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5.48KB ,
资源ID:339098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 “无效率 ”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的完善 B理学的兴起 C事权的分割 D租佃制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思想就是采取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集权,这造成了机构臃肿庞杂,效率很低,故选 C。 A项错误,重文轻武的策略会导致宋代军事力量的不足,但是与无效率无直接的关系; C项是思想方面, D项是选官制度,都与材料关系不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加强

2、集权的影响。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 )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概括材料,其大意是:长期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先入为主的主观认知干扰了两国关系。所以 A、 B、 D反映了材料的意思, C项材料中

3、不能推出来。因为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现代中日关系。 罗斯福在 “新政 ”时期,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 “扮演着议长的角色 ”, 1933年至 1943年间,美国国会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对 这种现象的合理解读应该是( ) A罗斯福的做法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宪法精神 B罗斯福利用 “大萧条 ”的 “紧急状态 ”加强了行政权力 C该时期的美国国会形同虚设 D罗斯福此举使 “新政 ”的推行大打折扣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的特殊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行政的效率,通

4、过行政权直接制定法律,从而加强了行政权力,故选 B。 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背离分权制衡的精神; C项明显错误; D项错误,正是因为如此高的效率,才使得经济危机很快得到缓解。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 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 ) 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 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 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1921 年,当时所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列宁等人采用新经济政策来挽救国内危机。故选 C

5、。 A项是十月革命后采取的重要的措施; B项错误,退出一战是 1917年的决策; D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33年 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 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 1篇 ,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 “非资本主义 ”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 “非资本主义 ”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

6、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 1 篇, 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 “非资本主义 ”方式 ”可以看出当时知识界对 “非资本主义 ”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故选 B。 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了知识界小范围内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有关国情的内容;D项错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本国的国情决定的,并非因为知识分子的认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学东渐 近代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对此

7、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竞争 C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 D工业化就是要求不断打破经济垄断的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形成,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故选 C。 A项说的是政 治上的影响; B项是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理解;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

8、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能够说明此时民窑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获得了官窑的认可,这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窑为适应市场扩大的需要而发展的结果,故选 B。 A 项材料无法体现; C 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现象;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也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

9、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制瓷业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 的经营方式 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答案: C 试题分析:精耕细作的特点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铁力牛耕,这是精耕细作的基础,另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这都是属于技术的范畴,故选 C。A项说的是我国的作物种植方面存在的南北方的差异; B项说的是我国农业男耕女织的特点; D项说的是我国的农业经济中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耕作方式的

10、特点。 1975 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 “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西欧的联合 ”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结合 “1975 年 ”这个时间关键点进行排除即可。 1972 年中美、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排除 C项,中苏两党关系正常化是在 20世纪 80年代之后,排除 B项; 1975 年中国改革开放还未开始,排除 A。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中国

11、对欧洲联合的态度。 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 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关注农民的疾苦,看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故选 B项。中共 “二大 ”是 1922 年 召开的,结合时间排除 B、 D 两项,提出土地革命的方针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都是在 1927年。 “二大 ”的

12、主要内容是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 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共二大。 1917年 7月 20日,俄国政府作出决议,凡年满 20岁的男女一律获得选举权。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意味着沙皇政府正在着手铲除农奴制改革的残余 B作出这一决议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人民委员会 C一战爆发后,男性奔赴战场,女性承担更多工作,地位提高 D俄国的女权运动在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中开展得最早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错误,沙皇政府在 1917 年二月革命中就已经被推翻; B项错误,人民委员会是在 1917年 11月的十月革命后产生的; D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知

13、是否俄国的女权运动在西方国家中产生的最早。 C项正确,结合俄国当时的国情,一战使俄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需要妇女参与到更多的工作中来。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一战对俄国的影响。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 “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这 表明了(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民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以公徇私的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综合题干 “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选 B。雅

14、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 A错误; CD项无法体现,从材料无法看出雅典民主政治中是否存在着以公徇私的现象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个地名命名或其变更并非单纯来自偶然或者不自觉的语言因素,更多的是历史的折射与反应。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 “ 两县共辖 109坊,一为永乐、曲池、敦化、安仁等 54坊,一为善和、通化、怀远、醴泉等 55坊。 ” ( 1)材料所涉及的朝代最晚可能是?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二 中国城市众多,但是城市的路名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胜利

15、路,解放路,红旗路,三民路,中山路等。 ( 2)材料二中的路名,你认为哪两个被当今中国大陆与台湾共同使用的频率会最高( 2分)?分别说出大陆与台湾使用 这两个路名的理由( 4分)。结合史实说明大陆哪座城市最适合使用这些路名( 3分)? 材料三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 “路易十五广场 ”, 1789年被改名为 “自由广场 ”。1795年易其名为 “协和广场 ”。 1814年再次被改回 “路易十五广场 ”。 1830年路易 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 ( 3)导致该广场改名为 “自由广场 ”的因素有哪些?广场名称的几经反复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4分)。 ( 4)你从以上材料中得

16、出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 1)朝代:唐朝( 2分)。理由:因为唐朝实行坊市制度,而宋代开始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2分) ( 2)三民路,中山路( 2分)。孙中山在大陆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台湾,孙中山是国民党的创始人 (中华民国缔造者 )( 4分)。后面一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譬如:武汉 武昌首义地(其他如广州、南京、中山皆可)。( 3分,城市 1分,理由 2分,两者必须相关) ( 3)因素: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爆发,对封建势力进行打击;( 2分)说明的问题: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十分艰巨、曲折(类似表述亦可)。( 2分) ( 4)地名的变化不是偶然的;地名的变化有政治色彩;地名

17、的变化能够反应出当时的时代特色 .(答出两点给 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试题分析:( 1)依据 “古代中国的商业 ”一课 “市 ”的形成与发展,可知坊市格局被打破是在北宋,北宋时期突破了坊市分开的格局,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而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则是坊的大量存在,说明应该是坊市分开的格局,应该是北宋以前的,也就是说最晚可能是唐朝。( 2)大陆与台湾所谓政权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台湾不可能出现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这样的字眼。而三民路、中山路则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为提出三民主义伟大理论,领导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与他相关的这两个路名 在两岸最有可能共同使用。后

18、一问,言之成理即可,因为这样的城市不可能只是一座。如武汉,辛亥革命起义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华民国都城、后来解放等等。( 3)改名 “自由广场 ”的主要原因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进行回答。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因此更名为自由广场。此外,很明显的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广场的名称几经变化,能够反映出法国的民主之路艰难曲折。( 4)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不论中外,地名均与政治有关,通过地名变化可知看出当时的政治状况。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宋时 期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影响。 ( 32分)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

19、建设的关系,是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纵观近现代各国历史,在这一问题上有过成功的启迪,也有深刻的教训。 材料一 2003年 3月 4日,俄罗斯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季诺维耶夫发文说: “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 ” 材料二 在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了 “国防设计委员会 ”(后来改名为 “资源委员会 ”), 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由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担任专员。 资源委员会制定 “重工业五年计划 ”,拟定兴建冶金、机械、燃料、化学等工业。 这些工作虽然是初步,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但是它们在当时和抗战期间所

20、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却不能忽视和低估。 铁血社区网 材料三 50代初,毛泽东首次提出 “两件大事 ”的思想。他指出: “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 60年代后,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被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的思想所取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的关系受到影响。 材料四 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 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 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邓小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 (1984年 11月 1 日 )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对新中国的影响。( 7 分) ( 2)历史评

21、价作为人们对历史事物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历史认识或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材料二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哪句话(写出序号)?材料一中亚历山大 季诺维耶夫的观点与材料二遵循了历史评价的哪些原则?( 5分) ( 3) 30年代的苏联和中国,都十分强调国防与重工业建设,假设它们都是合理的,请你为它们各自找两个依据?对两国共同而言,上述建设在四十年代最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10分) (4)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 50年代至 80年代我国领导人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的看法出现过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60年代和 80年代产生变化的原因?( 10分) 答案: ( 1)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

22、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国防工业;重视积累,不重视人民生活改善。 (4分 ) 对新中国的影响:新中国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 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但经济体制的弊端在改革开放前也曾长期存在。 (3分 ) ( 2)历史评价: (1分 )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或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的原则);全面性原则(答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亦可);史论结合原则。 (4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 ( 3)苏联:当时苏联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包围。 (4分 )中国: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必须提升基础工业

23、水平。 (4 分 )意义:为两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 (4)变化:五十年代 两者并重;六十年代 国防建设优先,经济建设受到影响;八十年代 经济建设是大局,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 (2分,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 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 2分 ) 原因: 60年代:中美敌对,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提出 “两只拳头出击 ”战略。 (4分,任答两点即可 ) 80年代:国际局势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潮流;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更趋务实理性;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改革开放。 (4分,任答两点即可 ) 试题分析:( 1)此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

24、行回答。 斯大林体制的特点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排斥市场作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国防工业;重视积累,不重视人民生活改善,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2)此题考查的是史学研究的基本的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要具体的历史的进行分析,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秉持的客观性原则和论从史出的原则。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30年代中苏都是进行重工业化的原因。中国当时面临着日军侵略的危险,苏联则是处在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二者发展重工业都是有着现实的战略考虑。都对四 十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4)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对比即可看出,毛泽东时代,国防建设是第一位的,到了 80年代,提出国防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种变化的原因要从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变化进行分析。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特征;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学常识 史学评价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建国后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