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侯建新指出: “科举制度后来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符合侯建新观点的是 A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 B带来师门裙带关系和官场腐败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 ”说明科举考试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藩篱,没有体现近代化的内涵,故 D正确。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科举制度。 有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
2、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经济区域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 ”说明美苏争霸的格局结束,意即两极格局解体,故本题选择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 “遗憾 ”。而戴高乐总统则非常自信地说 “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 ”,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
3、政府 “迟早会仿效 ”法国。这反映了 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B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时间 1964年代以及材料中 “法国承认中 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 ”说明法国不在追随美国,体现了法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的外交,故本题选择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共体。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
4、济危机 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 D经济互助委员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 ”等信息说明与经济大危机有关,故本题选择 A。 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1929-1933经济大危机。 20世纪 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 “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 ”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时间 20世纪 20年代以及材料中
5、 “诸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 ”可知是是展示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为扭转局面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本题选择 B。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 “年轻人,物理学是 1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量子假说的提出 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物理学是 1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 ”说明普朗克老师认为物理学
6、发展空间很小,二普朗克李勇量子假说提出量子论,改变人们认识世界角度和方法,故本题选择 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现代物理学的成就 量子论。 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 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 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鸦片战争 C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最终形成 D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时间 1786年以及材料中 “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 ”关键信息 “煤 ”可以说明与工业革命有关,故本题选
7、择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四大 ”报告指出: “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国有企业改革 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中会议中共十四大以及材料中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说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故本题选择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 1956
8、年 1 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 “高潮 ”引起了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 B “一五 ”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题干时间 1956年以及材料中 “高潮 引起了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说明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本题选择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化三改。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这首歌
9、曲最早可能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打倒帝国主义 ”说明此时革命的目标列和军阀,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歌曲,故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该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 B朱熹的 “理学 ” C王阳明的 “心学 ” D王夫之的 “理在气中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心非明镜台,有个圆圈。 ”说明
10、与心学有关,体现心学的是王阳明。故本题选择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王阳明心学。 唐人王建诗云: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唐代实行坊市制 B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夜市 C唐代茶叶商品化,政府征收茶税 D宋代出现了夜市,王建的诗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晚茶商闹 ”“通宵酒客行 ”说明夜市出现,商品经济繁荣,故本题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业。 综合题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
11、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 梁启超( 1900年) 材料二:十八世纪以前,政法学之基础甚薄,一任之于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出, 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鼎立之说,后此各国,靡然从之。 梁启超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材料三: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 约翰 穆勒代议制政府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
12、数千年腐败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清除 “奴隶性 ”做了哪些努力?( 10分) ( 2)据材料二,梁启超的观点受到哪一思想运动的 影响?结合史实说明美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8分) ( 3)据材料三,概括穆勒关于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 ”的定义。践行这种 “政府形式 ”的民主方式是什么?( 6分) (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权力制衡的认识。( 2分) 答案: ( 1)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儒家思想(传统礼教)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束缚;国人的奴隶性;小农经济。( 6分,答对 3点即可) 努力:宣传民主与科学;( 2分,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给分)传播马克思主义。( 2分) (
13、2)启蒙运动( 2分) 美国:根据宪法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与州分权制衡;( 2分)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政府权力一分为三,又相互制约;( 2分)坚持人民主权原则,选民通过投票产生、更替总统和议员。( 2分)(考生答 “两党相互制衡 ”可在总分范围内给 2分,共 6分) ( 3)定义:最高权力属于整个社会集体;每个公民对最终主权都有发言权;每个公民都能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 4分,答对 2点即可)方式:建立代议制政府。( 2分) ( 4)本问 2分,答对 1点给 1分。言之成理即可。 利:有利于防止专权和腐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发展民主,保护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弊:
14、行政效率受影响等。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皆必自奴隶性而来 ”并结合所学从封建制度、儒家思想、考试制度以及材料中概括的奴隶性等概括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新文化运动知识从传播的思想角度去归结答案:。第( 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十八世纪以前,政法学之基础甚薄,一任之于君相之手,听其自腐败自发达。及孟德斯鸠 ”关键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依据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分权制衡 ”的原则,从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之间以及选举制度等角度综合概括作答。第( 3)问依据材料三中 “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
15、于社会整个集体 ”“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 ”以及“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 ”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西方民主形式思考作答。第( 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去突破,积极方面可以从防止专权,治理腐败、社会 安定、民主意识强化等角度思考作答;消极方面可以从行政效率低下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欧 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确立 1787年宪法(分权与制衡)。 ( 26分)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阅读下列材
16、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 Edward A kracke)所说的, “在传统中变 ”,可是, 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 “现代 ”转化,出现了 “在传统外变 ”的取向。 葛兆光 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 2005年 6月 27日。中国的新变革 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时代(美国著名新闻周刊)谈的正是 “中国制造 ”,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 “中国制造 ”,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 很显然,这件 LV,也是 “中国制造 ”。 ( 1)结合 19世纪末
17、 20世纪初的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 “追求富强 ”出现 “传统外变 ”的观点。并分析出现 “传统外变 ”的原因。( 12分) ( 2)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经济文明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关联。( 8分) (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 “中国制造 ”的原因。( 6分) 答案: ( 1)在传统外变: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分,其中“戊戌变法 ”2分,阐释 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分, “辛亥革命 ”2分,阐释 1分)(本问考生答 “预备立宪 ”可在总分范围内给 2分。)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或甲午战败,掀起
18、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的弊端,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6分,答对 3点即可) ( 2)英法等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 2分)积极对外扩张, 侵略中国;( 2分)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或答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 ”);( 2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或答 “西学东渐 ”)。( 2分) ( 3)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解体。( 6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
19、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 “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 “现代 ”转化,出现了 “在传统外变 ”的取 向 ”结合 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的史实从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角度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关活动去思考作答;原因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概括,政治从民族危机,经济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从启蒙运动视角等角度综合回答即可。第( 2)中从西方开始完成工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影响角度思考,对中国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视角分析,政治上从中国开始近代化、经济从传统经济破坏,新经济模式出现,思想从近代国人
20、向西方学习的视角分析作答。第( 3)问依据材料三中 “中国制造 ”,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 “中国制造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去概括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的,经济视角可以从改革开放、加入 WTO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作答;政治视角可以从建立全方位外交以及苏联解体后国际局势等角度综合分析。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晴经济结构变动 小农经济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全方位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