本人 ”可判断出材料主要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也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在政治制度上的不足,开始想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但后来的历史证明民主

8、共和不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由此分析可知 ABC符合史实,而 D不合史实,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农村教师阎世开拒绝为日本侵略者带路,表示 “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 ”,这一现象: 表明抗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体现了阎世开的民族气节 表明清政府能动员民众抗日 反映出中华民族具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情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的是甲午战争时期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现象,分析材料可得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广大民众的支持 ”,排除

9、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没有动员民众经济抗日,因此 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漫画创作于那 一历史事件前后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 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观察漫画,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图片中的 “青岛 ”“贪食小犬 ”等信息可推断出漫画暗指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占我青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过程中青年学生就喊出 “还我青岛 ”等口号,由此综合分析可知该漫画最可

10、能创作于五四运动时期,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议论时局时说 “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 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 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 ”据此判断以后出现 A维新变法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清末 “新政 ”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 “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 ”可以看出容闳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中国能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11、,由此强调结已学史实可推断出此后出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下面两幅地图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革命重心地区转移的状况。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共中心任务的变化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图片,归纳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图片可知图一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图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由此分析可知两张图片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革命的中心

12、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 符合题意,而图片反映的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变法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性质依然是反帝反封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 有很好的群众 有很好的党 有相当数量的红军 有便于作战 的地势 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归纳分析的能

13、力, “有相当数量的红军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928年 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北伐时称为 “国民革命军 ”,抗战时称 “八路军 ”和 “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称 “人民解放军 ”,由此分析可知红军存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 “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 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攻的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 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体现了

14、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 “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 的狂言 ”“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 ”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次会战指1937年的淞沪会战。联系所学, 正确, 错误,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 1938年日军攻占广州、武汉。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淞沪会战 俾斯麦从 19世纪 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

15、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 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 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 ”, B与之不合,排除。 A、 C与材料无关。 “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 1871年帝国宪法

16、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 体制的形成 ”说明德意志帝国通过 1871年宪法,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即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作战,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支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B国王掌握实权 C议会不能支配政府的财政 D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 析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 “1811年 ”,即英国已经确立

17、君主立宪制,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虽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没有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 ” 这段材料说明 A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 B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主要依据 C占卜是确立继承人的重要手段 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 ”可推断

18、出王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中王位继承上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中国科举考试自隋朝开皇年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历经 1300多年。从下表中可推出的合理的结论是 唐代至清代状元地理分布表 地 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北方小计 40 6 28 6 14 5 11 10 南方小计 17 10 27 74 2 78 88 (注:南北方以淮河为界。按人数排列:北方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南方是江苏、浙江、福建

19、、江西、安徽、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 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是唐朝以后人才分布的基本特点 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人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宋是南北方人才分布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时期 中国古代人才分布的变化与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基本吻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区域分布越来越不平衡, 符合题意;由表格后的注释,可以得出北方的人才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南方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符合题意;由南宋时的数据及以后的变化,可以得出南北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着重要关系,

20、因此 均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一般认为,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 代实行 “诸应分田者及财物,兄弟均分 ”。明清更是规定:在分配遗产时, “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 “奸生之子(非婚生子),依子数量与半分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 A庶子与嫡子关系趋于平等 B三纲五常观念受到冲击 C嫡长子继承制逐渐解体 D妻妾逐渐处于平等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财产权的继承范围由嫡子逐渐扩大至庶子及非婚生子,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反映出嫡子在家庭中

21、地位的下降,虽然妾的地位远不如正妻,然而庶子与嫡子一样 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嫡子、庶子及非婚生子的关系趋于平等。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继承制度的发展演变 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通运输比较便捷 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逐渐东移近海 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 “远饷近虏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由图片示意图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因此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且逐渐东移靠近大海,由已学史实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

22、随着明朝疆域的缩小,特别是北方退至长城一带,北京的位置越来越不安全,形成了所谓的 “远饷近虏 ”的局面,因此 符合题意,而此时期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分离,因此 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都城的变化 明朝永乐帝时创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在 18世纪上半期也形 成了内阁制。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明朝内阁长官叫首辅,英国内阁长官叫首相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

23、征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明太祖废丞相,彻底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内阁制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阁臣职权的大小、地位完全取决于皇帝,但英国的内阁制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行政机关,故 不正确 。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故 不正确。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长官称内阁首辅,故 正确。明朝的内阁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中央机构,而英国内阁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权力机构,故 正确。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 光绪大清

24、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B专理刑狱,职能 专一 C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因此 B“专理刑狱 ”、 D“专管军务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A“设有官衙 ”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由引文信息 “光绪 谕军机大 凡有旨 皆书于册 议大政 得旨则与 ”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

25、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C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 明休宁人汪镗,去 “海上业贾 ”,终于 “饶裕自若 ”, “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 ”,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 “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 ”。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徽商及其子弟 “由贾入儒 ”的现象,在他们认为儒可以光宗耀祖,而经商则不可以,因此他们在从事商业活动赚取利润后,没由勇于

26、扩 大再生产等,而是用于教育,学习儒学, 以此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由此分析可知材料所述现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 D。而 A的表述偏离题干主旨,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 B,由材料可知正因为商人地位的低下,才 “入儒 ”, C的表述不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历史记述不必涉 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B资治通鉴的史学价值不高 C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

27、以致用 D应该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王夫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 “述往以为来者师 ”“ 经世 ”,即把历史研究的学术活动与研究者自身和时代统一起来,对历史的观察应反映出时代精神,另外明亡清兴的历史教训,使王夫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时代感与使命感,他也因此将治史的目的定为济世救国、经世致用,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 学思想 王夫之思想 有资料显示,自梭伦时代起某段时期内,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到伯利克里时期则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拥有雅

28、典公民身份。这说明 A梭伦时代雅典公民权向所有居民开放 B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C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公民范围的不断扩大 D随着雅典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公民权的限定日益严格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得出梭伦时代 “雅典的公民权对新移入的外邦人有条件地开放 ”;到伯利克里时期 “父母皆为雅 典人者,才能拥有雅典公民身份 ”,而且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空前繁荣时期,由此分析可知伯利克里时代 ,公民权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因此 D表述符合题意。而 A、 C表述与材料内容不合, B与材料无关。故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

29、民权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 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D罗马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习惯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提供的图示依据可以直接判断出 ABD符合题意,而习惯法到成文法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民法到万民法主要原因是罗马的不断扩大,其根本原因都是罗马社会

30、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因此 C的表述是不合史实的,是错误的,故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演变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B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封建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当时 “整个世界的要求 ”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因此 A符合题意。 B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31、, C与 题干所问是同一概念,不合题意, D的表述有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 BCD均不合题意。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 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

32、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 “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 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

33、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 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 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 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 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

34、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924年 3也 2日)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8分) ( 2)材料二中提到的 “新陈代谢 ”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 “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又是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 8分) 答案: ( 1)实现:古希腊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改革逐步确立和发展起奴隶制民主政

35、治。中国在秦统一全国后正式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来不断发展、完善、强化。( 4分) 关系:古希腊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摇篮,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 4分) ( 2) “新陈代谢 ”:实际上是指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或转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分) “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 ”:指的是 1840年以来欧美等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签订所产生的影响;( 2分)欧美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及现金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影响。( 2分) ( 3)主张:民众的团结;恢复民族的精神,恢复固有的道德、知识、能力;学

36、欧美之所长。( 6分) 努力: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2分) 试题分析:第( 1)问,第一小问,解题的关键在 于准确理解 “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 ”的基本含义,从材料中可知是指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和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城邦民主(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中国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的建立 -后世的发展、完善而不断强化);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可知 “新陈代谢 ”主要指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以此归纳即可;而 “接踵而来外力冲击 ”是指:自 1840年以来外国或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组成

37、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及其影响;还有欧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急速 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等。第( 3)问,考查学生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 “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 ”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等即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 合作、国民大革命 阅读材

38、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承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 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辞拒绝。他说: “

39、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取其他整体,就是叛逆。 ” 高中历史课本 人教版 材料三 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有学者认为 “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革命的设计 “超越了中国的国情 ”, “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 ”,而 “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 ”,还是避免为好。有的则套用现代化的理论,认为 “后发生型 ”的中国 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的高度权威却在辛亥革命中被打倒,革命后又没有建立起新的权威,所以无法进行高度的社会动员,以致近代化进程中断。 摘自近代史研究 2011年第四期 请回答 (1)根

40、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分别指什么?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坚持共和政体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学者们对辛亥革命反思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12分) 答案: ( 1)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 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 (4分 ) 历史条件: 英国悠久的限制王权传统;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前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 斗争双方的妥协性。( 6分,三点即可。) 华

41、盛顿坚持共和政体的原因: 北美地区没有经历君主制,有着良好的民主传统; 英国失败的影响; 启蒙思想的深入发展; 华盛顿个人良好的民主意识。( 6分,三点即可。) 综述材料观点:革命是主观设计的,是革命者激进主义的产物;维新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比暴力革命建 立共和制好;革命的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延缓或中断了近代化进程。( 4分) 评述观点: 该观点片面且不客观,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历史的评价辛亥革命。( 2分)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预备立宪 ”证明是一场

42、骗局。在上述背景下,经过革命者的长期准备辛亥革命爆发。所以它是主管努力和客观形势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3分) 坚持辩证法。辛亥革命虽有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 民悲惨处境的局限性,但它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3分) 试题分析:第( 1)问,解题时主要联系 “光荣革命 ”的相关史实作答,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主要指的是革命的胜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另外就是以妥协的方式维护革命果实,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历史条件可以从英国的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努力及斗争双方的妥协等。第( 2)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华盛顿坚持共和政体的原因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以从北美地区的传统、英国失败的影响、启蒙思想及华盛顿本人的民主意识等方面归纳即可。第( 3)问,第一小问,考生依据材料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注意凭借分析时从多角度论述,首先需要明确观点,其次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角度归纳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英美政体;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评价;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方法论 历史分析与历史评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