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 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从 “周制微弱 ”到天下 “统于秦 ”,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 “周制微弱 ”的表现即是西周后期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频发,这一现象在体制上的原因即是分封制的衰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也是秦统一六国的契机,正确答案:即为 B;其余三项都与题干材料联系不紧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目前,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进行。这一技术主要得益于 A印刷术的发明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科技革
2、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词 “高考阅卷采用网上的形式 ”这一技术即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这一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方兴未艾的科技革命。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化技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涅日夫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中正方的观点 “克服粮食危机,保证工
3、业化建设顺利进行 ”可知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积极作用;反方的观点 “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是指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弊端),这是辩证看待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即选 B项。 ACD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到体现。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集体化。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该材料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平衡议会和国王的权力 C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说明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所引材料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它体现了英国议会用立法手段限制国王的权力(本题是指军事权
4、利),即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即选 C项; A项指 1688年 “光荣革命 ”; B项错在“平衡 ”,应该是议会限制或制约国王; D项 “责任内阁 ”在题中没有体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权利法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5、题中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实际上是古罗马成文法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这是在古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基础上奴隶主阶级民主法治的体现;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安全不受保障,这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专制政治的体现,所以在根本原因(经济根源)方面应该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经济根源。 从票证 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 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的盛行 B改革开放的起步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改革由农村到城市 答案: C 试题分析:仔细读图,票证 A是粮票,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票证 B是股票交易的凭证,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从票证 A的废止到票
6、证 B的出现,即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答案:为 C; A项只能反映票证 A; B项起步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D项开始于 198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证券交易;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南方谈话 ”。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 “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 ” 下列选项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社论实际上是对 1958年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的宣传,在这一路线指引下,新中国经济建设上的 “左 ”倾错误 “
7、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得以开展,即 A项所述现象; B项是 1970年中国的科技成果, C项是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过程中的事件, D项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不符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鉴于 “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 异,则情意不亲 ”,康有为提出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 “改易服饰 ”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社会思想近代化 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8、题重点在理解逻辑联系。 “易衣服 ”“ 易人心 ”“ 新政 ”,可见康有为认为:要想改革成功,就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想改变人们的思想观点,就必须首先改变服饰。所以,改变服饰的主要目的在于 A项; B项是间接目的; C项是长远目的或者是戊戌变法的客观作用; D项是改变服饰的本质而非目的。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第一次民
9、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 ”也即是甲午战争激化民族矛盾,使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在题干时间之前; B项是指新文化运动, D项开始于五四运动,都在 C项之后,且与题干现象无必然因果关系。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有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下列表述能体现该校课程设置思想的是 A “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 “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C “求其体而遗其用 ” D
10、“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词 “19世纪中后期 ”、 “新式学校 ”、 “课程安排有读诸经、习洋语洋操、进驾驶科和管轮科、习操机轮舰船 ”可知是保留封建旧思想(旧统治秩序)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是洋务运动的特征,即 D项“自强、练兵、制器 ”的内容; A项是与地主阶级洋务派对立的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 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主张; C项是早期维新派到康梁维新派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推崇。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思想 “中体西用 ”的洋务思想;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11、的兴起 洋务运动。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 “朱熹的孔子 ”是指 A知行合一 B天人感应 C先气后理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朱熹的孔子 ”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 D项符合题目要求; A项是王阳明的观点; 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C项是以张载( “北宋五子 ”之一)为代表的理学中 “气学 ”一派(唯物思想)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12、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适当的因果联系。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从唐代的十来座到宋代的四十余座,大都市数量的增加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在因果联系上是由 于 C项导致了题干中的现象。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脉络)。 综合题 ( 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3、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 11月 4日,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 海盗 式国家。 ”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
14、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 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从 20世纪 60年代到 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6分) ( 2)列举史实说明 “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 8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 ”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 6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 “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 6分) 答案: ( 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 2分)原因:中国国
15、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 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 “滞涨 ”)。( 6分) (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 8分) ( 3)政治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尼克 松在
16、 20世纪 60年代初 “反对共产党中国 ”到1972年访华时的 “忏悔、友好 ”,反映了美国对华态度由敌视到改善关系;可从中国、美国、世界等多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变化)的原因。 ( 2)结合所学知识, “近代以来 ”中国被美国侵略的痛苦是指美国参与的侵华事件;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即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成果;与美国的合作可举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关系;与美国的对抗可举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之一的朝鲜战争。 (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政治探索 ”即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自治。理解 “向自己的对立面 转化 ”是指在坚持自身基本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学习了对方的经济管理机
17、制,如苏俄、中国学习了美国的市场调节,美国学习了苏联的计划干预。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原因、进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门户开放 ”政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政治民主化成果;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成立;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历程;俄国十月革命与苏
18、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特征。 ( 24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分) 材料一: 16、 17世纪的 “三角贸易 ”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世界贸易中的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 分析 “三角贸易 ”的影响。( 6分)同时期的中国奉行什么对外贸易政策?( 2分)并由此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 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贸易局面形成的原因。( 6分) ( 3)据材
19、料三,指出 “其他工业国 ”贸易份额减少的原因?( 4分) ( 4)材料三中,中国为 “亚洲发展中国家 ”所占份额增长作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 2分) 答案: ( 1)影响: 对欧洲:促进了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发展)。 对非洲:损失和灾难。 对美洲:开发和灾难。( 6 分)贸易政策:闭关锁国(抑商 )( 2 分);深远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 4分) ( 2)原因: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经济:进行了工业革命; 思想:奉行自由主义; 军事:坚船利炮。(任答 3点得 6分,共 6分) ( 3)原因: 70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国经济
20、“滞胀 ”;亚洲经济崛起;经济全球化影响(任答 2点得 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 4分) ( 4)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的 “三角贸易 ”即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它的影响可分 “三角 ”区域回答,即对欧洲、对非洲、对美洲的影响,不仅要简明 扼要,还要辩证看待、分清主次;同时期( 16、 17世纪)的中国即明末清初的中国,贸易政策是闭关销国( “海禁 ”)政策,其深远影响必须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回答。 ( 2)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情况,英国这一 “世界工厂 ”国家把亚
21、非拉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其原因可从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经济思想、军事技术等多角度分析。 ( 3)材料三的两幅图比较,美国、俄罗斯、东欧、中东变化不明显;非洲、拉美下降显著;亚洲发展中国家、日本增长明显;再联 系图中时间 1965年、 1995年,可综合归纳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滞胀 ”的冲击、亚洲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 4)材料三所反映的 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为 “亚洲发展中国家 ”所占份额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中国贸易增长显著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上去思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 ”;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闭关锁国( “海禁 ”)政策;新航路的开辟、殖民 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亚洲国家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