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 “ 轴心时代 ”,即这一时期在北纬 30上下,人类文明精神发生重大突破,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 A老庄提倡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B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 C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 D黄宗羲主张 “公其是非于学校 ”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提出的 “轴心时代 ”即公元前 8世纪至前 3世纪
2、, A老子、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这一时代; B发生在魏晋至隋唐时期; C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是在隋唐时期; D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二战前苏联强调 “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 20世纪 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 “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
3、二战前苏联强调 “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 20世纪 70年代初认为 “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项不对; 7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 B项错误; C项夸大了其作用。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36年 6月至 1937年 6月法国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成立国家小麦局,控制农产品销售,并规定农场抵押
4、偿付办法;扶植企业发展,举公共工 程;改革税收制度等。这种做法 A使法国步入 “人民资本主义 ”时代 B与凯恩斯主义相吻合 C防止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D意味着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6年 6月至 1937年 6月法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调整劳资关系、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经济 ”的理论相一致,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凯恩斯主义 俾斯麦说: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
5、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先生们 ”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加强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 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1970年 1月 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
6、“中共大使馆 ”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B美国放弃 “两个中国 ”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 “尼克松主义 ”的推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始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美国国务卿在讲话中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并不代表美国放弃 “两个中国 ”言论, B项不对; C项 “对抗苏联 ”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反映了美国希望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
7、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 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不知国会为何物,甚至连精英、乡绅也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获胜并非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B项正确。 考
8、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 9月 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 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 午看概要。 ”l0月 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6日 “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蒋介石日记记载了 1923年蒋介石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
9、马克思学说等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项正确;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也不能说明他以俄为师、反共反人民的思想发生转变;故 A、 B、 D都不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 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太平天国
10、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廷开展了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公元前 399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与其思想本质一致的是 A王守仁 “致良知 ” B大卫 休谟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 C康德 “思想自由 ” D马尔克斯 “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 ”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
11、是万物的尺度 ”,重视人的理性。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A是心学的观点,主张恢复人善良的本性; B倡导理性,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 C提倡思想自由; D强调生命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图中 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管辖。 西藏地区属于宣政院辖地是在元朝时期; 清朝在西北地区设乌里雅苏台; “吐蕃 ”是唐朝时期对西藏的称谓; 西汉末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12、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 “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 “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 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统治者认为 “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明立储君会招致祸乱,故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 A项;秘
13、密立储制度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项表述不确切;立储制度明显是受宗法制的影响, C项不对。这一制度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战国时实行兵士戍边制度,当时规定戍边期限为三日,一 切费用自理。而秦统一后,广大将士却对该制度深恶痛绝。这主要是由于 A政治腐朽,军饷无法保障 B国家统一,人民热爱和平 C路途遥远,粮草需要自备 D将士厌战,急需农业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时期的兵士戍边制度一切费用需自理。秦朝统一后,疆域空前辽阔,兵士戍边
14、路途遥远,粮草还需要自备,所以广大将士对该制度深恶痛绝。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崩溃之后, 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 希特勒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德国空军于 l940年夏对英国的一次 “鹰式袭击 ”,实质上是一次求和姿态,这是一次有节制
15、的努力,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阿尔明 冯 隆失去的世界帝国 材料二 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 的争夺,所以从 1940年 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而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 “海狮计划 ”也是仓促而就。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护航的战斗机只有梅塞施米特 -109 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李德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1
1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 的背景及德军的战略意图。( 9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德空战中英国的优势。( 6分) 答案: ( 1)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战略意图:逼迫英国与德国合作,避免两线作战(或避免长期作战)。( 3 分) ( 2)英国的优势:战略上,英国准备充分;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英军本土作战。( 6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德国、英国三个方面分析不列颠之战的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 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
17、政策。当丘吉尔拒绝了希特勒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德国空军于l940年夏发动对英国的不列颠之战。目的是 “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逼迫英国求和。 ( 2)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 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对战争准备充分;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原罪观念经过 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基督教文化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外在功
18、能,不主张通过内在的完美人格去净化权力,而是强调对危险的权力施行外部的制度约束。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认为,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是其文化中对人性不信任的必然结果。 平建东黑暗中的曙光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宪政的贡献 材料二 克洛德 德马尔指出: “西方的民主制度要求遵守以宪法为最高准则的各项法规,行政和立法职权的执行者的选定以及职权本身的行使都是以这些法规为依据的。 ”根据罪感文化的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 ,而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势必造成社会冲突与矛盾。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 “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
19、度和戒备心理。所以,西方的宪政自始至终就是一种 “设防 ”的学说。但基督教信仰全人类之神和天国福音、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主张个人意志的主体性的和独立性。每个人的主体意志又要求社会生活中彼此之间尊重和保护,不强制别人服从权威。这种宽容精神对欧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材料。 陈德顺宪政民主与基督教文化关系探微 (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举一例史实说明 “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 ”。(不得照抄原文)( 6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基督教文化对西方近代宪政民主产生的影响。( 9分) 答案: ( 1)观点:西方的宪政论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 4分) 举例:英
20、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所体现的分权与制约、选举、政党政治等。(举一例即可, 2分) ( 2)影响:基督教文化赋予宪政以法治精神;基督教的罪感文化是西方宪政产生与存在的思想基础;基督教中体现的宽容精神、仁爱、平等思想成为西方宪政的人权基础。( 9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指出: “原罪观念经过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 ”。也就是说,西方的宪政论是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考生可以列举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的民主共和制所体现的分权与制约等特点说明这一观点。 ( 2)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归纳基督教文化对西方近代宪政民主产生的影响:根据罪感文化的
21、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基督教的罪感文化是西方宪政 产生与存在的思想基础;基督教信仰全人类之神和天国福音、毫无差别地对待一切民族,主张个人意志的主体性的和独立性,基督教中体现的宽容精神、仁爱、平等思想成为西方宪政的人权基础。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近代宪政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周忱( 1381 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
22、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 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 “济农仓 ”,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 “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 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 材料二 善理财者, 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 谁谓理财无大道乎 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明史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6分) (
23、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9分) 答案: ( 1)主要内容:创立 “平米法 ”;建立 “济农仓 ”。( 6分) ( 2)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趋势。( 9分 ) 试题分析: ( 1)周忱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 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曰 “济农仓 ”,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 “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 ”。依
24、据材料信息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创立 “平米法 ”;建立 “济农仓 ”。 ( 2)依据材料二分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周忱财政改革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人 民负担,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 ”,周忱善于用人,其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的改革 周忱财政改革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 通过十字标尺测量,航海者可以确定维度 图 1 图 2 美洲一些植物,被欧洲人所熟悉 19
25、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 3 图 4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上图片所反映史实间的内在联系。( 12分)(要求: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答案: 标准 l:能在图 1、 2、 3、 4之间建立关联,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9 12分) 标准 2:能在图 1、 2、 3、 4之间建立关联,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5 8分) 标准 3:只能在部分图片之间展开讨论或罗列史实。( 0 4分) 示例 1: 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这种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各文明之间很少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人拥有
26、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增加,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直接刺激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世界贸易中心。总之,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 示例 2: 14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激发
27、了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但在新航 路开辟前,世界彼此孤立隔绝,欧洲人对世界所知甚少。随着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及地理知识的进步,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一方面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局面,使美洲与欧洲联系加强,加深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另一方面,商业革命使商品物种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铺垫基础。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总之,正是由于经济与科技进步,推动了世界市场 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人类对世界了解的程度一步步加深。
28、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首先提取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图 1 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彼此孤立;图2 科技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图 3 新航路开辟加强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贸易发展;图 4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在图 1、 2、 3、 4之间建立关联,并分析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9、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 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 此汝所亲见。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 “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 ”;其二: “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 ”;百行章中有: “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好衣先让,美食骏之。富贵存身。须加贩恤。饥寒顷弊。嚷
30、味相存。 ”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 “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 ”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 “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 商又次之。 ”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 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 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 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
31、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 3-商业较重于文字,窥 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 !勿忘 !”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 “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 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
32、析其影响。( 1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11分) 答案: ( 1)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 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 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3分) 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 “新风 ”;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
33、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8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 1)提取材料一的关键信息: “言不及利,行不欺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 ”“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 ”“所恃以长子孙者 ,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依据上述信息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传统家训的影响可以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家族团结、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
34、、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 2)该问是评述性的问题,答题时首先对比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家训变化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 对家训的影响;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洋务思想、维新思想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廖仲恺大事年表 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 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赴北京参加反袁活动; 1914年
35、,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后赞扬和支持学生运动;称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 “空前之举,震慑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 ”; 1921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次长; 1922年,筹集北伐经费; 1923年,积极参与领导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 “一大 ”主席团成员,坚持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筹建陆军军官学校,任该校党代表;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支持沙面工人罢工,命令各县县长协助组织农会;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支持省港大罢工;发表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批判国民党右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惨遭杀害。 摘编自陈福霖余炎
36、光廖仲恺年谱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 7分) 答案: (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深重;民主 政治在曲折中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西学广泛传播。( 8分) ( 2)特点:艰难曲折;指导思想不断革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和组织水平提高。( 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材料中列举了廖仲恺参与的重大活动:从 1905年协助孙中山建立中国同盟会,到 1925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批判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杀害。综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廖仲恺经历的时代背景。 (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指导思想、革命力量、组织形式等角度分析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主要特点: 艰难曲折;指导思想不断革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斗争和组织水平提高。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资产阶级革命家 廖仲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