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广西省梧州高中高三上学期 9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人生经历的不同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点,听雨时的心境不同,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
2、阶段各有其特点, 正确;听雨时的心情和人的经历有关,受人的经历影响, 正确;环境是人的心情变化的外因,起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心情的作用,错误; 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自去年七月份中国国防部宣布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母以来,中国航母平台共进行了多次海试,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了各项科研试验,达成了既定目标。这一过程最能体现的实践的 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要抓住关键部分理解, “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科研试验 ”,说明我国进行航母海试有既定的目标和规划
3、,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说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正确;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选项与题意不符; C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选项与题意不符; D实践具有历史性是指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德国思想家莱辛说: “人的价值不在于是否掌握真理,决定人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这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答案: C 试题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
4、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发展和完善真理,不断追求真理, C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说法错误; B是真理与谬误的区别,与题意不符;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 A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D辩证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
5、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 “自己运动 ”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正确; ACD与题意不符,没有抓住核心。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 从广度上讲 ,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 A逐步深化 ,由一个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 B向前推移 ,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C扩展 ,由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 D反复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环往复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人们的认识的理解,要切中题目要害选择合适选项, “从广度上讲 ”是该题要选择的突破口,广度是指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C正确; A逐步深化,是从深度上对人们认识的理解,
6、与题目要求不符; B向前推移,是从发展的角度对认识的理解,与题目要求不符;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循环往复的圆圈式运动, 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特点。 伦敦奥运会上,林丹遭遇了近乎无法度过的难关,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对手。但他一点点把劣势扳平,又逐步确立优势,最终把优势化为胜利,成功卫冕,为国争光。林丹的赛场经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要经历逆境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要认识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林丹的成功卫冕,在于其处于劣势时没有气馁
7、,而是通过自己的坚强的意志鼓舞和不懈的努力取得的,启示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要坚信事物发展 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挫折,并勇于战胜它, 正确;逆境不是走向成功必须要经历的, 说法错误; 是干扰项,与题意无关。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13年新年伊始, “史上最严交规 ”正式实施, “闯黄灯扣 6分 ”的新规是否合法合理,成为舆论争议焦点。不少驾驶者吐槽称,遇黄灯很难掌握刹车时机,容易造成越线或追尾。 “黄灯新规 ”开始实施一周多时间,公众、媒体和执法部门就此反复争论。 1月 6日,公安部交管局下发通知,违法黄灯信号将 “以教育警
8、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 ”。 从哲学上看, “黄灯新规 ”面临尴尬被动局面表明 制定法律需尊重客观规律 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认识具有反复性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黄灯新规 ”违背了惯性规律,容易造成越线或追尾等问题,因而遭到质疑,不得不重新审视该规定,说明制定法律法规需要尊重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制定政策、法规等;黄灯新规面临尴尬被动局面,说明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各种具体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正确; 不是从哲学的角度,是从政治 生活的角度认识这一现象,与题目要求不符;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
9、反映, 说法错误。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要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具有反复性。 下列事件需要我们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正确看待的是 ( ) A经济发展形势企稳向好,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B我国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C “神八 ”“天宫 ”太空相拥见证了科技进步,开启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征程 D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只是在同一事物的矛盾中,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主流,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是支流。 A经济发展形势向好是主要方面,但同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
10、困难和调整是次要方面,选项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正确; B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与题意不符; C体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D“为主线 ”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抓重点,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 合理的理财方法,可以让家庭有限的资金保值或增值。下表中的理财公式及其解读体现的哲理 理财公式 解 读 理财 =50稳守 +25稳攻 +25强攻 一半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用来保本,一半资金投资股票及基金获取风险收益。 可承担风险比重 =100-目前年龄 进行积极性投资时,以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例如, 30岁可承担的风险比重是 70,
11、表示可将闲置资金中的 70进行积极性投资。 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来自实践的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理财产品的选择既要注重收益,又要注意风险;人们可承担风险的比重和年龄有关,这些都体现了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投资理财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争取最大利益;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和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系统优化方法、具体问题具体
12、分析。 杨万里的过沙头: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下面诗词中与过沙头蕴含的哲理相同的 A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B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C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有篙师识水痕,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暗中摸索总非真,要亲自到长安才能画出秦川景物,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目寓意一致,正确; B 启示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
13、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与题意不符; C梅和雪的白、香,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与题意不符; D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下图漫画包含的哲理是 整体与部分相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相统一 个人与社会相统一 量变与质变相统一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漫画的字面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讲,部分离不开整体, 正确;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讲,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需要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 正确;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两个人的帮助,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4、正确;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与题意不符。该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2012年 8月 30日,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 的意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不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户籍制度、资源配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诸多复杂问题。推进这项工作,各地政府要做到 把握工作重点,搞好统筹兼顾,稳妥推进改革 勇于改革创新,推翻原有体制,促进工作开展 着眼工作整体,协调各种关系,寻求最优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具体规律,推进社会变革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随
15、迁子女异地高考,不只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还涉及诸多复杂的问题,要求既要把握重点,解决异地高考这个教育问题,还要统筹兼顾 ,处理好和异地高考有关的其他问题, 正确;要从整体着眼,树立大局意识,协调各种关系,解决这些问题, 正确;辩证的否定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是对原有体制的推翻重来,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 说法错误。该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抓主要矛盾、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 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 143万平方公里,雾
16、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 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 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 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
17、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10分) (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的必要性。( 12分) ( 3)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0分) 答案: ( 1)( 10分)当前:人工增雨;污染企业临时停产;限制车辆出行。( 2分) 长远:加强环保立法和执
18、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汽油质量标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鼓励消费者坚持绿色消费。 ( 2)( 12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 3 分)践行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益;( 3分)坚持科学执政,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 3分)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综合国力。( 3分) ( 3)( 10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4分)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
19、和创造性,揭示自然本质和规律;( 3分)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3分) 试题分析:( 1)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眼前和长远两个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眼前的措施是急救,必须要取 得显著的效果,而长远的措施就很多了,角度很宽泛,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回答可行的举措,但要注意两点,必须是政府为主体采取的措施,再就是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2)该题以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党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该政策的确立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说明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等。要注意原理和材料的结合。(
20、 3)该题涉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做到揭示和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做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府、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尊重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对亿万农民而言, “一号文件 ”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 10个 “一号文件 ”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十个 2013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研究结论
21、:历次 “一号文件 ”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 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 “一号文件 ”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1)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0分) 材料六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 必须加大农村改 革力
22、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 2)运用辩证法知识说明,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强大动力。( 10分) 答案: ( 1)( 10分) 历次 “一号文件 ”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个 “一号文件 ”的发出,体现了党对 “三农 ”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次 “一号文件 ”的出台,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农
23、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一号文件 ”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2)( 10分)略。 试题分析:( 1)该题以某班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 10个 “一号文件 ”的解读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原理的指向性很明确,学生需要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解读, 要注意对材料的概括和总结,原理与材料内容准确对应。( 2)该题要注意原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说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强大动力。要注意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矛盾,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如何加强农业农村改革等回答体现的辩证法原理,可以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抓主要矛盾、树立创新观念、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等方面解读材料内容,注意体现改革的重要性。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