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9.97KB ,
资源ID:339434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394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4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佛教源于古代印度 ,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 ,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无事不登三宝殿 三生有幸 五行八卦 上善若水 大千世界 八仙过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 “佛教文化 ”,由所了解史实可知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由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三生乃佛家术语,盖指前生、今生、来生,幸是幸运;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与佛家无关;上善若水出自老

2、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与佛家无关;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八仙过海,一般指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与佛家无关,因此 均来自佛教文化,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佛教思想 乾隆四十年 (1775年 ),两江总督 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重农抑商 ”政策和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种稻和种棉的比例可以看出,作为经

3、济作物的棉花种植占主导,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C符合题意。而 A、 B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可排除;结合题干时间可知 D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

4、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所造成的后续影 响。依据材料 “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也就是亚洲、美洲等世界各地的商品都在十三行出现,从而反映了世界之间的联系加强,即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马关条约影响 厘金原是 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 1931年,沿袭 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

5、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厘金实施的时代背景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厘金征收苛重,不仅增加了商人和消费者的负担,也严重地摧残了刚刚有所发展的商品经济;另外税制杂乱,地方各自为政,表现出封建地方割据性,据此 ABD都符合厘金的影响,而 C与厘金无关,因此分析不准确的是 C。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

6、在约 A 10多年 B 20多年 C 30多年 D 40多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公社运动是从一九五八年夏季开始的,很短时间内,全国农村就实现了公社化。人民公社是党的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产物,废除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即 1978年,由此分析可知存在了21年,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人民公社运动 据统计 ,美国在 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 40以上 到 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 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

7、口 到 20 世纪 50 年代,大概 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材料中 19世纪末和 20世纪 50年代,农业人口与个人人口的变化,反映了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变化,属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源是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

8、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 ”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 “政策失灵 ”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经济两者的不足。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论性观点,分析备选项可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典型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能说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 A和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典型特点同样是对经济进行严格的国家干预,也不符合题干所述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大危机是自由放任的经济

9、政策的极端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具有国家干预经济造成的政策失灵的缺陷,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 “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 ”,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现实意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

10、道路,因此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故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 “新经济 ”的经济增长模式 B 20世纪 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

11、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二战后经济的理解。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美国开始了 “新经济 ”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在 20世纪 90年代。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相符合,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开始 “新经济 ”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B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 主地位 C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步伐 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

12、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经济决定政治,经济的多元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从图表中可知,欧共体、日本经济力量增强,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美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知ABD表述均符合题意,而 C福利政策的实施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并无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伯顿 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 “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

13、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由 “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得知这主要从消极方面来说明罗斯福新政,即罗斯福新政采取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办法,稳定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就业机会,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但也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 C D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 “虽然这场双元革命 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的主要载

14、体和象 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以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为视角,考查学生对 “双元革命 ”的深刻理解。由 “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可得出在霍布斯邦看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 “双元革命 ”不只属于两个国家,而是在 “更广泛地区 ”影响深远

15、,所以他意在强调 “双元革命 ”的世界意义。由此可见 C符合题意,而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历史意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 法国大革命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英国圈地运动 中国 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认为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回顾已学史实可知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农村的扩展

16、,自然有利于工业化的实现, 符合题意; 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仍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有冲破小农经济的影响, 表述有误;为 了摆脱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粮食的困难,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 符合题意;由于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利于我国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一五 ”计划),因此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社会主义改造 2010年 1月第 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 “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三个 “重新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

17、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达沃斯论坛是多极化趋势加强产生的组织,通过主题为 “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 ”可以体现的是经济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 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

18、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清末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回顾已学史实 可得出近代社会生活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奢侈与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直接关系,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末社会生活的变迁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 74年兴衰历史中说: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

19、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科得出作者认为临时政府之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 “面包 ”和 “牛奶 ”,即和平与土地,由此可知 B符合题意。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所以 A的表述不合史实, C、 D表述有误,且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 B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

20、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 真使人头痛! ”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解题是抓住关键词 “印度支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使美国人 “头痛 ”的原因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就印度支那停战敌对行动提出了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这与美国破坏会议、妄图继续干涉印度支那的

21、阴谋破产,由此分析可知 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瑞邑 (今江西瑞金 )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 公堂 。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宗法观念盛行 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有盈余则惠及

22、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 ”“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 ”体现了 的内容,而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没有得到体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 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

23、荫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即已学知识可知 A表述符合题意,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表述正确,宋朝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当时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因此 C符合史实;而 D说法表述有误,皇族历代世袭,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到皇族,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

24、治 D内阁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 D的表述不合史实。 A、 B、 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天人感

25、应 ”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 “君权神授 ”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由表一列国名称到表二州郡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即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这种变化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因此 D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分封制、郡县制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 答案: B

2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可枉屈一人 ”体现了罗马法中不得因为怀疑惩罚罪犯,而是注重证据的自然法精神,因此 B符合题意。 A表述与材料无关; C 表述不合史实,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并非强调宽容,而是重视证据; D表述有误,罪过应该与刑法对应。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如图,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 ,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答案: B 试题

27、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和三权分立制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特点,但不同的是知三省六部制属于封建君主专制,主权在君;三权分立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三权分立制; 马基雅维利提出: “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 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

28、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的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在君主论中阐述了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呼吁明智强悍的君主摆脱神学和道德的束缚,不择手段第使用权术,巩固自己的权利。材料认为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国家四分五裂,教会为所欲为,人民腐化堕落,因之呼唤专制王权,实现祖国统一符合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建立君主制度的必然性的主张,因此 A符合题意; C属于君权神授的观点; BD明显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

29、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思想家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 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浸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 ”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议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 “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 ”说明启蒙思想对特权阶级已经构成

30、了冲击,导致了他们的自我崩溃,由此分析可知 B符合题意,而A、 C、 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故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2010年 6月 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 “令人不安、胆小懦弱 ”,结果被奥巴马解职 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总统是军队总司令,有权任命与辞退军方高级将领,由此分析可知 D符

31、合题意。 A项不符合美国的政体的特点; BC 项明显错误,总统的做法并未违反宪法精神。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利的制衡 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关 于该图名为 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漫画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理解漫画,知识迁移的能力,漫画中的现象出现于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

32、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 A符合题意。由已学史实可知此时西方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 B;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9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时间不合题意;清政府没有积极反馈外来侵略, D表述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937年 2月 ,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 ,提出了 “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

33、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 “1937年 2月 ”是日本全面侵华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前夕,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不可能再将领导权完全拱手相让,材料中工农政府只是 “改名 ”,但还存在,军队也只是 “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由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有外国记者报道: “(中国) 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

34、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 “场面 ”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准确理解,由已学史实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民主,而题干中外国记者 “投自己最信 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 ”“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的描述可知应该实行的是直接选举领导人的方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就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产生。故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

35、设与祖国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美国约翰 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冷战的特点及积极的影响。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

36、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谁都不敢发动世界大战,这种均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所以可以重新定义为 “长时期的和平 ”,由此分析可知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的特点及影响 综合题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

37、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 中国在 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 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 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 B 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 6分) 材料三 “中体 西用 ”论 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

38、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 “说法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 “中体西用 ”论被 “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 ”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 “中体西用 ”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 4分)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 论 ( 3)结合 20世纪 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5分) 答案: ( 1)英国崇尚经验的民族文化传统;殖民扩张,加速了英国

39、资本原始积累;中国放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海外市场的扩大引发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6分)(其它答案:有道理也可) ( 2)原因:改革派:有利于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减少兴办洋务的阻力。保守派:保留了华夏祖制,维持了封建制度。 ( 2分) 影响: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近代化受挫。( 2分) ( 3)照搬俄国革命模 式,坚持攻打大城市,导致革命力量受损。( 2分)(若回答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等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得分不超过 2分) 秋收起义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井冈山

40、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现代化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中外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问题。第( 1)问是对材料信息的综合归结能力,考查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要从英国内部和世界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归结。第( 2)问考查中体西用思想。第一小问要从分别为两者接收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改革者是为了宣传 西学、保守者维护旧制度。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及结局。第( 3)问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历程问题。根据所学找出切合材料中观点的论证进行归结。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的背景 (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1、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在英国的家庭中, “我把茶壶坐上了 ! ”是一 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 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 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 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 “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

42、一 ”。 1773 年,东印度公司装载 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 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 (平均) 521 260 5 200 60 5 1861 625 312 5 202 5 110 1871 819 409 5 202 5 207 1886 934 9 567 46 205 362 46 1894 841 6 420 8 207 5 213 3 1901

43、674 6 337 3 210 127 3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 14 5两,而印度茶每担 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 万磅,高出中国整整 1472 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 ”。 “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 ”。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12分)

44、 (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3分) 答案: ( 1)影响: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也造成欧洲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茶叶贸易的冲突,成为北美殖民地革命的导火线。(任答四点 8分) 原因:中国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中国茶叶产量大且质量好;工业革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任答两点 4分) ( 2)趋势: 19世纪 30-80年代,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增长; 19世纪 90年代后,茶叶生产、外销量迅速回落。(任答一点 2分,两点 3分) 增长原因:鸦片战

45、争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经济逐渐解题,加速农产品商品化;口岸增开、关税降低,促使中外贸易激增。( 4分) 回落原因:国际市场上印度茶的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任答三点 6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医药事业发展、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财政收入、白银外 流、贸易冲突加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叶质量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 2)问,本问主要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内销外销额的变化,变化原因要结合内外因素来回答。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趋势:生产、销量迅速增长;第二问原因可以从增长方面: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条约的影响;回落原因:竞争;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落后,苛捐杂税重,成本高;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等加以归纳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