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60.92KB ,
资源ID:33937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3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 2009年 8月 12日报道,世贸组织关于中国在进口和销售美国电影、音像制品和图书产品上有违规行为的诉讼作出了判决: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严重侵犯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 C实现了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宗旨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世贸组织 ”,材料强调了 “中国在进口和销售美国电影、音像制品和图

2、书产品上有违规行为 ”进行规范,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规范世界贸易行为,因此 D与题干一致,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贸组织的原则 以下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 情况 1. 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 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3. 会亲(即订婚) 4. 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 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 “过大礼 ”“恭迎娶 ”) 6. 过妆

3、(送嫁妆) 7. 娶亲 8. 回门 1. 自由恋爱 2. 订婚 3. 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 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观念上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B.礼仪上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C.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联系表格中信息及所学史实可得出随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新的思想和习俗开始传入中国,包括婚丧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观念上追求平等、简单,趋向于法制,但是体现不出政治因素来。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

4、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婚姻习俗的变化 1932年 “面粉大王 ”和 “棉纱大王 ”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 “面粉大王 ”和 “棉纱大王 ”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题时注意抓住 “1932年 ”、 “主要得益于 ”。联系其时代背景可知在20世纪 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政策发展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十年发展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A符合题意。 B表述错误,当时的国内环境并非和平,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且经历了中原大战等战争; C表述不

5、合史实,当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符合题干中 “主要得益于 ”。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 折发展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 但是, 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 “18世纪 ”、 “1

6、9世纪中叶以后 ”的英国的发展历史。结合已学史实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符合题意。而 A说法偏离题干主旨,材料主要强调了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 B与题意无关,因为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有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D偏离题意。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 15001700 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 14

7、96年为 1 200吨, 1506年则锐减至 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15001700” ,由此推断变化的原因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系。结合已学知识可知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传 统的商路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发展到大西洋沿岸,因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逐渐衰落, C 符合题意。AB 表述不全面,并非主要原因且只说了一个方面; D 与题意无关。故正确

8、答案:为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 “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 “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 “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 颖昌府 ”“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 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湖州等地方多是以养蚕植桑为主,

9、其他地方也是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而谷物不足的则依靠市场,反映了农业的商品化, C符合题意。而 AB表述均过于绝对,不合题意; D“剩余产品 ”的表述错误,材料中进入市场的均是种植的经济作物,体现了商品化程度较高。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业 发展的特点 多数经济史学家认为其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它与 1776年、 1789年和1917 年的政治革命相比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它是在一个个地区逐步发生的,而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它的重要意义不亚于从旧石器时代原始的狩猎人向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务农人的转变。材料重在说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的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的扩展是渐进

10、而深远的 C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影响到整个欧洲 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的逐步扩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多数经济史学家认为 ”可推断出该事件是与经济发展有关;由 “它与 1776年、 1789年和 1917年的政治革命相比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 ”可知事件与突然发生的政治革命不同,其是逐步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由 “它的重要意义不亚于从旧石器时代原始的狩猎人向新石器时代定居的务农人的转变 ”可知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很大。综上分析可得出该事件指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每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扩展是逐步的,其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 A、 C不符合题干中 “是在一个

11、个地区逐步发生的,不是一下子席卷全国 ”的信息; D属于政治方面,依据题目与 “政治革命相比 ”可以排除 D。故选 B。 考点:新 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 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 。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以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引文主要阐述了西方洋货的充斥中国市场所带来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方

12、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以后,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符合题意。材料主要陈述了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使 “女红失业 ”、 “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故 A错误; B、 D与材料无关。正确答案:为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出现 B唐朝政府严格管理经商人员和市场 C明朝时期,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清朝前期,完全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需要选择不合史实的选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 “重农抑商 ”即通过采

13、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战国商鞅变法最早提出,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因此 D的表述不合史实,故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 专业市镇发展 区域分 工加强 经济重心南移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以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为

14、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出现,而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到雇佣和被雇佣,所以排除 ; 与题意无关;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当时专业市镇的发展及区域分工的加强,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市镇发展的特点 据阅世篇载: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这充分反映了 明末上海商业的发达 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 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可知,明朝晚期,上海棉布贸易十分兴盛,富商巨贾云集上海

15、;由 “富商巨贾挟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可知当时入市的富商巨贾拥有雄厚资金;由 “奉布商如王侯 ”意为牙行可以从中获利,从而看重布商们,并非 “商人的地位贵如王侯 ”;牙行的出现说明了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中介机构,所以 符合题意, 错误,C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历史学家慨叹: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两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 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 由

16、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主要表达了工业革命在北美迅速发展而不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发展,依据所学史实因为此时北美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A明显错误,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 B的表述偏离题干主旨; C 表述不合史实,文明是多元的;故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 制高点 ”。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

17、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 “让步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苏联列宁时期的相关史实可知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 ”这里 的 “让步 ”指的是在新经济政策中发展资本主义; “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 ”说明并没有改变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是对生产关系做了局部的调整,而非根本调整, B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

18、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 特里芬指出: “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 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归纳整理的能力。题干主要阐述的核心内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抓住时间限制

19、 “1960年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但到了 60、 70年代,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开始动摇,因此 D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展及崩溃 斯大林模式从形式上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实际上它的关键问题是教条主义地理解、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片面追求公有制,政治上忽视民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一致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从反面证明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 C斯大林模式不可能推动苏联的现

20、代化建设 D斯大林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它的关键问题是 照搬马克思主义,盲目追求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片面追求公有制 ”主要强调了斯大林模式没有能够与苏联国情相结合,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内战基本结束后,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不但没有因非常时期结束而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因此 A的表述过于绝对不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结合苏联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因此 B 符合题 意; C 与史实不符,所以错误; D表述不符合史实,也不对。所以正确答

21、案:为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 “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 ”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属于公有制性质组织,共产党员必须参加或带头创办这些组织,体现了俄共中央力图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表述符合题意;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斯

22、大林时期, B与 “1922年 ”不符, C不合题干主旨;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征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生产, D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经济发展特点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 。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 “官倒 ”、“倒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 B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得出 “官倒 ”、 “倒爷 ”现象的出现是由 “计划内

23、部分实行国家定价 ”与 “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 ”,使官员有机会从中赚取差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要避免题干中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 B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从 1986年 7月,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前身 关贸总协定正式递交恢复合法席位的申请,到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 15 年漫长艰苦的 “复关 ”、 “入世 ”之路,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继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先入世的国家与中国

24、的矛盾消除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 D中国由以往的制度性战略性开放发展到政策性开放的新阶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题干主要强调了中国入世的艰辛与重要意义,又是一里程碑式重大事件。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在外交与经济方面对世界的影响度越来越高,因此 C符合题意,而 ABD的表述均不合题干主旨,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入世的历史意义 19

25、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 “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 土地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 保命麦 ,渡过灾荒。 ”于是省委决定 “借地渡荒 ”,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时间限制 “1978年 ”是解题的关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此时我国依然是人民公社体制,而安徽省委的做法是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和荒山湖滩谁种谁收,完全脱离了人民公社体

26、制下的集体劳动、收获物归集体的做法,因此世纪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B 的表述符合题意, D 表述不合史实, 1978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正式开始。 A表述错误; C表述太绝对。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体制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央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 的调查报告。指出:国家资本主义 “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是我们改造资本主义工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 ”。当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 A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 B利用市场实现经济运行

27、 C建立计划经济的模式 D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9531956 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是过渡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必经阶段,因此 C符合 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中国宽衣博带,长裙

28、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 诚非所宜。 ”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 “断发易服 ”,采用汉人装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康有为主张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 “中国宽衣博带 ”即是“断发易服 ”的主张,意在改变中国的落后习俗,以便与时代接轨,与世界文明相融合。因此选 C。而 A与题意无关; B偏离题干主旨; D与题意不合。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的

29、思想主张 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 “(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 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 ”这一材料表明 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 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归纳概括的能力。题干中主要阐述了蒸汽船和铁路的运输的引进,使船民和信使失业,生活困

30、苦,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D的表述符合题意。 A表述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未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史实。 B、 C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正确答案:为 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学东渐 西方物质文明传入的影响 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多,但最忌讳茴香(谐音 “回乡 ”)和萝卜干(谐音 “落泊 ”),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 “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心态易受外界刺激 B都是以经营小商品为生 C保持着安土重迁的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跳舞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明清时

31、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的忌讳,影响深远,说明了徽商在商业意识上的保守而顽强,因此 D符合题意。而 A并非是题干主旨的反映, B与材料中的 “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多 ”相悖, C与材料中的 “怕回乡 ”不一致,因为材料不能说明徽商保持浓厚的乡土观念。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徽商的商业意识 有学者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 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

32、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引文中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说明了作者重在强调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所以 A符合题意, B、 C与材料无关, D说法正确但偏离题意主旨。故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 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全球化的发展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 C汴河两岸好风光

33、D坊墙的倒塌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理解。由已知史实可知北宋时期的城市与唐朝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而坊市的打破是宋朝商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 D符合题意。而 ABC三项都无法准确的表述出宋代与以前相比在商业上发生的变化。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34、试题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是在 1992年,而 A、 C均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探索,不合题意,排除; B准确地说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时间不合;在这次谈话中, 邓小平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而在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的,从此我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探索。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解 18世纪,在争夺殖民地的过程中,英国最终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

35、的胜利 B英国 “大陆均衡 ”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力量处于优势地位 D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7世纪的荷兰已经是 “世界上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 A的表述有误; “大陆均衡 ”政策是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而不是英国的世界政策, B表述不合史实;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强大海军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但这不是其本质反映,荷兰依靠商业对外扩张,成为 “海上马车夫 ”,法国在当时仍以农业为主,而此时的英国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实力和后劲超过荷兰,因此 C表述均不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 D。

36、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殖民争夺的本质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找到了下面所示的世界地图,同学们在观察研究后,认为该地图的绘制最早是在( ) A 14世纪 B 15世纪 C 16世纪 D 17世纪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辨别推断的能力。结合已学知识及地图首先可以排除 A,因为在 14世纪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世界之间还是相互隔绝的,与地图不合;由地图中所示的纪委航海家的航行过程,结合几位航海家的航行时间可以推断出地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16世纪,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

37、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 “融合 ”和 “统一 ”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主义者通过殖民掠夺方式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使世界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此分析得出 “融合 ”与“统一 ”是通过殖民 扩张的方式来实现的,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的影响

38、世界知识画报 2004 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 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 伽马 D麦哲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别推断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迪亚士航行只到达好望角,不可能到达马六甲;哥伦布向西航行到达美洲;达伽马沿着迪亚士的路线,经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与马六甲距离很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是首次到达此区域,船最有可能是麦哲伦,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而 ABC均不合题意。故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

39、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航海家的航海过程 据清代史书记载: “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的必然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属于逆向思维型选择题,要求选择 “不正确 ”的选项。材料大意为清代官绅、商人投资多以买田置地为主,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引文所述现象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的缘故,且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也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40、义萌芽的发展,因此 ABC的表述都是对材料的正确评述。材料所述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毫无帮助,因此 D的表述是错误的,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

41、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指的是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联系已学知识分析可知其原因是工商业的发展受到“重农抑商 ”和 “闭关海禁 ”政策的影响, A符合题意。 B表述不合史实; C、 D都发生在清朝中期以后,与题干 “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 ”不符。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宋代的 “市 ”,突破了以前的限制,表现在 封闭在政 府规定的范围内 分散于宅屋之

42、间 不允许设 “市 ”的城郊和乡村出现了 “市 ”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布在城中,而且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也更加普遍,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了,由此分析可知 符合史实,而 与史实不合,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朝市的发展状况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你通过飞

43、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市舶司是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唐朝时主要在广州等通商口岸设置,而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属于内陆城市,再次设置市舶使不合史实, 排除,进而排除 ABD。结 合已学史实可知 都符合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朝商业的发展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丝织品 景德年间瓷罐 唐三彩 哥窑瓷瓶 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主干

44、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丝织品出现于距今四、五千年; 景德年间瓷罐 与 哥窑瓷瓶均出现于宋代; 唐三彩是唐代著名的陶器; 珐琅彩出现于清朝时期,由此分析可知墓葬的大致年代应该由随葬品年代最迟的确定,选项中 出现于清朝是最迟的,即墓葬的大致年代应该是清朝,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及成果 殷墟甲骨文中有 “(王)大令众人曰, f田 ”的卜辞。 “f”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 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 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45、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题干可知对 “f”字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题干中的 “三耒共耕 ”可以推断出 表述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对井田制的耕作方式的阐述,因此 正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 “王 ”指当时的商王,他大令众人 “f田 ”,可以说明 正确。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井田制、商朝农业的发展 祈盼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 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 “男耕女织 ”式

46、的经营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由题干中 “五谷丰登 ”指的是古代农业的发展, “六畜兴旺 ”指的是家畜饲养业的情况,题干显然体现了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的特点, B符合题意。而 A的表述不全面,没有涉及到农业的表述; C、 D表述均与题干主旨无关。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18世纪后期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 ” 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是( ) A牛顿 B瓦特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18世纪后期 ”、 “英国 ”、 “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 ”可得出此动力源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因为 1785 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且能产生巨大动力,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 B符合题意;而 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 “从工场到工厂 ”、 “火烧圆明园 ”、“洋务运动 ”、 “逐渐缩小的世界 ”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