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轮复习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宗法制的理解能力。中国人的 “姓 ”代表的就是一个家族系统,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团体,体现了家族宗法观念,故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 “1953一 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
2、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这里的 “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 ”是指 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题中要求对农业改造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其实就是改造的背景史实,根据相关内容, B项组合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
3、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下图反映了 19571961 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纠 “左 ”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图片信息提取和对建国后农业发展史实的理解能力。图中的趋势属于下降或曲折表现,虽有调整但是状况仍旧低糜,故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表是 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对资本主义工商
4、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当时我国经济领域状况的理解能力。表格中的文章标题说明当时国内(安徽)已经有了包产到户的改革尝试,但是社会上呼吁压制这种做法的声音比较高,所以 C项的表述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孟子说: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
5、制约 C否认绝对服 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儒家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题中孟子思想主要是对君王的约束,而董仲舒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属于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 A 项表述符合董仲舒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 “新儒学 ”思想 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 “理 ”有 “科学 ”之含义的是 A “仁 ”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 “格物 ”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 ”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
6、君心 ”才能天下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朱熹的理学思想的理解能力。题中的设问是理学中 “科学 ”的成分,理学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但是其治学之道,所谓 “格物致知 ”是比较尊重规律,强调实践的,故 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 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 方面 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
7、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炼和对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题中的信息主要是反映了文学和艺术的 “自由 ”的特点,尤其是音乐的 “通俗 ”、 “平民趣味 ”的特点主要从宋元开始,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元文艺的平民化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 ”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C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 D雕版印刷术应用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宋时期文化领域的历史成就的记忆能力。材料中有两个限
8、制条件,即 “唐宋 ”, “文化领域 ”,根据选项中的史实,符合条件的只有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印刷术的发明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A商 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和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题中最关键的是 “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说明了思想上的继承与发展,根据这一点,
9、只有 C项符合要求。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法律平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炼和对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 “三大定律 ”,不难发现叙述的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再根据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
10、 的关系,所以该思想是社会契约论,故 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 启蒙运动 社会契约论 西方文明史载: “大约在 16601789 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其 “重大的变化 ”主要包括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启蒙运动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 17、 18世纪的西欧历史中思想与文化等方面史实的再现能力。因为文艺复兴发生在 14至 17世纪的欧洲,故 的说法不能包括在内,故 D项组合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中国共产
11、党走过 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的总结归纳能力 。毛泽东思想解决的是近代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故 A项对应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的。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思想核心 北京时间 201
12、3年 3月 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无关的是 A普朗克 B达尔文 C玻尔 D爱因斯坦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量子理论的相关史实的记忆能力。题中涉及到的是 20世纪初诞生的量子理论,普朗克和波尔是其理论奠基做过贡献的,爱因斯坦曾经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达尔文与之无关,故 B项正确。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量子理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相
13、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进行比较的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 ”主要是学术上的观点自由阐发,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主要是针对诸侯国君的治国理念,故D项表述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百家争鸣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14、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的能力。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的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的变革生产关系,故 A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实质 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 “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 ”这里的 “变革 ”和 “再生 ”主 要是指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15、调节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新经济 ”的出现 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建立起 “福利国家 ”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的记忆能力。题中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提到了 “变革 ”和 “再生 ”两个角度, “变革 ”主要指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作机制, “再生 ”主要是指国家经济的内容有所创新,根据新政的内容, B项组合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特点和内容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日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
16、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叙述了 “大生纱厂 ”名称的由来,突出了 “使大多数老百姓得到生活保障 ”,看出了民生的问题,故 C项表述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张謇与实业救国 图为唐书所载的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选官制度 A为选拔
17、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世卿世禄制度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 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唐朝科举制度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图示,进士的出身不是唯一的但是士族子弟仍占多数,故 D项表述正确;其它几项的解读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 “三权分立 ”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议会、首相、上议院 C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
18、实记忆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美国政府结构和权力分配的史实。题干要求对应 “三权分立 ”的权力部门,依据 1787年宪法规定,相应的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享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 1787年宪法、德国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法制化 B渐进性 C普选制 D反封建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综合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四个国家都是通过法律的颁发才确立了民主政治,共同点是依法治国,所以 A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
19、与发展 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法制化 素有 “民间思想家 ”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五四 ”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观点评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 四运动背景内容的理解能力。题中强调的是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显然是外部原因,故 C项表述正确;其他三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的外部原因 下面照片名为 “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
20、,于 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提取和对相关历史背景的认识能力。图中的小孩状况是由于日军空袭造成的,结合时间背景,所以 B项的表述最为合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 “人民是统治者 ”、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
21、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 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与理解型的选择题。题干中强调的是 “人民 ”在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根据新中国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 “直接通过台湾海峡 ”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 “请通过 ”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
22、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 “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 民党当局 A认同和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拥护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史实和对相关概念的正确理解。题干中体现的是两岸关系中友好的信号。但是相关问题的表述要注意, BCD三项均属于史实表述错误, A项说法合理。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有句俗话: “远亲不如近邻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 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发
23、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新时期的外交活动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题中的关键是 “远亲不如近邻 ”,主要是与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根据选项中的几个活动的相关史实, C项最能体现上述思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 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 5000年。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文艺复兴 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 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A B
24、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背景下的史实记忆能力。根据题中的时间提示,主要涉及到 18世纪以来的世界,再联系相关背景,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进步,故 D项组合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 “象征 ”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 ”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 “象征 ”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
25、析:该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多角度理解能力。题中列举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能够中国 “象征 ”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所以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高,但同时也反映了 我国古代的经济长期内未实现根本性突破,故 C项组合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的特点与成就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表现在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 “牛郎织女 ”、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 ”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佛教的广泛传播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
26、史料性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古代经济发展相关史实的理解能力。题中的关键信息是古代人们对牛有着特殊情感,牛仔古代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古代经济结构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经济结构的主体地位,故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铁犁牛耕与小农经济 “到 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 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多极化趋势出现 B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
27、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对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题中叙述了欧洲整体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间接地也表达了美国控制力的减弱,综合分析, A项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应当是最合适的主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出现 保罗 约翰逊在现代:从 1919到 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 80 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 “求变之风 ”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28、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信息提取以及对相关历史背景的理解能力。根据题中的 80年代的时间,再结合题干的设问是 “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比较四个选项, D项的说法最为合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 但至晚明,小康人家 “非绣衣不服 ”,大户婢女 “非大红裹衣不华 ”(阅世篇卷八)。 明初严禁庶
29、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 “江南富翁 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 的现代化发展 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
30、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 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 “政府 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 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 (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 “革新与发展 ”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2分)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2分) (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 “克服专制王权 ”的 ( 2分) “克服专制王权 ”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英国现代化进程的 ( 2分) 答案: ( 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
31、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 权发展到顶峰。( 4分) ( 2)变化:明朝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如服饰和住宅等方面,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 2分) 原因:明中后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分) ( 3)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 2分) 联系: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或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2分) ( 4)克服: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建
32、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分) 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 2分) 试题分析: 第 小题: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史实的记忆与再现能力,比较容易作答。材料一中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主要是指该时期皇权进一步的集中,其举措主要包括: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第 小题: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归纳和对其社会原因的分析能力。材料二反 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是明朝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如服饰和住宅等方面,已经打破了传统礼
33、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上找根源。 第 小题:该题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界的新思想的萌发。根据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该现象的出现不是孤立的,材料一中的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二中社会生活上商品经济的活跃,都是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 ”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 第 小题:该题考查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建立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 识,英国在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达到 “克服专制王权 ”的目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开始提供了政
34、治前提,从而进一步促进英国的现代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与军机处;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代商品经济活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 13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17世纪的 “三角贸易 ”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 成为 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35、。 1800 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 33、9、 10、 5。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概括 “三角贸易 ”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 ( 3分)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6分) 答案: ( 1)影响: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文明的碰撞);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4分) ( 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3分)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
36、成为工业国家;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9世纪中期 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第 小题:该题立意和角度比较新,考查三角贸易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中的路线图和商品种类,可以将影响概括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或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文明的碰撞);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第 小题:该题考查的是 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的特点和出现的原因。材料二中主要涉及了国际贸易的总量变化、地区贸易的分工问题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分配等信息。所以该时
37、期的国际贸易特点 有: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其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的发展能力,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状况,也通过交通工具的变革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等。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 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 弱者先绝 ”。梁启超说 “只有兴民权,才能固
38、君权,救危亡 ”。 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 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 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 “我们研究党史,只从 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从辛亥革命说
39、起差不多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 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 ( 2分)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 (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的理由。( 4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这一观点。( 6分) 答案: ( 1)思想:社会进化论思想;兴民权的思想。( 2分)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
40、阶级力量壮大;西方的思想传入;清朝专制、腐败暴露无遗。( 4分) ( 2)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在思想领域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 4分) ( 3)论证: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2分)经济上,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分)思想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
41、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2分) 试题分析: 第 小题:该题考查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状况及其原因。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介绍概括为:社会进化论思想;兴民权的思想。第二小问的历史原因 主要与当时的特殊背景有关,包括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的思想传入;清朝专制、腐败暴露无遗等方面。 第 小题:该题考查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要求学生答出该运动 “彻底 ”的表现,根据史实,主要是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封建不彻底;而陈
42、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在思想领域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 第 小题:该题其实通过中 国共产党诞生的知识间接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其实就是从上述几个方面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主要是: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经济上,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43、了思想条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历史影响; 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历史影响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 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 “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
44、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 4分) (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6分) 答案: ( 1)注重改革策略(或运用迂回的策略排除改革阻力)。( 2 分)如迁都洛阳。( 2分) ( 2)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 “汉化 ”政策。( 2分)北魏推行 “汉化 ”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4分) 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 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2分)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
45、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4分) 试题分析: 第 小题:该题考查对改革成功原因的探讨。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中 “非常巧妙地 ”等措辞中提炼出其成功的原因是注重改革策略(或运用迂回的策略排除改革阻力);依据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如迁都洛阳就比较好的回避了旧都平城的反对派或变法阻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汉化改革。 第 小题:该题属于史观的评述题,难度较大。材料二中提炼的观点主要有两个:即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 “汉化 ”政策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要求学生无论选择哪个观点,在作答时既要思维严谨,又要史论结合,并且表达清楚简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成功原因及历史评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