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66.06KB ,
资源ID:339165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广西省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广西省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广西省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

2、与事件同时。 ”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 “原始史料 ”是 A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B中国通史对封建制的评述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 ”, B 、 C、 D 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考点: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天文学成就。 一位史学家说: “公元前 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 ”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开阡陌 D建立县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3、“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 ” ,可知是指商鞅变法废除了秦国的奴隶制,而确立封建制,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废井田,开阡陌,即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确立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作用。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答案:

4、 D 试题分析:材料叙述了明朝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张居正的遭遇进行判断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内阁的权力 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始终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也不能正式统领六部, BC 排除; 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内阁的出现 。 下列农具或生产方式中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 A牛耕 B铁农具 C翻车 D筒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C 是三国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 D符合题意,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利用水力进行灌溉。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

5、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 A四部医典 脉学之宗 B九章算术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C本草纲目 东方医药巨典 D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 BCD都搭配正确, A表述错误,战国时期扁鹊被后代医家奉之为 脉学之宗 .他发明的 四诊法 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医学分科 .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而四部医典是唐朝时期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医书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古代医学。 下列官员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

6、通判 D宋朝的转运使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朝的转运使主要是负责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上缴中央,因此不具有监察职能, D符合题意。 A负责监察秦朝中央百官, B负责监察汉朝地方诸侯国和高官, C负责监察宋朝地方长官知州,因此都具有监察职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中央集权的发展 。 隋书记载炀帝 “诏发河北 黄河以北 诸郡男女百余万,开 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此处开的渠应该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会通渠 D邗沟 答案: A 试题分析:隋朝大运河 -605年至 610年开通,共四段: (1).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

7、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 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八百余里,广十余丈 ”。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 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因此

8、选 A。 考点:隋唐 隋朝的统治 大运河。 下列 “考 ”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下列 “考 ”字中 A是象形字, B是行书, C是楷书, D是篆书。象形是在殷商 甲骨之前出现,草书、楷书是东晋之后,只有篆书是秦朝的官方文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艺术 。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 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进一步改进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 扬州、成都成为东、西地区经济中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

9、移;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因此 正确, 不对,当时扬州、成都成为长江流域的两个商业都市中心。 考点:隋唐 隋唐时期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 随着商业的发展,唐朝在货币和金融方面有重要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A唐玄宗整顿币制发行开元通宝 B开元通宝的发行和柜坊的出现 C政府设置官员管理货币存放和借贷 D邸店成为我国最早的金融机构 事务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时期发行; C不对, D不对,邸店为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 交易 寓居的行栈的旧称。亦称 “邸舍 ”“邸阁 ”“邸肆 ”“邸铺 ”、 “塌坊 ”“塌房 ”。 “邸 ”原是指堆

10、放货物的货栈 “店 ”原是指沽卖货物的场所。因此选 B,开元通宝的发行有利于货币统一,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早几百年。 考点:隋唐 隋唐时期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兴建了重大工程,影响深远 实行赋役苛重的暴政,引发 人民反抗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隋与秦的统治相似之处: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结束分裂 ,统一全国 ,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承前启后的王朝;都建立了一套创新制度 .(隋三省六部制 ,秦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1、;都留下了浩大著名的工程 .(隋大运河 ,秦长城 ) ;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二世而亡。因此 都符合题意。 考点:隋唐 隋朝的统治 隋朝的历史地位。 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有: 三省六部制 募兵制 两税法 科举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

12、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因此 排除。 考点:隋唐 隋唐的 制度创新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唐朝前期设置的北庭都护府: A有力地管辖了整个新疆地区 B恢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C是唐太宗时期设置的 D加强了对回纥的管理和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不对,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共同管辖新疆地区; C不对,这是武则天时期设置的; D不对,这是唐朝在打败突厥后设立的;因此排除后选B. 考点:隋唐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突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时是农历戊子年,那么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中国农历 A癸巳年 B辛卯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答案: C 试题

13、分析:因为题目中所在的年份是农历戊子年,也就是 2008、 1948、1888、。中的某一年。那么根据农历的算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六十年一个轮回)。 考点:历史文 化常识 古代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

14、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 “东王公 ”“西王母 ”“山公 ”“土公 ”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里买来的。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确立,排除 A项;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并无买卖交易发生 ”,排除 B项; D项说法与题干中 “开垦荒地而获得 ”的信息相矛 盾,排除。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15、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 ) A儒、道、法 B道、法、儒 C儒、法、道 D道、儒、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也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所以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6、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胡适说: “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 ,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A正确 B错误 C片面 D表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胡适的意思是老子、孔子和韩非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的思想家都是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体现了政治、经济决定思想的理论,因而是正确的,故选 C。社会的大背景决定了思想的发展。战国百家思想都是因为战国时期大动荡,各家都提出了拯救社会的主张。其他各项均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

17、 “在天之变,日月薄 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佛教的 “生死轮回 ” B宣传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C批驳了董仲舒的 “君权神授 ” D与 “天人感应 ”说针锋相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文出自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他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 天人感应 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考点:秦汉 秦汉时期的文化 王充。 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 “均田制的最后废弛

18、,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 “两税法 ”的实施是 “均田制 ”实施的必然结果 B “均田制 ”的瓦解是 “两税法 ”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 “均田制 ”瓦解的主因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 “两税法 ”实施的主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可见 C正确;封建经济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难以维持,与之相关的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也无法实施,因此唐朝后来改为实施两税法, ABD说法错误。 考点:隋唐

19、隋唐制度的革新 均田制。 “南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 “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 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 ” 其核心观点是 A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B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C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 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 “他们改变了过去 掬而食之 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 ”来看是中国瓷器的传入改变了东南亚人的饮食习俗。由原来的用树叶装食物到用瓷器装食物,体现出瓷器传入促进了其生活水平的改善。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经

20、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制瓷业。 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不足 B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 生产减少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因为古代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战乱较少,理解不对; C与史实不符; D不对,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品种传入,但是没有改变南方人吃米饭的主要饮食习惯; A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冲击了以往的农业经济结构。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21、 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唐书记载: “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 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 ”上述言论中关于 “婿 ”、 “半子 ”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吐蕃 B突厥 C回纥 D南诏 答案: C 试题分析: “婿 ”、 “半子 ”可见唐朝统治者对该少数民族实行和亲政策,可排除BD; “可汗 ”应是该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而吐蕃首领的称呼是赞普,排除 A;因此选 C。 考点:隋唐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回纥。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 “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 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

22、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反映了唐代的官僚集团的组成情况:大部分来自于名门望族,科举考试选拔的略多于总数的 10%;其次,明确答题方向,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对唐代的影响;最后,结合史实对本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在隋朝已被废除,故 A项错误;唐朝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确立的科举制, B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材料 “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 ”可知, C项说法错误;根据 “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可知 D

23、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 。 据辽史 刑法志载:契丹族原来只有习惯法,随着其控制区域的扩大,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 “诏大臣定制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 ”。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A保持契丹的民族风格 B实行蕃汉分治政策 C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治契丹及诸夷之法 ”即指适用于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法律; “汉人则断以律令 ”是指用汉族的成文法令统治汉人。由此可判断契丹统治者实行 “蕃汉分治 ”政策,故应选 A。 考点:宋朝 辽和西夏的建立 蕃汉分治。 宋

24、人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可知 “柳郎中 ”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 “学士 ”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只有 D项,辛弃疾为南宋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辉煌灿烂的文学 宋词和元曲。 明太祖实录载: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

25、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 太祖朱元璋想要 A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C设厂卫,加强监督 D改革官制,增设内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从材料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可以看出,明太祖所担心权臣上下蒙蔽,专权自恣,从而使皇帝无法躬览庶政,也就是权臣的权力已经影响了皇权了,这是朱元璋无法接受的,所以他要限制权臣的权力而突出皇权。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 。 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

26、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 此诗提到的 “国初 ”之政策的根源是 A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骚扰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是指清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而根源就在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 。 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惟其所好。然则秦

27、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玉玺代表信物 B玉玺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罔替 D天子的权力至上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秦朝以前,人们 “以金玉为印 ”,但到了秦朝以后,皇帝 “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史实。 AC 与题意不符, B只是涉及表面现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至高无上的皇 权和中央官制 。 从某残破的历史地图中隐约可见渔阳、陇西、象郡等文字。这幅地图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战国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统一中国后,全

28、面推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为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九江、郭、会稽、颍川、砀、泗水、薛东、琅邪、齐、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陇西、北地、汉中、巴、蜀、黔中、长沙。数年后又增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综合题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唐代的杜佑说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 ”, “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 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 “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 ”

29、,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后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 “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 弊,在世守不易。 ”

30、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又说: “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 “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 ” (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其发

31、展趋势。( 7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4分) (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3分) (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 2分) 答案: ( 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元朝实行行省制。( 5分) 发展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分) ( 2)问题与结果:汉 初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唐朝中后期,统治腐

32、败;军事举措失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集权。( 2分) (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 3分) ( 4)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任意两点 ,言之有理即可) ( 2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 ”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是指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

33、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是指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是指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后来元朝实行行省制。发展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2)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材料中 “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 “陵迟不救者三代 ”和“后乃谋臣献 画,而离削自 守矣 ”等信息来回答汉朝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再抓住材料中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 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等信息来回答唐朝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 ( 3)抓住材料中的 “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 ”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和 “此民 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逐一对照分

34、析概括: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 ( 4)从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以及宋元时期避免郡县制的弊端来获得认识:地方管理体制要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地方管理体制要不断创新;要协调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既要维护统一和中央权威,又要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为其发展留有空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富民强。(任意两点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35、 。 ( 24分)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 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36、,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 材料三 顺治 8年,公元1651年 康熙 51年,公元1712年 乾隆 6年,公元1741年 乾隆 55年,公元1790年 中国 人口 10,630,000(丁) 24,621,324(丁) 143,411,559人 301,487,115人 (清代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户口统计只重男丁 ,对 “未成丁 ”或 “男女幼丁 ”等人口不作统计。) (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 “开皇之治 ”。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 “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 ”( 6分) (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 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

37、述理由。( 2分)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 4分)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 4分) ( 4)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 8 分) 答案: ( 1)隋文帝完成统一大业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府兵制,沿用均田制,对以后王朝影响深远。 ( 2)不同意,杨坚开创三省六部制,目的就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或同意,隋文帝独断专行,不信任臣下;群臣也不敢谏诤)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制度上沿用隋制;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有利于笼络大批有才能之士,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局面。 ( 3)清朝政府在经济政

38、策方面作出了调整: “更名田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摊丁入亩 ”(地丁银)等,废除人头税,隐蔽人口现象减少。 ( 4)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减轻租税赋役,鼓励农耕;任用贤能,整顿吏治;制度创新;统治者个人素质 试题分析: ( 1)根据漫画信息以及所学知识, “改革中央官制 ”是 指实行三省六部制; “俺是民兵 ”是指实行府兵制; “考考考,皇帝的法宝 ”是指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自家的天,自家的地 ”是指实行均田制,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 ( 2)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唐太宗原文大意是说:隋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

39、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 ,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 ”据此,如同意唐太宗的评价,可回答杨坚开创三省六部制,目的就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如不同意唐太宗的评价,可回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制度上沿用隋制;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有利于笼络大批有才能之士,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局面。 (

40、 3)结合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回答,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一是清政府实行 “摊丁入亩 ”的赋税政策,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样,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二是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养活众多人口,为人口增加创造了条件。 ( 4)注意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社会稳定;大一统,国家统一;封建统治者爱惜民力,休养生息;吏治清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革; 民族融合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制度创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达的古代农业 明清农业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