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 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 “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 “政治 ”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 “封建政治 ”是指分封制度,而 “郡县政治 ”是指郡县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郡县制不是;郡县制维护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分封制维护了奴隶制度;分封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郡
2、县制 分封制、郡县制的比较 1934年,美国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 ”。其理由可能与哪一项有关? A要求统制货币 B减少耕地面积 C实行社会保障 D实行以工代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这项措施是实行社会保障。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8世纪初,一个名叫蒙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 “蜜蜂的寓言 ”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
3、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此后,某学者 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这说明浪费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与主张扩大消费的凯恩斯主义是一致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凯恩斯主义 观察下图,下列解
4、读不正确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国 际贸易的发展 B贸易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为其发展提供保障 D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为其提供条件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图表反映的是 1948年至 1970年间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是 1995年成立,不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0世纪 40年代至 70年代国际贸易的状况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 “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
5、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对材料中市民文化 “相当细弱 ”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 C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 D列强侵略不利于中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的中 “清中叶 ”是 1840年以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 1840年鸦片战争前,商品经济比较脆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40年鸦片战争前,商品经济比较脆弱的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思想
6、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 “市民文化 ”的发展。 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时间。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是王夫之的思想; BC 两项不符合李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
7、儒学思想 李贽 “左图右史 ”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以下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袭封为淮南王。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科技著作淮南子,又奉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他还将鸡蛋去汁,以燃烧 取热气,使蛋壳浮升,成为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后以谋反事发自杀。 A淮南子开创了中国科技著作的先河 B作离骚传反映了楚辞在汉代的流行 C刘安谋反是对郡国并行体制的反抗 D反映了在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答案: D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 “我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 ”,结果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
8、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财主原本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通过贿赂得以释放,说明是讽刺教会的腐败, B符合题意。 A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十日谈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与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同一类文学风格的是
9、A诗经 B唐璜 C十日谈 D战争与和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材料 “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可知,普希金这首诗歌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璜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诗经战争与和平和十日谈是现实主义风格。所以答案: 选 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有人评价它:躯干似 “西 ”,头脑是 “中 ”,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它 ”是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体西用的理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封建
10、制度的 “体 ”,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的 “用 ”, “中体 ”和 “西用 ”被生硬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 “两类矛盾 ”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 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 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类矛盾的理解。根据
11、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它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12年 3月,袁隆平提到: “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 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世界上许多 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
12、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要因为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杂交水稻 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 “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 ”。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A民主色彩 B革命色彩 C封建色彩 D政治色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 “清光绪二十四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 ”说明这是清政府的行为,体现了政府的政治行为,与革命无关,而
13、且此时下令的是封建社会的政府,和民主没关系,也与封建色彩无关。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不缠足运动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 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 起现代化并永久性变化的力量 ”。下列与其 “注入力量 ”不相符的是 A机器生产 B革命改革 C民主思想 D科学技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 19世纪 ”中可知时间点是 19十九世纪末;此时 “注入力量 ”是经济上学
14、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进行机器大生产;思想上维新思想,要求民主;而革命改革是 20世纪初提出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向西方学习 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 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 “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 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材料所评论的是中国的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谏议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 “竞争 ”“政治原则公开化 ”“没有世袭等级 ”“不主张任人唯亲 ”可以判断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 “
15、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材料中的 “它 ”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光荣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它应利用传统中的有利因素实现现代化变革,所以答案:应是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材抖中的 “它 ”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 篇 C “扶清灭洋 ”口号 D民生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6、从 “给农民革命 ”提示了一条道路,可知 D项不符合要求,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从 “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可知这条道路是摆脱落后思想,走向近代化的道路, AC两项不符合要求,他们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与中共 “二大 ”制定的革命纲领,两者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主张用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都主张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C都结合本国国情,为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D中共 “二大 ”
17、的革命纲领照搬了俄国经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月提纲和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四月提纲的内容,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不符合; B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C项是二者的共同点; D项说法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材料中的 “新时代 ”是指 A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 A 试题分
18、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这段材料的关键字 “全民族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是反侵略战争。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近 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 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 “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 ”。美国 “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 ”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主动行动与苏联有
19、很大关系。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 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策略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D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 “伙伴关系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材料中 “上海合作组织 ”和 “亚太经合组织 ”是地区性的国际组织,这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策略是积极参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
20、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时外交政策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 “井 ”字,因此称做 “井田 ”。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井田制下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A 项是错误;BCD三项都符合井田制的规定。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井田制 有学者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
21、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观点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落后性 B具有再生性 C具有脆弱性 D具有稳定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农经济。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小农经济的生产工具的确是相对简陋的,但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这说明了小农经济顽强的再生能力。所以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 “我丝毫不怀疑,世界
22、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的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4年的苏联属于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此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可以得出苏联的经济体制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恩格斯说: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
23、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下列属于英国 “变革 ”内容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 1832年的议会改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 ”中可知时间应在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AD不符合题目要求;从材料“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可知指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暴力为特征的革命,此时英国这场革命只能指的是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项也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答案:为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全面认识工业革命 综
24、合题 ( 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班人(维新派)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 “外因学问是什么应谊怎么学法 ”,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 “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 ”这些话虽然象是囤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图进化概论( 1923年) ( 1)材料中 “外国人的好处 ”主要指什么? “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 ”具体又指什么?( 6分) ( 2)你是否赞同粱启超关于 “他们政治运动完全失败 ”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 1)好处:兴民权
25、、君 主立宪制。( 2分) 效力:引发维新思潮,推进变法运动开展。( 4分) ( 2)是。维新变法运动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完败。( 4分) 否。维新变法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所以非完败。( 4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 “外国人的好处 ”主要指西方的民权,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 ”具体是指引发维新思潮,推进变法运动开展。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有两种答案:第
26、一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其理由维新变法运动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完败。:第一种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其理由维新变法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所以非完败。 考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梁启超 (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 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 “贫富有所协调 ”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
27、差距的制度调适 ( 1)为 “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 ”,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6分) (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 “平衡 ”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 答案: ( 1)颁布 “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6分) ( 2)是。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 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 4分) 否。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4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梭伦改革内容的识记能
28、力。回答问题要注意“防止极贫极富 ”等信息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在经济方面通过颁布 “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等措施来 “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 ”。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有两种答案:第一种通过梭伦改革达成了社会力量的 “平衡 ”,其理由是确 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成了社会平衡。第二种通过梭伦改革没有达成了社会力量的 “平衡 ”,其理由是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未能实现真正的平衡。 考点:选考一
29、历史上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 13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 ,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 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人物 著作 核心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自由 ”“平等 ”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 康德 纯粹理性的批判 “人非工具 ” ( 1)据材料一
30、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 “思想市场 ”中的 “救时主张 ”。( 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思想市场 ”出现的条件。( 3分) ( 3)据材料二,概括上述人物思想的共同性。( 2分)并谈谈他们思想的政治意义。( 2分) 答案: ( 1)春秋战国时期:为政以德;实行法治;无为而治;兼爱、非攻。( 3分,答出其中任 3点即可。)( 3分) 民国初年五四时期: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实业救国。( 3分,答出其中任意 3点即可) ( 2)原因:共和体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分,答对 3点即得
31、 3分。) ( 3)共同性:理性 。( 2分) 政治意义: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制度创建做了舆论和理论准备。(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题目实际上就是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各自提出的政治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为政以德;实行法治;无为而治;兼爱、非攻。民国初年五四时期: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实业救国。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思想市场 ”出现的条件:民主共和体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 的进一步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32、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康德这四个人物都是启蒙思想家,因此这四个人物共同的思想是理性主义。这四个人物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和制度创建做了舆论和理论准备。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各思想派别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 13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
33、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材料二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 选自 1924年 3月 15日 盛泾第四版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 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 选自 1935年版江苏省鉴 材料三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 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
34、倍增长,到 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 选编自百度网 ( 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 3分) (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 4分 ) (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 6分) 答案: ( 1)特点:丝织业发达(专业化生产);商业繁荣(商品化经营);形成工商业市镇。( 3分) ( 2)时代特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或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近代化(社会生活新旧杂陈)。( 4分) (
35、3)趋势:开放性;综合性。( 2分) 因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 4 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市上两岸绸丝 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可以概括出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 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或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近代
36、化(社会生活新旧杂陈)。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开放性;综合性。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 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等因素有利的促进了盛泽镇经济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民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改革开放 ( 14分)为了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古今中外都作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
37、分为表现形式。 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 “双重分权制衡 ”政府结构。 朱雄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
38、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丛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关于古代中国与雅典 “分权 ”的本质不同。( 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 ”政府结构?这种政府结构有什么作用?( 6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 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些规定?( 4分) 答案: ( 1)不同:古代中国通过三省六部制(或二府三司制),加强了封建的专制皇权;
39、雅典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机构设置,实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4分) ( 2)政府结构: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 4分) 作用:防止专制,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地方积极性。( 2分) ( 3)规定:坚持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依靠群众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着眼于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本质区别,一种为专制制度,一种为民主制度。根据材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通过三省六部制(或二府三司制),加强了封建的专制皇权;雅典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机构设置,实
40、现了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的 “双重分权制衡 ”政府结构: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体制;确 立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这种体制的作用:防止专制,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地方积极性。 (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服从宪法和法律 ”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41、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954年宪法 ( 10分)【历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 “受害者 ”。 ( 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 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 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70 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 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
42、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摘选自凤凰网兰台 “悔过 ”是如何炼成的:德国战争罪行反省之路 (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变化及原因。( 6分) ( 2)指出有利于世界和平事业继续发展的正确历史观。( 4分) 答案: ( 1)态度:从 “受害者 ”到 “悔过 ”。( 2分) 原因:奥斯维辛审判的开展;媒体的追踪报道与评论;知识精英的发声;政府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反思与辩 论。(答对任意四点可得 4分) ( 2)尊重历史,反恩历史(以史为鉴)。( 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从材
43、料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 “受害者 ”“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 ”可以概括出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从材料 “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 20个月的时间 ”“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 ”“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 ”“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 ”可以归纳出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 “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尊重历史,反恩历史(以史为鉴)是正确的历史观。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正确的历史观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