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84KB ,
资源ID:33935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3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按清政府的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 19世纪 30年代末较 20年代初农民同是交纳一两白银,而实际上要多卖 60的粮食,其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B清政府国库空虚,不断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动荡 D白银大量外流,源于鸦片走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前鸦片走私行为造成清政府白银大量外流,白银价格上升,银贵钱贱现象不断涌现,当然白银购买粮食的比率也大幅提升,在赋税白银数额未变的情形下,农民较先前只能多卖粮食才能取得等额白银,故答案:选

2、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背景 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说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

3、遭遇到了外来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结合史实可知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但并未瓦解,所以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 300周年。 1951年 ,周总理曾指示 “圆明园遗址要保留 ,地不要拨用了。 ”保留圆明园遗址 ,是因为它: 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 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圆明园焚毁于第

4、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是英法联军侵略 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战争的失败表明清王朝统治的腐朽但其统治此时却并未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但也为彻底清除封建专制堡垒,所以 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 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数量上有所发展,但这是在殖民主义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实现的。以下各项对这一过程在中国所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 C造成我 国资源的大量流失 D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答案: D

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伴随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程度既有显著提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材料产地,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所以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有人说洪秀全和曾国藩的斗争是 “耶稣与孔子的斗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B洪秀全拜上帝教,曾国藩中体西用 C曾国藩建成了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曾国藩使汉人重掌地方大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6、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耶稣与孔子的斗争 ”是指传统儒学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冲突,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曾国藩是传统理学大师,尽管其积极倡导洋务运动的发展但却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思想,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题意含义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 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 “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 ”这一观点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 ”涵义是指太平

7、天国运动总体上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但也有非民主化因素的存在,即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封建专制因素的成分存在,结合图片内容可以看出 “天王冯秀全玉玺 ”最能说明封建专制因素的存在,故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表现 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封建皇权体制的窠臼 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早期冯秀全起义前的简陋故居与定都南京后建立的奢华天王府形成鲜

8、明对比和反差,这说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即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摆脱封建皇权体制的窠臼,故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表现 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但 1856年则发生了天京变乱。这是因为( ) A天国达到了全盛时期 B原先的理念已不适应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阶级自身的封建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运动中 “天京变乱 ”事件的

9、发生说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其实质是农民阶级的内讧行为(争权夺利的斗争)即农民阶级本身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著名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 “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 ” 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A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D士大夫醉生梦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而内外诸

10、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於目前 ”说明鸦片战争之后统治阶级中上层并未真正觉醒,所以答案:选 C, 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但与题意相反,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1843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 “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其 “林总督行事 ”应是指 A虎 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只有林

11、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是指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报了解外国情势,这与清政府大部分官员不了解世界形势,盲目自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答案:选 C,A B两项与材料含义不符, D项与史实不符,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变革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 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

12、的思想观念陈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初期,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等主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中国只是在 “火器,军舰和养兵练兵之法 ”三个方面落后于西方,所以答案:选 A, B项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项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思潮兴起以后, D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觉醒 图中的三幅图是近代前期中国先进阶级提出的不同的救国方案。三者的相同之 处有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学习西方先

13、进的科学技术 抵御外国侵略,富强中国 依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分别是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的四洲志及魏源海国图志,以及天平天国运动领袖冯仁 的资政新篇,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 两项只符合资政新篇的特征, 两项是三者的共同点,故答案:选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的变革思想 1858年,上海取代广 州成为了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其原因是 太平天国运动切断了广州通往内地的商路 天津条约的签定 洋务运动的大型企业在沪建立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858年 ”可知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之中,由此便可断定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所学可知 两项表述正确,故答案: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 “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5、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宁波,厦门,广州,福州和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五地均地处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即以五口作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工业生 产的原材料供应市场,所以答案:选 D, A B C三项表述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 A抵制商品经济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 B

1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虎门销烟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均真实的表达了第一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定信心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材料内容并未直接显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斗争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法黄埔条约内容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关系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埔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是在南京条约 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的结果,同时二者又与南京条约同属第一次鸦片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

17、条约体系,故而 B项图解准确揭示了上述条约关系, A C D三项图解均不能正确揭示黄埔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进一步扩大南京条约侵略权益的内容,故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依据相关条约,法国传教士不失时机地在天津建造了望海楼教堂,这是近代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请判断该教堂最早应建造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明确规定

18、允许西方国家在内地通商,传教,增开天津为新的通商口岸,图片中教堂信息即反映了上述史实,故答案:选 C, A B两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带 “洋 ”字的词语很多,如 “洋装 ”、 “洋油 ”“洋钉 ”等。从中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洋货曾充斥中国的市场 B洋货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经济只有 “破坏 ”作用 D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9、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占社会主导经济地位的小农经济,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所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农村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不包括: A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B “男耕女织 ”生产模式被彻底毁灭 C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D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 答案: B

2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但其仍长期占据社会经济主导地位,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最终消逝,所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C D三项表述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密切关系,故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来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1、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材料中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主要说明中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原料产地,同时中国此时也是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市场,所以 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A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下图是一张上海

22、某一历史时期的警官证。证件印章中所提及的 “特别市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 “国中之国 ”现象。如果 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当出自: A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的附件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国中之国 ”是指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 “租界 ”, “租界 ”属于治外法权,即外国人在中国犯有罪行中国司法无法审判转由 “租界 ”审判,这种现象开端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的附件中所规定的 “领事裁判权 ”,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

23、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兴奋异常。有一草帽公司老板高兴地说:假设中国人每人都戴一顶草帽,那么我们就发了大财了。结果事与愿违。英国人制造的草帽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在中国畅销。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人制造的草帽质量低劣 B英国还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 C英国人没有考虑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D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英国人制造的草帽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 在中国畅销 ”说明英国商品还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因为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民与市场联系并不紧密,商品经

24、济在中国会遭遇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所以 D项是最主要的原因, 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表述错误鸦片战争战后英国已经打开了中国市场, C项是英国商品滞销的重要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下列图片分别是北京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历经战乱,曾漂泊海外达 140多年。它们是哪次战争后漂泊海外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先抢掠圆明园后纵火焚烧,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

25、的罪行,其中圆明园十二兽首即是在此次侵略战争中被联军所劫夺,故答案:选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进程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 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签署该文件的中国皇帝是 A乾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 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描述的是华工出洋的基本史实,这种现象开始于第二次鸦片

26、战争之后,其时正值咸丰帝统治时期,故答案:选 C, A B D三位皇帝统治时期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唯现在长江中、下游均有 贼匪 ,俟地方平靖,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 ”这一条款对中国近代政局的主要影响是 A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B义和团反帝运动爆发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农民革命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打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清政府

27、允许西方列强商船进入长江流域通行,此举可以争取列强的扶持,两者联合便可共同对付天平天国革命势力,所以 C 项最符合题意, A 项开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B D两项均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之中。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综合题 ( 14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 中国的茶叶在 19世纪 30年代每年出口 5000万磅, 1841年增至 7000万磅,1851年达 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 ,最多不超过 10010包, 1847年增至 22000

28、多包。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 1)农民为什么放弃种植粮食转而种桑植茶?( 6分) ( 2)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 8分) 答案: ( 1)主要原因是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有利可图。( 6 分) (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农民利用世界市场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增加了收益。( 8分, 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史实和政治学常识可知 “正是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

29、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是受利益的驱动,即丝、茶的大量出口,使丝茶畅销,种桑植茶获利远远超过粮食收入。( 2)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近代的农业发展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 2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去民家取门板。 莫拆人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

30、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采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 曾国藩爱民歌 材料二 曾国藩 的亲信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湘军攻下南京后,城内“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 ,尽遭杀死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 ,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 ,老者无不负伤 ,或十余刀 ,数十刀 ,哀号之声 ,达于四远。 ”, “自湘军平贼以来 ,南民如水益深 ,如火益热。 ”

31、 材料三 谭嗣同在湘军收复 “天京 ”后约 30年 ,曾到金陵 (即今南京 ,太平军称 “天京 ”)对所见闻说: “顷来金陵 ,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 :发匪 (指太平军 ,按清方称谓 )据城时 ,并未焚杀 ,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 ,故日盼官军之至 ,不料官军一破城 ,见人即杀 ,见屋即烧 ,子女玉帛 ,扫数悉入于湘军 ,而金陵永穷矣。 至今父老言之 ,犹深愤恨。 ” 材料四 石达开攻破江西吉安城时 ,除歼灭抵抗的敌军外 ,“不戮一人 ,有掳民间一草一木者 ,立斩以徇。 ” 对此地主阶级文人邹树荣写有纪事诗 ,中称 “传闻贼首称翼王 ,仁慈义勇头发长 ,所到之处迎壶浆 ,耕市不惊民如

32、常。 ” 请回答: ( 1)概括曾国藩在爱民歌中规定的 “爱民 ”军规的内容( 6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曾国藩这样规定的目的何在?( 2分) ( 2)曾国藩的 “爱民 ”军规得到执行了吗?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说明。( 6分) (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太平军在占领城市后的做法与湘军有何不同?( 6分) 答案: ( 1)内容:不许毁坏百姓田产、掳掠民间财物;不得扰民,买卖公平;不许强拉民夫;严明军纪,不准随便出军营,不许讹诈钱财、调戏妇女。( 6分,符合材料、言之成理即可)目的:收买人心,赢得百姓对镇压太平天国的支持。( 2分) ( 2)没有。湘军在攻入天京(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6

33、分) ( 3)太平军占领城市后,并未烧杀抢掠,而是采取措施稳定民心,恢复秩序。( 6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直接概括出 “爱民 ”军规的内容,即不许毁坏百姓 田产、掳掠民间财物;不得扰民,买卖公平;不许强拉民夫;严明军纪,不准随便出军营,不许讹诈钱财、调戏妇女;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史实可知曾国藩此举的真实目的在于收买人心,赢得百姓对镇压太平天国的支持。( 2)从材料二,三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明显发现湘军进入南京后大肆屠杀百姓,并未遵守 “爱民 ”军规。( 3)从材料四文字内容中可以直接得出太平军占领城市后,与湘军举措相反,并未烧杀抢掠,而是采取措施稳定民心,恢复秩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

34、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 16分)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有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而是因为奸臣误国。 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以后,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

35、。他 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 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但他怕清议指摘 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 材料二 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 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 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 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

36、例子。 均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回答: ( 1)概述作者描述的关于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是错误的?( 2分)为什么?( 6分) ( 2)作者对于林则徐的批评是否正确?( 2分)为什么?( 6分) 答案: ( 1)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展其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步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但无力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潮流所向,仍然没有摆脱 “天朝上国 ”的迷梦。 ( 2)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自己的见解,因而

37、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不正确。中国在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 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能够直接概括出有关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即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展其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步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但无力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显然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潮流所向,仍然没有摆脱 “天朝上国 ”的迷梦。( 2)从材料二中能够总结出作者的观点,即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 自己的见解,因而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结合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判断,作者观点是不正确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人物 林则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