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河北省高碑店一中高三一轮复习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西塞罗说: “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 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原则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 ”他指的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 西塞罗的理想国家是人人平等的自主的公民社会。罗马法学关注的不是社会正义的建构,不是柏拉图式的社会工程描述,而是法律主体权利的保障。这在古代社会似乎是唯一的。自然法学旨在批判现实社会及其法律的基础上全面重构法律,创造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法律。自然法继承了被后
2、世称为 “狭义法概念 ”的理性本质法概念,认为法来自超验的人的自然本性,同时通过人的本性,赋予法律以自由、平等、权利的本质。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 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 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 “纵向民主 ”,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 “横向民主 ”)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 “中国模式
3、 ”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考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 “新时期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制度。 ”下列
4、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多党制 B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一项重要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对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这是中国人民根据革命历史和现实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
5、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就已存在,它们在政治上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它们在与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过程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 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都是独立的,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6、。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7、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考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某同学查阅了以下材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8、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49年 9月制定的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出明确的规定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 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 1954年 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9、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法,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考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毛泽东说: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
10、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新民主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过渡形式。新民主主义是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但经济上确未实现社会主义,如中国从建国到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是经济上公有制度建立后才能算真正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 (民主 )阶级的联合专政,实质上是工农民主专政。 考点: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11、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也获得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却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结束了,人民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下图是丰子恺先生 1945年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追切愿 望。与这一愿望最为相近
12、的表述是( ) A化干戈为玉帛,中日和平相处 B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C铸剑为犁,重建家园 D凤凰涅 ,浴火重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面临着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现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愿望是重建家园,不行和些话是对的。   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 “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 !”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B解放区实行
13、了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斗倒了地主,分得了土地,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从内心深深感谢毛主席。所以出现了敬奉运动,感谢毛主席帮助他们实 现了温饱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国民大革命 答案:
14、 C 试题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的国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义和团运动本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一场爱国运动,但是却盲目排外,倡导 “扶清灭洋 ”,被清政府所利用,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国民大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列强除军阀,最终失败了。选择 C。 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 “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 义。 ”其中 “这次会议 ”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代表。这个会议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数民族的代表出席。这是表示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团结统一的一次大会 考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2011年 1月 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2周年。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
16、统一祖国 B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构想 C重申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9年 1月 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发表,同时,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自 1958年起对金门群岛炮击的声明。其内容是向台湾提出,统一中国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应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于此,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 “两岸三通 ”、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此次发表在国内外引发重大反应,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态的最早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
17、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 ”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A梭 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答案: B 试题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他设立 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 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 (自治村社 ),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年满 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
18、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样,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 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 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 B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C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 D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
19、承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 ”得知,他人占据了所有人的财物,所有人不可以强行夺回,但可以依据财务金额提请双倍的诉讼请求。选项 B的行为符合题意,当果实落于临地,邻人可取之。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 势。我制定 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 ) 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B限制贵族自由 C彻
20、底消除贫富差距 D建立君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 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得知,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直接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一方面改善了平民的经济状况,扩大了平民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带有明显的调和、 “中庸 ”的色彩。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索伦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
21、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 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当时, “政治民主化 ”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 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君主制到贵族制,为向民主制的演化准备了条件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制。 “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 ”所以选择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
22、民主政治 1990 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 14项维和行动; 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 “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 14项维和行动; 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得知,中国参加的活动都是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关系活动,所以这一时期的中国开展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考点:中国走向世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邓小平说; “过去有一段
23、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 一条线 战略,就是从 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 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 “转变 ”主要表现为( ) A实行 “一边倒 ”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战之后,世界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苏在政治军事上不断争霸,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对立,称为 “冷战 ”但是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不愿意卷入美苏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消除贫穷和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目标。
24、1961年,由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等人发起了一场不结盟运动,反对任何形式的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中国也有最初的 “一边倒 ”转向了推崇 “不结盟 ”。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不结盟运动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 : “ 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下列方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 “另起炉灶 ”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 “一边倒 ” D “两个拳头出击 ” 答案: C 试题分析:二战之后,世界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
2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和新中国建立之初时,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支持新生的政权,而美国却敌视并且不承认新中国,还阻挠中国的统一,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政治和外交上就倒向了苏联一边,称为 “一边倒 ”的外交思想。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 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下列史实与上述做法本质完全相反的是( ) A马关条约后日本归还中国辽东 B巴黎和会关于山
26、东问题的规定 C英俄支持阿古柏政权 D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 ”,实际上是分裂德国,阻挠德国的国家统一;而邓小平提出的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却是采取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的统一。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反映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47年,刘邓大
27、军挺近大别山,建立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把豫皖苏和豫陕鄂连成一片,像一个巨大的 “品 ”字形,插入敌人的心脏,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的武汉和南京,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场转到了国统区。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 “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 A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C中共一
28、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是 1919 年的五四运动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A中一届人大和 C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不符合,所以排除 A和 C。武昌起义的时间是 1911年 10月 10日,而且是同盟会的成员领导的,所以不选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开始。选择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者名门望族可
29、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而出身低微者则会 发达。 ”这种 “发迹的阶梯 ”是指( ) A世 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科举制与其它制度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察举、荐举、门族第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
30、臣强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 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丙说 B甲说、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早自唐朝天宝以来,方镇拥兵割据,占有地方财赋,以上供名义交朝廷者甚少。方镇又直接控制各地场院,厚敛取利。财政分在各镇,是方镇强大、朝廷衰弱的又一个原因。 964年,宋太 祖下令各州,每年所收的民租和管榷收入,除地方开支外,全送京师,不得占留。枢密院开始设于中唐时期,宋太祖沿袭此制,以分割
31、宰相的掌兵职权。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有调兵之权而无掌兵权,调兵权归三衙。所以甲乙的说法是对的。丙的说法指的是元朝时开创的行省制度,而丁则是清朝雍正时所设军机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军机处 观察下列秦朝和唐朝的中央集权示意图,你认为相权发生变化的实质是( ) A由相权日益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B由三公协管到三省执行 C由百官之首到三省牵制 D由权力集中到权力分散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
32、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使宰相的权力 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 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最准确的是 ( ) 朝 代 县 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秦朝 郡县制 郡 县 二级制
33、 汉代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 县 东汉末期:州 郡 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B西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C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张表格描述的是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选项 A是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够全面,不能概括出全部的内容;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朝廷把刘氏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又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地方上呈现郡县、封国并存的局面。汉武帝时,颁布 “推恩令 ”,逐步削弱封国权利。又设立了刺史制度,刺史级别不高,但在全国实行监督权。到了东汉时,刺史的监督权和行政权结合,成了一州的最高行
34、政长官,又称 “州牧 ”,下面管理者郡和县,但是本质仍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以 BD不对。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 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说: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西周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封制作用: 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
3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更是诸侯征战。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借鉴分封制的经验教训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县制的实施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封建制 ”本意即为 “分封制 ”,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安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 “封建制 ”的是( ) A周武王封微子于宋地 B汉高祖封刘如意为赵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为燕王 D雍正封四子弘历为宝亲
36、王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封制是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特点是 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用分 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而 D中只有封号,没有实际封地。所以不属于分封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 “叔 ”或“伯 ”
37、。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 ”(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 “哥 ”,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B重视尊卑贵贱 C有利于凝聚宗族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大宗可命令与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在本题中此种现象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宗族关系,凝聚宗族力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
38、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都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 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答案: D 试题分析: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并且司马迁十分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不以失败论英雄。甲骨文是商周十七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主要出土在殷商,是商后期的遗物。甲骨文是一种比较系统的成熟的古文字,我国的汉字由此发展而来。所以甲骨文的记载从发现实物上印证了史记的内容。考古发现是历史研
39、究的重要依据,并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的意义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元朝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 “腹里 ”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
40、 “行省 ”或 “省 ”,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这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省 ”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 至今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清前期的帝王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 “屏藩 ”,认为 “摇惑我外藩 ”,就是 “坏我屏垣 ”。为此清
41、朝创设了( ) A枢密院 B宣政院 C军机处 D理藩院 答案: D 试题分析: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光绪三十三年九月,改为理藩部,清亡遂废。 考点: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康乾盛世 清朝巩固 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描述的 “入侵 ”是指( ) A鸦片战争 B
42、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中国遭到了外来的入侵,生存受到了威胁,甲午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个时候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急于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 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支持下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失败的政治改革运动,鉴于对洋务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维新派希望进行一场政治改良,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但是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最终失败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历
43、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认为: “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城市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 ”这一主张表明( ) A革命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 B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C中共的主要领导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中共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知,此时中国革命的重心仍在城市,中共的领导们借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认为城市的暴动可以使中国革命迅速获得成功,但是
44、他们忽略到了俄国的无产者重要集中在城市而中国的城市中无产阶级很少,力量薄弱,和俄国的国情并不相同。所提这一主张中共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某历史学家曾说, _以 “民族国家 ”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 “宗族 ”“种族 ”和 “国君 ”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_”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土地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维护国君;辛亥革命奉行孙中山先生的 “三民主义 ”,其中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其中鞑虏指的是
45、满清统治着,所以这里的民族比较狭隘;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它的效忠对象是 “民族国家 ”;而土地革命改变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所以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D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所属, “废除英美的治外法权,维护国家主权尊严,民族凝聚力增强 ”。此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美苏英中等国家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击德意日法
46、西斯。此时,国民政府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法外治权。此事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抗日。抗日期间,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民主力量不断发展,并且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中国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改订新约运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形成。 民国人冯文洵创作的丙寅天津竹枝词结尾是 “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长系人心。忽然买卖声沉寂,为鉴前车汉 (汉口 )与浔 (九江别称 )。 ”其反映了天津英租界房价大跌的情景。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英法联军进攻天津 B义和
47、团运动扩展到京津地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知,天津英租界房价大跌,而此事曾有前车之鉴,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曾经也发生过房价大跌的事情。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的时候,北伐军一路顺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 长江流域,这时候的汉口与九江英租界由于受战争影响,房价不断下跌。选 C。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1912年 6月 9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 “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盘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 ”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 ) 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 B兵丁蓄辫是 反对共和 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 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得知,张作霖剪辫是因为赵尔巽的压力,而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