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表明了宋代理学大师张载对儒家学者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
2、感的企求,依据所学不难判断出 A项说法正确, 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表述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 ,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中国 “文革 ”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3、,材料中文字 “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 ”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所以依据所学不难判断 B项说法符合题意和史实, A C D三项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史实不符。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 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 8642 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 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 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 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 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 “火车头
4、 ”。 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 “火车头 ”说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亚洲经济将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将增加亚洲各国的经济实力,从而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所以 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 D两项目前已经实现与将来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多极化趋势 下面是 1795年
5、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 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 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 。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 “人 ”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中作者对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的总结,不难看出作者以人类自我解放折射出历史的进步
6、性, D项概括最为全面,A B 两项仅仅只能概括其中某一个时代的主题, C 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 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竟争;结果平等,就是平均分配各种价值,按照人头分配或按需分配。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 表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 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 ”的含义依据所学知
7、识可以直接判断出 19世纪中期英国倡导自由主义属于机会均等;斯大林时期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倡导的是结果平等;今天美国实行混合制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科举制度重视的是机会均等,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 “根据中国人的看法, 理 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 天 的唯一之 因 ;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 是最高神? ”“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 造物主 。 ”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 B欧
8、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 C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 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 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莱布尼茨认为“我们为什么不说 理 是最高神? ”和 “天理 ”是造物主 “,这表明其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是造物主的说教和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高度肯定,天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创造了宇宙的一切否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所以 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A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儒学新发展 程朱理学 史学家甲: “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
9、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 “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 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史学家甲关注历史的延续和连结 B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 C两位史学家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 D两位史学家论述视角有较大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历史学家甲的观点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乙的观点则认为文艺复兴是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时代而非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所以二人观点不同,其原因是二者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视角有较大不同,所以 D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B两项说法正好与甲乙两位史学家
10、论述角度相反, C项说法明显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20世纪 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 “多边自主外交 ”;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 “等距外交 ”;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 “全方位外交。 ”由此,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 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 C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 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 “多边自主外交 ”;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 “等
11、距外交 ”;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 “全方位外交。 ”说明 20世纪 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以美日关系为核心重点,同时美国为了推行 “冷战 ”势必加强美日同盟关系而不会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当今国际局势 1958年 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 “好 ”,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 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 “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 ”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
12、独立找到了理由 C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军炮击金门是为了收复台湾实现国家统一,蒋介石拒绝勒斯提出的台湾中立主张表现其也不赞成台湾独立,即国共两党均坚持台湾属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国共双方可战但绝不允许台湾独立和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所以国共双方在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上存在默契,故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7世纪末到 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
13、外国支付收入 ”理论,认为出口 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昧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 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 A “光荣革命 ”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逐渐成为 “世界工厂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昧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说明商品出口有助于国家和国民财富的积累,英国在 17世纪末到 18世纪中期积极支持重商主义理论是因为此时英国 打败荷兰后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同时英国占据贸易优
14、势,所以答案:选 B, A项与题意并未直接关系, C D 两项发生的时间特征与题意不符。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崛起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先进,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它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 B对公民权的尊重 C自由公正意识 D人文主义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它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体现了罗马法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即充分重视每
15、一个合法公民的价值和权利,体现了较为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所以答案:选D, A B C三项含义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明清时期, “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 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说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仍存在严重的技术垄断现象,这极容易导致
16、技术的失传,所以 C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B D三项含义材料无法体现出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综合题 (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 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二 1928年 7月,
17、国民政府立法规定 “市 ”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 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 在民国时期设立的 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 材料三 英国英格兰地区 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 38个传统县改设成 48个行政县, 20 世纪 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
18、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 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 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 8分) ( 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9分) 答案: ( 1)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4 分)评述: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 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分
19、) ( 2)特点:城市型政区出现并初步发展;以城市为依据划分的政区分布不平衡。( 4分)原因: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来经济冲击;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引导功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畸形。( 9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文字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 ”可以直接归纳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是:山川形便;犬牙相人;其变迁的重要轨迹是: 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依据所学可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即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
20、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从材料二文字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 在民国时期设立的 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可总结出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是:城市型政区出现并初步发展;以城市为依据划分的政区分布不平衡 ;结合所学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来经济冲击;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引导功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畸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21、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 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 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
22、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 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 “文明社会 ”。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619 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
23、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 3分)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 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6 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13 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 3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
24、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 16 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13 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 3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 16 分;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 13 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
25、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 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
26、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 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 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08 年 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6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27、( 9分) 答案: ( 1)同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 ;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 :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 (6分 ) ( 2)解放农衬生产力,加快农业 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蓉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9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得出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即同 :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 ;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 :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
28、二本身并未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需要联系所学知识领会具体举措所产生的影响即可,即解放农衬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 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蓉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
29、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 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 雅各和杰利 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 6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9分) 答案: ( 1)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
30、 ;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帝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3分 )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限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3分 ) ( 2)不矛盾。 (2分 ) 理由 :两则材料对加尔文的评价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果。( 3分 )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帝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 (3分 ) 材料二是站在近代 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
31、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晨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 (3分 )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可以直接看出两段材料对加尔文评价的不同,即,材料一认为加尔文孕育了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 ;并成为了英美资产阶级革帝的旗帜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材料二认为加尔文迫害科学家的自然研究超过了天主教会,限碍了近代医学和近代科学的发展。( 2)本题主 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不同原因在于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相矛盾;其原因是:材料一是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帝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由选举产生等民主思想使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制度的楷模,从这一角度看加尔文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是站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角度评价加尔文的。加尔文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是由其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地位决定的,这体现了其落后性,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晨的角度看加尔文是应该被否定的。 考点:中外 历史人物评说 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 加尔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