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3.35KB ,
资源ID:33930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3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讲究 “同姓不婚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分封制,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 于燕。可知晋、燕皆为姬姓,根据 “同姓不婚 ”故 B错。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

2、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陈腐世界的代表 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 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 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故陈腐世界指清政府,现代的社会代表指英国。考察鸦片战争。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3、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 量的肩上。 ”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因为辛亥革命后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党人,没有实现联合。 C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影响

4、力没有当时立宪派的影响力大。 D民族革命在当时就是指推翻满清政府,并不是指反满。故选 B,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 “无 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 ”(摘自共产党宣言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 A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 “发达的资本主义 ” B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C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D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答案: A 试

5、题分析: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 “物质条件、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 ”故选 A。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内容 一部影片有一个镜头: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 “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 ”这个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 ( ) A法国大革命 B俄国十月革 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6、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中 “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 ”,排除 A, “革命后 ”,排除 D是工人运动。 “结束 ”排除 A,十月革命后,一战还未结束,故选 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意义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 行政官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 )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

7、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表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 实用性。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历史学家钱穆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 政府 于 王室 之下, 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A项错在完全。

8、 C项错在分权。 D项,丞相制度秦朝确立,故 D错。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20世纪 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 “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 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 ”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摆脱美国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统一 C消除民族隔阂, 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

9、主导地位 答案:。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答案: B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世纪 50年代后,东欧 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

10、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 -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美苏两极格局将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 “一超多强 ”局面 D “冷战 ”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答案: 试题分析:从材料惊人的东山再起,排除 A项, B项,多极格局是一个趋势还未形成, C项,材料并未体现一超多强,故选 D,材料更多强调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 “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11、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它反映出 A美国谋求与中、俄、日等建立联盟和多边机构,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 B美国坚持意识形态划分世界 C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谋求霸权 D美国放弃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个题考察美国的基本外交政策,积极的谋求霸权。 ABD 明显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 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 “中国 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

12、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 思想上闭关自守 智识上的义和团 了。 ”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戴 季陶主要强调中日之间不了解,主张了解、学习日本,结合时间, 80年前, 30年代中日关系趋于紧张,日本加紧侵华,要知己知彼,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全民族的抗战 1912年 4月 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

13、“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 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 ”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 ) 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 平等政策 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主要强调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行政权独立, A项、 C项只是部分内容, D项袁世凯没有遵循临时约法。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1877 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

14、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领事馆与不平等条约没有关系。 B项设领事馆是学习还是器物层面还没有到制度。 D项明显错。选 C,由原来的天朝上国,朝贡体制,专项近代的国与国的近代交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 “四科取士 ”: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

15、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 ( )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朝选官实行察举制,选拔标准为孝、廉。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朝以后,科举制。根据材料,抓住关键词 “孝悌廉公 ”可判断出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选官用官制度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 “宗法

16、贵族君主政体 ”的准确理解应为 ( )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题干考察的 “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是国王制度, A选项材料未体现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B 项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没有实现专制。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 C,早期政治制度带有一定部落联盟色彩,贵族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的权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 韦尔斯说: “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

17、身心舒爽之域。 ”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 A项中央集权政治的建立是在秦朝时期,是公元前3世纪。 B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C项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项正确,公元七、八世纪是隋唐时期,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有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监察谏议制度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

18、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用排除法,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 ”,因为官僚既可以是中央的官员,也可以是地方的官员,所以不能体现 A项和 B项。 C项,明显错误。故选 D,君主专制的刚性是指君主实行王位世袭制,严格限制在君主一家的,没有流动性,体现 “家天下 ”特点,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是指政府所任官僚由政府选拔产生,是不固定,不世袭,体现 “公天下 ”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

19、的演 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 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不再考血缘做官,可以选拔官吏。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隋唐时期开始。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宋代以后文官地位上升。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

20、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答案: C 试题分析:陶片放逐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雅典民主制度,四个选项中只有 C项对雅典民主制度破坏 比较严重,受助公民会因资助使投票给富人,严重威胁民主政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 “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

21、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了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了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 ”波里比阿来意在说明( ) 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雅典人 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因为人们的思想不一致,主张的不同,每一个人都无原则自由和平等的决定和做事,最后导致了船难。故选 C。 A材料没有体现暴力斗争。 B项雅典没有实现数量平等。 D项,雅典民主的基

22、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 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 排除法, A项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项是 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 C项, 18世纪中期,内阁形成。据“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 ”。故选 D项。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三年

23、法案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 “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 其实选谁都差不多。 ”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国民的民主素质较高 D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美国两党本质利益一致,但政见不同。 B项是美国政治的主要特点,因为权力彼此制衡,可以有效的避免失误,所以选谁都一样。 C, D与题干无关。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 确立 1787宪法的颁布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

24、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选 A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

25、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这使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之下。根据材料 “从沿海前往首都 (北京 ),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 ”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丑条约 简答题 ( 12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 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

26、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 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 的传播。 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 观点

27、一: 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 史实:二战后,西欧经济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大增;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观点二: 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 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史实:开展工业革命,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欧洲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 “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 “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 ”可提炼出第一个观点,欧洲走向衰落。结合二战后具体史实作答。 “”“思想、技术和制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 ”、 “欧洲三大革命 工业、科

28、学和政治革命 ”,结合材料从这三个方面结合二战后史实具体论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 “”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综合题 ( 15分)材料一 近代中 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 ”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 “瓜分 ”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

29、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28年 6月 “改订新约 ”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 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 1949年 9月 共同纲领 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30、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 1950年 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 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 ,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

31、,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1979 年)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 3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4分)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际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8分) 答案: 趋势: 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 1919年以后 ,逐步修改或收回平等权利,但没有实现平等权利; 1949年 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 3分) 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

32、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4分) 主要特点: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4分) 原因:对美国,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废除美国对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对苏联,鉴于苏联是新中国盟友,采取积极谈判,订立新的平等条约,逐步收回国家权力。( 4分) 试题分析:( 1)抓住关键词, 1842 年 “主要内容 ”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919年见证了一

33、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减少,不彻底, 1949独立。总结概括出趋势。影响分两个时期分析。 ( 2)结合材料一 “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材料二、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 “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 ”、 “苏联是中 国最重要的盟友。 ”,容易得出特点,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分析出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

34、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 “优越性 ”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 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据哈蒙德的希腊史估计,公元前 431年,雅典的全部人口约 40万人,其中奴隶约 20万人,自由民 16.8万人,其余为外邦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三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

35、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 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据材料一,以古代中国为例,证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 “东方君主专制 ”是片面的。( 3分)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材料一中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 ”的观点。( 2分) ( 2)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

36、哪些政治制度也 “隐隐约约地打着英 国影响的印记 ”,( 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 2分) 答案: (1)古代中国 (东方国家 )的君主专制也有客观的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 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 3分) 不足:古代雅典对公民的身份作了严格限制,公民只占城邦人口的极少数,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分) ( 2)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政府机 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

37、制度等。( 6分) 认识:应大胆地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但不可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2分) 试题分析:( 1)考察君主专制的积极意义和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2)结合英国政治制度的内容,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制与中国政治制度相似的内容作答。认识从中西对比的角度,每个政治制度都有其优点与缺点,都适合其本国的实际与历史文化传统,很容易答出需要相互借鉴、学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 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议会权力的确立;现代中国

38、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 “为国如何? ”对曰: “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 “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 ”对日: “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 (西汉)刘向说苑 政理 材料二 是时,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

39、万石矣。又曰:籴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 是故善平籴者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 食货志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 度。并概括该对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 4分) 答案: ( 1)对策:赏罚分明选贤任能, 制度:世卿世禄制度。积极影响:打破旧势力的特权选贤任能改善吏治,促进国力强盛、社会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分) ( 2)基本思想: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社会稳定。主要目的:使魏国富强,称霸诸侯。( 4分) 试题分析:( 1)考察选修内容,从材料 “赏必行、罚必当 ”、 “以来四方之士 ”结合李悝改革的内容,对策为赏罚分明选贤任能, 针对的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势力的特权选贤任能改善吏治,促进国力强盛、社会发展。( 2)材料中 “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 ”、结合李悝改革的具体内容, 1.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2.尽地力; 3.制定法经;和目的:富国强兵作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 李悝变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