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甘肃省兰州市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 A统一和连续 B分裂和间断 C衰弱与复兴 D汲取与融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华文明上下年,自从产生以来就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兼容性等特点, B、 C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从题干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持续性,故 A项正确;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中华文明的特点 “法国的农民在 20世纪 50年代早期占总人口的 1
2、6%, 20年后降到了 10%,但总体农业产量却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在 50年代,工业劳动力的增长是工厂膨胀的一部分,但到 60年代,尽管产量提高了,工厂工人的比例却在下降。 ”其根本原因是 A快速的技术变革 B欧共体的促进 C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说 20世纪 50年代以后,尽管法国的农民和工人的数量变少了,但是工农业产值 却增加了,结合题干时代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推动了技术革新,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虽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且不能说 明题干中农民和工人
3、人数下降,故 B、 C、 D三项错误。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文明史中说: “人类疾病的病源首次具有了国际性,那些以往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绝的各个民族,在疾病爆发时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们的体内不具备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这种情况发生在 A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 B罗马 帝国时期 C新航路开辟后 D工业革命后 答案: 试题分析: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和罗马帝国时期人类社会依然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故 A、 B两项与 题意不符,故排除;再结合题干 “首次具有了国际性 ”等信息可知, C项符合题意。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
4、航路的开辟 一位村干部说: “现在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的,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这种改变缘于 A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 B已 “将权力关 进制度的笼子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 D农村实施土地流转政策 答案: 试题分析:题干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的村官不是上级指派的,而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要对村民负责,这源 于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行,故项正确;、两项说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与题干无关, 故排除;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是我国体制改革的方向,故 B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
5、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 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赢得农民支持的重要原因是 A中共有崇高的革命信仰 B农民深受封建剥削,位卑家贫 C中共领导的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D中共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获得土地,而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赢得了农民的拥护与支持,故 D项正确;、三项与中共赢得农民支持没有必然的联系,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的土地改革 巴金以 “五四 ”前后为历史背景创作的小
6、说家中,一个年轻人大胆地告诉他的哥哥, “大哥,我做了我们家里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情,我实行逃婚了。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这样做了。 ”“我 ”逃婚的主要原因是 A对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的不满 B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 C失小家、顾大家,为了参加革命斗争 D与传统家庭彻底决裂 答案: 试题分析: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 “自 我独立的美德 ”、 “个人独立 ”。从题干中的创作背景 “五四 ”前后,可知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西 方思想大量涌入,再结合题干中 “家里没有人关心我的前途
7、,关心我的命运,所以我决定一个人走自己的 路,我毅然这样做了 ”等信息可知逃婚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故项正确;、 C两项在材料 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 创举。 ”此 “创举 ”反映了 A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B爵位制度因时而变 C统治者重视洋务运动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 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过去获得爵位是很困难的,除非功劳特别大,而现在创办工商实业就可以获得爵 位,这反映了传统重
8、农抑商政策的改变,故 A项正确;爵位制度并没有变化,只是授予的对象有变化,故 B项错误;、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 “以机为田, 以梭为朱 ”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 “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答案: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太湖地区纺织业很发达,苏州震泽镇丝织业很发达,松江地区棉纺织
9、业很发 达,景德镇制瓷业很发达,这反映了区域经济分工扩大,故 D 项正确;、 B、C三项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明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舞弊在 18世纪初期极其猖狂,这导致 1711年在扬州考试落榜的学生对一个被盐商贿赂的考官进行抗议。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这种现象说明 A科举制度存在自身弊端 B人才来源缩小,政治腐败 C商人与官僚开始相互勾结 D以天下为己任的经典教育不复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商人和没有实际学问的地主子弟日益涌入官僚体系 ”可知科举制的舞弊现象必然会 导致社会中下层通过科举出仕的机
10、会大大降低,也必然会加剧官场的腐败,故B项正确;科举制度通过考 试成绩来选拔官员,制度本身是没有弊端的,故 A项错误;项中的 “开始 ”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项在材料中不能说明,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科举制度 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 百官志: “(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上述材料说明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答案: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乃遣 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左右
11、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 者 ”可知皇帝任命宰相去监督监察机构,从而更好的发挥监察机构的作用,故 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对 监察机构的监督, A, D两项在材料中为体现,故排除;宋朝实行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的制度,且材料 没有体现,故 B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与 “转型 ”有关的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秦国开始的中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12、”,世袭制始于夏朝,郡县 制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行省制始于元朝,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唐时期,故 B项正确,、 C、 三项题意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答案: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 ”可知 “它 ”指的是土地私有制, 故 C项正确;、 B、三项与土地兼并没有联系,故排除
13、。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 7月 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 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 材料二 1951年 9月 48 日,时日媾和会议议在旧金山召开,总共有 52个阅家参加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未被邀请参加会议。 9月 8日、举行和约签字仪式, 49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和约上签字
14、。苏、波、捷拒绝签字。 5小时后艾奇逊(美)和吉田茂(日)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美日安全条约, 旧金山媾和与日美 “安保 ”体制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的所谓 “集体保护 ”与 “安全保障一的轨道,使日本重整军备,并参加到美国的反共军事体制中去, 成为美国的亚洲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国际关系史第 8卷 (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前和战后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重大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8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政策分别造成怎样的影响?( 7分) 答案: ( 1)变化:从制裁日本到保护扶植日本。( 4分) 原因:战前,日本在亚太地区
15、的扩张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战后,亚太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革命的胜利。( 4分) ( 2)战前: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日本 “先发制人 ”,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3分) 战后:改变了亚太格局,美日开始结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加剧了亚太局势的紧张。( 4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 “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 ”“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的所谓 “集体保护 ”与 “安全保障一的轨道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对日本的政策从制裁到保护扶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制裁日本,是因为日本发动了二战,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严重威胁美国的利益,扶植日本是在于中国革命胜利后
16、,冷战的需要。 ( 2)注意审题 “分别 ” 造成怎样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前美国的制裁一方面沉重打 击了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也促使日本 “先发制人 ”,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改变了亚太格局,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加剧了亚太局势的紧张。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
17、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 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摘自洛克政府论( 1668年)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 “造物主 ”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 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
18、,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6分) ( 2)两则材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的发表产生的积极影响。( 9分) 答案: ( 1)思想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学说。( 6分) ( 2)关系:洛克的思想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 积极影响: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2分)它不仅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而且宣言所体现的民主思想深深地影响到美国的未来。( 2分)它不仅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等欧洲资产 阶级革命,( 2 分)而且对亚洲和拉美
19、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有着深远影响。( 1 分) 试题分析:( 1)洛克的思想依据材料直接概括即可,从材料中 “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概括出天赋人权,从材料中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 概括出主权在民,从材料最后一句可概括出洛克主张分权。 ( 2)第一小问洛克的思想属于启蒙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影响了美国的独立战 争,因此洛克的思想为独立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民主政治),对世界(法国,拉美,亚洲)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近代社会
20、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 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 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 “治之于其治 ”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 “治之于其乱 ”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 说民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
21、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 8分)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 7 分) 答案: ( 1)法治思想: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 4分) 意图: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 4分) ( 2)商鞅提出 “刑无等级 ”的主张,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进步意义,但在商鞅所处的时代,是无法实现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 3分)商鞅主张严刑峻法,使人人畏惧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刑罚过于严酷,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分)其法治理念为中国以后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础,为今天以法治国提供借鉴。(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
22、中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 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 ”等信息直接归纳,可得出刑无等级和重刑主义的思想;第二小问可结合教材商 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来分析材料,可概括出其意图在于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树立法律的权威。 ( 2)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结合其思想,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其影响,并能联系现实谈谈法治思想的作用,如为今天的以法治国提供借鉴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礼,是国家友谊和礼节的象征。 在政治生活中,送礼与收礼都是一门极高超的艺术。送得恰到好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锦上添花;送得不好,轻则破坏气氛,重则传达错误的政治信息,引发
23、两国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国家领导人之间送礼,是一门政治学。 共和国主席首次出访活动,发生于 1949年 12月 1950 年 3月,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出国访问,这也是毛泽东首次 “出国送礼 ”。 作为共和国首任主席,毛泽东为这次访问苏联做了充分的准备,特别考虑到带什么样的礼品。这次访问,毛泽东带的礼品相当特别,简直就是给邻居送土特产。据公开 的资料,当时准备的蔬菜、水果部分,是毛泽东亲自提议的,他知道苏联缺少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提早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预备最佳的。 国礼送这些 “家常菜 ”,这在一些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以今天的标准更是 “寒酸 ”,但在当时,这份国礼透出了浓浓的 “人情味 ”
24、。 1957 年 11 月 7 日,社会主义国家齐聚苏联,庆祝苏联 “十月革命 ”胜利 40 周年。当时,由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祝贺。为了这次出国庆祝活动,中国提前一年开始准备礼物。 这次中国送给苏联的国礼共 10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如,至今都是国礼重要选择的字画,出现其中, 岱宗旭日松柏长青便是其中两幅国画,还有 “象牙雕刻北海全景 ”“清代青花瓷器 ”等。还制作了 27件苏联援建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送给 “老大哥 ”。这些国礼当时在莫斯科公开展出,引起轰动。 摘自国礼政治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两次给苏联送 “国礼 ”所包含的政治因素。 答案: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路线;
25、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政策,巩固新政权。( 6分)反映中国实际状况,希望加强中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6分)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两次给苏联送 “国礼 ”的时代背景进行 分析,第一次发生在 1949年 12月 毛泽东首次访苏的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应经形成,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拒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为巩固政权,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封锁 政策,实行 “一边倒 ”的外交路线,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第二次发生在 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 应经建立,一五计划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26、期,希望加强中苏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特别是 苏联在技术方面的援助,来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 外交活动 一边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
27、,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法国大革命后出现 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期望的。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摘自世界近代文学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 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
28、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 “价值 ”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 “理想 ”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 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摘自 19世纪文学 中编导论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29、产生的历史背景。( 15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内在区别;这两种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0分) 答案: (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4分)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 4分)启蒙思想家理想社 会预言的破灭;( 4分)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社会弊端。( 3分) ( 2)内在区别:浪漫主义文学偏重表现主观世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现实主义 文学反映客观现实,具有 批判性。( 6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 4分) 试题分析:(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 从
30、当时欧洲的政治经济状况中归纳,依据材料第二句可概括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材料第 四句可概括出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破灭,依据材料第五句可概括出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如贫 富差距扩大等社会弊端,再结合所学知识在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逐步开展。 ( 2)第一小问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文学是对现实感到失望,在文学作品中憧憬自 己的理想社会, 因此浪漫主义文学偏重表现主观世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而现实主义文学得特点是真实的再现社会风貌, 揭露社会的黑暗,因此现实主义文学反映客观现实,具有批判性。第二小问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 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文学流派形成和发展的
31、决定性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文学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蔡元培生活的 20世纪内忧深重,外患频仍。辛亥革命使 “三千年未 有之变局 ”被颠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摆在一切有识之士面前。就内部改革而言,蔡元培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体制变革固然重要,科学对社会富强的贡献也必不可少。但这些对民族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民族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次原因是人民还在封建人伦主义、蒙昧主义的禁锢中,其本质还远远没有获得全面、自由的
32、发展,这才是改革社会的根本所在。 摘自施莉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介评 材料二 蔡元培是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第一个倡导者,最先提出并极力推崇公民道德教育,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理 论,吸取西方文化精髓,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对近代中国的公民道德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明确公民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自由、平等、博爱 ”,将其与儒家思想 “义、恕、仁 ”对应,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代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代公民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自李丽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1)依据材料一,概括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33、( 6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公民道德思想的特点,其思想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9分) 答案: ( 1)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有识之士的认识不断深化;国民素质亟待提高。(一点 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6分) ( 2)特点: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 3分) 意义: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6分) 试题分析:( 1)依据材料 “20世纪内忧深重,外患频仍 ”可概括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依据材料 “政治体制变革固然重要,科学对社会富强的 贡献也必不可少。但这些对民族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民族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的竞争 ”可概括出有识之士的认识不断深化;依据材料 “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深层次原因是人民还在封建人伦主义、蒙昧主义的禁锢中 ”可概括出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 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中 “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吸取西方文化精髓,融会贯通 ”可概括出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第二小问材料中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考点:中 外历史人物评说 蔡元培(课标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