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 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 “以民本思潮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 A清净无为天下正 明主治吏不治民 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知其雄,守其雌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D反者道之动 治强生于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提倡仁、仁政,体现民本思想;法家主张君主集权,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百家争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 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认可雅典的民主原则,但不满当时的民主状况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 识 D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 A不符合史实;柏拉图的思想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但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 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不满, 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他
3、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C正确。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 D正确。因此 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 “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分权制衡原则 B共和制度 C中央集权原则 D联邦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可以像 “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
4、的弊端 ,又能像 “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 ”。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C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国的统一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掌握德国国家政权的是皇帝和容克贵族,他们是旧的封建势力的代表,相对保守,不愿意推动改革,导致政治民主发展滞后。故选 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
5、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1882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国葬,逝者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当时的报纸对此评论说: “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像接受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接受他的理论的主要科学事实。 ”逝者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瓦特 D莎士比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 “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像接受天文学和地质学一样接受他的理论的主要科学事实 ”,反映了其理论对基督教造成了巨大冲击,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B、 C、 D生活的时代都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生物学的发展 进化论 斯大林说: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
6、一类的龋凝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斯大林时期为工业化筹集资金的办法有 推行农业集体化 集中收缴国有企业利润 实行余粮收集制 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符合题意; 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的内容,可以排除。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内容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危机(
7、 19291933 年)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据此分析下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贩,扩大内需 D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经济民族主义 ”的内涵,据材料可知经济民族主义指的是对外经济政策中的利己做法, A、 C、 D 三项主要是对内的经济政策;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提高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故答案:为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措施 约瑟夫 奈教授 2002年指出,当今
8、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俄罗斯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美国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 “单极世界 ”和 “多极世界 ”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苏东剧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故 A不符合史实;美国的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B项不对
9、;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只是一个趋势,多极格局远未形成, C项错误;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 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故选 D。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与此作品所属流派相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来看, “我的作品 ”反映了整个法国社会的现实,而 C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符
10、合题意; A属于浪 漫主义美术; B、 D都属于印象画派。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近代绘画 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巧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 A “摸着石头过河 ”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C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头几年只能是 “摸着石头过河 ”,故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11、,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词作家。下列诗词中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是 A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月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A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史实, B 描述的是 1927 年的秋收起义, C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是在 “一五 ”计划期间,D是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解放战争 图为 1927 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 1928 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
12、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爆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从时间信息 “1928 1934年 ”就可以排除 A(1919年 )、 C(1927年 )、 D(1937年 )。 1928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继建立、扩大使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直到 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损失惨重,党员数量才出现了严重下降。所以 B项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 “组之工,教
13、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 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 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 “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显示不得更换工种,材料中的 “四年 三年 二年 ”是国家对不同工种技能学习年限的规定,故排除 A、 C两项;新唐书例举四种工种的服务期限,最少二年,所以排除 D项;由材料中的 “教作者传家技 ”可知职业世袭,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如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
14、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另外,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 不包括 A保障首都安全 B就近指挥,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 C实现以北制南 D以山川形便划行省界,防止割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图文材料可知,元朝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并驻扎重兵是为了保障首都大都的安全,防止江南四行省反抗,体现元朝统治者 “以北制南 ”的政策。 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东京梦华录 明史 职官志 明史 太祖本纪 明成祖实录 A B C D 答案: D
15、试题分析:设立内阁制属于官制的变化, 正确;明代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此 正确;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不可能记载明代的事情,故排除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但没有设内阁,因此排除 。故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 “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 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
16、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A、 B、 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D项明显错误。根据关键信息 “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 “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 的成分 ”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的特点 英国汉学家理雅各( 1815-1897年)的代表作中国经典中说: “自古老的封建帝国消亡,秦建立专制国家始,中国就再没有出现过革命,而只是统治者和朝代的更替 在西方人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已经存在了大约 20
17、00多年的旧事物向将会变革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的更新的西方思想转变的出发点 ”。理雅各的观点是 A秦建立专制制度导致中国再没有出现革命 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场进步 和正义的革命 C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端 D秦的专制制度取代分封制导致中国的落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照理雅各对秦革命性的界定,第一次鸦片战争显然也是一场革命,一场帮助中国改革旧制、摆脱落后愚昧、走向新生活的革命。这一理论是为英国的殖民侵略作辩护。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
18、与南京条约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 420万两; 1887年 2054万两; 1911年 3617万两。) 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小
19、农经济逐步解体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洋务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使关税增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1849-1911年,清政府的农业税数额变化不大但比重迅速下降,反映了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工商杂税收入上升说明近代企业有所 发展;关税增加反映了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税收主体由农业税为主到以工商杂税为主反映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均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
20、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兴起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撅拾泰西皮毛, 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批评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批评中体西用 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
21、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1月 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 6月 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 14个国际公约。 7月 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 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 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 19291933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女报由秋瑾、陈伯平任编辑兼发行人,秋瑾在安庆、绍兴起义失败后被杀害, A不合理;第
22、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 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 14个国际公约与飞机发明无关, B不合理;世界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有多次, D不合理;根据日俄密约的内容、划分势力范围可以判断 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酝酿爆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综合题 ( 12分)王阳明( 1472 1529)和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
23、er( 14831546 )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 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 “中国的路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 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 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 “发明本心 ”的思想,主张从 “本心 ”入手去认
24、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时( 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 “上帝之语 ”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 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 “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世纪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
2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5分) (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 “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5分) (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2分) 答案:( 12分) ( 1)基本主张: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 3分) 传承发展:继承了孟子的 “性本善 ”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2分) ( 2)观点: “上帝之语 ”不在教会说教里,而在圣经里;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信仰得救或因
26、信称义。( 3分) 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2分) ( 3)相似:强调人的心灵(思想)自由;反权威的平等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或具有叛逆思想)。(任答两点给 2分) 试题分析: ( 1)根据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 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 “良知、明德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发明本心 ”。在人性论方面,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 “性本善 ”思想;在认知论方面,否定了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说;在理论体系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 ( 2)第一小问考查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主张因信称义; “上帝之语 ”不在教会说教里,而在圣经里;坚
27、持圣经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第二小问直接考查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 3)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比较王阳明 和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可知,两人都强调人的心灵自由;挑战正统思想;反对权威、主张平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 13分)近年来,我国学者用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研究表明,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中国建立前举步维艰,新中国建立后才取得长足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政治选择
28、 第一阶段 1860 1911年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第二阶段 1911 1913年 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4 1928年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 1949年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 1976年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材料二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 2 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中的一部分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一部分用来发展现代教育。这些事实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的现代化
29、进程的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为条件的。 在杭日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里,中国现代化工业每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7 6%,而且这种增长突出地表现在基础工业上, 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 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4 48%。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 从 政治层面看,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尽管这种民主十分有限,但却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杭战期间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也是中国现代化因素积累的一个重要表现。从经济层面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战时体制下的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
30、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等,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从国家主权层面看, 1943年初,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从此,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摘编自荣维 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中断与接续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可以论证第一、二阶段的政治选择的史实。据材料指出第五、六阶段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6分) ( 2)据材料一、二,概括前四个阶段中国未能实现现代化的原因。( 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
31、,指出近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分) 答案:( 13分) ( 1)史实:第一阶段: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任答两点给 2分) 第二阶段: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2分) 原因:计划经济模式的实行;改革开放。( 2分) ( 2)原因:政府的专制(权威主义)统治: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尝试失败;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半殖民地封建社会性质。(任答三点给 3分) ( 3)条件:民主制度有所发展;进步力量发展壮大;战时体制下孕育经济现代化的因素;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独立主权。(任答三点给 3分) ( 4)必要条件:民族独立。( 1分) 试题分析: ( 1)现代化是人
32、类从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向工业文明社会过渡的历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依据材料一可知,中国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从1860 1911年,第二阶段 从 1911 1913年。联系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两个时期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事件。第五、六阶段即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 ( 2)中国的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起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四个阶段进展缓慢。具体原因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政府的专制统治、列强的侵略等方面分析。 ( 3)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 、分析能力。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抗战为以后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条件包括:抗战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33、,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发展和壮大;现代金融体制的建立,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调查与统筹开发,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 (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这说明民族的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 史观 现代化史观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贵族的 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材料二 1815年
34、,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 “谷物法 ”,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 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 80先令,一般都在 5060 先令之间,所以 “谷物法 ”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 但到 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 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 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 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 “谷物法 ”。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
35、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 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 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 1888年英国 地租收入共 5900万镑, 1901年降为 4200万镑。 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 1911年议会法和 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 “谷物法 ”的经济目的。( 2分) ( 2)从材料三看, “谷物法 ”的
36、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 4分) (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 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5分) 答案:( 15分) ( 1)经济目的:保护土地贵族拥有的大地产的利益;保护国内谷物市场。( 2分) ( 2)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 2分) 废除原因:工业革命后 “谷物法 ”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1832年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权。( 2分) ( 3)衰落原因: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的征收;谷物价格的下降;地租的降低;上院失势无力保护贵族利益。( 4分) ( 4)
37、变化:由土地贵族控制议会到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政权。( 2分) 特点:和平渐进。( 1分) 意义:有利于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英国代议制的完善;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任答两点给 2分) 试题分析: ( 1)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 “谷物法 ”,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 80先令时,才准许进口谷物。其经济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的谷物市场,进而维护占有大地产的贵族的利益。 ( 2)英国议会颁行 “谷物法 ”是重商主义政策的体现。 19世纪前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强大的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 ”;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上台掌权,开始推行自由主义政
38、策。到 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 除了 “谷物法 ”。 ( 3)依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 “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 ”; “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 “地租收入下降 ”; “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 ”。 ( 4)材料反映了英国由土地贵族控制议会到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政权,体现了和平渐进的特点。议会结构变化的积极意义可以从推动政治民主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概括。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39、 工业革命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真正达到了 “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 ”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就近与低价,这叫似吸贵就贱,用近求远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苏)辙曰: “以钱货民,使出 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钱入民手, 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县之
40、事不胜烦矣。 ” 续资治通鉴 请回答: ( 1)材料一、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 4分) ( 2)材料三中,苏辙抨击的是王安石的哪一项变法措施?抨击的理由是什么?( 3分) (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政府的经济工作的建议。( 3分) 答案:( 10分) ( 1)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 2分) 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 2分) ( 2)措施:青苗法。( 1分)理由:造成官吏徇私舞弊;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 2分) ( 3)建议: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
41、济政策;关注民生。(任答三点给 3分) 试题分析: ( 1)联系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可知,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 ”反映的是市易法;材料二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描述的是均输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项改革法令的作用。 ( 2)材料三中 “以钱货民,使出息二 分 ”说的是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取利息。苏辙认为青苗法实施中 “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出现了官吏徇私舞弊的现象; “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增加了地方政府的事务。 ( 3)该问考查史学的治世、明理和镜鉴功能,属于开放性的问
42、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政府不可垄断市场,越位经营;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等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评价 (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亨利 乔治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 乔治)的学说,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欲解决土地问题,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趁此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先行解决,较之欧美其难易有未可同日以语。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了 “平均地权 ”的政纲,
43、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纲的具体实施办法则是 “定地价 ”和 “土地国有 ”。所谓 “定地价 ”和 “照价纳税 ”,就是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 价收买地主土地。 “ 在国家一方面而言,无论收税买地,皆有大益之事 ”。这样便消灭了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而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这(注:指亨利 乔治等的资产阶级国有土地论)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因为在工业资本家的心目中,地主是无用之长物。是在资产者的生产的全般机构里面的一个累赞。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四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
44、要耕者有其田。 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 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三,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 “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 ”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认为当时解决土地问题 “正一极佳时期 ”?( 2分) (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 “平均地权 ”的主要措施。结合材料三分析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在本质目的上有何一致性?( 4分) ( 3)据材料四,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45、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答案:( 10分) ( 1)依据:亨利主张土地收回公有。( 1分) 原因: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增加。( 1分) ( 2)措施:征收地税;实现土地国有;收买地主土地。( 3分) 本质目的:都是要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分) ( 3)新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1分)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3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亨利的学说 “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 ”,故 “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 ”。当时正值 “资本未发达,地价未加增之时 ”,孙中山认 为欲解决土地问题, “我国今日正一极佳时期也 ”。 (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了 “平均地权 ”的具体办法: “由地主自报地价,国家征以重税 ”; “同时国家又握有土地国有之权,可以随时按地价收买地主土地 ”。这些措施与亨利的主张本质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 3)材料四中孙中山提出 “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 ”,这是新三民主义对民生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亚洲觉醒 ”的先驱 孙中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