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8.55KB ,
资源ID:339399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据载,商朝 “国王死后,他的兄弟继承王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当所有的兄弟都死后,哥哥或弟弟的儿子继位,年长的兄弟有优先继承权,正妻之子和妾之子也没有先后之分。 ”这从本质上表明商代 A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 B首创了王位世袭制度 C有一定的原始民主色彩 D嫡长子享有某些特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叙述了国王死后儿子继承或者孙子继承两种方法,都强调年长的优先,而没有提到嫡庶之分,所以还不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已经有了长幼之分,等于具备了一些宗法色彩,故选择 A; B项错在了首创,首创者是禹的儿子启;

2、 C与材料无关; D不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B市民殷富 C商业繁荣 D雇佣 关系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参差十万人家 ”、 “户盈罗绮,竞豪奢 ”和 “市列珠玑 ”可以推知 A、 B、 C正确,故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

3、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 ”取代了 “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贵重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中只有 C反映了当时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 “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 ”, “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 (白银 )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

4、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均以丝货为重 ”可知 正确,由 “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 ”可知 正确, 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 (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 )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 (是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 )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小农经济走向

5、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 “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 ”大多从事与海洋有关的职业,他们信奉的神 地位升高,说明当时航海事业得到发展,故 B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18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票号,这些票号主要由山西商人设立,有日升昌、蔚泰厚、合盛元等家。这表明当时 A山西成为商业最繁盛的地区 B为商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获得发展 C商业资本完全转往金融领域 D商业发展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由山西商人设立 ”可以推知是为商业服务的, “以经营汇兑

6、业务为主 ”说明票号属于金融机构,故选择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 “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 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答案: A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在分析 “士 ”这一阶层地位的变化,而且强调的是其 “取得了独立的地

7、位 ”,这是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故 A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陶渊明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 ”,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老庄哲学的影响 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老庄哲学的主要处世之道就是消极避世,所以材料中的两个人物明显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

8、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 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 “为政以德 ”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不符合史实,董仲舒的新儒学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故 A错;C是先秦儒学已有的思想主张,故 C错; D应该是在隋唐时期才有的现象,故D错。一种思想要能成为治国思想一定是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故 B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

9、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概念理解就可以选对。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 “影响 ”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0、 答案: A 试题分析:印刷术传到欧洲成为了传播资产阶级文化的工具,火药帮助资产阶级把骑士阶层打败,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总之,这三大发明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 会提供了条件,所以说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下表是 16 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姓名 成就 中国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欧洲 哥白尼 提出 “太阳中心说 ” 伽利略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中国古代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以应

11、用技术为主 明清科技发达,领先世界 西方科技采用观察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科学 西方医学落后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都是总结性科技巨著,且涉及医学、农学和手工业等实用性的技术,西方的科技成就则是理论方面的,而且根据其中的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提出 定律 ”可以看出其研究方法,故选择 B,里面没有涉及到中西科技其他方面的比较,故排除 。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古代科技的特点。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 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

12、列各项属于 “市民文化 ”内容范畴的有 词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明清新儒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全都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文化产品,服务于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 则是服务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而传统社会是重农抑商的,所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宋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明清小说。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 一粒铜豌豆。 春如

13、旧,人空瘦,泪痕红 碰掮 浮一 洌 谐馗蟆矫怂湓冢 跏槟淹小 br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属于唐代五言诗, 属于元曲, 是宋词, 是楚辞, 属于汉赋,所以其排序为 ,选择 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沈氏家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盈利为目的,面向

14、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 “不算工本 ”、 “织与不织,总要吃饭 ”说明成本较低,家庭手工业的目的就是自给自足,自己家用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 “御窑厂 ”,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 “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 ”,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 “官窑 ”,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显示朝廷的威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B 试题分析: 官窑属于为皇家和官府的需要而进行生

15、产的官营手工业,所以主要是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所以不计成本,只求精美,为皇家所赏识为最高目标,故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 “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 “CHINA”;也有人把 “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B古代制瓷业和丝织业很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答案: B 试题分析:之所以英国人把中国和瓷器说都是 “CHINA”,就说明瓷器在当时可以代表中国,丝绸也挂上钩说明丝绸一定程度上也能代

16、表中国,所以突出反映了古代我国制瓷业和丝织业水平高,影响极大,故选择 B。其它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 “分散性、松散性 ”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答案: A 试题分析:这一题旨在考查分封制。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

17、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 “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所以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这种等级秩序就被打破了,从而实现了材料所指的社会流动。 D项不合史实,A、 C与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史记 商君列传: “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

18、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出处史记 商君列传可知是说商鞅所处的时代,但是还是战国时代的秦国,而不是同统一之后的秦朝,所以 D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 “法令由一统 ”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平定天下 法

19、令由一统 ”反映的应该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史实,只有选项 D属于这一制度的表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 “特殊的 ”可以得知这是皇帝与其他人不同的,故反映皇帝地位的与众不同,即独尊地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今高祖虽子,人主

20、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答案: B 试题分析:刘邦与其父之间属于宗法关系(即血缘关系),刘邦的皇帝地位与其父的人臣地位则是专制制度下的君臣关系, “其父以尊礼待刘邦 ”显示了君臣关系要高于宗法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 “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 A与天子没有宗法关系 B其辖区可能发

21、展为割据势力 C在辖区内拥有很大权力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 答案: A 试题分析:周公与儿子之间有血缘关系(即宗法关系),而唐睿宗与贺拔延嗣则没有,所以这是两者的不同, B、 C、 D属于相似之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它 (科举制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有效地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唯一没有被动摇过

22、”、 “持续 ”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宋朝统治者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工作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这种做法 A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B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 C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 D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 ”不会提高行政效率,也不会减少财政支出,但可以分化事权,是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 ”也不会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

23、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某 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道、路、省 州数 郡国数 县、邑、道、侯国等 户数 (万 ) 西汉平帝 (15) 13 103 1 587 1 223 唐贞观十三年(639) 10道 358 1 551 缺 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 15道 328 1 573 841.3 宋开宝(968975) 末 297 1 086 309 宋宣和四年(1122) 26路 288 1 234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答案: B 试题

24、分析:表格中所涉及的不同时间中的 “道、路、省 ”、 “州 ”、 “郡国 ”、 “县、邑、道、侯国 ”均是指地方行政区划,这些数量的增加或者划分层次越多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胡惟庸决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 ”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答案: B 试题分析:胡惟庸是明朝宰相,他背后代表的本质上是宰相制度;毁灭胡惟庸则是废除宰相制度的标志。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创立内阁。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

25、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 “皇室的权 ”、 “政府的权 ”实际上反映的是君相之间的关系: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材料中 的 是反映君相关系,而 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耕织图 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 (右图 ),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

26、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中的 “出现 ”、 “开始 ”不符合史实,不是发生在清代,故排除;D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只有 B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据天工开物的记载 十四、十五世纪前后的湖广地区已成为天下的谷仓,故有 “湖广熟、天下足 ”这一谚语的出现。 粮食生产以外,也有为满足衣着生产的棉、麻、苎等,还有染料蓝靛、红花等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生产原料。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材料三 清朝奉行

27、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 ,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 “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 “劝借 ”,稍有不从, “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 ” 最终 “多致卖船弃业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基础。 (8分 ) (2)从材料二看,明清时期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直接引发了哪些变化。 (6分 ) (3)材料三表明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综合材料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分 ) 答案: (1)特点:政府设立了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 市署;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邸 店;商业中行

28、业分类明确;市场繁荣。 (6分,答出三点即可 )基础:农业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分 ) (2)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剩余劳动力增多;产业结构变化;手工业原料富足;工场手工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 ( 3)政策:重农抑商( 2分)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4分) 试题分析:( 1)特点:从图片中的 “市署 ”、 “邸 ”、 “肉行 ”“酒市 ”“锦绣彩帛行 ”等可以得出 “政府设立了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 市署 ”、 “出现了为商业服务 的邸店 ”、 “商业中行业分类明确 ”等特点;从东市的

29、分布图整体来看,可以体现“市场繁荣 ”。基础:由于商业经营的商品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所以商业发展的基础应该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2)由 “湖广熟、天下足 ”可以看出南方的经济地位在持续提高,这也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会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为手工业和商业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产业结构会得到调整,同时也会促使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3)政策:从 “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 ”、 “处 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应该一分为二来说,重农使得农业高度发达,但是抑商会导致商业和商品经济发

30、展受到严重阻碍,也就会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最终使得中国在近代落后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 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 ”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 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 “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 ”遂将教育文化置

31、于首位 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 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 文翁之化也。 ” 摘编自汉书 循吏传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

32、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8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4分 )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 “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4分) 答案: (1)特点: “学在官府 ”(或答贵族垄断教育 ), “官师合一 ”(或答政治与教育相结合 )。变化:平民教育兴起 (或答从 “学在官府 ”到私学兴起 )。原因:旧制度瓦解 (或分封制瓦解 );旧经济基础

33、瓦解 (或井田制瓦解 );士阶层壮大,哲人、学者投身教育,满足师资条件。 (2)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 (如具体答出: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亦可赋分 )。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3)察举制。原因 :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 ,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 (4)功能 :维护社会稳定 (或巩固统治 );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社会政治进步; 推动社会思想文化、风俗的转变。 试题分析:( 1)特点:根据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可以推论出西周时期是官学,即学在官府(由贵族垄断教育);由材料直接可以得到 “官师合一 ”这一特点。

34、变化:由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可以得出变化是: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原因:由 于教育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所以其变化的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 ( 2)特点:由材料二中的 “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 ”、 “亲自进行教育 ”和 “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 ”可以概括为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贡献:由材料中的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 ”可以得出其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 3)选官制度:根据材料所述 “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

35、正式入仕 ”可知这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 的制度,即察举制。原因:根据材料所述的现象 “当时唯一正途 ”可知政府的绝大多数官员是通过太学学习、地方推荐和政绩考核才能为官,而不是世袭为官了。 ( 4)由上述材料所提的三个时期教育的发展来看,主要是讲古代官办学校教育的发展,所以除了具有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文化风俗发展之外,还有为政治服务的功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